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钓鱼台备忘录-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慈禧对葫芦有一种特别的喜爱,也正是由于慈禧酷爱葫芦,所以宫廷内种着许多葫芦。卡尔的《清宫见闻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大内葫芦种之形态,上下部径口相若,而缩其头,千百一致,无有异态,惟大小不一,其口径有自一英寸至十二英寸者。而一英寸之葫芦,其结构之完备,曾与十二英寸者无少差异。葫芦棚高可七英尺,四周葛藤绕之,缘上衣衫,极为幽雅,而葫芦累累下垂,望之极可观。太后在(葫芦)棚下,对下垂之葫芦—一谛视。观其兴味,似非常浓厚。其熟者则撷之。未成熟者则留以有待。”慈禧对于葫芦自生长至成熟观赏不断,一旦成熟后即摘下来用刀刮去外皮,以温布拭之后曝晒,于后即作为装饰品。在慈禧葫芦室里。葫芦数以万计,各呈纷彩,看上去又别有风味。慈禧之所以对葫芦有如此雅致,除去观赏之外,别有心意。“葫芦一物,中国人视为子孙众多,国家昌盛之表记。故极重视之”。    
    此时,慈禧看着眼前的这几只葫芦,甚是高兴。她知道,在钓鱼台行宫没有专门种葫芦的奴才,这颗生于杂草中,长在树干上的葫芦是野生的。由此,这几只葫芦也就比大内的葫芦更加亮丽一些。    
    李莲英见慈禧满脸的兴奋,便开始讨好慈禧。李莲英拿起一截小树枝,按着这四只葫芦的排列和形状,描绘在地面上的一块平砖上,其图状为:    
    李莲英并解释说:最前面那个躬身弯腰就是奴才我,中间的是老佛爷,那两个小的就是伺候在您身边的两个宫女。     
    慈禧看了看李莲英,笑了笑说:“就你这猴崽子会说话。”    
    看完了葫芦之后,慈禧沿着小路在前走,慢慢地来到养源斋,看到年久未修的养源斋,又是一声长叹。    
    李莲英在慈禧身边,小声地问道:“老佛爷,到屋里歇歇?”    
    慈禧抬了抬眼皮说:“罢了, 我们就在外面歇一会儿,还是回颐和园吧。”    
    慈禧在养源斋外面的亭中休息,似乎有些累了,慈禧便闭上眼睛,调养身心。可就在这时,一只乌鸦飞来,落在亭上,因慈禧闭目养神,并未发现,两个宫女看了看这只乌鸦也没有作声。可不想,这只乌鸦不知何故,猛然大叫了一声。这一声,着实把慈禧吓了一大跳,她激灵一下,睁开眼茫然地看着四周。    
    这还得了!一个宫女手快,忙从地下捡起一块石子,朝乌鸦抛去,乌鸦展翅而去。    
    宫女本是好意,但却不想,这一石子抛去,实实在在叫慈禧生了气,动了怒。她令李莲某杖责这个宫女五十大板,李莲英也毫不客气,扎扎实实地打了这个宫女五十大板。五十大板下去,这个宫女已不省人事了。    
    乌鸦大叫,吓着了慈禧,宫女抛石,轰走乌鸦,的确是好意,那缘何又遭至一顿毒打呢?    
