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为何家会伤人-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特征是,“我”将另一个人当成了自己实现目标的对象或工具。无论目标是多么伟大,当一个人将另一个人视为对象或工具时,这种关系都是“我与它”的关系。
按照这个理论,这两个教育学教授,他们与孩子的关系就是“我与它”的关系,因为孩子成了他们教育学理论的实验对象。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有他自己的心理需求和人格,但这两个教育学教授,和那些“全陪妈妈”一样,他们都忘记了这一点,他们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转嫁四:通过打孩子宣泄情绪,“打是亲,骂是爱”的潜意识并不伟大
小龙的语文考试不及格,爸爸把他揍了一顿,并且告诉徐博士:“就这么一个孩子,我们爱得不得了。打他是为了他好,再这样下去,他以后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那可怎么办?打是亲,骂是爱,我怎么就不打邻居的孩子啊?”
但是爱的结果呢?小龙的语文成绩毫无长进,他还对语文课产生了厌恶感。显然,小龙消受不了父亲的“爱”。
但是,这真的是爱吗?徐博士说,是,但又不是。在意识上,小龙的父亲是为了爱,但在潜意识上,通过打孩子,做父亲的可以宣泄自己在其他地方郁积的负性情绪。
她说,做父母的必须要学会问自己一句,“我真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求了吗?我是不是把自己的心理需求转嫁给了孩子?”
譬如,小龙的父亲还做过这样一件事:小龙闹着要买一双昂贵的耐克鞋,这要花掉爸爸半个月的收入,但小龙的父亲咬咬牙还是买了。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看到邻居家的孩子脚上穿着一双耐克鞋,如果自己的儿子没有,比不上人家,多丢面子啊?让儿子穿上名鞋,看似满足的是孩子的需要,但实际上满足的是做父亲的虚荣心。
一些家长,当对孩子的暴力起不到效果时,会将暴力转向自己,做一些自残的极端事情。“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上讲到一件事情:重庆一位“望女成凤”的张先生,为给“屡教不改”的女儿一点“颜色”看,竟用菜刀剁下自己的左手小指。看到父亲的鲜血,女儿才慌了手脚,跪在地上使劲打自己的耳光,向父亲认错。这位45岁的父亲说:“女儿从小娇生惯养,虽然已经16岁了,但是她的心理年龄可能只有12岁,打实在不起作用,我只能这样做。”
父母的转嫁为什么容易成功(1)
在采访中,徐博士几次感叹说:“为什么家长们的忘性这么大?他们难道彻底忘了自己童年时的愿望、感受?他们难道忘了被父母控制一切的郁闷和痛苦?为什么他们现在做了父母,给孩子的压力更大?”
她分析说,这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个人原因。做父母的在转嫁焦虑,他们担心跟不上社会的步伐,担心被社会淘汰,但自己又缺乏成长空间,于是将成长的压力全放到了孩子身上。
第二,社会原因。现代社会的确缺乏保障,这严重加大了父母的焦虑。
在一个论坛上,处处可以见到第二种原因。一位母亲说,不逼不行啊,面对激烈的竞争,要想将来出人头地,只有“从娃娃抓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两个原因总是综合在一起的,一位妈妈说,他们两口子都是下岗职工,但仍然咬紧牙关送孩子培优。从孩子二年级起,就送他上培优班:语文、数学、外语、武术、美术、音乐,总共有十来个,前后花了2万多元,就是希望他长大后,能有份像样的工作,不会面临下岗。
以前,我们是大锅饭,不讲竞争。现在,我们是比西方社会还讲竞争,而且升学似乎成了唯一的竞争路线,绝大多数家庭都将希望寄托在这条路线上,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最初,只有高考压力大。后来,中考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在一些地方中考的难度已超过高考。慢慢地,压力渗透到小学、幼儿园,甚至产前,已经是“竞争从娃娃抓起”。
孩子很在乎父母的情绪
徐博士在几十所中学做过演讲,每次到最后,她都会问孩子们一句:“你们最希望谁听我讲课?”孩子们每次都几乎一致地回答“爸爸!”“妈妈!”
