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语文语法-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吃菜的时候,像苏东坡在《菜羹赋》里所说的:“汲幽泉以揉濯,持露叶与琼枝。
⑸设问;
为了强调某一个问题,引起人们注意或思考,故意提出问题并自问自答。
例如: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
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
⑹反问;
也称“反诘”。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答案已在反问之中。例如: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
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呢?
⑺双关;
利用语言文字上同音或同义的关系,故意让词语有双关意义,
其中一种是外露的,一种是内涵的。分为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_4:
*顶针、婉曲
⑴顶针;
也称“顶真”、“联珠”、“蝉联”。前一句的末尾(词或短语)作为下一句的开头,
上下连贯,语意紧凑。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
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⑵婉曲;
也称“婉转”、“曲语”、“避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用委婉曲折的方式把不便明说的意思暗示出来。
婉转;
指用含蓄的话来暗示本意。
避讳;
指说话人忌讳某事物,而用别的话来代替。
_02:
*明喻、暗喻与借喻
明喻;
形式是(本体)像(喻体),在明喻中本体和喻体都会出现,但本体占主导地位。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如、好像、仿佛等”。
暗喻;
形式是(本体)是(喻体),在暗喻中,本体与喻体也都会出现,
但是两者都具有同等的地位。常用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就是、等于等”。
借喻;
喻体替代本体。在借喻中,本体不会出现,也没有比喻词,因此喻体占主导地位。
_03:
*借代与借喻
借代;
(构成基础)本体和借体之间的相关性;借用的事物必须同要表达的事物有连带关系。
(着重点)重在替代。如果补出本体,加上比喻词,也不能构成明喻或暗喻。
(与上下文关系)必须在人所共知事物的基础上,或是上文有所交代的情况下使用,
所借用的事物必须特征或标记明显、典型。
借喻;
(构成基础)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两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
(着重点)重在比喻 。只要补出本体,加上比喻词,就能构成明喻或暗喻。
(与上下文连系)并不需要上文交代,所借用的事物必须与本体具有相似性。
_04:
*借喻与词的比喻义
借喻;
属修辞学概念;在句中运用是临时性的并且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
词的比喻义;
属词汇学概念;其意义相对固定,在一定时期不会变化,且不需要凭借上下文。
_05:
*对偶与对比
对偶;
在内容上要求相关或相反,以对称为特征。在形式上,结构形式完全相同;
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称。
对比;
在结构上要求相对或相反,以对比为特征。在形式上不一定相同;
字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词性也不一定对称。
_06:
*常见的修辞错误
⑴比喻不适,
例如:抗战期间,敌人像砍瓜切菜般地屠杀我们村的妇女和小孩,
一片鬼哭狼嚎的声音传到数里地之外。此句中用“鬼哭狼嚎”形容妇女儿童被杀
的情景,褒贬不明,语言感情不对。
⑵夸张失度,
例如:晚上,屋子里静悄悄的,只听见三两只蟋蟀在窗下大喊大叫。
此句中用“大喊大叫”来形容蟋蟀的叫声,显然太过分了。
⑶比拟不当,
例如:马达一响,贪婪的脱粒机张开血盆大口,恨不得把禾场的稻子一口吞进去。
此句中用“贪婪”、“血盆大口”来比拟禾场脱粒机,显露贬义,拟物不当。
⑷排比不匀称,
例如:工人建造高大的楼房,没有科学技术就不能建成;没有科学技术,
农民不能使粮食获得稳产高产;空军没有科学技术,飞机就不能在天上飞行。
三个分句的句式全不相同,如改成“没有科学技术,工人就……;没有科学技术,
农民就……;没有科学技术,空军就……;”句式结构就一致了。
⑸复喻矛盾,
例如:只要我们钻进知识的海洋,我们就会尝到甘洌的清泉的。
此句中两种比喻纠缠在一起。“海洋”与“清泉”矛盾。
可将第二分句改成“去摘取那海洋深处的奇珍异宝”或“去摘取龙宫的奇珍瑰宝”,
这样比喻就一致了。
7阅读与写作
7_01记叙文的读写
7_1: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
①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②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③通过描述人物、事件以及状物、写景表现中心思想;④以记叙方式为主,
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包括:记叙中描写、记叙中的议论、记叙中的抒情、
记叙中的说明等。
7_2:
*记叙文的分类
㈠按写作内容与方式分类;
⑴简单记叙文。事件简单,人物不多,叙述方法也不复杂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⑵复杂记叙文。事件较复杂,线索发展较曲折,人物可能较多,叙述方法也多样化。
㈡按写作对象的不同分类;
⑴写人的记叙文。①以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为主,
从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②描述人物所处的特定的社会、自然环境,
为刻画人物服务。③通过刻画人物来表现主题思想。例如《记念刘和珍君》、
《范爱农》等。
⑵记事的记叙文。①以记叙事件为主。②在交代清楚时间、地点、
人物的基础上,着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
③通过对事件的记述表现主题思想。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包身工》等。
⑶写景的记叙文。①以描绘景物为主。②通过写景寄托情怀,表现主题。
③“景语即情语”,情景交融。如《荷塘月色》、《雨中登泰山》等。
⑷状物的记叙文。①以状写物为主。②通过状物抒发情怀,表现主题。
③常用联想、象征等手法,并体现较强的知识性如《威尼斯》、《内蒙访古》、
《白杨礼赞》等。
;7_02:议论文的读写
71:
*主要特点
㈠主要特点;
⑴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它不同于记叙文,
通过形象生动的记述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情感;
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性状、原理、功效等。
⑵议论文的观点一定要鲜明地指出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不可模棱两可。
⑶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其他表达方式根据文章需要有时也兼而用之。
