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前途-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经济学的角度,显然用同样的时间,你干五项每项都是90分质量的工作所创造的生产价 值,要远远高于只干了一件99分质量的工作。当然,质量合格依然是一个十分必要的工作 前提,即90分质量的工作成果,已经足以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老板都喜欢行动迅速的员工,而一个行动迅速的员工,也几乎总 是可以给老板留下深刻的印象。
顺便插一句,当时和我一起分到《中华英才》的那个社科院的研究生,据说在实习的时候有 一次和老总去南方采访,采访完的当晚,他没有去参加对方所安排的应酬,而是一个人回到 宾馆中写稿子,第二天就将完成的稿子交给了总编,总编大加赏识,后来,这个同事以他的 勤奋和努力,赢得了更多的机会。
职场如战场,在《孙子兵法》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兵贵神速”,在战场上,速度永远是 致命的因素。如果你想脱颖而出,工作的速度就永远是一个重要的制胜武器。因为当你前进 的速度越快,你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大。慢慢地,你就会越来越具有优势,最终从平凡的境遇 中脱颖而出。
正如我在专访李嘉诚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华人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在竞争 激烈的世界中,你付出多一点,便可赢多一点。好像奥运会一样,如果跑短途赛,虽然是跑 第一的那个赢了,但比第二、第三的只胜出少许;只要稍稍快便是赢。”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速度第一,质量第二”是一个战术法则,它告诉你的是如何在一个 工作中具体地做事,绝对不是鼓励你急于求成,一步登天。
手脚要快,心态则要缓,而且,在每天的工作之外,你还要给自己留下一点从容休闲的时光 ,一张一弛,才能持之以恒。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速度第一,质量第二是一条重要的工作法则,却绝不适用于商业谈判之 中——不着急,才会有好价钱。
请记住:所谓专业人士就意味着,第一够快,第二够好。否则,你就还不够专业。
4.一份工作应该干多久
一份工作应该干多久?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并不同,有的人会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 子,有的人则如走马灯般换个不停。
不过通常来说,如果你在某一个单位工作的时间少于两年,那么在简历上,这样的工作是很 难被认为有资历的。而对于你的第一份工作,我尤其建议是要把脚印踩得深一些,扎实一些 。这就是为什么选择一个工作单位,一定要慎重的原因。
因为任何专业和经验的积累,都需要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如果你刚刚开始积累,就又换了一 个单位从头开始,那么你的专业和经验就很难深入。而薄弱的职业能力,不但无法期待高薪 ,也很难抵挡职业的风险。
当然,促使年轻的你在一个单位呆下去的原因,除了赖以为生的薪水,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机 会和上进的空间,这是比薪水更加重要的东西,如果你感觉在一个单位已经停滞不前了,不 再有任何新的东西可学和上进的可能,那么,也许就到了你该考虑换单位的时候了。
因为对于一个初入社会,也许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时间本身更加的宝贵 和重要了,它是你去换取功名利禄、家庭幸福、房子、车子惟一的本钱。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英才杂志社做记者,老老实实干了三年。事实上,这份工作经验为我一 生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我获得了最宝贵的职业自信,那就是,如今我到任何 一家杂志工作,都可以算得上是资深人士。因为我经历了最为严酷的职业磨练。三年间我一 共发表了三四十万字的文章。此外,单单是一字一句地整理采访录音,我就扒过100万字 以上的磁带录音(那时候囿于经济原因,不可能去请速记,事事自己亲力亲为),这份机械 的“童子功”来的是如此的艰苦,以至于当我无法坚持的时候,就选择在半梦半醒之间整理 录音(因为这时候神经已经麻木了,感觉不到痛苦)。现在看来,当时的做法显得是如此愚 蠢,然而,如果没有那时的痛苦,也许就不会有我今天的写作速度(现在我已经可以一边采 访,一边用笔记本电脑及时地记录下被采访对象的谈话和采访内容,再也不用去依赖采访机 了)。它使我能够在保证足够好的前提下,比绝大多数的记者和作者都要快,而在一个竞争 激烈,日新月异的世界里,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让我建立起明显的职业优势了,从而在竞争 中处于一个更加优越的位置。
正如《从MBA到新华商》的作者王辉耀先生曾经说过的那样:“人生有如滚雪球,后面的 成就,取决于你前面的积累。”而我的体会是,虽然本书前面的章节已经告诉了你机会的本 质和如何去寻找、创造机会。但是你还要有必要的实力去把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机会就 在你的手头上,而且就在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中,只要不断地把事情做好了,新的机会就会随 之出现。机会恰如一个艳丽的妇人,需要不断有事实的玫瑰去打动她的心。
而你的第一个脚印,将是你今后所有脚步的基础,基础越扎实,来日你跳得才能更高,迈得 才能更远。
请记住:第一个脚印踩得越深越好,你要有自己的立身之本。
5.沟通至关重要
如果说,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有什么能力与专业技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那么我要说 是沟通能力。这个能力,却是最容易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所忽视的能力,甚至很多人没有认识 到,那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工作能力。这也许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现 行的教育体系也不大强调沟通与协作的重要。一个人从小到大,只要闷着头自己读书,考试 的分数足够高,就可以上大学。而绝大多数武侠小说,电视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大多是艺高人 胆大的孤胆英雄,似乎并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和理解。
