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诗鉴赏大典-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喜得登上头”的喜悦,主要不在登寺本身,而在于凭高远眺,开阔眼界,拓宽胸襟。因而在咏寺之高以后,紧接着语气一转,抒发出“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的情思。如此,从写寺过渡到写寺外的宇宙三江,峨眉烟景,就显得合乎自然了。
身登高寺,峨眉山景,尽收眼底。写峨眉山,一咏一叹,用了六句。“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迥烟景豁,阴森棕楠稠。”今日天晴气朗,得以看清楚了峨眉山的状貌:山岭蜿蜒起伏,如波涛滚滚;辽远的云雾似袅袅青烟,使山景空旷浩茫;棕树楠树漫山遍野,蓊郁阴森,一派肃穆。以上四句勾勒峨眉山景,接着直抒胸臆,发出慨叹:“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诗人眼界高远空阔,触景生情,故有此叹。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诗人看破凡尘,对纷扰的世俗产生了厌倦情绪,希望超凡脱俗,云游尘外。有了这番念头,才把眼光转向佛寺内部和佛寺的周围环境。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虎穴洞、龙湫潭都在附近,山风回旋,细雨濛濛,这是寺上的气象;“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飕。”间间僧舍,如蒙蒙云朵,若水月光,寒气袭人,这是寺中气氛;嘉州府城,坐落山下,片片风帆,撒于江面,这是寺下景象。
写罢诸景,又是一番慨叹:“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佛寺美景无边,诗人很想在这宝刹天宫之中长留久住。然而,虽然“一官讵足道”,是“欲去令人愁”,最终只落得满腹忧愁。
此时诗人的情绪,显得有些消沉、悲观,写作手法上也与先前不同,不是一气写景,高调抒情,而是边咏边叹,一咏三叹,错综起伏。这大约与安史乱后唐朝江山颓败、诗人壮志未酬的心境有关联。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诗鉴赏
此诗约作于天宝八年(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纵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之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当然有点夸张,但“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文心雕龙·夸饰》篇),仍不失为真实,甚至可以说是更形象地表现了思乡的真情实感。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 逢”字点出了题目。
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没有纸笔,只有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洁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含意隽永。
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能表现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传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这首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仿佛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
岑参诗鉴赏
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作于天宝八年( 749)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从“辞家见月两回圆”的诗句看,岑参离开长安已近两个月了。
如今宿营在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之中,一轮明月照在平沙莽莽的沙漠上,他回顾两个月来的旅程,想到月圆人未归,看到唐军在沙碛中列营而宿,写下了这首绝句。这是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
“走马西来欲到天”句,指出了踏上征途后的行进过程,我们仿佛看到诗人跃马扬鞭,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的向西进发。“欲到天”三字,既表明了离家之远,又表现了不畏艰难险阻、天高路远的气概,仿佛要飞马走到天的尽头,不达目的不止。诗人将“走马西来”的空间过程,表现得气象壮阔而又富有健美的动感。如果说首句主要描写的是辞家后的空间行程,那么下句诗写的就是辞家后的时间过程。“辞家见月两回圆”句,表明辞家已近两月,月圆人不圆,不免要牵动思乡之情。诗人将想念亲人的感情闸门刚刚打开,立刻又把它关闭起来,将笔陡转,由遐想回到现实中来。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两句,上句故设疑问,提出一个眼前急需解决的宿营问题,下句诗不作正面回答,却转笔写景:似乎诗人并不关心今宵宿在何处,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碛中之景:在明月照耀下,平沙莽莽、万里无人的大漠,是那样沉寂,那样荒凉,在月色中又是那样朦胧。在广袤无垠的沙漠瀚海之中,今夜又该宿在何处呢?不言而喻,诗人和他的伙伴们,只能就地列营,过一种风餐露宿的生活。这就表现了戎马生涯的艰苦,从而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余地。
