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读者十年精华-第2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剑磕吞弁矗詹荒苋獭J又蛄成贤飞涎底莺帷?秩鲈虏坏贸雒乓樱�

 

Number : 8657 

Title :影坛六趣

作者 :影人

出处《读者》 : 总第 105期

Provenance :《黄金时代》

Date :1989。11

Nation :

Translator :

  一  领袖的风度

  某地一剧院坐无虚席。一位专门饰演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男演员正在向观众做表演。他已在银幕上多次成功地塑了伟大领袖的形象。所以,他一出场,便引起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只见他用毛泽东式的目光和手势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全场顿时安静下来。这时,这位毛泽东的饰演者像毛泽东主席那样一手叉腰、一手向前挥动着,用纯正的湖南口音大声说道:

  “同志们,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的事业是一定要胜利的!”

  他那气宇轩昂的领袖风度令全场观众亲眼领略到了领袖的风采。热情的观众目送他迈着毛泽东式的步子走进侧台。

  突然,这位演员看见自己所在团的另一位男演员立在侧幕旁,他的脚步即刻乱了,两手摇摆着连连说道:

  “歌们儿哥们儿,千万千万别跟团里说我在这儿走穴啊!”

  二  临时演员

  某部影片中有一个日本兵强奸中国妇女的镜头。扮演被强奸者的女演员是导演临时在外景地找来的一个开服装店的女个体户。女个体户钱赚得多了想来“玩玩电影”,把店托给朋友照看,自己去了摄制组。

  时间一天天过去,女个体户的戏却一直没有开拍。渐渐地,她耐不住了,她惦记着自己的服装生意。这天,女个体户推开导演的房门,满脸焦急地问道:

  “导演,到底什么时候才强奸我啊?”

  三  影迷的失望

  一位影迷在充满敬佩的目光望着拍摄现场上的一位男演员。这位男演员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他曾多次在银幕上看见这位男演员飞檐走壁、腾空而去。此刻,他的英雄正在拍摄一个飞跃10米城墙的镜头。影迷瞪大眼睛屏住呼吸等待着那个激动人心的情景在眼前出现。

  影迷奇怪地看到:男演员只是从城墙头上往下跳了两遍导演就宣布此镜头拍摄完毕。影迷不解,去问导演。导演忙中偷闲地回答热情的影迷:

  “放心吧,我把片子倒过来一放,你你会看见男主人公在飞越城墙了。”

  “为什么不让他真的飞檐走壁呢?像上部电影那样来一下……”。影迷模仿着电影里那个男主角的动作。

  “他上一部片子就是这么拍的。”导演说。

  “那上上一部呢?”影迷不安了。

  “告诉你吧,这人从来就不会飞檐走壁!”导演有点不耐烦起来。但导演到底修养好,紧接着又安慰影迷道:“电影里的事,你别太当真。”

  影迷失望地离开了拍摄现场。

  四  领袖学员训练班

  近来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拍得多了,饰演领袖人物的演员供不应求,有关方面便专门开办了一个领袖演员训练班。第一期学员分两个班:毛泽东和周恩来班。一些外貌酷似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人被招了进来,接受严格的形体及语言动作方面的训练。教员认真编写教材,将毛泽东与周恩来的习惯动作连缀起来,编成了一个系列化的练习动作。

  每天上课的时候,那场面极其壮观:十几个“毛泽东”或十几个“周恩来”排成一排,在教员的口令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极为熟悉的那些动作。整个排练场回响着教员那富有节拍的口令声:

  “一大大,二大大,三大大,四大大……”十几个“毛泽东”和十几个“周恩来”在口令声中反复做动作,酷似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做体操,煞是好看。

  五  接吻镜头

  男女主角按照导演的要求开始互诉衷肠。一段情真意切的对白过去之后,导演发现:男主角尽管两眼发出了热辣辣的光,但却没有按照分镜头剧本的要求进行热烈的接吻。折腾了好几遍之后,导演才明白:这位男主角是由于心理障碍在作祟。

  整个拍摄现场静悄悄,所有的拍摄人员都在注视着男主角。男主角情急之中突然大叫一声:“拿酒来!”

