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清末中国(第二版) |
|
当前状态:全本 | |
书籍作者:未知 | |
更新时间:2022-05-09 | |
运行平台:MP3/MP4/PSP/手机/电脑IOS | |
关注次数:23 文件大小:41K | |
小说格式:TXT格式 下载 阅读 评论 收藏 |
内容简介

2003年冬日于北京后海第一部分:北京城外的骆驼队序言:神驰于历史的细节 序言 ——神驰于历史的细节 对历史的艺术品评 那天王迦南把他和蔡小丽收藏的明信片眼花缭乱地堆在我面前说,写点什么吧,我们出一本集子。我没看完就兴 致勃勃地响应了。 接着就是频繁来往于北京和伦敦之间的电子邮件讨论和争辩。总是急于读到“下回分解”的迦南从来没有满意过 我的写作速度。有一次被逼急了,我翻脸不认人地敲键盘:你以为我在急于帮你为国内书店再添一本回顾历史的图片 集添砖加瓦?是帮你火速在早已被打过无数惊叹号的百年历史上再加一个惊叹号,或是因为我们是朋友我磨不开面子 才帮着写? 迦南在伦敦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回复:一发脾气写出来的意思就到位了,再往下把话说透点儿,就着这股劲儿再 多写几篇就更好了。 于是我就势直白:艺术家不是历史学家。在艺术家的视野里,历史是一幅宏观的背景,艺术家凭借着想像力和品 评力神驰于历史细节所提供的审美空间。 迦南长嘘一口气回复:我就是这个意思。 后来我们就一直沿着这个意思在讨论。电子邮件的便捷不再使距离成为品评历史的障碍。常常是迦南先告诉我因 为什么,或在什么情况下购买了某张明信片,然后邀我评论。他把所收藏的明信片都扫入计算机内,又用彩色打印机 打印出来,再编上号邮寄给我,所以很容易指着某张明信片和我隔洋品评。有一次他“指”着一张顶上长了草的祭坛 的明信片要我评论其价值。我说:我想你是因为这个祭坛顶上的青草才破费了银子。他大悦,复:我当时为这点草花 了银两却没问为什么,倒被你一语道破。我说:祭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和祈求丰年的神坛,中国古代最大的祭祀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