    原来,乌鸦是清朝皇家的吉祥鸟,是不准打的。    
    乌鸦俗称黑老鸹,在民间是不受欢迎的“客人”。如果黑老鸹飞到人家房顶上聒噪不息,房主人就会认为是不祥之兆,至少家中也要闹口舌是非。可是乌鸦却是皇家的吉祥鸟,为爱新觉罗氏所钟爱。当然这自有其缘由。    
    传说很久的时候,有三位仙女从天而降,在东北长白山下一个美丽的湖泊内沐浴。仙女们在湖中嬉戏追逐,激起层层浪花。这时,一只黑色的乌鸦将所衔的一颗红果放在了小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就飞走了。红果的颜色鲜艳异常,佛库伦爱不释手,于是把它含在口中。刚要穿衣服时,不料红果被吞入咽喉,滚入腹中,佛库伦随即感觉自己已经怀孕了,因而未能同两位姐姐飞升上天。不久她就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生而能言,举止奇特,相貌异常,他就是清朝皇帝最早的祖先——爱新觉罗·布库哩雍顺。历数世后,布库哩雍顺的子孙过于暴虐,部属反叛,要杀尽他的子孙。其中有一个年幼的男孩,名叫樊察,脱身逃到旷野,而身后马蹄声声、尘土飞扬,追兵已至,眼看男孩束手就擒,这时,有一只乌鸦落在了这个幼儿的头上。追兵疑幼儿为木桩,于是拨马而回。这个幼儿从而得救,他的后代子孙从此发迹。    
    当他的子孙传到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乌鸦又一次拯救了他的家族。在努尔哈赤带兵征讨女真各部时,九国兵马集结一处,分三路攻打清太祖努尔哈赤。情况十分危急,大祖得到这一情报后,马上派遣兀里堪往东探视九国兵马是否到来。当兀里堪行约一百里到达一座山顶时,突然一群乌鸦在他的面前叫声不绝,兀里堪回马避开,再往前行,这群乌鸦又扑面而来,挡住他的去路。兀里堪于是回转马头,回到营地,向太祖述说了这件事。太祖说:“可从扎喀向浑河探视。”兀里堪即率兵前在,夜晚到达浑河岸边,只见北岸的敌兵营火如繁星稠密。兀里塔马上飞报太祖:“敌国大兵已经到了!”太祖说:“人言叶赫不日兵来。今日果然应验。”乌鸦成了这次清太祖努尔哈赤脱离绝境的保护神。    
    清统一中国后.在紫禁城的坤宁宫祭祖的神像上,有乌鸦的形象,帝后们都要对它顶礼膜拜,把乌鸦视为保佑大清江山的神鸟。    
    自顺治入关定鼎北京之日起,鸟鸦也成群结队伴随而至,栖息于殿宇之上,古树之间。乌鸦受到满族人的格外尊敬和保护。每当听到天空乌鸦的鸣叫,帝后们便感到吉祥平安。    
    有一次,一位太监,捉到一只乌鸦,把鞭炮系在乌鸦的尾巴上,点燃后放飞。乌鸦飞上天空时,突然一声爆炸,乌鸦遂焚身而死。这个太监万万没有料到,乌鸦竟然飞到慈禧太后的宫院坠落,药燃爆裂,加之太监们喧闹,惊醒了正在午睡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大怒,下令用重竹鞭把这个太监痛打一百下。    
    不想,这次来钓鱼台,又碰到宫女用石子掷扔乌鸦之事,不由得使慈禧动怒,杖责宫女。可怜这宫女,本是好意,不想却遭致一顿毒打。    
    慈禧有气,宫女喊疼,使慈禧的游兴全无,非常不痛快地离开钓鱼台行宫,回颐和园。走到钓鱼台行宫门口,慈禧又想起了那几只葫芦,便令李莲英安排人,好好看守,待成熟之后,送到颐和园。


第二部分 钓鱼台的疑案轶闻第18节 李慈铭出金条游钓鱼台

    《越缦堂日记》的作者李慈铭,光绪六年的进士.后为官山西道监察御史。他进京城办事,欲畅游钓鱼台行宫。怎奈守门太监百般刁难,最后李慈铭不得不出重金贿赂留守太监,才得以进园。    
    李慈铭,字爱伯,会稽人。曾在户部任郎中。郎中本意为“廊中”,指供职于王宫殿前左右廊庑之中,引申为官名。    
    李慈铭到京城,他以诗文名噪一时,成为当时大学士周祖培尚书的上客。    
    光绪六年(1880年)李慈铭考取进士。进士原指可以进授爵禄之士。    
    李慈铭中得进士后,时间不长,便又荣升为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是官名。秦以御史监君政,汉废。晋时置检校御史,掌行马外事,北魏、北齐、北周沿置,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改为监察御史。唐监察御史属察院,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整肃朝仪,监军出使。宋监察御史掌分察尚书六部及朝廷其他各机构事务,纠其谬误,大事奏劾,小事举正。明、清御史台,设都察院,有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而监察御史分道负责,李慈铭是官山西道监察御史。    
    李慈铭性格刚直,为人处事坦诚,办了不少的好事。在职之时,著有《越缦堂日记》十卷,《白华绛跌阁诗》十卷、词二卷。但他上奏朝廷的许多建议,没有被采纳,最后郁郁而死,终年66岁。    
    李慈铭在京城之时,由于郁闷,便寻思找一个放松心境的地方,他想来想去,想到了西郊钓鱼台,于是他便前往钓鱼台,可不想,在钓鱼台碰了钉子,留守在钓鱼台的太监不让他进园。按理说,监察御史官职不小,太监怎敢拦阻。其实不然。太监这一中国封建社会独特的产物,并非了得,他能左右朝纲,能挑拨是非,陷害忠良,置人死地。所以一个监察御史根本就不放在眼里,因为连皇上有时还要给他们行贿送礼,何况你一个监察御史呢?    