  众目睽睽之下,男主角仰脖痛饮,那悲壮的神情令全摄制组的人为之怦然心动。导演命摄影师立即开机。

  令人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了:男主角喝醉了,此刻的他,一改往常的温文尔雅,一副醉汉的模样,对着摄影机狂笑不已。

  所有的人都楞住了。女主角张大嘴巴楞在她的“情人”面前。摄影机却一如既往地工作,忠实地拍下了男女主角这个剧情之外的一场戏。

  后来导演对这组镜头爱不释手,特意改动剧本。男女主角也因这一组镜头中的准确表演而获得了行家们的赞叹。

  六  替身演员

  一位农村小伙子进城来“捞世界”,摄制组热情接待了他。他被告知:他只需要迎头向一辆缓缓驶来的汽车的挡风玻璃上一撞,就可得到几百元人民币的“替身演员”的演出费。

  现场实拍开始了。小伙子穿上剧中人的服装,毫无惧色地突然冲向一辆正在行驶的小轿车,一头向挡风玻璃撞去。只听小伙子惨叫一声从车头上滚了下来,玻璃完好无损。导演和摄制组的人一点儿也不可怜他,只对着他不停地拍摄。

  好容易等到关机,小伙子气愤地大叫:“你们怎么让我撞真的玻璃?!”

  “难道当初谁对你说过,撞的不是真的玻璃吗?”导演询问小伙子。

  “当然没有。可杂志上说,拍电影时撞的玻璃都是糖化玻璃。”小伙子振振有词。

  导演笑了:“那是说的外国电影厂。我们以后会有糖化玻璃的。”

 

Number : 8658 

Title :“先生,刚才你说”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05期

Provenance :《散文世界》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一天,理查逊在他诺斯德的乡村别墅接待一大群客人,一位刚从巴黎回来的绅士对理查逊先生谈起了一个颇使作者心花怒放的场面这位绅士看到国王弟弟的桌上摆着《克拉瑞萨》一书。理查逊发觉不少客人正在私下交谈,因此决定暂不回答。等人们慢慢静下来后,为使所有人都听见这件事,理查逊开口说:“先生,刚才你说”他故意停下口。那位绅士立即明白了他的意图,并对这种过份的虚荣不大耐烦,于是他狡黠地露出冷淡的表情说:“小事一桩,不值得重复。”

  理查逊先生脸上顿呈羞辱之色,这一天他没说上十个字。当时约翰逊博士也在场,看上去他对这一场面颇为高兴。

  但丁和铁匠

  意大利中世纪著名诗人但丁(1265~1321)对自己的作品非常珍视,不许别人有半点歪曲和篡改。

  有一天,但丁途径一家铁匠作坊门口,意外地听到里面的铁匠一边在打铁,一边唱着他的诗歌。但丁没有因为自己的诗歌被传唱而高兴,相反,他为铁匠任意缩短和加长自己的诗句而感到恼怒。他二话没说,径自走进那家作坊,随手拿起铁匠的锤子等工具,一件又一件地扔到了街上,铁匠气坏了,向他扑去,粗暴地质问说:“你干什么?你疯了吗?”

  但丁反问道:“你在干什么?”

  “我在干活,”铁匠说,“而你乱扔工具,使它们受到了损坏。”

  但丁说:“我不毁坏你的东西,那你就不要毁坏我的东西?”

  铁匠茫然地问:“难道我破坏了你的什么吗?”

  但丁答道:“你唱我的诗歌,却不按我写的去唱,你把我的作品破坏了!”

 

Number : 8659 

Title :蔡志忠访谈录

作者 :罗庆朴

出处《读者》 : 总第 105期

Provenance :《社会·家庭》

Date :1989。5

Nation :

Translator :

  全球每天至少有15部机器印他的作品。1987年、1988年,他连续两年名列台湾10名畅销书作家之首。他是个没有昨天,没有明天,只有今天的人。

  1989年春,在三联书店举办的蔡志忠漫画北京首发式期间,本文作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罗:听说蔡先生15岁就迷上了漫画,能说一说入迷的经过吗?

