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林徽因画传-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处半圮的古刹,常会给她以深邃的哲理和美感的启示,使她禁不住要创造出´;建筑意´;这么个´;狂妄的´;名词来和´;诗情´;、´;画意´;并列。好在那个时代他们还真不拘于任何´;框框´;,使她敢于用那么奔放的文学语言,乃至嘻笑怒骂的杂文笔法来写她的学术报告。〃     

  〃母亲在测量、绘图和系统整理资料方面的基本功不如父亲,但在融汇材料方面却充满了灵惑,常会从别人所不注意的地方独见精彩,发表极高明的议论。那时期,父亲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大多经过她的加工润色。父亲后来常常对我们说,他文章的´;眼睛´;大半是母亲给´;点´;上去的。这一点在´;文化大革命´;中却使父亲吃了不少苦头。因为母亲那些´;神来之笔´;往往正是那些戴红袖章的狂徒们所最不能容忍的段落。〃     

  林徽因的气质里有东方的典雅之美。她通晓英文,对汉语亦别有心解,古文的修养也让人刮目。比如那篇写于1932年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见解不俗,所涉的知识很多。因为有欧美建筑史的参照,她对东方建筑的看法就多有奇特的发现,把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学理化了。了解古建筑,需有文学、史学的功底,杂家的氛围多少要有些。她谈及美与建筑的关系时说:     

  〃已往建筑因人类生活状态时刻推移,致实用方面发生问题以后,仍然保留着它的纯粹美术的价值,是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和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巴瑟农庙(Parthe-non)一样,北京的坛、庙、宫、殿,是会永远继续着享受荣誉的,虽然它们本来实际的功用已经完全失掉。纯粹美术价值,虽然可以脱离实用方面而存在,它却绝对不能脱离坚稳合理的结构原则而独立的。因为美的权衡比例,美观上的多少特征,全是人的理智技巧,在物理的限制之下,合理的解决了结构上所发生的种种问题的自然结果。而人工创造和天然趋势调和至某程度,便是美术的基本,设施雕饰于必需的结构部分,是锦上添花;勉强结构为装饰部分,是画蛇添足,足为美术之玷。〃     

 


第一部分第4节:美丽让人过目不忘(图)

  文中谈了美的原理,虽是对古建筑而言,其实亦闪着作者思想的亮光。林徽因一生都反对矫情,主张自然、朴素。内心的追求与外表的态度,是有着自己的轨迹的。她的文与人都有一种精致所在,那就像所钟爱的古典艺术,有信仰的气韵灌注始终,但又平常自然,没有伪态。她写下的文字,都有这一特点,美隐含于日常之中,那是不错的。     

  林徽因写诗,写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灵动的一笔,但诗人林徽因却将建筑作为毕生事业。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她24岁时被聘为东北大学建筑学教授,45岁时被清华大学聘为一级教授。这时的林徽因,谁也不能说她只是只会谈谈恋爱的名门闺秀,她的认真、她的执着构建了不属于绯闻,却依旧光彩照人的〃林徽因〃。     

  林徽因的才艺表现在许多方面,1927年她与梁思成结婚,她一反常规、亲手设计了有东方神韵的婚礼服,一时间万人侧目,她的那身礼服有林徽因内在的、一致的一种审美趣味,即基本摒弃了西式服装的元素,以不合常情的大胆想像,塑造出古雅、浓郁、特异的东方风格。这种美丽让人过目不忘。     

  对比设计东方式结婚礼服、穿旗袍的林徽因,再对比身穿西服、摩登漂亮的林徽因,则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东方,就这样奇妙而和谐地结合在林徽因身上,美是超越国界、不需要语言的,林徽因的结婚礼服,就吸引了大批的加拿大新闻摄影记者。服饰,在林徽因那里,是一种文化。     

