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白话治世经典-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秦川,南至褒、斜,与山西或离或合。河山以东,河南则出潼关,淆山、嵩山、少室山、熊耳山、桐柏山,东到成皋(河南荥阳汜水),南连平靖关(湖北应山)、黄土关(河南信阳西南)、木陵关(河南光山南)、岐岭(湖北罗田),连接潜山(安徽潜山)、霍山(安徽霍山),以临长江,是长江的依靠。江南则有岷山、峨嵋山南伸,沿沪水向北,经牂牁(贵州黄平西),出夫夷(湖南新宁),东越衡山,以至彭蠡(鄱阳湖)。而上庸(湖北竹山)之北,以武当山为屏障,沿沔江向西北到武关(陕西商南),绕于汉中,至大散关(宝鸡南)南向荆门(湖北荆门)归州(湖北秭归)、峡州(湖北宜昌),至沅州(湖南芷江)、西阳(四川酉阳)。江东以太湖为界分为浙岭和渐江。福建有武林、仙霞岭、杉关(福建光泽西北)之关隘。广东有五岭、泷水(广东新会)、秦城(广西兴安)、潭中(广西马平)等要塞。如此之类,像田畦一样条条陈列,亦是乘天地之间气,都属于“离”。间气导致“离”,纯气导致“合”,合气属于划,离气属于夜。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太平和变乱都是这样产生的。这些虽说是天意,动静之间仍是有人的作为在其中的。
  古代的轩辕黄帝,上承伏羲炎帝,下传夏商周,礼遇亲贤,敬神明,建万国,立诸侯,为其国君,治其臣民,修边防城池,实行各种管理和教化措施,顺应臣民的要求,乘其“合”,理其“离”,早为他们安排好一切,而无愧于大同。然后总理天下奏请,统一天下历法,接受诸侯的朝观,请求其婚姻之礼,主持其盟会之约,委任牧伯,派遣州长,使他们与中央像舅甥关系一样,死丧互相吊唁,水旱灾情互相救济,军队互配合防卫,官宦互相往来,财富彼此流通。名称虽然为大一统,实际四周小国并存,这是三皇五帝时代把涣散的四周小国联系在一起,保存天地之纯气而防止分裂的方法。因为这是正当的“纯气”,所以天报之以合,数千年之间,中国之内太平繁荣。
  秦汉以后,东南同辖于一个军事长官,西北同属于一个官僚治理,把过去的万国都统归一个人领导,而又开河西,通瓯骆(越南河内地区),在朱崖(海南琼州)设郡,在滇笮(云南地区)设县,其“合”也很稳固。
  物不可以久合,因而河山走向条派分背之气,约几百年有一“离”。东汉建安以后,国家分裂为七八而归为三国,西晋太康年间合而为一,未满百年,又分裂为十六国。北齐高氏,北周宇文氏使北方部分统一,却一直与江南王朝形成三分之势,隋文帝开皇时统一天下,未满三十年又天下大乱。及唐高祖武德年间统一之后,统一近三百年。玄宗天宝之乱使河北小分裂,信宗广明之乱使太原、开封、幽镇(河北),吴越(今江苏浙江)、闽广、荆湖、两川(四川)割据者数不胜数。宋太宗雍熙年间实现统一,而燕、云(山西大同)等地终未统一,未满二百年天下又分为金、南宋对峙。蒙古结束了分裂,使明洪武时天下一统。南宋祥兴年间亡国以后,中国之气归合于明朝近四百年。因而可以说合到极点而乱,乱到极点而离,离到极点又合,合而后会有圣人出,受天命,定天下,掌握中枢而统一,以凝聚保守中国的阴阳和谐。
  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上天尚且不能违背,人们怎么能违背呢!故太
  史儋说:“起初秦国兴周朝合而离,离五百年而又合,合七十余年而霸王之君出现了。”终南山、涞水、渭水交会之处,是周与秦的连接处。周平王东迁,放弃了这些地方,秦设防于淆山、函谷关,形成与周东西对峙。其后东周只能统辖洛阳城府,四周诸侯都先后割据,不能再谈丰、镐(西安附近)西周故地。到了战国,天下瓜分瓦解,而河东以东诸国合力才能抵抗一个秦国,东西分离之势可见大致。故三川合并之后天下又统一于秦,割据者被平定之后,汉刘邦又兴国灭秦。由此可见,离合之际,没有深刻见识者是难以预测的。
  三代五帝以来,那些有姓有氏而冠盖众人的贵族,或因侵凌衰败,或因迁徒强占,南屯北戌,最后成为风俗不同的民族,但起初都是中国几姓的后代,精脉传续,筋肉相攀,婚姻、兄弟、同事相处,欢如臂腋。待到他们的关系破裂时,却不再记得这些情谊,以至于兄弟互相争斗于原野,舅甥拿着武器互相厮杀,血肉狼藉,这难道不是令人惨心痛髓的事情吗!而天地也为此深感哀痛啊!