《碛中作》诗仅四句,但每句诗都能给人不同的艺术感受。起句有一股勃发的激情和大无畏的精神,雄奇壮美而豪迈。次句情深意远,含蕴丰富。三句以设问兜转,宕开前句,有转折回旋的韵致。结句似答非答,以景作结,于暮色苍茫之中,使人感到气象壮阔。整首诗给人以悲壮苍凉之感。杜甫称赞岑参的诗“ 篇终接浑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这是称赞他的诗结尾浑厚,气象阔大,不可窥其涯际。从结句“平沙万里绝人烟”(一本作平沙莽莽绝人烟)来看,境界阔大,茫无边际,正可谓“篇终接浑茫”。
送祁乐归河东
岑参
祁乐后来秀,
挺身出河东。
往年诣骊山,
献赋温泉宫。
天子不召见,
挥鞭遂从戎。
前月还长安,
囊中金已空。
有时忽乘兴,
画出江上峰。
床头苍梧云,
帘下天台松。
忽如高堂上,
飒飒生清风。
五月火云屯,
气烧天地红。
鸟且不敢飞,
子行如转蓬。
少华与首阳,
隔河势争雄。
新月河上出,
清光满关中。
置酒灞亭别,
高歌披心胸。
君到故山时,
为吾谢老翁。
岑参诗鉴赏
祁乐,唐知名画家。诗中表现了对怀才不遇的祁乐的深切同情,赞扬了他的愈挫愈奋的豪爽性格,也曲折地流露出作者对埋没人才的腐败政治的不满。
诗为送行之作。先从被送者写起,刻画出一个才华横溢、性格豪放却屡遭挫折的人物形象。“祁乐后来秀,挺身出河东。”两句中不仅交待了祁乐的故乡河东郡(今山西西南部),为篇末“君到故山时,为吾谢老翁”伏笔,而且指明他是后起之秀。“挺身出”三字特别遒劲有力,祁乐这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形象,由此而跃然纸上。然而,这样一位人才,却屡遭挫折:
他到骊山温泉宫向玄宗献赋,但玄宗耽于酒色,根本不召见他,他的文才得不到表现和施展;于是,他转而从军,希望建功立业以展鸿图,但“前月还长安,囊中金已空”,依然未被赏识。这当中,隐隐透露出诗人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愤慨,也有“英雄识英雄,惺惺惜惺惺”之意,满含着深切的同情。在短短六句诗中,写了祁乐献赋、从戎、返京三件事,井然有序,意脉贯通,气势豪雄。使祁乐这个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接着,作者写了祁乐在绘画方面表现出的非凡才能。“有时忽乘兴”的“兴”,既指创作的冲动和灵感,也包含着胸中的一股郁勃不平之气。那江上孤傲的奇峰、苍梧山上盘绕不去的愁云以及天台山上那挺拔的青松,自然是他笔下绘出的景物,因为绘画的生动逼真,挂在高敞的厅堂上,“飒飒生清风”,仿佛真景一般;这几句诗,作者将写画和写人融为一体,在画和人的高度统一中,不但看出了祁乐的画品,也呈现了他的难能可贵的人品。
同时,诗还通过插叙,以欣然向往之意,记叙了祁乐从戎出塞到达新疆火云山的情形:那盛夏炽热的赤云,把天地烤得通红,连鸟儿也不敢飞,而祁乐却如转蓬一般,行走如飞,履险如夷。这种表现,自然是一种大胆的夸张,其中“气烧天地红”一句,想象新颖而奇特,但在这夸张中,不仅形象地写出了边地夏天的异常炎热,还表现出了祁乐这位刚强不屈的人物的不畏艰难。他不以自己的挫折为怀,也不惧怕环境的恶劣,仍然执着地走自己的路。四句中,饱和着作者对祁乐品格的赞美。
最后,作者才逐渐转写送行,先用“少华与首阳,隔河势争雄”二句过渡,从长安附近的少华山想到祁乐家乡河东郡的首阳山,隐以雄伟的高山来衬托祁乐形象的高大和性格的威武不屈,同时也含送别之意。
然后,作者才写送别的环境和地点:夜晚,新月自东面的黄河上升起,清冷的光辉洒满关中,也洒满长安,为送别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他们在灞亭临别之际,痛饮高歌,完全是一派乐观豪放的气概。作者将送别的地点安排在“灞亭”,也含有深意。据《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匈奴战,失利,“当斩,赎为庶人。顷之,家居数岁。。。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此处隐以能征善战而却受屈于灞陵醉尉的李广比祁乐,其中流露出作者对英雄无路的愤懑之情。尽管如此,他们仍是“高歌披心胸”。直到最后告别时,诗人才说:“君到故山时,为吾谢老翁。”
点出别离之意。但就是在这两句中,诗人也没有半点叮嘱祁乐本人的话,只是让祁乐转告作者对祁乐父亲的问候。诗人让祁乐转告对“老翁”的问候,既是对长辈的尊敬,也是对祁乐的尊重,显得情真意挚,表现出深切豪爽的友情。
这首诗,作者从祁乐的气度、遭遇、才能和性格,一路层层写来,结构上跌宕起伏,笔致摇曳多姿。中间暗中过渡,逐渐写到最后的送别,也是铺垫、烘托,富于曲折变化,充分体现出作者的艺术匠心。全诗一韵到底,读来音韵铿锵,与全诗的豪迈气势相一致,表现出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岑参
雷声傍太白,
雨在八九峰。
东望白阁云,
半入紫阁松。
胜概纷满目,
衡门趣弥浓。
幸有数亩田,
得延二仲踪。
早闻达士语,
偶与心相通。
误徇一微官,
还山愧尘容。
钓竿不复把,
野碓无人舂。
惆怅飞鸟尽,
南溪闻夜钟。
岑参诗鉴赏
岑参在三十岁考中进士时,只在京城长安做了个右内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职责是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而又琐碎。这对于有岑参来说,无异于是置身于牢笼。这使“岑参一度陷入苦闷的境地:‘三十始一命,宦情都欲阑。自怜无产业,不敢耻为官。’(《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因假归白阁西草堂,面对云烟变幻,山雨欲来的自然景象,他心里是酸楚的。官微固使人失望,最要命的还是生活的平庸。”
(周啸天《岑诗综论》)于是请假回到草堂这个自由的天地里,将满腔雄豪之气和希图归隐之心,都融入在这首《因假归白阁西草堂》中。
开始四句写雷雨景象,第一、二句写远景。诗人在白阁峰西面自己的草堂中,极目远眺,只听见轰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