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世连-读风萧萧 |
|
当前状态:全本 | |
书籍作者:未知 | |
更新时间:2021-07-25 | |
运行平台:MP3/MP4/PSP/手机/电脑IOS | |
关注次数:44 文件大小:83K | |
小说格式:TXT格式 下载 阅读 评论 收藏 |
内容简介
![蔡世连-读风萧萧封面](http://www.dss3.net/cover/noimg.jpg)
蔡世连历史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曾是一种历史存在,更重要的乃在于当后人重新解读的时候,它所提供的与当代精神相通的智慧和情思。正是由于这样,人类古往今来的心灵才能一脉相通,有限的生命才能超越现实时空的约限,走向永恒。徐訏的《风萧萧》,始写于 1943 年 3 月,脱稿于 1944 年 3 月,出版于1946 年,即使从 1946 年出版算起,距今也有 40 多个年头了。 40 年来,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它一直尘封于历史的角落,未能与广大读者见面。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当我们打开书页的时候,我相信,大多数读者可能都会与我有相同的感觉: 书中仍然跃动着一种鲜活的生命和诱人的魅力,它仍是一节高能量高容量电池,当和读者的心灵导线接通,依然会闪耀火花。从政治立场上说,徐訏是一个爱国的民主自由主义者,受过完备的现代教育,对哲学有浓厚兴趣并有所专攻。因此,他的作品同钱钟书,林语堂的一样,都有较浓的学者气和思辨色彩。如果说林语堂三十年代后期以来的作品多对动荡时代中国儿女的人生选择、心理裂变作文化的审视,徐訏的作品则多在浪漫艳丽的爱情故事中注入其对人生、人性、爱情、宗教及艺术等的哲学思考。某个哲学命题的领悟或某种哲学难题的探究,都可能成为他创作的触媒,或外化为他某部作品的内在结构的支撑。《本质》《禁果》等篇什就直言不讳地声称是对爱情本质的探寻。《阿拉伯海的女神》和《精神病患者的悲歌》则宣扬了一种爱的哲学或宗教,为了爱,主人公最后实现了对宗教的背叛或皈依。在他的作品中,既渗透着个性自由,人格独立及对人生理想永不驻足的追求的西方现代精神,又表现出对庄禅哲学,出世观念以及儒家执着现实的人生态度等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