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钓鱼台备忘录-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行宫。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第十代皇帝,他的英文名字叫亨利。    
    光绪三十年(1904年)正月十四日生于北京醇王府。其父是光绪帝的弟弟、因亲王载沣,其母是大学士荣禄的女儿苏完瓜尔佳氏。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甘一日,光绪帝死,慈禧以“继承同治,兼祧光绪”的名义,立溥仪为嗣皇帝。溥仪3岁登基,年号宣统,由其父载沣监国摄政。凡军国要事,由摄政王面请隆裕皇太后懿旨裁决执行。宣统年号的意思,是要宣扬光大列租列宗的文治武功业绩,使清朝万世一系统治下去。但这个小皇帝在位不到三年,就逊位了。    
    溥仪6岁开始读书,地点在毓庆宫。教汉文的师傅有陈宝琛、陆润庠、徐坊、朱益藩、梁鼎芬,教满文的师傅是伊克坦。溥仪每天的讲读和作业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其规定的满、汉文功课有:拉弓三把,读《圣谕广训》二号.读翻译《孝经》或翻译《四书》,读《清文鉴》三本(每本半篇),读蒙古话本三本(每本半篇)。翻译两个条子,写满洲字仿半篇,读满洲杂条子三匣(每匣五张)。以上共计三刻,读毕后下座,接汉功课。    
    汉书功课有:生书六刻,大小字二刻,下座五分钟;膳前熟书五刻、用膳二刻;用膳后升座,或批折或作诗或作论,均以五刻钟为准;膳后熟书二刻,下座五分钟;读《唐诗》或古文,均以一刻为准,读《大学衍义》二刻。以上均毕,下书房.共计二十五刻十分。    
    溥仪在读书时,每逢老师教读经书、圣训之类的课程,便觉索热乏味,无心去学,而对于太监讲的鬼怪故事,却听得津津有味。    
    一次,下座五分钟(课间休息),他跑出来,找到一个好讲鬼怪故事的大监,这个太监为讨得他的恩宠,就把溥仪带到储秀宫。    
    储秀宫门前有一只铜仙鹤。传说这只仙鹤在腿上有一块箭伤,到现在还没有好。这个太监指着铜仙鹤,给溥仪讲起了铜鹤成精的故事。    
    小太监说:“这只铜鹤原是一只野仙鹤,飞到皇宫里,想讨乾隆皇帝的喜欢,就整日围着乾隆皇帝转。”    
    有一天,它见乾隆皇帝就把脖子伸得长长的,说:“万岁爷,你是天下最有洪福的皇帝。我从南山飞来,是特意来侍奉你的。”    
    乾隆皇帝看了看它,心想:这是哪儿来的一只野鹤,也没理睬它就走了。野鹤见乾隆走了,就急忙追了上去,还深深地打了一躬,说:“万岁爷,万岁爷,我可以给您打更护驾,我给您打更护驾。”    
    乾隆皇帝又看了看它,不耐烦地说:“那你就在储秀宫门前站着吧!”从此以后,它就在储秀宫门前站下了。    
    可是,乾隆皇帝是一个呆不住的人,特别愿意出宫游巡。所以,没过多久,乾隆皇帝就带上随从到南方去了。在南方他最乐意去的地方是杭州。他还好打猎,到那以后,每天带着弓箭,看见山鸡、野兔,就打个没完。    
    乾隆皇帝走了,这只野鹤也呆不住了。它想,乾隆下了江南,我在这儿打更有什么意思。他也看不见我,我何不也飞到南方去,一方面去护护驾,另一方面,在他眼皮底下,总可讨得他喜欢。想到这里,就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出了皇宫,向杭州飞去。    
    这天,乾隆正在打猎,他穿着便服,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弓箭,后边跟着一些随从。野仙鹤一见,心想,这可是一个好机会,我上前给万岁爷这么一拜,就说我是来护驾的;然后再飞着给他引路,一定会讨得他的欢心。想到这里,它就一下飞到空中,迎面向乾隆皇帝飞来。    
    乾隆正拿着话弓箭,左右寻找猎物,猛地发现迎面来了只大飞鸟。便急忙抽出一支箭,搭上弓,“嗖” 的一声,就射了出去。野仙鹤一看.可吓坏了,赶忙说:“万岁爷,是我。”可是,乾隆的箭早已出去,正好射在它的左腿上,一下就栽了下来。乾隆的马赶到跟前,野仙鹤赶忙叩头,说:“万岁爷,我是特来护驾的。”乾隆仔细一看,原来就是那只野仙鹤,立时就来了气:“我叫你在储秀宫打更,谁要你来护驾!快给我滚!”    
    野仙鹤自讨了个没趣,便夹着尾巴飞回到储秀宫。回来后,又立在储秀宫门前,可是左腿上老是带着这么一块伤。谁看见,都说它是献媚不成,自讨没趣。    
    直到今天,那块箭伤还在呢!    