教师和父母同为应试教育的两个直接与孩子们打交道的链条,但为什么孩子们几乎只希望父母去听听心理学家讲教育?
徐博士说,因为孩子们在乎的其实不是学习,而是爱。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核心是学习。而亲子关系的核心是爱。家长们认为,爱孩子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而孩子们知道,成绩与爱是画上等号的。
在记者收到的信件中,许多中学生都提到,“我只有取得好成绩,父母才会夸我。”“只有我学习好,父母才会给我好脸色。”孩子们是将学习与爱之间画上了等号,他们知道,只有学习好,才能赢得父母的爱。
不仅如此,孩子们也疼爱父母。像文中最初提到的自杀的小学生,他是多么地爱爸爸妈妈。徐博士说,相对于成年的父母,孩子们更像是一个敏感的心理学家,父母只考虑他们的生存,他们却特别在乎父母的情绪,对父母的心理变化非常敏感。他们很容易围绕着父母的情绪转,而父母也会有意无意地利用自己的情绪去控制孩子。
一名男大学生,在徐博士“心育心”网站上发帖子说,他现在“不能去做我想做的事,如果去做了,不但父母不高兴,我也不会开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徐博士的网上咨询中,他说出了这源自上中学时的一件事情。当时,他想去爬泰山旁边的一座荒山,但父母激烈反对,他做了长时间的工作,父母最后同意了。他爬山玩得非常快乐,也毫发无损地回到家里。但回来后,他发现,父母仍然不高兴,一句关心的话都不问。从此以后,他发誓再也不做让父母不高兴的事,譬如他本来不愿意上这所大学,但这是父母的意愿,为了让父母高兴,他就来了。
孩子的学习乐趣被“转嫁”
用转嫁压力的方式,父母们控制住了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去发展。他们如愿以偿了,但是,徐博士说,这会引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第一,加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一名高三班主任说,她的毕业班学生说,他们在大学中最怕的就是妈妈的唠叨。并且,孩子们承受的不止是双倍或三倍的压力。因为,父母们不是当事人,他们并不能真正地体会到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所以在向孩子施加压力时容易失去控制。像那位“全陪妈妈”,她在施加压力时已经失控了。
。。
父母的转嫁为什么容易成功(2)
第二,侵犯了孩子的个人空间。徐博士说,在父母“严密监视”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缺乏心理疆界的概念,成人后要么容易依赖别人,要么容易去控制别人,父母不尊重他们的个人空间,他们也学不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个人空间。
第三,令孩子形成外在评价系统。小时候,孩子太在乎父母的评价。长大后,他就容易在乎同学、老师、老板、同事等别人的评价,整日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做事情不是为了自己内心的需要,而是为了得到别人好的评价。徐博士说,有内在评价系统的孩子,他会享受到学习本身的乐趣,这成了激励他努力学习的最大动机。但被外在评价系统控制的孩子,“天生爱学习的动机”被“为了父母而学习的动机”所取代,他们的学习会过于在乎别人的赞誉,过于在乎考试成绩,也容易产生考试焦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改变之道:与孩子一起成长
把压力转嫁给孩子是一种“双输”局面,对孩子的危害很多,家长也不舒服。因为孩子不容易心存感激,很多家长觉得很伤心,抱怨孩子不感激。怎么改变这种“双输”局面呢?徐博士建议从以下几点做起:
给孩子空间
徐博士说,她特别不爱听孩子们说“我是个孝顺的孩子”。什么是孝顺呢?一方面,孝顺意味着尊重父母。但很多情况下,孝顺的意思是“什么都听父母的”。
但父母的意见就很对,很成熟吗?徐博士不这么认为。她说,其实,父母怄起气来常和孩子一样,缺乏理性,总是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去要求,但他们“要么提的要求根本不合理,不合时代。要么就常常只是为了捍卫父母的权威。”
徐博士说,如果父母包办孩子的成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决定,那么,孩子就学不会自己做决定,就学不会果断和思考。父母只有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个人空间,孩子才会发展出完整的独立人格。
自我成长