  蔡:我1948年出生在台湾彰化县农村,父亲在乡公所当秘书,兼种自家的九分地,母亲是传统的农家妇女。因为家里房子多,大约从两三岁起,我就一个人睡一个房间,渐渐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个性。念小学时,我很用功,毕业时,全校只有我一个人考取了彰化中学。我记不清是从哪一年开始对漫画产生了兴趣,反正小学课本和作业本的白边上,到处都活跃着我信手涂鸦的小人国。考上中学后,态度才认真起来,将书报杂志上的漫画拿来细细品味揣摩,然后将心中的构思画在纸上,向出版社投稿。画稿不断地被采用,两年后,台北一家出版社请我去工作。

  罗:那时您初中毕业了吗?

  蔡:还没有,只差半年。可我太热衷漫画了,别说半年,就是一个月也等不得。我决定接受这份工作。

  罗:您的父亲亲没有阻拦吗?

  蔡:我能有今天,要特别感激父亲的相知和宽容。那天我对他说出自己的决定:“爸,我要去台北。”父亲正在看报,头也没抬:“有工作吗?”“有。”“那就去吧!”父亲说出决定我命运的这句话时,眼睛仍然没有离开报纸。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父亲平日对我观察入微,他能猜出我去台北必定是从事我挚爱的事业。1985年,我入选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在颁奖典礼上,我致了这样的答辞:“我特别要感谢我的父亲,感谢他没有逼我继续上学,感谢他没有叫我进补习班,没有叫我念电脑班,更没有把他一生没有完成的愿望,叫我替他去实现!”

  罗:您15岁只身一人闯台北,不感觉孤单和寂寞吗?

  蔡:没这种感觉。前边说过,我自幼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所以15岁就相当成熟了。过了三个月,我跳槽到当时全省最大的漫画出版社文昌出版社。

  罗:您到“文昌”后没再跳槽吧?

  蔡:哪会不跳槽?我在“文昌”干了4年,总共出版了200多本连环漫画,月薪加稿费达到一万元。然而,我对自己并不满意,因为我那时的作品都取材自市井武侠小说,没什么意思,也谈不上水平,社会舆论的评价也不满意。正在苦恼之际,我接到了入伍通知。退伍之后,我坚决不再为“文昌”效力,宁可在一家建设公司领取3千多元的月薪,从事自己不大感兴趣的美术设计工作。不久,我在报上看见光启社征求美术设计人才,其中两个条件使我大受刺激:“大学相关科系毕业,两年以上电视节目实际工作经验。”我虽然初中都没毕业,但自信能力超群,于是抱着作品选集去找招工负责人。结果,在与29名大学生的竞争中,光启社只录用了我一个。

  罗:您在光启社的实际工作是什么?

  蔡:主要是给电视节目设计片头。但这不能满足我的创作欲望。我用3个月的时间,没请教任何人,学会了动画片的创作方法。我想在动画片上闯一闯,就离开光启社,组织起“远东卡通公司”,专事广告动画片的制作。1981年,我制作出《七彩卡通老夫子》,不但创下电影界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房记录,而且获得当年的最佳动画片金马奖。

  罗:听了您以上所谈,我是不是可以说您是自学成才的?

  蔡:可以这么讲吧。我学画漫画,完全是兴趣爱好所驱使,自身没有多高的文化,也从来没有拜过老师。我相信只要自己喜欢干,就一定能学好、干好。人要有出息,必须靠自己。当然,“无师自通”不是无条件的,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必须如醉如痴地去追求。

  罗:请谈谈您是怎么如醉如痴的?

  蔡:这个问题不怎么好说。因为很多情况自己觉得很平常,一点不醉,一点不痴,倒是别人发现后向我指出的。比方说,我在卡通公司的时候,每年能赚5万多美元,生活得很好。1984年,台湾报纸开始重视漫画,我毅然离开了卡通公司,成为自由投稿人,“单干”的收入每年只有一万美元多一点。收入一落千丈,我不在乎。对于一个漫画家来说,自由创作才是最宝贵的。一个人没有牵挂的时候,包括不考虑赚钱的多少,他才有艺术的灵感。

  罗:您画漫画的目的是什么?

  蔡:我画漫画完全没有目的。就像我们谈话口渴了,就喝一口茶;中午饿了,就下楼找餐厅吃饭一样。在我眼里,漫画是一种有意思的表达方式,内心有所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