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林徽因画传-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徐志摩结婚,林徽因的心情还是很复杂,很微妙。在3月份给胡适的信中说:〃那天所谈的一切宗教、人事、教育到政治我全都忘不了的尤其是'人事'。一切的事情我从前不明白现在已清楚了许多,就还有要说要问,也就让他们去,不说不问了。'让过去的算过去的'这是志摩的一句现成话。〃     

  她还说:〃回去时看见朋友们替我问候,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现在倒能在寂寞和失望中得着自慰和满足。告诉他我绝对的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的不了解。但是路远隔膜,误会再所不免的,他也该原谅我。我昨天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的志摩我现在真真透彻的明白了,但是过去,现在不必重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     

  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感情只是存在于一定的限度之内。这里有理性的约束,也因为感情本身并没有达到冲决一切的程度,对于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林徽因还跟胡适做了详细的述说。她在信中说:〃如你所说的,经验是可宝贵的,但是价值的经验全是痛苦换来的,我在这三年中真是得了不少经历,但也够苦了。经过了好些的变励的环境和心理,我是如你说的老成了好些,换句话说便是会悟了从青年的Ideallstickase(理想主义阶段)走到了成年的realistic(现实主义阶段),做人便这样做罢。Idealistic的梦停止了也就可以医下了许多vanity(虚荣)这未始不是个好处〃,〃照事实上看来我没有什么不满足的〃。     

  这是对自己心境的准确描绘。由这段话可以看出,经历了这么多的变故,少女时代的林徽因已经逐渐远去,迎面走来的,是一位成熟、直面现实的女性。     

  8。命中注定的交错     

  林徽因写有的《别丢掉》一诗是纪念她和徐志摩的恋情的: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使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就像诗中所说,山谷中永有回音,但回音永是虚无,只有说话的人才自己知道。〃有缘千里来相逢,无缘对面不相识!〃这句老话历经千百年不变,似可更加证明它的正确。即使是苦苦地跟随其后,还是做其他的努力,天空中的两片无缘的白云终会擦身而过,然后走上各自的旅途。     

  临死前的几年,徐志摩生活得非常狼狈。交际花出身的陆小曼挥霍无度,徐志摩只得应老友胡适之邀兼教于北大,挣些外快以贴补夫人的花销。为了省钱,他托朋友搞到了一张邮政飞机的免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飞来飞去。     

  1931年7月7日,大概是林徽因从香山回到北平城里的家中,这一天又回到香山。徐志摩在送别林徽因之后,诗兴大作,写了一首题为《你去》的诗,连同一封信,寄给林徽因,〃请教女诗人〃,全诗如下:     

  你去,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     

  你上那一条大路,你放心走,     

  你看那街灯一直亮到天边,     

  你只消跟从这光明的直线!     

  你先走,我站在此地望着你:     

  放轻些脚步,别教灰土扬起,     

  我要认清你远去的身影,     

  直到距离使我认你不分明。     

  再不然,我就叫响你的名字,     

  不断的提醒你,有我在这里,     

  为消解荒街与深晚的荒凉,     

  目送你归去……     

  不,我自有主张,     

  你不必为我忧虑;你走大路,     

  我进这条小巷。你看那株树,     

  高抵着天,我走到那边转弯,     

  再过去是一片荒野的凌乱;     

  有深潭,有浅洼,半亮着止水,     

  在夜芒中像是纷披的眼泪;     

  有乱石,有钩刺胫踝的蔓草,     

  在守候过路人疏神时绊倒,     

  但你不必焦心,我有的是胆,     

 


第二部分第23节:惨状不忍睹(图)

  凶险的途程不能使我心寒。     

  等你走远,我就大步的向前,     

  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鲜;     

  也不愁愁云深裹,但求风动,     

  云海里便波涌星斗的流汞;     

