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06宋书-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豫宁侯相,汉献帝建安中立,吴曰西安,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康乐侯相,吴孙权黄武中立,曰阳乐,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新吴令,汉灵帝中平中立。
艾侯相,汉旧县。
鄱阳太守,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孙权分豫章立,治鄱阳县;赤乌八年,徙治吴芮故城。《永初郡国》有历陵县汉旧县,何志无。领县六,户三千二百四十二,口一万九百五十。去州水四百四十;去京都水一千八百四十,陆二千六十。
广晋令,吴立曰广昌,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鄱阳侯相,汉旧县。
余干令,汉旧县。
上饶男相,吴立。《太康地志》有,王隐《地道》无。
葛阳令,吴立。
乐安男相,吴立。
临川内史,吴孙亮太平二年,分豫章东部都尉立。领县九,户八千九百八十三,口六万四千八百五。去州水一千一百,陆一千二十;去京都水二千八百三十,陆三千。
临汝侯相,汉和帝永元八年立。
西丰侯相,吴立曰西平,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新建侯相,吴立。
永城男相,吴立。
宜黄侯相,吴立。
南城男相,汉旧县,晋武帝太康元年,更曰新南城,江左复旧。
南丰令,吴立。
东兴侯相,吴立。
安浦男相,吴立。
庐陵太守,庐陵本县名,属豫章,汉献帝兴平元年,孙策分豫章立。领县九,户四千四百五十五,口三万一千二百七十一。去州水二千,陆一千六百;去京都水三千六百。
石阳子相,前汉无,后汉有。
西昌侯相,吴立。
东昌子相,吴立。
吉阳男相,吴立。
己丘男相,吴立。
兴平侯相,吴立。
阳丰男相,吴曰阳城,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高昌男相,吴立。
遂兴男相,吴立曰新兴,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永初郡国》无比县,何、徐并有。
安成太守,孙皓宝鼎二年,分豫章、庐陵、长沙立。《晋太康地志》属荆州。领县七,户六千一百一十六,口五万三百二十三。去州水三千三百,陆三千六百;去京都水三千七百,无陆。
平都子相,前汉曰安平,后汉更名,属豫章。
新喻侯相,吴立。
宜阳子相,汉旧县,本名宜春,属豫章,晋孝武改名。
永新男相,吴立。
安复侯相,汉旧县,本名安成,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属长沙。
萍乡侯相,吴立。
广兴侯相,《晋太康地志》有此县,何云江左立,非也。
南康公相,晋武帝太康三年,以庐陵南部都尉立。领县七,户四千四百九十三,口三万四千六百八十四。去州水三千七百四十;去京都水三千八十。
赣侯相,汉旧县,属豫章。
宁都子相,吴立曰杨都,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雩都侯相,汉旧县,属豫章。
平固侯相,吴立曰平阳,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南康公相,吴立曰安南,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陂阳男相,吴立曰揭阳,晋武帝太康五年,以西康揭阳移治故陂阳县,改曰陂县,然则陂阳先已为县矣。后汉《郡国》无,疑是吴所立而改曰揭阳也。
南野伯相,汉旧县,属豫章。
虔化男相,孝武大明五年,以虔化屯立。
南新蔡太守,江左立。领县四,户一千七百三十,口八千八百四十八。去州水二百;去京都水一千三百七十,陆一千八百八十。
