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注释】〔1〕“秦破华阳约”,“华阳”,韩邑,在河南新郑县北。“约”,《集 解》徐广曰:“一作‘厄’。”“厄”通“阨”,疑即阨塞之阨(音 8)。此年赵、魏 攻韩至华阳,秦派白起、胡阳救韩,大破赵、魏于华阳。〔2〕“马犯”,周臣。“周 君”,下文作“周王”。〔3〕“梁”,公元前三六一年魏迁都大梁后,魏亦称梁。〔4〕 “梁王”,应为魏安釐王(公元前二七六——前二四三年在位)。〔5〕“则犯必死矣”, 谓周王恐秦灭之,若周王忧惧而死,马犯亦必不能活。〔6〕“图犯”,为犯打算,指 出兵戍周。〔7〕“言戍周”,以戍周为名。〔8〕“出兵境”,出兵于境。〔9〕“周 王病甚矣”,《索隐》引《战国策》“甚”作“瘉”,含义正好相反。这里应作“瘉”, 指病愈。〔10〕“犯请后可而复之”,犯请待以后情况许可再履行诺言,报魏九鼎。〔11〕 “以匿事端”,掩盖最初戍周的目的(实际上马犯之意本非戍周而是城周)。〔12〕“遂 使城周”,据《索隐》,以上出《战国策》,今本无,《史记》系于王赧四十二年。
四十五年,周君之秦,〔1〕客谓周冣曰:〔2〕“公不若誉秦王之孝,〔3〕 因以应为太后养地,〔4〕秦王必喜,〔5〕是公有秦交。交善,周君必以为公 功。交恶,劝周君入秦者必有罪矣。”〔6〕秦攻周,〔7〕而周冣谓秦王曰: “为王计者不攻周。攻周,实不足以利,声畏天下。〔8〕天下以声畏秦,必 东合于齐。〔9〕兵弊于周,合天下于齐,则秦不王矣。天下欲弊秦,〔10〕劝 王攻周。秦与天下弊,则令不行矣。”〔11〕
【注释】〔1〕“周君”,据《战国策?西周策》的《周君之秦》章,知是西周君。
〔2〕“周冣”,周公子,当时随王入秦。下文作“周聚”,是同一人。(《说文》积 聚之“聚”作“冣”,聚会之“聚”作“聚”,汉以后字书往往混“冣”为“冣”。“冣” 同“最”。)〔3〕“秦王”,应为秦昭王(公元前三○六——前二五一年)。〔4〕“应”, 邑名,本为周初所封小国,在今河南鲁山县。《周君之秦》章作“原”。原,在今河南 济源县西北。二字相近。“太后”,即秦昭王母宣太后,详见本书《穰侯列传》。“养 地”,供养之地。〔5〕“秦王必喜”,《周君之秦》章作“秦王、太后必喜”。〔6〕 “劝周君入秦者”,前人多以为即周冣,但从文义看似应为另一人。以上是据《战国策?西 周策》的《周君之秦》章,《史记》系于王赧四十五年。〔7〕“秦攻周”,《战国策?西 周策》的《秦欲攻周》章作“秦欲攻周”。〔8〕“声”,名声。“畏”,恶。〔9〕“必 东合于齐”,战国中期以来,齐、秦是东西对峙的两大强国,小国不从秦则往往合于齐。
〔10〕“弊”,《秦欲攻周》章作“罢”,“罢”同“疲”,与“弊”义近。〔11〕“则 令不行矣”,以上是据《战国策?西周策》的《秦欲攻周》章,《史记》系于王赧四十 五年。
五十八年,三晋距秦。〔1〕周令其相国之秦,以秦之轻也,〔2〕还其行。
〔3〕客谓相国曰:“秦之轻重未可知也。〔4〕秦欲知三国之情。公不如急见 秦王曰‘请为王听东方之变’,〔5〕秦王必重公,〔6〕重公,是秦重周,周 以取秦也;〔7〕齐重,则固有周聚以收齐:〔8〕是周常不失重国之交也。”〔9〕 秦信周,发兵攻三晋。〔10〕
【注释】〔1〕“三晋距秦”,《战国策?东周策》的《三国隘秦》章作“三国隘
秦”。“隘”,阻扼之义,与“距”义近。〔2〕“轻”,看轻,不重视,与下“重” 字含义相对。〔3〕“还其行”,《三国隘秦》章作“留其行”。“留”,迟缓不进之 义,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以为“还”是“迟”字之误。〔4〕“轻重”,轻视、 重视。〔5〕“请为王听东方之变”,《三国隘秦》章“变”作“处”。“听”是侦伺 之义,《荀子?议兵》:“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注:“听,犹耳目也。”“处” 是处置之义,与这里的“变”字义近。〔6〕“秦王”,秦昭王。〔7〕“周以取秦也”,
《三国隘秦》章“周”上有“重”字,是衍文。“取秦”,谓合秦。“取”通“聚”, 与“收”互训,字形亦相近。〔8〕“则固有周聚以收齐”,《三国隘秦》章作“故有 周而以收秦”。“故”同“固”,“而”当是“冣”字之误,“秦”当是“齐”之误。 “周聚”,即上文周冣。《集解》徐广说:“聚”字“一作‘冣’,‘冣’亦古‘聚’ 字。”“收齐”,合齐。〔9〕“常不失”,本应作“恒不失”,作“常”是避汉文帝 刘恒讳改字。〔10〕“发兵攻三晋”,以上是据《战国策?东周策》的《三国隘秦》章, 但策文无此最后一句,《史记》系于王赧五十八年。