然而,现实世界却远非如此——有效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任何一个人 ,如果离开了别人的理解和支持,能力再强,也无法成事。
令人吃惊的是,不光是大学毕业生会在“沟通”这个环节上摔跟头,很多已经有了一定工作 成绩的人,也常常在这个问题上“折戟沉沙”。而且,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出现在一些自恃有 能力,因而多少有些轻视周围常人的人身上,觉得很多事情一看就明白,根本就不必要去解 释和说明,却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的前进道路挖好了陷阱。
沟通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人和人之间充满了差异和不同,对同样一个行为和动机的理解也 往往并不是一样的。如果你不耐心去解释和沟通,在另外一种境况和处境下的人是很难正确 地认识和理解你的行为和动机的。而矛盾一旦加深,就会越来越难以化解。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但是不知道你想没想过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别人不了解 你,就不会理解你,不理解你,自然也就谈不上支持你。因此,要想得到别人的支持,首先 你就要让别人了解你,了解是理解的前提,而沟通则是惟一有效的手段。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当我在企业中成为中高层领导的时候,我会特别地向下属强调沟通的重 要:你拒绝别人的意见可以,但是必须马上说明理由,而且理由越详细、越具体越好。表面 上看起来这似乎颇费口舌,但是,未来的工作,却由此减少了巨大的摩擦。实际上是节省了 时间。
一般来说,有效的沟通有三个原则:
第一,及时性。之所以强调及时沟通,是因为这时沟通的成本是最低的。人的思维往往是线 性的思维,如果向着一个错误方向前进,往往就会越想越偏,矛盾就在这种偏见中日积月累 ,而且积重难返。一旦误会和误解形成,你用几倍的时间也很难完全消除已经形成的隔阂。
第二,具体。之所以强调具体,是因为有什么样的原因,才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让对方了解 你行为的原因,有助于对方理解你的行为和判断的结果。
第三,建设性。语气要尽量委婉,你只是在表明你的看法,争取别人的同意,而不是强迫别 人接受你意见。
我目睹了职场上很多优秀的人,没有在工作困难面前倒下,却躺在了人事斗争的枪口之下。 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对于新人来说,你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卷入任何高层的人士纷争,尤 其不要卷入派系斗争,以免成为替罪羔羊。人事斗争的潜流在任何单位都是存在的。
不过,对于初入职场的你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干好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团结大多数的人, 此外,还要睁大眼睛,抓住每一次机会。
请记住:如果你想让别人支持你,你就首先要让别人了解你并理解你,而沟通是惟一的方法 。
第二部分如何面对挫折
与你最初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和憧憬不同,挫折一定会到来,而且也许还会很经常。在你初入 职场之时,如何面对挫折,这是一个艰巨的考验。
我并不想去多说要坚韧不拔地面对挫折这样的大道理,道理谁都懂,关键是怎样才能做到坚 韧不拔,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些具体的方法。不过首先请你记住,真正的成功者都善于反败 为胜。或者说,在失败中取得胜利,要比一帆风顺更加接近生活的本质。渴望着一蹴而就, 即能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实际上是很幼稚的。
企业家王石向我描述了他在登山的过程中,面对艰难挑战时的心理状态。对于登山这样的探 险活动来说,如何面对不可预知的困难,伴随着整个登山的过程,甚至可以说,解决各种各 样的问题,就是登山运动的主要内容,而且,这一切的挑战,都是在物质极为有限的情况下 进行的。王石给我举了个例子。比如原定晚上6点钟到达大本营,但是已经晚上7点钟了, 你人还在半山腰上,怎么办?后悔和埋怨都无济于事,你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 因为如果当天晚上赶不回大本营,可能你就要有生命的危险。
可以想象,一个登山运动员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绝对不会 一帆风顺。然而,他们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
博恩·崔西所著的《胜利》一书中,讲述了一个关于丘吉尔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 印象,让我在此向你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1941年,英国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阴暗的日子里。有人要求温斯顿·丘吉尔向德 国求和,但是被他拒绝了。当时,丘吉尔正面临着德国在欧洲的压倒性的军事优势,而美国 又明确表示不会再卷入欧洲地面战争。为什么丘吉尔拒绝寻求达成某种和平协议,以结束战 争呢?
丘吉尔说:“肯定会出现某种状况,把美国卷入战争,这样就可以使战争急转直下。”
有人问他为什么那么自信地认为肯定会出现那样的状况,他回答说:“因为我研究过历史, 历史告诉我,如果你坚持的时间够长,就肯定会出现转机。”
让我们记住这个故事吧。我们今天所面对的绝大多数挫折和丘吉尔在二战中所面对的巨大挑 战相比根本无足轻重。关键是你是否也相信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发生转机呢?
不知道你观察过没有,即便是成功者和大人物,他们在事业的开头也往往是以挫折和失败为 开场白的,而且即便日后获得了成功之后,还会经常碰到挫折,这一点与一般人对功成名就 的成功者的理解并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挫折和愈挫愈勇的挑战,自始至终地伴随着大人物 们的一生。即便像美国总统林肯那样伟大的人,虽然最后赢得了整个战争的胜利,但是在南 北战争的第一仗中也面临惨败。而且,当林肯在总统任上发表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解放宣言》的时候,这个事实上是如此英明和伟大的宣言,却在当时激起了整个美国社会 的剧烈反应,攻讦者不但来自他的政敌,甚至还出现在他的支持者中,骚乱不时在各地蔓延 。然而,为了让世人看清他是一个怎样的领袖,林肯绝不屈服。面对日复一日巨大的挫折和 压力,林肯以他的坚忍不拔,证明了他想要证明的一切。
至于在美国历史上备受尊崇的国父乔治·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