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言”,“入”,《谟》作“纳”,义同。“五言”,旧释五 常之言,亦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16〕“女听”,你们为我详审听之。〔17〕 “予即辟,女匡拂予”,《谟》作“予违汝弼”。“辟”,与违失义相近,《荀子?修 身篇》有“辟违而不懿”之语,故“予即辟”即“予违”。“拂”、“弼”同音,《说 文》“■”字“弗”声,同“予违汝弼”之“弼”。《孟子?告子》下“法家拂士”, 孙姡б簟板鍪俊薄9省芭锓饔琛奔础叭赍觥薄4擞镆馕轿胰缬形ナВ忝蔷鸵镎ā″鑫摇!18〕“女无面谀,退而谤予”,《谟》作“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此译使原 意更清楚。〔19〕“敬四辅臣”,《谟》作“钦四邻”。“钦”、“敬”同义。“四邻”, 前后左右四近之臣。《尚书大传》云:“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 右曰弼。”《文王世子》则作师、保、疑、丞,并称“四辅”。《大戴礼?保傅》引《明 堂之位》则作道、充、弼、承。可知四者之名原不一定,惟“四辅”一词早见于西周初 年的《雒诰》中。《史记》录《皋陶谟》文,而改用此更早使用且意义更易懂的名称。
〔20〕“诸众谗嬖臣”,《谟》作“庶顽谗说”,以“诸众”译“庶”,以“谗嬖臣” 译“谗说”,意更明显。〔21〕 “君德诚施皆清矣。禹曰然”,《谟》“庶顽谗说” 句下,尚有“若不至时”至“敢不敬应”二十句,此处以“君德诚施皆清矣”一句当之。 又摘存《皋陶谟》此段后半“禹曰俞哉”句,译为“禹曰然”。〔22〕“帝即不时,布 同善恶则毋功”,《谟》“敢不敬应”句下作“帝不时,敷同日奏罔功”,此处作意译。 “即”,或。“时”,是。“布”,敷,溥。“溥同善恶”,即贤愚善恶的人同样看待 而不加区别。


帝曰:“毋若丹朱傲,〔1〕维慢游是好,毋水行舟,〔2〕朋淫于家,〔3〕 用绝其世。予不能顺是。”〔4〕禹曰:“予娶涂山,〔5〕辛壬癸甲,〔6〕生 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7〕辅成五服,〔8〕至于五千里,〔9〕州十二 师,〔10〕外薄四海,〔11〕 咸建五长,〔12〕各道有功。〔13〕苗顽不即功,帝 其念哉。”帝曰:“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14〕

【注释】〔1〕“帝曰毋若丹朱傲”,《谟》无“帝曰”二字,“毋”作“无”。 其此句紧接“敷同日奏罔功”句,直承上“禹曰俞哉”一段后,作为禹语,而《史记》 加“帝曰”作舜诫禹语,后数句又加“禹曰”作禹答语。按文意《史记》显然合理,故 张守节以为对答有序,当有所据。段玉裁以为据汉今文。“丹朱”,相传为尧之子。名
 