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1〕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从,〔2〕
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3〕令秦无得通阳城。秦昭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
〔4〕西周君儆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 于周。
【注释】〔1〕“阳城”,韩邑,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告城镇。“负黍”,韩邑, 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两邑相近。〔2〕“约从”,“从”通“纵”。合众弱以攻一强 为合纵,事一强以攻众弱为连横(见《韩非子?五蠹》)。〔3〕“伊阙”,山名,有 东西二山夹伊水如阙门,又名龙门,在今河南洛阳市南。〔4〕“将军摎”,秦将。“摎”, 音 ji&。
周君、王赧卒,〔1〕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狐。
〔2〕后七岁,〔3〕秦庄襄王灭东周。〔4〕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5〕
【注释】〔1〕“周君”,据《集解》宋衷说即西周武公。〔2〕“西周公”,《索 隐》谓是西周武公太子,即西周文公。“■狐”,“■”同“惮”,在今河南临汝县西。
〔3〕“后七岁”,公元前二四九年,当秦庄襄王元年。〔4〕“秦庄襄王”,秦孝文王 子,公元前二四九——前二四七年在位。〔5〕“周既不祀”,本书《秦本纪》说东周 之灭,“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亦在今河南临汝县西,与■狐相近)赐周君,奉其祭 祀”,与此异。“既”,尽。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1〕武王营之,成 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2〕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 于洛邑。所谓“周公葬于毕”,毕在镐东南杜中。〔3〕秦灭周。汉兴九十有 余载,〔4〕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5〕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 地,〔6〕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7〕以奉其先祭祀。
【注释】〔1〕“综其实不然”,谓西周以丰、镐为都,不以洛邑为都。〔2〕“丰”,
文王所都,在今陕西长安沣河以西。“镐”,音 h4o,武王所都,在今陕西长安沣河以 东。〔3〕“杜中”,“杜”字《集解》徐广曰:“一作‘社’。”疑即杜。杜在今陕 西西安东南。〔4〕“汉兴九十有余载”,周子南君之封在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一 一三年),距汉高祖元年(公元前二○六年)共九十三年。见本书《孝武本纪》、《建 元以来侯者年表》、《封禅书》。 〔5〕“河南”,汉河南与周王城为一地。〔6〕“嘉”,
《集解》引臣瓒说谓“《汲冢古文》谓将军文子为子南弥牟,其后有子南劲,朝于魏, 后惠成王如卫,命子南为侯。秦并六国,卫最为后,疑嘉是卫后,故氏子南称君也”。 “三十里”,方三十里(九百方里)。〔7〕“列侯”,秦汉二十等爵的最高一级,亦 称彻侯。
