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婴儿战争-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在很多其他的动物身上可以看到偏袒原则的行为,比较极端的例子是某些掠食性的鸟类。有些鸟类的母亲在产下的第一个卵的卵黄中放下了较多的荷尔蒙,所以这只幼雏就会比其他幼雏更激进地要求食物。很多老鹰只产两个卵并孵化出两只幼鹰,但出生后其中一只就会比另一只得宠。老鹰父母会给偏爱的那只较多的食物,而另一只很快地就会因为被忽视而死亡。大多数时候,老鹰因为无法找到足够的食物喂饱幼鹰,因此它们会偏袒较强壮的幼雏,而不会平等地对待两只小鹰,如此反而能提高它们繁衍上的成果。只有在食物很容易获得的丰年,它们会试着两只都养。而且只有在疾病或意外夺走了它们偏爱的那只幼鹰,而弱小的那只还没有死,它们才会给予弱小的那只完全的照顾。在这些鸟类中,通常都是第一个孵化出来的幼雏最受宠爱——而自然淘汰也带给人类相似的规律。
孩子们在基因潜能上的差异并不是父母表现出偏爱行为的惟一理由。“出生顺序”也是一个原因。从整个历史来看,一个很普遍的文化现象就是父母的土地及资源通常都是由最年长的孩子所继承享有。在西方社会里,最受宠爱的孩子通常都是长子。在一些农业社会里通常是长女最受宠,其他的社群中也通常是最年长的孩子受偏爱,至今都还有相似的趋势。极端的例子是君主政治的传统;其他普遍可见的例子,就像本场景中所描写的情况一样。
对于演化生物学家而言,基于出生顺序的偏爱并不令人意外。一个人的繁衍成果不仅依靠子孙数量来衡量,也基于繁衍率。例如,某人的繁衍率是其他人的两倍,则他可以在同一段时间拥有两倍数量的孙辈,或是在一半的时间内达到同样的数量。虽然我们讨论的是繁衍成果,但是也必须把这种速率考虑进去。当我们说到繁衍成果时,我们真正谈及的是繁衍的速率。父母增加繁衍率的一个方式就是让最年长的孩子得到较多利益,期望他或她能够得到繁衍上的成功:因为如果最大的孩子能够繁衍得最成功,他们就会较快地得到孙辈,而繁衍的速率就会变大。
当自然淘汰让父母偏爱长子、长女,而其他的孩子都平等的时候,手足之争也会产生有趣的结果。受过严格训练的历史学者从一些自传及问卷研究发现,出生顺序对于人格发育有重大的影响。第一个孩子因为获得父母较多的支持,便会模仿父母的行为与态度。后来出生者必须要让自己与其他手足有所不同,很自然地他们会站在与长子女相反的立场,而他们对于事物所持的态度往往也会具有革命性。简单地说,第一个孩子会比较保守,而之后出生的则比较敢于创新。
现在已经有可观的文件资料可以证明,对革命性的思想(例如政治上的群众运动,比方说法国大革命),或者对思想意识上的革命(比方说基督教新教改革等等的支持或反对),会受到出生顺序的影响。整体来说,先姑且不论支持革命者的年龄,赞成者多是家庭中后来出生的孩子,而反对者多半是长子、长女。举例来说,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奠定了演化论的地位,在那个时代里年龄与背景相似的人之中,支持者又属于家庭中后来出生的,比起长子女多出了10倍。几十年之后,当此革命性的理论已经建立起地位时,角色互换了。那些乐于拥抱此理论的人变成长子女,而反对者变成家庭中后出生者。
当这个研究在1996年出版的时候,受到了媒体的注意。很多时事评论者讨论这个发现,声称此研究提供了人是被环境所影响、而非基因决定的例子。也就是“后天环境”胜过“先天遗传”的例子。事实并非如此,自然淘汰所做的是一种“情境反应”。一般说来,每个人都同样地被预设好会先察觉自己在家中的排行地位,然后表现出适当的反应。所谓适当的反应是:一个长子或长女继承了父母的价值观,最小的会质疑父母的价值观,而生在中间的孩子会妥协。后出生者的反应并无法减少父母亲对长子女的偏爱,因为偏袒往往源自于父母自身的利益,这点我们之前已经说明过了。不过后出生者的反应真正达到的效果是,让自己可以发展出一种独特对待事物的方式与行为模式。他们所追求的是被父母与长子女所忽略的机会与资源,在此“无人之地”找到自己的机会,以创新的方式闯出一番新天地。