朱,因居于丹水,称丹朱。“傲”,本作“遨,非骄傲字;字又作“奡”,其义为淫戏。 丹朱不肖的故事已见前篇《五帝本纪》。〔2〕“毋水行舟”,《谟》作“罔水行舟”。 “罔”、“毋”皆同“无”。河中无水也要行船,表示丹朱的不肖狂乱行为。在此句上,
《皋陶谟》有“傲虐是作,罔尽夜頟頟”二句,《史记》删。〔3〕“朋淫于家”,郑 玄释为淫于门内。〔4〕“用绝其世,予不能顺是”,《谟》作“用殄厥世,予创若时”。 此亦逐字译其义。“创”字译为“不能”,盖创有创伤、受惩等义,则其时自陷于不能 之境。惟“若”在此不宜释“顺”,应释“像”、“如”。〔5〕“予娶涂山”,《谟》 作“娶于涂山”。“涂”,《说文》作“嵞”,并指出其地所在有二说:一在会稽。按 此只是传说。一在九江当涂。《汉志》九江郡当涂侯国下应劭云:“禹所娶涂山氏国也。” 其地在今安徽怀远县。县东南淮水南岸有小山名涂山,是此文涂山之所在。然以此为禹 娶涂山氏地,则出附会。〔6〕“辛壬癸甲”,“辛壬”二字本篇原误在“予”下、“娶 涂山”上,然《谟》原在“娶涂山”下,作“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司马贞指出“盖 今文《尚书》脱漏,太史公取以为言,亦不稽其本意。岂有辛壬娶妻,经二日生子,不 经之甚。”点校本已据张文虎校移“辛壬”至“涂山”下,是。伪《孔传》依王逸《天 问注》为释云:“辛日娶妻,至于甲日后往治水,不以私害公。”说通其意。《说文》 “嵞”字下记当涂民俗,“民以辛壬癸甲之日嫁娶”。盖依此成俗。〔7〕“予不子, 以故能成水土功”,《谟》作“予弗子,惟荒度土工”。“不子”,子为动词,指抚育 儿子之事。意为没有在家抚育儿子。“荒”,大。“度”,就。故《史记》译为“能成”。
〔8〕“辅”,《谟》作“弼”,义同。〔9〕“至于五千里”,《谟》无“里”字。按 五服计算,天下每方五千里。〔10〕“州十二师”,《谟》作“州十有二师”。“十二 师”,《尚书大传》以为地方之制,即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五里为邑,十 邑为都,十都为师,州十有二师。郑玄《注》以为州官佐,其说云:“师,长也。九州, 州立十二人为诸侯师,以佐其牧。”马融《注》及《尚书注疏》以为治水所役人功数, 谓“《周礼?大司马法》,二千五百人为师,每州十有二师,通计之一州用三万人功”。 据此处文意,已非治水,亦非指官佐,当是指地方之制。〔11〕“薄”,迫。此句意为 直迫海边,至于海上。〔12〕“五长”,郑玄释为“五国立长”。伪《孔传》亦云:“五 国立贤者一人为方伯,谓之五长。”旧释如此,总嫌牵强。《尚书覈诂》曰:“疑此五 长,即是五爵。”虽亦无据,然较合理,似即指建立诸侯。〔13〕“道”、《谟》作“迪”, 此用其训诂字。〔14〕“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谟》作“迪朕德,时乃功维叙”。 “迪”,道,导。“时”,是。作为不完全内动词,与“乃”同,故《史记》译用“乃” 字。“时乃功”,是你的功。“时乃功”之“乃”为第二人称代词领格。“叙”,同“序”。

皋陶于是敬禹之德,〔1〕令民皆则禹。〔2〕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


【注释】〔1〕“皋陶于是敬禹之德”,此亦译写《皋陶谟》“皋陶方祗厥叙”句。 自此句以下至“舜德大明”四句,当《皋陶谟》“方施象刑唯明”一句,意义不完全相 应,司马迁以意写之,使完足文意。〔2〕“则”,准则,榜样。在此作为动词。“则 禹”,以禹为准则,以禹做榜样。


于是夔行乐,祖考至,〔1〕群后相让,〔2〕鸟鲁翔舞,〔3〕《萧韶》九 成,〔4〕凤皇来仪,〔5〕百兽率舞,〔6〕百官信谐。〔7〕帝用此作歌,〔8〕曰: “陟天之命,〔9〕维时维幾。”〔10〕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 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11〕“念哉,率为兴事,〔12〕慎乃宪,敬哉!”
 
〔13〕乃更为歌曰:〔14〕“元首明哉,股肱良哉,万事康哉!”〔15〕又歌曰: “元首丛脞哉,〔16〕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然,往钦哉!”〔17〕 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18〕