徐博士说,很多父母是在按照自己的理想自我塑造孩子,但如果自己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相差太远的话,孩子长大以后,就容易出现强烈的叛逆心,因为他会发现,父母其实是“说一套做一套”。
更重要的是,如果父母自己也在成长,他们就不容易对适应社会产生恐惧和过分的焦虑感。并且,如果他们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成长,就不会动辄干涉孩子的成长。
一个做了多年学生心理咨询的心理老师说,如果只是孩子的成长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但如果孩子问题的背后是父母的问题,那就很难解决,除非父母们先做改变。他还断言,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寻求怎么解决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在自身寻找原因的话,孩子的问题就无法解决。所以,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是最好的办法。
徐博士说,家长们应该明白,家庭是一个系统,孩子出问题了,必然能从家长的身上找到相关的原因。要想孩子得到改变,整个家庭系统都应该发生改变。
进化爱的方式
徐博士说,以前,物质匮乏,生存很容易出问题,所以父母之爱的集中表现方式就是,牺牲自己的物质,保证孩子的物质生存条件。但现在,物质匮乏已经居于次要地位,父母应该进化爱的方式,从以前关注物质的方式脱离出来,应该更多地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
最后,徐博士再次强调,她希望父母们在着急的时候反省一下:
“我考虑的到底是谁的心理需求?到底是谁在焦虑?”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和孩子一起直面高考失利
高考是独木桥,为了督促孩子通过这一独木桥,很多家长喜欢高压政策,也喜欢只用成绩上的得失评价孩子。高压政策的结果就是,孩子面对挫折时非常脆弱。尤其是那些成绩一贯出色的孩子,他们无法独自承受高考失败的打击。
每年,我都会听到一些例子,因为无法化解高考发挥失常,一些孩子最终发展出严重的心理障碍。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之后,相信都会有一些孩子要遭遇他们无法面对的事实——高考落榜或考不上中意的学校。因此,我想通过讲一个过去的故事,让这些孩子和家长懂得该如何去面对这个挫折。
这个方法并不难,概括为一句话是:父母真诚地和孩子一起承担挫折。孩子脆弱的承受能力是果,父母的高压政策是因,所以,孩子难以承受也不应该独自承受这个挫折。在中国,高考不只是一件个人的事情(虽然我很期望父母们能这样看),而是全家庭的事情。所以,失败了,父母要学会与孩子一起承担。
当然,对那些从不干涉孩子并尊重孩子独立空间的父母,我认为不需要这样做,因为他们的孩子有足够的承受能力,能独自处理这一挫折并从中获益。
“从高考结束到现在,我已接到5名毕业生的求助电话。”广州晴朗天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袁荣亲说,“他们预料自己的分数会比较糟糕,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事实。”
表面上,这个事实是分数低,难以考上中意的大学。实际上,这个事实是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
也就是说,他们怕的其实不是失败,而是怕被人否定。所以,他们最经常采取的措施就是,封闭自己,不和人打交道。
广州市某重点高中的毕业生小丁在电话中对袁荣亲说,他每天一早会逃出家门,很晚才回来,就是因为担心父母老问他,你考得怎么样呢?“我觉得这次肯定考得不好。”小丁说。照他平时的成绩,他应该能考上中山大学这一档次的重点大学,但他仔细预算了分数后,认为自己只能考上一般的本科。
“父母对我期望很高,我不知道怎么对他们说。”他说。
并且,逃出家门后,他也不敢去找同学,而是尽可能躲在能避开一切熟人的地方。偶尔,当父母要去亲戚家串门时,他也是找各种借口不去,因为他有一个表弟和他同时高考,表弟估分很高。他说,一想到亲戚会拿他和表弟做比较,他就觉得很难受。
“其他4个毕业生的情况大同小异,”袁荣亲说,“让他们做评估时,他们最害怕的,都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被人看不起。”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多年的教育中,就是这样做的。当孩子成绩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