译 文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是有邰氏的女子,叫姜原。姜原是帝 喾的第一个配偶。姜原到野外去,看见巨人的脚印,心里好喜欢,想去踩它, 一踩上去便觉得腹中有什么在动,好像怀了孕一样。她怀胎满月生下个孩子, 觉得不吉利,就把孩子丢在小巷子里,但经过的马牛却都躲开不去踩他;而 把他移放在林子里,又碰上山林里人很多;再换个地方,把他丢在水渠的冰 面上,又有飞鸟用它们的翅膀铺在上面垫在下面保护他。姜原认为是奇迹, 便把他抱回抚养。由于最初想把这个孩子扔掉,所以给他取名叫弃。
弃还是个孩子时,就高大勇武,有巨人之志。他做游戏,喜欢的是栽麻
种豆,种下去的麻、豆都长得茁壮茂盛。等他长大成人,也就爱上种庄稼, 能根据土地的栽培特性,选择适宜的谷物加以种植培养,人民都仿效他。帝 尧听说了,便举用弃为农师,天下的人都蒙受其惠,有功劳。帝舜说:“弃, 百姓们当初忍饥挨饿,全靠你这个后稷播种各种谷物。”所以封弃于邰,号 称后稷,另外得姓为姬氏。后稷的出名,全在陶唐、虞、夏几代之间,历任 者都很有美德。
后稷死了,其子不窋即位。不窋末年,夏后氏政治衰败,废弃农官,不
再劝民务农,不窋因而失去官职,逃奔戎狄中。不窋死了,其子鞠即位。鞠 死了,其子公刘即位。公刘虽身在戎狄之中,却重新恢复后稷的旧业,致力 于农作,按照土地的栽培特性加以耕种,从漆、沮二水渡渭水,伐取材木, 行路人有盘缠,居家者有储备,人民仰赖他的恩德。百姓感戴他,多迁居而 投靠他。周人治道的大兴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诗人用诗歌赞美他,追怀他 的恩德。公刘死了,其子庆节即位,建都于豳。
庆节死了,其子皇仆即位。皇仆死了,其子差弗即位。差弗死了,其子
毁隃即位。毁隃死了,其子公非即位。公非死了,其子高圉即位。高圉死了, 其子亚圉即位。亚圉死了,其子公叔祖类即位。公叔祖类死了,其子古公亶 父即位。古公亶父重新恢复后稷、公刘的旧业,积德行义,国都中的人都拥 戴他。薰育等戎狄部族攻打他,想得到财物,他就把财物给他们。过了一阵 又来攻打,还想得到土地和人民。人民都很愤怒,想迎战。古公说:“人民 立君长,是求对他们有利。现在戎狄之所以来攻打,是为了得到土地和人民。 人民在我的治下,与在他们的治下,有什么不同?人民是为了拥护我的缘故 才去打仗,但靠牺牲别人的父亲和孩子来统治,我不忍心这样做。”因而同 他的亲近左右离开了豳,涉漆、沮二水,翻过梁山,定居在岐山脚下。而豳 地的人民举国扶老携幼,也全部重新回到古公身边来到岐山脚下。连周围国 家听说古公仁慈,也多来投奔他。从此古公才贬斥戎狄的习俗,建造城郭和
房屋,分成邑落居住,设立(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种官职。 人民都用诗歌赞美他,歌颂他的恩德。
古公有长子叫太伯,次子叫虞仲。太姜生小儿子季历,季历娶太任为妻, 太姜、太任都是贤惠的妻子。太任生子昌,有圣明之兆。古公说:“我的后 代当有成大事者,大概就是昌吧?”长子太伯和虞仲知道古公想立季历,以 便将来能传位于昌,所以两人便逃亡到了荆蛮,(按当地风俗)身刺花纹, 剪短头发,而让位给季历。
古公死了,季历即位,就是公季。公季遵循古公留下的原则,笃行仁义, 诸侯都顺从他。
公季死了,其子昌即位,就是西伯。西伯即文王,他继承后稷、公刘的 事业,遵照古公、公季的法则,笃行仁义,尊敬长者,慈爱幼小。由于他能 屈节礼遇贤能,为了接待士人,每天到中午还顾不上吃早饭,士人纷纷投奔 他。伯夷、叔齐在孤竹国,听说西伯善于敬养老人,一起投奔了他。太颠、 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也去投奔了他。
崇侯虎对殷纣讲西伯的坏话说:“西伯积德行善,诸侯归心,将不利于 天子。”因而帝纣把西伯囚禁在羑里。闳夭等人很担心,就去搜求有莘氏的 美女,骊戎的彩色骏马,有熊的九套驾车之马,以及其他种种珍奇之物,通 过殷的宠臣费仲进献给纣。纣大喜,说:“有这里面的一件东西就足以令我 释放西伯,何况还有其他许多呢!”故赦免了西伯,赐给他弓箭斧钺,使西 伯得擅征伐。告诉他说:“说西伯坏话的人,是崇侯虎。”西伯因献洛水以 西之地,而请纣废去炮格之刑。纣答应了他。
西伯暗自行善,诸侯都来请他裁决是非。当时虞、芮两国的人有讼事不
能裁决,故前往周。他们进入周的境界,看到种田的人都互让田界,人民都 以谦让长者为美德。虞、芮两国的人还没见到西伯,已觉惭愧,相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