苞信令别见,本作褒信,《永初郡国》作苞信。
慎令,汉旧名,本属汝南。
宋令别见,徐志云宋乐,后复旧。
阳唐左县令,孝武大明八年立。
建安太守,本闽越,秦立为闽中郡。汉武帝世,闽越反,灭之,徙其民于江、淮间,虚其地。后有遁逃山谷者颇出,立为冶县,属会稽。司马彪云,章安是故冶,然则临海亦冶地也。张勃《吴录》云:“闽越王冶铸地,故曰安闽王冶。此不应偏以受名,盖句践冶铸之所,故谓之冶乎?闽中有山名湛,疑湛山之炉铸剑为湛炉也。”后分冶地为会稽东、南二部都尉。东部,临海是也;南部,建安是也。吴孙休永安三年,分南部立为建安郡。领县七。疑户三千四十二,口一万七千六百八十六。去州水二千三百八十;去京都水三千四十,并无陆。
吴兴子相,汉末立曰汉兴,吴更名。
将乐子相,《晋太康地志》有。
邵武子相,吴立曰昭武,晋武帝更名。
建阳男相,《晋太康地志》有。
绥成男相,《永初郡国》、何、徐并有;何、徐不注置立。
沙村长,《永初郡国》、何、徐并有;何、徐不注置立。
晋安太守,晋武帝太康三年,分建安立。领县五,户二千八百四十三,口一万九千八百三十八。去州水三千九百九十;去京都水三千五百八十。
侯官囗相,前汉无,后汉曰东侯官,属会稽。
原丰令,晋武帝太康三年,省建安典船校尉立。
晋安男相,吴立曰东安,晋武帝更名。
罗江男相,吴立,属临海。晋武帝立晋安郡,度属。
温麻令,晋武帝太康四年,以温麻船屯立。《永初郡国》无,何、徐并有。
青州刺史,治临淄。江左侨立,治广陵。安帝义熙五年,平广固,北青州刺史治东阳城,而侨立南青州如故。后省南青州,而北青州直曰青州。孝武孝建二年,移治历城。大明八年,还治东阳。明帝失淮北,于郁洲侨立青州,立齐、北海、西海郡。旧州领郡九,县四十六,户四万五百四,口四十万二千七百二十九。去京都陆二千。
齐郡太守,秦立。领县七,户七千三百四十六,口万四千八百八十九。
临淄令,汉旧县。
西安令,汉旧县。
安平令,六国时其地曰安平,二汉、魏、晋曰东安平。前汉属淄川,后汉属北海,魏度属齐。
般阳令,前汉属济南,后汉、《晋太康地志》属齐。
广饶令,汉旧县。
昌国令,汉旧县。
益都令,魏立。
济南太守,汉文帝十六年,分齐立。晋世济岷郡,云魏平蜀,徙蜀豪将家于济、河,故立此郡。安帝义熙中土断,并济南。案《晋太康地志》无济岷郡。《永初郡国》济南又有祝阿二汉属平原,《晋太康地志》无。、于陵县汉旧县,而无朝阳、平陵二县。领县六,户五千五十六,口三万八千一百七十五。去州陆四百;去京都二千四百。
历城令,汉旧县。
朝阳令,前汉曰朝阳,后汉、晋曰东朝阳。二汉属济南,《晋太康地志》属乐安。
著令,汉旧县。
土鼓令,汉旧县,晋无。
逢陵令,二汉、晋无,《永初郡国》、何、徐有。
平陵令,汉旧县,至晋并曰东平陵。
乐安太守,汉高立,名千乘,和帝永元七年更名。领县三,户二千二百五十九,口一万四千九百九十一。去州陆一百八十;去京都陆一千八百。
千乘令,汉旧县。
临济令,前汉曰狄,安帝永初二年更名。
博昌令,汉旧名。
高密太守,汉文帝分齐为胶西,宣帝本始元年,更名高密。光武建武十三年,并北海,晋惠帝又分城阳立城阳郡,前汉有,后汉无,魏复分北海立。;宋孝武并北海。领县六,户二千三百四,口一万三千八百二。去州陆二百;去京都陆一千六百。
黔陬令,前汉属琅邪,后汉属东莱,《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淳于令,二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高密令,前汉属高密,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夷安令,前汉属高密,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营陵令,二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昌安令,汉安帝延光元年立,属高密,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平昌太守,故属城阳,魏文帝分城阳立,后省,晋惠帝又立。领县五,户二千二百七十,口一万五千五十。去州陆二百;去京都陆千七百。