    小太监讲的眉飞色舞,溥仪听得入神,可上课的事给耽误了。    
    此时,他的汉学老师陈宝琛已来到溥仪跟前,催他赶快回去学习功课。    
    陈宝深最讨厌太监给溥仪讲“鬼力乱神” 的故事。他对溥仪的学习要求很严,每天除了读经书念圣训之外,还常给溥仪讲历代帝王为政得失的故事。他要溥仪自幼立志读书。将来发奋有为,以复辟帝业。他经常给溥仪讲:“立大功成大业者,必有一番自治之能力。尤其动静起居食息诸事,皆有一定之时刻。如曾国藩在军营里,每日必有日记数则,读书数篇。胡林翼在军营里,每日必读通鉴十篇,以为课程,丝毫不苟。其后二人果成勘定大乱之勋臣。近时,世界文明诸大国君,其于每日应于何时起身,何时运动、休息,皆有一定之时刻钟点,常久不变,故能使其国日臻强盛,人民享受幸福,非其明效大验欤!”    
    陈宝琛,1848年生,福建闽县(今闽侯)人,字伯潜、又字彛郑17岁中举人,21岁中进士、工诗文、精书法,有“才子”之誉,一生经历了清代的道、咸、同、光宣五朝和民国时期,1911年7月起任宣统帝师,“久寓故都,同光老辈,鲁殿巍然。”“九·-八事变”后,反对溥仪潜往东北,1935年在北平抑郁以终,享年88岁。    
    陈宝琛在帝师中是任职最早、任期最长、和溥仪感情最深的。溥仪后来回忆道:“在我身边的遗老中,他是最称稳健谨慎的一个。当时在我的眼中,他是最忠实于我,最忠实于大清的,在我感到他的谨慎已经妨碍了我之前,他是我唯一的智囊。事无巨细,咸待一言决焉。”    
    给溥议授课非同一般。不能留作业、不能考试,更不能责罚,讲授内容也以经史为主,这是皇家的传统。为了使溥仪在上课时能认真听讲,还给他配了“伴读”,职责是代皇帝受罚。溥仪学业进步还是很快的,大概是受这位书法家兼诗人的影向,从小就对这两方面很感兴趣。溥仪的字笔势飞动,酷似其祖乾隆。诗也写得不少,但流传极少,现存的几首诗中有一首是在1912年给陈宝琛的祝寿诗:松柏哥哥,终寒不调。训予有功,长生不老。这年溥仪仅7岁。    
    陈宝琛不仅是师傅,也是溥仪的顾问,皇室之事凡须溥仪过问者事先都要经过他。随着溥仪年龄的增长,他在陈宝琛心中变得越来越不安分,加之庄土敦入宫授读以来,他日益醉心欧化,剪了辫子、安了电话、骑上了自行车,后来甚至裁撤了太监,每日谈话时也常不自觉地说出几句英语。看不上这些的陈宝琛时常劝谏,但这并未影响溥仪对他的感情。1922年夏陈宝琛患病休养,溥仪曾登门探视,同年溥仪大婚时,晋升陈宝琛为“太傅”。清一代,得到这种荣誉的人并不多。    
    也正是由于陈宝琛教溥仪读书的时间最长,对溥仪的影响也最深,所以溥仪很信任他,事无巨细,溥仪都要问一间这位稳健谨慎的“ 智囊”。为感谢陈宝琛教学有功,逊清皇室给陈宝琛以优厚的待遇,仅养廉银一项,每月就有银七百二十两。


第二部分 钓鱼台的疑案轶闻第20节 溥仪将钓鱼台赏赐恩师陈宝琛(2)

    不仅如此,溥仪还将北京西郊大型园林玉渊潭钓鱼台赐给陈宝琛。清朝末年,钓鱼台虽已是座荒废的园林,“白藕无花池水涸,推余松柏摩高天”。(樊增祥《游钓鱼台》)但陈宝琛喜欢钓鱼台有林木泉石之胜,便将旧园重新修葺,以为游玩之所。他喜之不尽地设宴狂饮数日之后,立诗社,招游客,日无虚席。每宴必赋诗,最后赋诗题咏成册为《陈太傅钓鱼台赐庄图咏册》。    
    《陈太傅钓鱼台赐庄图咏册》,全册裱为22开,每开纵31厘米、横36厘米。首开,许宝蘅篆书“陈太傅钓鱼台赐庄图咏”10字。册内,周愈绘钓鱼台主要景点两幅,每幅纵24。5厘米、横32。5厘米。    
    第一幅,养源斋图。画面参天松括,老干挺拔,枝叶苍翠。一条小径,直通斋前,斋室宽大,正厅五间,四周景物清幽。画右下侧题“养源斋”,款署“愈”,下吟白文篆书“霾予”印。    
    第二幅,潇碧轩图。画面碧水环流,绿柳垂堤,掩映着一处小屋,潇碧轩整个建筑呈品字形,三面临水。可以垂钓。轩前小桥通往养源斋。画右下侧题“潇碧轩”,款署“愈”,下吟白文篆书 “周愈”印。    
    周愈是陈宝琛的同乡,福州人,字雨渔,又字郁如,晚号四香室主,系清末名画家,善山水,宗王时敏、王原祁。人物宗陈洪绶,笔致深沉有力。这两幅画,色彩淡雅,笔墨秀丽,真实地描绘出钓鱼台养源斋与潇碧轩两组主体建筑的特色及独特的园林风光。    
    册中题咏者有17人;有著名的诗人樊增祥、周树模、林纾、陈衡格、林志钧等,计诗词十九首。    
    陈宝琛《钓鱼台招饮诗》这样吟道:    
    耻从农圃较肥晓,休暇林泉乞把茅。    
    槁壤及今犹望泽,危枝何处可安巢。    
    不材老我输文木,共济须君愧若匏。    
    啸傲名园春物足,看山倘更过西郊。    
    款署“次韵奉和沈观侍郎钓鱼台禊饮见赠之作,即希教正。宝深呈稿。”下钤篆书    
    “彛帧庇∫环健!   