  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     

  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这首诗还是让人想到作者的那首《偶然》,但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偶然》重点是〃在这交会时〃这种〃偶然〃,而这首诗的重点是分别之后的你我;《偶然》中〃你有你,我有我的,方向〃,是一种遗憾与无奈,但这首诗中则坦然地认定你我〃分手〃,并正视此后自己的〃凶险的途程〃,因此,这首诗中的〃我爱你〃这种情感,已不完全是初恋时的那种爱情了。梁从诫说得很对,〃徐志摩此时对母亲的感情显然也越过了浪漫的幻想,变得沉着而深化了〃,不然的话,双方都有各自的家庭,外间又有关于他们的〃浮言〃,徐志摩怎么会送给林徽因诗;即使徐志摩做得出来,当年没能接受他的爱情的林徽因更不会接受他的爱情,诗人林徽因当然会看得出来,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超越的爱〃,而非一般的爱情。     

  同样耐人寻味的是,〃凶险的途程不能使我心寒〃云云,显然隐喻徐志摩当时和陆小曼的那种百孔千疮的婚姻,〃我〃执着地沿着属于〃我〃的〃凶险的途程〃走下去,表明徐志摩虽然对自己的婚姻已经彻底幻灭,对陆小曼已彻底地寒心了,但他只能认命地维持下去。而不会回头,说到底,〃我〃对〃你〃的爱,是一种藏在心底的爱,温暖着〃我〃这颗寒冷的心。     

  徐志摩以诗表明心意,同样一声〃爱你〃,却早已经超越了浪漫的幻想,在随诗附上的信中,徐志摩还特意问候〃思成恐怕也有些着家矮墙上的艳阳,此去归来时难说完〃,生命中的第三次聚首,祝福的心情却多过了其他,至此,徐志摩对林徽因的一片真情,宛如玉壶冰心,它使得1931年的时光变得分外令人留恋。然而,时光的脚步毕竟不会为此而多作一步的停留。香山半载,一晃而过。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尘世之缘,也终究到了要结束的时候。     

  1931年11月19日,对林徽因来说,这是个黑色的日子!徐志摩肯定没有想到,他不能如预想的那样,当天晚上见到林徽因!     

  其实,1931年11月19日这天,徐志摩在北京本来是没有课的,但,此晚林徽因要在北京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的建筑艺术,徐志摩非要去捧场不可,这才登上了南京飞往北京的济南号邮政飞机。结果飞机遇雾,失事身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徐志摩当天从南京坐飞机赶往北平。动身以前,他早晨在机场给林徽因家打了电报,说下午三时准时达北平南苑机场,让梁思成开车去接他,梁思成去接了,等到四时半钟,航空公司说飞机没有到,可能是因为济南上空有雾,回到家时,接到胡适的询问电话。胡适当天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说济南附近有一架飞机失事,他有种不祥的感觉。他马上托济南的朋友了解情况,回音说徐志摩正是在那架失事的飞机上,已经遇难。《晨报》上的消息:     

  京平北上机肇祸。昨在济南坠落!     

  机身全毁,乘客司机均烧死,天雨雾大误触开山。     

  (济南十九日专电)十九日午后2时中国航空公司飞机由京飞平,飞行至济南城南卅里党家庄,因天雨雾大,误触开山山顶,当即坠落山下,本报记者前往调查,见机身全焚毁,仅余空架,乘客一人,司机二人,全被烧死,血肉黑焦,莫可辨认,邮件被焚后,邮票仿佛可见,惨状不忍睹。     

  胡适看了这报道后,断定徐志摩出事了,他马上打电话告知林徽因。接着,他又亲自到中国航空公司询问。当日12时。胡适的判断果然被证实。下午,林徽因、梁思成、张奚若、陈雪屏、孙大雨、钱端升、张慰慈、陶孟和等,都来到胡适家里。林徽因神色凄婉,泣不成声,张奚若则失声痛哭。经过商议后,他们立即电告青岛大学的杨振生,通报徐志摩遇难的消息,并委派梁思成、金岳霖、张奚若赶赴现场。林徽因、梁思成回到家后,立即赶制了一个用碧绿铁树叶和白花编成的径尺大小的花圈,并由梁思成带往济南。     