  然而,我们若知道这是害气,则姑且听之任之,因为时势的发展不得不然。上天为防止害气坏溃而无法挽救各部的遗类,乃设下高原大坂以阻隔他们,设江河以隔开他们,又出产金铁、粟米、盐卤、皮革等以资助他们,贤豪才勇各自统领自己的地区,各统帅自己的军队。所以说,合是圣人显德之时,离是贤人建功之时。如今要防备他们“离”,而求他们建功,所以要按地理条戒,收笼地脉,贡天宾,采物华,按照民众之志,建立规抚之法,无须盛服盛饰治理而只需闭目规划可也。
  南条之纪,不得熊耳山、冥厄(平靖关)、寿春(安徽寿县),不足以防守;中条之纪,不得杨刘(山东东阿)、曹濮(河南濮阳)、河内(黄河北)、太行,不足以防守;东条之纪,不得虎牢关,广武(河南荥阳北)、少室山、熊耳山,不足以防守;江汉之纪,不得荆门、上庸、襄阳、舒(安徽潜山)、皖(安徽安庆北)、濡须(安徽巢县),不足以防守,西南之纪,不得武都(四川绵竹)、天水、仇池(甘肃成县)、陈仓(宝鸡东),不足以防守;武夷至海,属于余气所,在,不隔太湖,不足以防守;五岭尽头在蛮族区中,亦属余气,不左依洞庭右靠彭蠡,不足以防守;实行文治之国,士马轻佻脆弱,数战得胜,趾高气扬而力量减弱却不知道,倚仗长处去攻击短处者,不足以防守;珍视先王的制度法令,珍重先王的训典,崇尚廉耻,尊敬臣民,励风俗规范,除苛虐弊政,武将愿辅佐天命,但若故意背道而驰,与称霸夷狄者相和协,不足以防守;鱼盐、杭稻、珠玑、锦绮、象牙都在当地出产,且又丰登,而以此争长奢侈靡丽之风,使民心嘻荡而自弱自败者,不足以防守;不能统治臣下,不珍重宝物,盗窃偷行,祸发于朝堂,使敌人有间隙可乘,或者过分戒备于此,下下猜忌,自弃友邻,偏一于此,不足以防守。这十一不能守,贤者一定要引以为鉴。所以说,地有必争之处,天有必顺之理,必须养气,必须正谊,必须返道,必须惜物,必须谨权,必须强辅,取此八项,以使贤人建立功业,以此来施爱于民众,消除十分之一的害气,便可以作为百年太平之谋。
  《诗经》中说道:“既然顺从其事而民众皆安,就没有怨欢。”远离民众厌恶的人,管理民众的田界,拯救残民,消除民怨,这就是公刘(公刘,后稷之曾孙,夏末迁民于幽,治国有道)能够延续上天爱民之心的措施。
  有人说:“天地之数,或者三,或者五,三百年一小变,一千五百年一
  大变。从轩辕黄帝到夏桀一千五百年,禅让制度消失了,被放逐和征伐代替。由商汤到汉又一千五百年,封建制度消失,又以离合代替,由汉朝到南宋祥兴时,又一千五百年,离合消失,而以纯杂代替。纯以承合,杂以承离。纯使得顺从同一,杂使得变乱离异。同类为中国之主□□□□□。各行往复,各平其乱。然而承天命而振兴三纲者,如果不奖掖中国,掌握清明刚正之气,作智者勇者之助,驱骁悍侥驳之气,必不能早日根除杂之消蚀,回到远古轩辕之治,以后的政治就没有什么可资期待的了。
  呜呼!如果不是明察消息,通晓昼夜相替之理,知晓天地规律而不失误的人,又怎能够观察天地社会的变化啊! 

  明·王夫之
  遵循古制。继承天命而称圣王者,是本于轩辕之治,建国黄中,消除间气异类带来的灾难,扶长中夏之民而入尽其才,治国之道就完备了。
  有人指出:“古代孔夫子鉴于祸乱,表明自己的希望和忧虑,申明圣王之道,写了《春秋》,后代儒家发展他的学说,以董仲舒、胡安国为最多,无不提倡端正道谊,反对权谋。现在你所写的这些,有些不是这样。提倡以功业、武力为固国之本,以法令禁止为治国措施,即使讲明理,也衍而论其数,虽然也反复讲仁义,重视道德教化,引伸性命之说,探求天地之本源,恐仍不符合《春秋》的尺度啊!”