    “沈观侍郎”即周树模,字少补,号沈观,又号泊臾,室名“沈观斋”,湖北天门人,光绪己丑(1889年)进士,曾任黑龙江巡抚等职。著有《沈观斋诗集》。他和陈宝深都是清朝的遗老。    
    周树模见到陈宝琛的《钓鱼台招饮诗》七律一首后,便模写了一首呈陈定琛的《钓鱼台招钦诗》,诗云:    
    海水全枯土脉硗,白头一老此诛茅。    
    车驱每自穿驴市,鸟过犹应恋凤巢。    
    花市无多须对酒,松身附赘可为匏。    
    壁间剩有宸章在,谁解寻碑到近郊。    
    款署“晚生树模呈”,末铃朱文篆书“泊叟”,诗笺下角印有“沈观斋”三字。    
    二人在诗中都流露出对清帝的怀念之情及个人惶惶不安之状。    
    樊增祥《钓鱼台歌并序》对钓鱼台的历史及赐园的经过称:    
    钓鱼台者,先朝之高宫别馆也。出阜成门三里西近,有台翼然,临高粱河下辟三门。高宗时,于御宿之区,寓疏凿之意,开河引水,达于城壕。亭榭十余所,一如内苑之式,曰养源堂,曰潇碧轩,曰澄漪亭。奎藻标题,号为奇胜。坡至高下,松柏茂密,大皆合抱。垂虹交映,玉水周环,山戴亭而水绕阁,石当衙而松鸣屋也。道、咸以后,金舆稀幸,年久失修。光绪庚辰夏。余与黄再同侍张文襄师来游,则玉殿苔荒,金铺草蔓。宫监导引至养源堂小憩,师戏曰,此在朝廷为闲废之所,何不以赐小臣乎!近者宣统帝以其地赐闽县太保。    
    张元奇《游钓鱼台诗序》称:“台去阜成门四里许,为金主游幸之地,乾隆间纯庙曾驻跸于此,岁久荒废。彛痔O财溆辛秩ぃ胗谀谖窀熳庑掭荩晕喂壑!薄   
    裴维侒《游钓鱼台词序》称:“辛酉三月二十日,陈伯潜太保招饮平秩门外海楼钓鱼台,旧苑重新,台树补葺,杂花初发,奇松郁如,唯古藤一本最巨,盖前代物。曩昔为圣驾谒西陵警跸经行暂驻养源斋进茶处,其潇碧轩环流,澄崎亭立望西山一角。’    
    陈衡格1921年诗并序称:“韬庵太老师招饮望海楼,出观古画名迹,同座有日本书画赏鉴家小田切、井土、小室请君,畅叙尽欢,即席赋呈:    
    望海楼如绿野堂,宗臣耆宿继辉光。    
    乔松双寿符人瑞,讲席孤忠老帝乡。    
    近郊久荒金辇路,当筵今挹玉壶浆。    
    琳琅更为谈瀛客,净扫风轩发此藏。    
    望海楼接即钓鱼台。陈懋升辛酉(1921年)六月《钓鱼台》诗句:“何时始起钓鱼台?至今人呼望海楼。”可知,在民国十年时钓鱼台又名望海楼。    
    《陈太傅钓鱼台赐庄图咏册》,虽题咏者多寄遗臣之憾,但从几段诗序来看,仍不失为研究钓鱼台历史的一份珍贵资料。陈宝琛死后,此册归其后人收存,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