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47-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鹅妈妈的故事》多取材于法国和欧洲的民间传说,贝洛并没有停留于简单的收集整理,他在保留了民间文学对比鲜明、极富幽默感的生动情节的同时,在改写中进行了补充、发挥,把口头文学所欠缺的形象刻画和生活图景描写引进情节之中,使其更加曲折有致,文学色彩浓重,从而更具艺术魅力。与《格林童话》相比,可以说这是一部作家再创作的童话集。    
      以《林中睡美人》的故事为例。儿童文学评论家张美妮曾做过这样精到的评价:    
      “‘睡美人’型故事在欧洲早有流传,情节或繁或简,往往朴素却显粗疏,贝洛的《林中睡美人》却如经精细雕琢的美玉。擅写魔变的贝洛不仅使奇幻的情节更加曲折、完整,发展自然、丝丝入扣,他还刻画了鲜明的形象,描摹了颇富真实感的生活细节,因而故事更加娓娓动听。童话中年轻的仙女用沉睡一百年代替死亡来减轻公主的不幸;又让宫中的人、动物一起酣睡以免公主醒来后感到孤寂和不安,这些谋划充分展示了仙女仁爱善良的品格。还有,对王宫饮宴情景以及其它生活图景形象具体的描绘,使人如亲临其境。”    
      俄国杰出的作家屠格涅夫曾说:“(贝洛的童话)是……这样的趣味无穷,这样的使孩子迷恋,这样的使孩子大开眼界……从他的童话里可以感受到我们曾经在民歌中感受过的那种神韵;他的童话里所具有的正是那种奇幻神妙和平凡质朴、庄严崇高和活泼快活的糅合物——这种糅合物才真是名符其实的童话构思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的特征。”    
      贝洛的童话不但给孩子们带来了愉悦,唤起美妙的想象,而且还给孩子们以完美的人格熏陶,这正是优秀的童话所追求的极高境界。    
      当代法国评论家马克·索里亚曾给予这本小册子以极高的评价:“它是我们中间每一个人在上学前就已经学过的唯一古典著作,是我们中间每一个人在识字前就已经读过的唯一古典著作,也是我们中间的每一个人所不能忘怀的唯一古典著作——即使他不爱好阅读和不再重读这部书。”    
      【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18世纪初两位德国历史学家兼语言学家搜集整理的民间传说、童话故事集,他们是一对彼此极友爱的兄弟——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后人习惯称呼他们格林兄弟。    
      需要特别强调,格林童话不是创作的童话。格林兄弟是做学问的人,他们致力于收集整理民间的童话、神话、传记,很忠实地把收集到的东西整理成为文字,然后还很严谨地考证这些童话的出处。为了收集这些童话,两兄弟可谓费尽心力。从1806年开始,他们凭着为子孙后代恢复和保存民间文学遗产的信念,前后经过8年的努力,才完成了收集整理的计划,共搜集整理了210多篇童话故事。在这过程里,他们不知作了多少艰难跋涉,哪儿有善讲故事的老奶奶或者老先生,他们就一定去纡尊降贵,去说服、去恳求、去聆听人家讲述,同时一字一句地完整忠实地记录下来。忠实,这是他们恪守的搜集和记录的原则。另一方面,他们又坚持对语言作必须的清理、加工,以实现完整和统一。    