  我回答道:“为何这样说呢?民初生之时,自结成群,远离灾害。摈弃夷狄,统建君长,所以仁是指自爱同类,义是指自制其伦,强干自助,借以聚集中国的元气也。如今族类不能自保自固,哪还有仁义可谈!”
  他又说:“《宰制》所谋,以传无穷,必需通明变化之理,以免固定僵化。汉朝兴起于西京长安,中兴于洛阳,你所说的以燕京为会同之都,不就是要固定吗?”
  我回答道:“当君王者根据阴阳测定风雨,建都城,做宰治之主,无不选气机深厚的地方以巩固自然之实宇,所以伏羲,神农建都,或建于陈(河南淮阳),或建于鲁(山东曲阜)、平阳(山西临汾西南)、蒲坂(山西永济北)、安邑(山西夏县)、耿(山西吉县)、相(河南安阳),靠着河东北,作为建都之地。长安(今西安市)、洛阳、大梁(今开封市)之地,后来君王都曾建都。几百年以后地力衰竭,渐渐变为薄卤。如今燕苏之地,受天命而兴国者,金、元虽不足称数,明永乐建都于此,水土未有变薄,天命之气聚集,天子守边,四方来辅。后来的帝都,当然要在此地区,以光赞我成祖的功业。”
  他又说:“贤哲之制度没乱,庸愚之谋已经产生了,立说一般都是这样。今你所撰写的这些文章,放在几十年前,可以救保明朝的国基吗?现在明亡之后,国运斩绝,待事后论述事先的过失,为求鉴戒,正所谓丢失鱼之后而去寻找捕鱼的工具呀!”
  我回答道:“孔子写《春秋》,对定公、哀公之间多评论。谈当时的事,世人对我都不理解,因而慨然而书写,且也希望借此以劝戒后人。过去在太平年代里,祸乱还未形成,效法祖宗,遵从先王,才是良发。尽管你为未来担心而痛哭流涕地劝谏,说了难听的逆耳言,到头来必给自己招来灾祸。天下相互效法,谁能区别美玉和似玉的石头?随时间推移而皇朝的缓带散断了,朝廷天命沦灭,于是为其失败而痛心,推究其原因,始于秦,沿于宋,以自毁其国,推初弱丧,皆有道理。故哀怨系心,忧愤填胸,希望纠正它的自失之处,以求返回到轩辕黄帝之治。并翘首企望圣明皇帝出现,当好中国的天子,推行教化,制定法制,以审卫中国,而终确定夷狄。则我虽身死,灵魂也为之欢乐啊。”
  今年岁德在丙,当属火运,北斗柄指东辰,春天已经到了。中国命运,原是秉承上天的。王氏出于太原世系,历代相绵延,为汉族已故的皇帝捐出自己的忠效,悲愤穷愁,退而论之焉。圣明的皇帝,远远地流离迁徒,待之
  将来,须年岁长久啊。《黄书》所以流传,意即在此。 
《经世奇谋》 编者的话
  《治世经典》下部为“经世奇谋”。
  在一般人的眼里,“谋略”多与“阴谋”、“诡计”、“诈术”成了同义词,而一个具有谋略专长的人,也常被人视为“功于心计”、“城府甚深”,大家多是“敬鬼神而远之”。这种挥之不去的刻板印象,使得谋略之学一直成为旁门左道或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地下知识”,被少数人所独占,而多数人则朦然不知。“难登大雅”,“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正为之曰。在西方马基亚弗利的权谋之著《君之诡》始终难见天日,只是富歇等人的活性表演,使我们感到“谋略”乃是一种活智慧,这种活智慧往往无法从死板的教科书中获得,而《治世经典》下部正是这种活智慧的最佳典范。
  《治世经典》下部是本善本书,《四库全书》都未收录该书,坊问及不易得见。历代许多文人骚客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面。在台湾只有两部藏书,一部藏于国立中央图书馆,一部藏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都是明妻源俞氏刊本。
  《治世经典》下部分八卷十九章,共 收录先秦至明朝故事传闻六百余条。它与《长短经》和《智谋大全》不同的地方是:《长短
  经》和《智谋大全》兼顾理论与实例,而《治世经典》下部则全是实例,因此,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