【注释】〔1〕“于是夔行乐,祖考至”,《谟》紧接“象刑唯明”下作“夔曰, 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此处意译成简明的“夔行乐,祖考至”六字, 加“于是”以接上文。“夔”已见《五帝本纪》。《尧典》中夔为舜典乐之官,实为古 代一氏族的宗神,《尧典》中成为尧、舜朝廷的一官员。〔2〕“群后相让”,《谟》 作“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两句。此删上句,改“德”为“相”,使文句平易。〔3〕 “鸟兽翔舞”,《谟》作“鸟兽跄跄”。在此句上、“德让”下,有“下管鼗鼓,合止 柷敔,笙镛以间”三句,《史记》删。〔4〕“韶”,相传为舜的乐曲名(见《说文?音 部》)。或以为舞舜乐者秉箫,故称“箫韶”(见宋均注《乐说》引或说),或以为舜 乐即名“箫韶”(见《白虎通》、郑玄《书注》),亦作“箾韶”(见《说文?竹部》, 当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亦称“大韶”或“大招”(见《独断》),亦称“九韶”
(见《庄子?至乐》),又称“九招”(见《吕氏春秋?古乐》),又称“大磬”,为 周代六舞之一(见《周礼?大司乐》)。可知此乐曲借用舜名,实为周代舞曲。“九成”, 郑玄释云:“曲一终为一成。”(《礼记?乐记注》)又云:“成,犹终也。每曲一终 必变更奏,故经言‘九成’,传言‘九奏’,《周礼》谓之‘九变’,其实一也。”(《皋 陶谟正义》引)由此知原意是说《箫韶》乐章共分九章。〔5〕 “凤凰来仪”,《五帝 本纪》:“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凰来翔。”《说苑?修文篇》同此语。此 为汉今文家瑞应之说,以凤凰为神鸟、祥鸟,国家有盛德则有祥鸟来临。《皋陶谟正义》 引《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释此云:“是仪为有容仪也。”凤凰飞来而有容 仪,是谓其飞舞容态之美。汉古文家之说则以为是乐器之形体像凤凰之仪。《风俗通?音 声篇》:“箫,谨案《尚书》,舜作。‘《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其形参差,像凤 之翼。十管,长一尺。”是说箫的十管参差排列,其形像凤翼之仪。此与马融说以鸟兽 为筍虚,许慎以乐象鸟兽来食声之意同(孙星衍引此)。似以古文家说为合理。但《史 记》用今文家说,今亦只能依今文家说为译。〔6〕 “百兽率舞”,《谟》在此两句上 有“夔曰於予击石拊石”八字,《史记》删。宣扬“百兽率舞”,与今文家宣扬“凤凰 来仪”同一用意。〔7〕“百官信谐”,《谟》作“庶尹允谐”,此逐字译其意。〔8〕 “用此”,《谟》作“庸”,即“用”。〔9〕“陟”,《谟》作“勑”(音 ch@),同 “敕”,勤劳之意。“陟天子之命”与《毛公鼎》“劳堇大命”意同(据《覈诂》)。
〔10〕 “维时维幾”,旧《孔传》释为“惟在顺时,惟在慎微”,以“幾”为事之微。
《书集传》曰:“惟时者,无时而不戒敕也,惟幾者,无事而不戒敕也。”总之都是说, 在谨受天命后,在时机上,在大小政事上,都要特别注意。〔11〕“扬”,《谟》作“飏”, 字同。〔12〕“为”,《谟》作“作”,同义。〔13〕“敬哉”,《谟》作“钦哉”。 “钦”,敬。此句下《皋陶谟》有“屡省乃成钦哉”六字,《史记》删。〔14〕“乃更 为歌曰”,《谟》作“乃赓载歌曰”。段玉裁云:“更有转移、相续二训,相反而相成 也。赓之训与音亦同。”“以更代赓,与《列子》合。” 〔15〕 “万”,《谟》作 “庶”。“庶”,众多,此以“万”字极言其多。〔16〕“脞”,音 cu%,碎小(原义 为切肉碎小)。“丛脞”,琐碎而无大略。按,在此句之前“又歌曰”之上,点校本所 据别本误衍“舜”字,通行本无,《皋陶谟》原文亦无。〔17〕“然,往钦哉”,《谟》 作“俞,往钦哉”。《夏本纪》载《尚书?皋陶谟》全文至此句毕。此句下“于是天下??” 两句,是司马迁所加,以完足文意。〔18〕“为山川神主”,此句系从《尚书?吕刑篇》 载上帝派三个天神下来“恤功于民”中的“禹平水土,主名山川”来的。是关于禹的较
 
原始神话资料,司马迁录入了《史记》中。


帝舜荐禹于天,〔1〕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2〕禹辞辟舜 之子商均于阳城。〔3〕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 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注释】〔1〕“帝舜荐禹于天”,自此句以下叙禹即天子位一段,录自《孟子?万 章》上,文字略有修饰。〔2〕“十七年帝舜崩,三年丧毕”,天子死曰“崩”,系据 周代制度。三年之丧,则为儒家所鼓吹的礼制,自非夏、殷所有。〔3〕“辟”,《孟 子》作“避”,辟即避。“阳城”,今河南登封县告成镇所发掘出的春秋战国文物中, 有阳城字样的陶器,知周代古阳城在此。据云又发掘出古代小城堡的城墙基址,尚在探 索中。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1〕
或在许。〔2〕而后举益,任之政。


【注释】〔1〕“英”、“六”,二地名。“英”地不详,本篇《正义》及《杞世 家》《索隐》谓可能即蓼,在今河南固始县。“六”,今安徽六安县。按鄂东另有英山 县,与六安县相去亦不远,疑与此英有关。〔2〕“许”,古国名,在今河南许昌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