      格林兄弟收集整理的童话,于1812年至1815年期间陆续出版了。孩子们发现了这本书,立刻着迷不已,他们把繁琐的考证统统扔掉,只去读里面的故事,而且津津有味。后来再版的时候就只有童话故事了,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出版至今,《格林童话》创造了一个世界性的奇迹:它的实际阅读群体无以计数,但在每一个有儿童且有书的家庭中,几乎必有一本格林童话或根据它改编的故事。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它的销量仅次于《圣经》!在中国,至少有100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几乎每一个会讲故事的孩子,都会讲出一个源于格林童话的故事。    
      是什么令孩子们如此着迷呢?有批评者对此深惑不解,特别是成人世界的文学批评者。    
      以普通的角度来批评格林童话,实在是太容易不过的事情——这简直是一部让人无法容忍的作品!故事情节简单、老套,开头总是遇到困难,困难无法克服的时候总是有仙女、精灵帮助,结尾总是善恶有报、皆大欢喜;人物形象一点也不丰满,几乎完全没有心理描写;语言干巴巴,思想庸俗,除了故事足够的稀奇古怪之外,几乎毫无优点可谈。甚至有人觉得这样的东西会害了孩子,并声称鲁迅先生如果在世,看见这么多爸爸妈妈给孩子读格林童话,肯定会喊出“救救孩子”的话来的。    
      这样的观点很有意思。其实,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还参与过中国早期的童话和儿童故事的翻译引进工作,其中不少就是从格林童话中来的,或源于格林童话的故事。《格林童话》也不是后来的人突发奇想弄来的,也是这些前辈引进的东西之一。    
      我来假设这里有一个5岁的孩子,他为我们讲故事:……他拿起刀就把他杀死了,然后娶了公主。后来他们一起住在一座美丽的城堡里。我们会为这个孩子鼓掌,“讲得真棒”、“很好玩”!但是如果一个25、35、50岁的人,也这么来讲故事,大家可能会皱眉头,“这么讲,谁不会呀”、“太无趣了”!——对格林童话的批评大概类似如此。批评的人忘记了,这种来自民间的未经雕琢的故事本来就是很朴拙的。    
      如果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格林童话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艺术表现形式,都十分投合他们的欣赏趣味和审美心理。这些童话给孩子们无穷的想象世界增添了丰富的素材,而在伦理观念上非常简单直接地满足了孩子们朴素的善与正义观。    
      连格林兄弟自己恐怕也没想到,他们辛苦整理来的这些原始故事素材,不但征服了德国的孩子们,也让全世界的孩子们这么长久地为之着迷。不是格林童话选择了孩子,而是孩子选择了格林童话。    
      


第三篇童话(3)

    融入伟大一生的童话    
      安徒生(1805…1875),一个对所有人都不陌生的名字,他的名字几乎成为了童话的代名词。    
      在安徒生之前,童话主要是从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整理、改写过来的故事。在安徒生之后,童话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形式,除了整理、改写民间的口头文学外,人们开始创作童话,而且以创作其它文学作品那种严肃的态度来创作童话。    
      2005年将是这位伟大的作家诞辰200周年的纪念,回顾这两个世纪,虽然在安徒生之后诞生了许多童话大师和经典童话作品,但在影响力和童话的持久震撼力方面超越他的,还暂时没有。    
      安徒生的童话到底具有怎样的魅力?    
      安徒生从30岁开始创作童话,一直到去世前从未间断过创作。在他生前授权出版的童话全集中,共收录了157篇,另外还有20余篇未收入。这个数量是相当惊人的!    