安丘令,二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琅邪。
平昌令,前汉属琅邪,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东武令,二汉属琅邪,《晋太康地志》属东莞。
琅邪令,二汉属琅邪,《晋太康地志》无。
硃虚令,前汉属琅邪,安帝永初元年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北海太守,汉景帝中二年立。领县六,户三千九百六十八,口三万五千九百九十五。寄治州下。
都昌令,汉旧县。寄治州下,余依本治。
胶东令,本胶东国,后汉、《晋太康地志》属北海。
剧令,二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琅邪。
即墨令,前汉属胶东,后汉、《晋太康地志》属北海。
下密令,前汉属胶东,后汉、《晋太康地志》属北海。
平寿令,汉旧县。
东莱太守,汉高帝立。领县七,户一万一百三十一,口七万五千一百四十九。去州陆五百;去京都二千一百。
曲城令,汉旧县。
掖令,汉旧县。
扌弦令,汉旧县。
卢乡令,汉旧县。
牟平令,汉旧县。
当利令,汉旧县。
黄令,汉旧县。
太原太守,秦立,属并州。文帝元嘉十年,割济南、太山立。领县三,户二千七百五十七,口二万四千六百九十四。去州陆五百;去京都一千八百。
山茌令,汉旧县,属泰山。孝武孝建元年,度济北。
太原令,晋安帝义熙中土断立,属泰山。
祝阿令。别见
长广太守,本长广县,前汉属琅邪,后汉属东莱,《晋太康地志》云故属东莱。《起居注》,咸宁三年,以齐东部县为长广郡。领县四,户二千九百六十六,口二万二十三。去州五百;去京都一千九百五十。
不其令,前汉属琅邪,后汉属东莱,《晋太康地志》属长广。
长广令,前汉属琅邪,后汉属东莱,《晋太康地志》属长广。
昌阳令,晋惠帝元康八年,分长广县立。
挺令,前汉属胶东,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长广。
冀州刺史,江左立南冀州,后省。义熙中更立,治青州,又省。文帝元嘉九年,又分青州立,治历城,割土置郡县。领郡九,县五十,户三万八千七十六,口一十八万一千一。去京都陆二千四百。
广川太守,本县名,属信都,《地理志》不言始立。景帝二年,以为广川国,宣帝甘露三年复。明帝更名乐安,安帝延光中,改曰安平;晋武帝太康五年,又改为长乐。广川县,前汉属信都,后汉属清河,魏属勃海,晋还清河。何志,广川江左所立。又有蓚县前汉属信都,后汉、晋属勃海。,而无广川。孝武大明元年,省广川之枣强前汉属清河,后汉、晋江左无。、勃海之浮阳、高城并汉旧县,立广川县,非旧广川县也。属广川郡。领县四,户三千二百五十,口二万三千六百一十四。去州陆一百六十;去京都陆一千九百八十。
广川令。巳前见。
中水令,前汉属涿,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河间。孝武大明七年,自河间割度。
武强令,何江左立。
索卢令,何江左立。
平原太守,汉高帝立。旧属青州,魏、晋属冀州。领县八,户五千九百一十三,口二万九千二百六十七。
广宗令,前汉无,后汉属钜鹿;《晋太康地志》属安平;《永初郡国》、何无;孝武大明元年复立。
平原令,汉旧县。
鬲令,汉旧县。
安德令,汉旧县。
平昌令,汉旧县。后汉无。《晋太康地志》曰西平昌。
般县令,汉旧县。
茌平令,前汉属东郡,后汉属济北,《晋太康地志》属平原。
高唐令,汉旧县。
清河太守,汉立,桓帝建和二年,改曰甘陵,魏复旧。何有重合县别见。领县七,户三千七百九十四,口二万九千二百七十四。去州一百一十;去京都陆一千八百。
清河令,二汉无,《晋太康地志》有。
武城令,汉旧县,并曰东武城。
绎幕令,汉旧县。
贝丘令,汉旧县。
零令,汉旧县,作灵。
鄃令,汉旧县。
安次令,前汉旧县,属勃海,后汉属广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