    李慈铭为人正直,从来没有向推行贿过,当然不知这里的规矩,便又一次向留守太监请求。    
    态度之诚恳,进园之心切,似乎打动了留守大监。    
    这位留守太监终于发话了:“李监察御史,你来钓鱼台何为呢?”    
    李慈铭说:“畅游行宫,欣赏美景,录记前朝古迹……”    
    太监说:“你可知钓鱼台的由来?”    
    李慈铭答道:“钓鱼台乃辽时的一个自然湖泊,金代时,在这里拓建为皇家园林,金章宗曾在这里垂钓,文人王郁也曾几次进国赏景垂钓。元代时,当朝宰相廉希宪在这里修建别墅万柳堂。明时,皇亲李伟独居在此。我朝乾隆皇帝在此修建钓鱼台行宫,御书‘养源斋’并题《钓鱼台诗》一首:    
    钓鱼台水别一源,夥于台下涌冽泉,    
    亦受西山夏秋潦,漫为沮洳行旅艰。    
    迩来治水因治此,大加开拓成湖矣,    
    置闸下口为节宣,汇以成河向东酾。    
    分流内外护城池,金汤万载巩皇基。    
    李慈铭有学识,他对钓鱼台的历史沿革自然非常熟悉,并对其文人墨客再次题咏的诗词佳句,都能一一咏出,便随口背诵乾隆的《钓鱼台》诗。    
    可正当李慈铭吟咏乾隆《钓鱼台》诗时,太监不耐烦地开了口:“我说李监察御史,你既然对钓鱼台了如指掌,又为何非要到里边去看呢,看的结果和你从史籍上看的不都是一样的吗?”    
    其实太监心里非常明白,多数文人,喜欢游山玩水,题诗留字。而文人们一旦知道哪里有名胜,就不管其艰险与否,都要亲眼目睹,方为快事。    
    李慈铭对太监说:“书中所载,与现地观看,两者截然不同,且因人的才学不同,对其盛景感悟也不一样。京师盛景颇多,史籍记之较详,而唯钓鱼台记之甚少,我进得园中,一则观景赏心,二则详录盛京全貌,留于后人。”    
    太监听到此,撇撇嘴,心里说:“偌大的京城,真是什么人都有。闲来无事,到此赏游,还非要说,录全貌,以留后人阅览。但任你怎么说,不出钱买‘门票’休得进园。”    
    想到这,大监说:“李监察御史,钓鱼台可是皇帝修建的行宫,不是什么人都可进的。尽管钓鱼台已经破败,皇帝皇后也不来此,但不管怎么说,没有皇上的御批,我是不敢随便让人进去的。”    
    李慈铭一想,的确是这样,尽管现在的钓鱼台已破败,但它终究是皇帝的行宫,岂能随便进入。想到这几,李慈铭不免有些扫兴,便准备起身回府。    
    留守钓鱼台的太监见李慈铭要走,便又开了口:“李监察御史,不是我不给你面子,我实属是差难当,就怕万一有人知道,告到皇帝那去,我小命可就没了。但我见你进园心切,又不忍心让你白来—趟。所以我斗胆叫你进园,不过你是不是……”    
    太监的话没有说完,李慈铭终于明白过来,这位留守太监的最终目的,是讨钱,要叫我出钱买“进门票”。    
    李慈铭为官清廉,从来没有受过贿,也没有行过贿,但他为了进钓鱼台畅游,这次便破了例。    
    李慈铭在口袋里掏出了几块碎银,递给这位留守太监。    
    留守太监见只有几块碎银,又有些不高兴,但也不好再要。于是转了转眼珠说:“李监察御史,你太客气了,不过今天已过了大半日,偌大的行宫你一时片刻又畅游不完。是不是你明日再来。”一边说—边掂了掂手中的碎银。    
    李慈铭明白了。这太监是感到给他的银子少,李慈铭没有办法,便只好说:“那好吧,我明日早些来。”    
    第二天,李慈铭带来一个金条,他真是为了游园,豁出去了。    
    李慈铭来到这个留守太监跟前,没有说话,掏出金条递了过去,这个太监也没有说话,接过金条,做了往里走的手势。    
    李慈铭迈步进园,开始畅游行宫。


第二部分 钓鱼台的疑案轶闻第19节 溥仪将钓鱼台赏赐恩师陈宝琛(1)

    辛亥革命后,溥仪将钓鱼台行宫的“养源斋”作为私产赐给他的老师陈宝琛。陈宝琛喜之不尽,设宴狂欢数日。但此举激怒了北大农学院,他们示民请愿游行,迫使陈宝琛交出行宫。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第十代皇帝,他的英文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