㈡基本要素;
⑴论点,作者对所议论问题的见解或主张。
⑵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⑶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它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纽带。
㈢议论文的分类
⑴按议论的形式分:
立论;
运用确凿的事实、充分的理由,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主张,
以确立在议论中所持论点的一种议论文。
驳论;
运用确凿无误的事实、充分有力的理由,去反驳错误的论点,
从而确立正确论点的一种议论文。
⑵按议论的内容及用途分:
政论;
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发表看法,提出见解的议论文。其中包括一般的政论文,
也包括对社会舆论影响较大的报刊社论、评论等。
杂文;
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艺性论文。具有短小、活泼、锋利、
隽永等特点,很有战斗性。杂感、随笔等都可视为杂文。
学术论文;
对学术领域中的某些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从而揭示本质或客观规律的文章。
讲演稿;
就当前形势或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在集会上发表的讲话、演说的讲稿。
序跋;
序,又称“引言”、“前言”;跋,也称“后记”。是放在书的前面(序)或后面(跋),
用来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图、作者主张及状况、编辑体例等的文章。
有些序跋重在议论作者有关主张,有些则侧重解释和说明与本书有关的问题,
后者可归入说明文。
观后感、读后感;
阐述、议论阅读(或观看)一定的材料或作品之后所得感受的文章。
72:
*议论文的基本的结构
㈠基本的结构
⑴引论(绪论);
议论文的开头部分。作用:
①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论题或中心论点;②照应文章标题,表明作者态度,
引起读者注意;③引入下文论述,统领全文。
⑵本论;
议论文的主体部分,是对问题的分析、论证。作用:
①组织和运用确凿、充分的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②鲜明、
完整地表明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达到宣传作者观点的目的。
(分析本论应注意以下问题:⑴理清论证思路、层次;⑵弄清用了哪些论据;
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⑶结论;
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作用:
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②对所论问题作出结论;
③再次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④照应文章的中心。
㈡主要论证结构:
并列式;
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重的。
⑴论点中的几个问题的并列;⑵论据间的并列。
对照式;
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
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段与段、
层与层之间就形成对照的关系。
层进式;
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
不能随意改动。⑴从整篇看,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折问题,
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布局,属层进式;⑵从局部看,
每层的关系体现了逐层深入的思路,也属层进式。
总分式;
论述和层述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⑴先总后分;⑵先分后总;
⑶先总再分再总。
73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㈠从逻辑推理的形式上分:演绎论证法和归纳论证法
⑴演绎论证法;
用一般原理、规律、原则作论据来推出个别具体的结论,
证明特殊的事实的论证方法。即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⑵归纳论证法;
用特殊的事实作论据来证明一般原理的论证方法,即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方法。
㈡从论据的性质上分:例证法和引证法
⑴例证法(举例论证法);
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正确的论证方法。
⑵引证法(理论论证法);
以引经据典的方式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的论证方法。
㈢从论据和论点的关系上分:类比法、喻证法、对比法和经申法
⑴类比法;
把所论证的事物同另一件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论证方法。
分析和运用类比法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两件事必须是同类的;
②两种事有可进比较的因素。
⑵喻证法;
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它因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论证,
可使抽象的道理更加通俗易懂。
⑶对比法(正反对比论证);
通过将两种完全对立的事物或截然相反的观点进行对比来论证中心的论证方法。
⑷引申法(归谬法);
由反面论点引出错误结论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即先假设对方的错误论断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个论断中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
从而证明对方的诊断是错误的。
;7_03:说明文的读写
71:
*说明文的特点
①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②说明文主要功能是介绍事物构造、类别、成因、性质、做法、关系、
功用,解释事理的含义、特点、演变过程等。
③说明文着重解释客观事物的属性,一般不表示作者的主张和思想感情的倾向。
72:
*说明文的分类
㈠按说明对象分:
①解释、介绍实体事物的说明文;
②解释、抽象事物的说明文。
㈡按写作方法分:
①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物的说明文。
②描述性说明文。用描写结合说明的方法,形象具体地介绍某一事物的特征,常常带有文艺色彩。
③记述性说明文。用记述结合说明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
或一件产品的生产、操作过程等。
④阐释性说明文。用说明结合简要的议论的方法,阐释比较抽象的事理。
⑤应用性说明文,以说明书、简介、规则、须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