  林徽因自己,也曾尝试研究中国古代的妇女服装。1925年,留学美国的闻一多策划创办一个内容包括各种艺术门类的杂志,拟取名《雕虫》或《河图》,拟订的四期目录中,向林徽因预定的稿件就有三篇,分别为《帕敷罗娃的艺术》、《帕敷罗娃舞蹈摄影》以及《中国妇女服装问题》,(闻一多致梁实秋信,《闻一多全集》)闻一多的杂志最后不知踪影何在,林徽因的《中国妇女服装问题》一文也难现庐山真容。     

  倒是1936年发表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的古建筑考察报告的心得:     

  两种飞仙,一种着〃印度湿折的衣裳而露脚〃,〃肥笨而不自然〃;一种〃短衣长裙,衣沼简而不韵,肩带长而回绕〃,〃轻灵飘逸,极能表现出乘风羽化的韵致〃,林徽因对服饰判断着〃印度式短裙〃、斋浓重异国色彩者属前期刻像,还停留在描摹印度飞仙的水平;而〃体态修长〃,〃短衣长裙〃,肩上飘带曲折回绕,衣沼〃筒而有韵〃者,体现出〃中国神情美感〃,显然是后期融会成熟的作品,两相比较,林徽因个人喜好,不言自明,而由服饰考证云岗石刻,深入浅出,看似简单,靠的却是多年研究的经验与眼光,由美术而服饰而建筑,林徽因的路,走得令旁人望尘莫及,她对服饰的喜好,也喜好得不同一般了。     

  不少曾经见过林徽因的人,都被她的美貌而倾倒。她的美丽实在给人留下的印象大深了。有人曾就这个问题询问老作家冰心先生:〃林徽因与陆小曼谁更美?〃冰心回答:〃林徽因'俏',陆小曼不俏。〃与林徽因一起长大的堂姐堂妹,几乎都能细致入微地描绘她当年的衣着打扮、举止言谈是如何地令她们倾倒。林徽因的表姐王稚姚1901年生,长林徽因3岁,从童稚暑期在杭州、上海,青少年暑期在北京,都和林徽因共同生活。她回忆说林徽因的大眼睛像祖父、美貌像祖母。祖母也是福州人,眉毛细而弯,非常漂亮,所以祖母十分溺爱她。表姐还说自己的母亲林泽民是林徽因的大姑母,在杭州时期当林徽因的启蒙老师,爱她胜过其生母,因为她又聪慧又美丽,十分可爱。     

  1935年,林徽因曾在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英国文学》课。云南大学中文系全振寰教授曾修读她上的这门课。全教授告诉我们:〃当时许寿裳任院长,潘家询任外语系主任。曹靖华、周作人、朱光潜都在此执教。林徽因每周来校上课两次,用英语讲授英国文学。她的英语流利、清脆悦耳,讲课亲切、活跃,谈笑风生,毫无架子,同学们极喜欢她。每次她一到学校,学校立即轰动起来。她身着西服,脚穿咖啡色高跟鞋,摩登、漂亮而又朴素、高雅。女校竟如此轰动,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是男校,那就听不成课了。〃     

 


第一部分第5节:才貌是可以双全的(图)

  萧乾的夫人文洁若以为:〃林徽因是我生平见过的最令人神往的东方美人。她的美在于神韵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文洁若:《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陪伴梁思成走过最后岁月的林洙女士也慨叹:〃她是我一生中所见识过最有风度的女子。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谈都充满了美感、充满了生命、充满了热情。〃〃当你和她接触时,实体的林徽因便消失了,而感受到的则是她带给你的美和强大的生命力。(林洙:《困惑的大匠·梁思成》)     

  作家陈衡哲之妹陈衡粹至今念念不忘1930年春夏之交在香山上的〃惊鸿一瞥〃:     