  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他和从青岛大学赶来的沈从文在济南相会。他们一同到中国银行找到了冒雨到现场将徐志摩遗体装殓的陈先生,打听有关情况。然后,他们又来到停放灵枢的福源庵的小庙里。开棺看了徐志摩的遗容:〃棺木里静静地躺着的志摩,戴了一顶红顶绒球青缎子瓜皮帽,帽前还嵌了一小方丝料烧成'帽正',露出一个掩盖不尽的额角,右额角上一个李子大斜洞,这显然是他的致命伤。眼睛是微张的,他不愿意死!鼻子略略发肿,想来是火的炙的,门牙脱尽,额角上那个小洞,皆可说明是向前猛撞的结果。〃


第二部分第24节:谁又会想到他死(图)

  随后,梁思成将他们夫妇特制的那个花圈,安置在棺盖上。他还捡了〃济南〃号飞机残骸一块小木板,以作纪念,这是林徽因和他商量过的。那个时候的飞机不像现在的,有些部分是木头的。他捡了一块飞机残骸拿回去给了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悲痛,就把这块木头挂在卧室的床头。直到她1955年去世,一直就这么挂着。她觉着,她是爱徐志摩的,徐志摩又是为了赶回来听她的演讲而死的,她就要用这种方式纪念他。     

  下午5时,徐志摩的儿子年仅13岁的徐积错和张幼仪的哥哥张嘉铸从上海赶到济南。晚上8时半,灵枢装上了一辆敞篷车,运回上海,停放在万国殡仪馆。12月6日,上海文艺界人士在静安寺设灵堂,追悼徐志摩。之后,徐志摩灵枢被运回峡石,葬于东山万石窝。     

  徐志摩死后,由林徽因主持了追悼会,并给《北平晨报》写了《悼志摩》一文,12月7日,正式在《晨报》上发表《悼志摩》一文,这是沉痛悼念作为父亲和自己、也是梁启超和梁思成两代人的好徐志摩。这篇感人至深的悼念文字,写出了徐志摩的某些个性特点,也表达了林徽因的深沉悲痛。     

悼志摩     

  十一月十九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惨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这消息在二十日的早上像一根针刺猛触到许多朋友的心上,顿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地昏黑,哀恸的咽哽锁住每一个人的嗓子。     

  志摩……死……谁曾将这两个句子联在一处想过!他是那样活泼的一个人,那样刚刚站在壮年的顶峰上的一个人。朋友们常常惊讶他的活动,他那像小孩般的精神和认真,谁又会想到他死?     

  突然的,他闯出我们这共同的世界,沉入永远的静寂,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一个最后希望的余地。这种几乎近于忍心的决绝,那一天不知震麻了多少朋友的心?现在那不能否认的事实,仍然无情地挡住我们面前。任凭我们多苦楚的哀悼他的惨死,多迫切的希冀能够仍然接触到他原来的音容,事实是不会为体贴我们这悲念而有些须更改;而他也再不会为不忍我们这伤悼而有些须活动的可能!这难堪的永远静寂和消沉使是死的最残酷处。     

  我们不迷信的,没有宗教地望着这死的帷幕,更是丝毫没有把握。张开口我们不会呼吁,闭上眼不会入梦,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边沿,我们不能预期后会,对这死,我们只是永远发怔,吞咽枯涩的泪,待时间来剥削这哀恸的尖锐,痂结我们每次悲悼的创伤。那一天下午初得到消息的许多朋友不是全跑到胡适之先生家里么?但是除却拭泪相对,默然围坐外,谁也没有主意。谁也不知有什么话说,对这死!     

  谁也没有主意,谁也没有话说!事实不容我们安插任何的希望,情感不容我们不伤悼这突兀的不幸,理智又不容我们有超自然的幻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