      与其他的童话创作者不同,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童话。这种献身,不但包括时间和作品数量,还包括整个身心的投入。无论在他之前,还是在他之后,都没有人如此彻底地把自己的一生与童话融合。    
      安徒生出生在丹麦欧登塞城一个穷人的家庭,父亲是位鞋匠,母亲是洗衣妇。为了求生,父亲曾到拿破仑的军队中当了两年雇佣兵,回家后一病不起,在儿子11岁时离开了人世。他的父亲虽然地位低微,却是个文学爱好者,在丹麦冬天的长夜,他常常为儿子读《天方夜谭》,一起玩着虚构的童话游戏。    
      安徒生从小就擅长讲故事,也擅长创作自己的故事。他的祖母不但给他讲故事,而且还常常把他带到避难所里,让他去给收容在那里的穷妇人讲故事,也去倾听她们的故事。他的母亲深爱着他,她对儿子的个性发展极尽照顾,即使在最困苦的艰难岁月,也仍然努力使儿子有足够的空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家人对他的才华深感自豪,都认为他将来能够成为作家。    
      童话对于安徒生来说绝不是简单的故事。在他晚年创作的童话《跛子》(又译为《小罕的礼物》)中,一本童话故事给小罕全家人带来的是欢乐、感悟、生活的勇气,还有希望。这篇他自己声称最喜欢的童话,表达了他一生对童话的信念。    
      安徒生14岁的时候离家,只身到哥本哈根闯荡。他一再对母亲说:“我就会成名的,妈妈!你相信我好了!”但他的求学、创作、成名之路是那么坎坷,有整整三年的时间,他都处在饿死的边缘。即使在他已经在小说、戏剧的创作上表现出惊人的才华时,当时的批评界由于他低微的出身,仍不断给予贬低和围攻。    
      《丑小鸭》是他成长的写照:一只天鹅,诞生于群鸭之间,因为看上去“丑”被众人排斥,受愚人的欺凌。在漫长的冬季,它几乎冻死、饿死。然而春天终于来了,它发现自己变成了美丽的天鹅。    
      “只要是从天鹅蛋里孵出来的,不管是生在鸭场里,还是别的什么地方,都没有一点关系。”    
      “它觉得难为情极啦,把头伸到翅膀下面,不知怎么办才好。它实在太高兴了,不过一点也不骄傲。一颗善良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它想到自己以前被人家处处为难,被人家瞧不起,而如今大家都说它是可爱的鸟中最最可爱的一只。紫丁香树向水中的它垂下枝条来,暖洋洋的阳光舒舒服服照在它身上,它蓬松起浑身的羽毛,伸长了细细的脖子,发自内心高声欢呼:    
      ‘从前我是一只丑小鸭,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幸福!’”    
      1835年,在他决定为孩子们创作童话时,他已经是一位公认的“天鹅”。文学界给予他的戏剧和小说以很高的评价,他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在欧洲文坛获得了巨大成功。这时他却选择了并不为时人看重的童话,而且充满了诗人的激情。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现在开始写给孩子们看的童话了,你要知道,我要争取未来的一代!”    
      安徒生用他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他相信“无论老头子、中年人、小孩子都喜欢读我的童话。小孩子们可以看那里面的事实,大人还可以领略那里面的深意。”他从一开始就是为所有的人写童话:    
      《打火匣》、《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坚定的锡兵》、《夜莺》、《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牧猪人》、《笨汉汉斯》、《野天鹅》、《影子》、《安琪儿》、《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她是一个废物》、《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反复阅读的经典篇章。在这些篇章中,安徒生不但写进了精彩的情节、奇妙的幻想,还写进了诗意、美感,更写进了他对人生、对世界的理解,有失意和颓唐,更有憧憬和向往。    
      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安徒生童话》,大多数是给我们带来快乐和美感的篇章,想要深入了解这位伟大作家的读者,还需要去读那些寄托着作者种种困惑、彷徨的篇章。我总在想,一个怎样的人,才会像安徒生那样,决心将自己的一生都写进童话中?这需要怎样的热爱、怎样的信念?他在自己的一篇算不上童话的篇章《光荣的荆棘路》中虔诚地写道:    
      “历史拍着它强大的翅膀,飞过许多世纪,同时在光荣的荆棘路的这个黑暗背景上,映出许多明朗的图画,来鼓起我们的勇气,给予我们安慰,促进我们内心的平安。这条光荣的荆棘路,跟童话不同,并不在这个人世间走到一个辉煌和快乐的终点,但是它却超越时代,走向永恒。”    
      1875年,安徒生在一个杂货铺主的租房中安然病逝,终身未娶。    
    


第三篇童话(4)

        
      维多利亚时代的五部经典童话    
      19世纪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国门被迫打开,一系列民族苦难的开始。但对于远在西方的岛国英国来说,情形正好相反。    
      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在世的时代,在英国人的记忆里是一个辉煌的时代。通过国内的工业革命和对外的殖民扩张,大英帝国的国力发展到巅峰状态。这个时代的英国文学空前发达,如果你能数出十位以上最知名的英国作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