  〃有一天同一位朋友上山游览,半山上一顶山轿下来,我看见轿子里坐着一位年轻女士。她的容貌之美,是生平没有见过的。想再看一眼,轿子很快下去了。我心中出现´;惊艳´;两字。身旁的人告诉我,她是林徽因。用什么现成话赞美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都套不上,她不但天生丽质,而且从容貌和眼神里透出她内心深处骨头缝里的文采和书香气息。〃(陈衡粹:《我见过的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     

  只有加上了世代的书香,如花容颜才一变而为绝代的风华。在同代人的记忆中,林徽因的美有如传奇。20世纪30年代金岳霖曾题〃梁上君子,林间美人〃的对联赠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冰心提起林徽因,开口就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在众多的赞誉中,颇值回味的是张幼仪对林徽因的评价,当她知道徐志摩所爱何人时,曾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张邦梅《小脚与西服》)简单的一句话道尽张幼仪的半生辛酸,却也无意中点破林徽因之所以为人所赞赏的真正原因。     

  容貌之美并不足以长驻,林徽因的美丽,用文洁若的话来说,是〃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正因为如此,当青春逝去,人也老去,人们眼中的林徽因依然充满了美感。文洁若对此就深有感受。1948年清华学生剧团在大礼堂用英语出演《守望莱茵河》时,文洁若见到了已经44岁的林徽因,文洁若描述当时的情景说:     

  〃一会儿,林徽因出现了,坐在头排中间,和她一道进来的还有梁思成和金岳霖。开演前,梁从诫过来了,为了避免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他单膝跪在妈妈面前,低声和妈妈说话。林徽因伸出一只纤柔的手,亲热地抚摸着爱子的头。林徽因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美感〃。文洁若因而感慨说:〃没想到已生了两个孩子,年过40的林徽因,尚能如此打动同性的我。〃(文洁若:《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文洁若所感慨的,正是林徽因一生修炼的美丽,也是经得起岁月推敲的真正的美丽。     

  林徽因无疑是美丽的:她有美丽的容颜,美丽的情怀,美丽的才思,美丽的文字……她所写的《莲灯》一诗让人们真正认识她的玉洁冰清: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它飘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林洙女士也是一位大美人,但她对林徽因同样是倾心不己。她说:〃林先生是我所见过的女子中最美的一位,虽然患肺病,可很瘦弱,但还是极美,她的精神特别感人,透过她的身影,可见她的精神之光,〃林洙1948年带着她父亲的介绍信到清华园见林徽因,想进清华建筑系。林徽因十分热情接待这位同乡姑娘,亲自为林洙补习英语,林沫得以亲身接触林徽因,故有独特的感受。     

  林洙回忆初见林徽因,第一眼是从照片上。〃啊!我终于见到了这位美人。我不想用细长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双眼皮,长睫毛,高鼻梁,含笑的嘴,瓜子脸……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她。不能,在我可怜的词汇中找不出可以形容她的字眼,她给人的是一种完整的美感:是她的神,而不全是貌,是她那双凝神的眼睛里深深蕴藏着的美。当我正在注视这张照片时,只听卧室的门´;嗒´;地一声开了。我回转身来,见到林先生略带咳嗽、微笑着走进来,她边和我握手边说:´;对不起,早上总是要咳这么一大阵子,等到喘息稍定才能见人,否则是见不得人的。´;〃     

 


第一部分第6节:一生诗意千寻瀑(图)

  林徽因的善谈是很出名的,她很喜欢和人交流,愿意把自己的心得与人分享。当时的林洙才从福建到清华,作为同乡,林徽因兴致勃勃地向她介绍北京的历史。〃北京城几乎完全是根据《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规划思想建设起来的。〃     

  见林洙不懂,又详细解释何为〃左祖右社〃,何为〃经涂九轨〃。当林洙谈到听说颐和园的长椅特别有趣时,林徽因摆手说:〃颐和园前山太俗气了,颐和园的精华在后山。沈从文现在正住在谐趣园,你可以去找他,请他做向导。〃     

  时隔50余年,仍可见当初那惊鸿一瞥,留给林洙的震撼。〃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