基因潜能与出生顺序不是影响父母亲偏爱的惟一因素。性别也会有影响。通常说来,父母的财富及地位会优先赠与给儿子而非女儿。本书前面曾经提过,拥有较多财富与较高地位的男性可能较早获得伴侣,并早一点开始繁衍。他的伴侣不太可能出轨;相反,他很有可能让别人戴绿帽子。因此,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这样的男性都比较有可能够得到繁衍上的成功。在现代社会以及前工业化社会也是如此。
由于女性大部分的出轨行为是与有财富地位的男性发生的,因此女性在自己的家庭中偏好生男孩可以得到好处。以高地位男性具有较高繁衍成果的事实来看,他们不只在长期关系中繁衍后代,并能有较高的机会通过让其他男性戴绿帽子的机会来繁衍。因此如果女性与高地位男性配对,在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中,那么生下男孩会比生下女孩达到较高的繁衍成果。女性若能生下成功的儿子,在繁衍上增加的成果比生出成功的女孩肯定多得多。之前也曾经提过,在纪录上有过最多孩子数目的男性生了888个,女性是69个(超过27次以上的怀孕次数)。
因此,我们可以猜测拥有高地位伴侣的人会比地位较低者生较多的男孩——这也是世界上大多数研究结果所显示的。举例来说,登上《时人杂志》的男性与女性的资料就是如此。虽然这种比例是统计数字上的且不很明显——生男孩与生女孩的比例大约是115:100。但是有时候会比较明显,比方说美国的历代总统总共生了90个男孩及60个女孩,也就是148﹕100的比例。
既然如此,女性为什么不多生男孩呢?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她们的确如此做了。平均来说,生男与生女的比例是106:100。但是男孩较可能在童年时期死亡,所以到了开始繁衍下一代时,比例就变得差不多了。即使如此,一般女性与拥有高地位伴侣的女性相比生下男孩的较少,而未婚女性以及拥有较低地位伴侣的女性较可能生下女孩。
以上种种调查结果显示出对儿子的偏袒行为通常会加强父母繁衍上的速率。不过,这并不表示其他基因上、社会上及经济上的不同情况从来不曾让父母从偏袒女儿中得到益处。
最近的一项研究就显示了这种情况。在匈牙利,吉普赛人的贫穷伴随着疾病与不孕,因此繁衍成果比富有、安定的匈牙利人低。吉普赛人的男性要在匈牙利人中找到伴侣是困难的,但是女孩就没那么困难。平均说来,吉普赛人比较喜欢女儿生的孙辈,而且他们也比较喜欢生女孩而不是男孩。一个吉普赛的女孩如果健康、吸引人且受过教育的话,比较能够为父母产出更多的孙辈,因为她有可能与较富有、安定的匈牙利人结婚。因此在整个吉普赛人中,偏袒的是女儿而非儿子,而且母亲会哺乳女儿较长的时间,也会有较多的家庭资源投资在她的教育上。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讨论的父母亲偏爱行为都是假设母亲与父亲对于要偏袒哪一个孩子意见会永远一致,就像本场景中的情况一样。其实并非如此,通常说来,偏爱行为最关键的因素是父性确认。母亲对于孩子身上存有她的基因,绝对信心十足,可是伴侣却相反。这种差异性解释了父母亲偏爱行为的一些特征:父亲比母亲更可能表现出偏袒行为。父亲对待孩子的方式可能会因为他对某个孩子的父性确认的高低而有明显的差异。即使意识上认为所有伴侣所生的孩子都很有可能是他的,他的身体可能还是会依照每个孩子的性格做出不同的评价。由于这种显而易见不合逻辑的移情作用,他会感到某个孩子比起其他的更是他身体的产物,也就是父性确认评估后的结果。
如果母亲与父亲偏袒的对象不同就会造成摩擦,这无疑在父母亲与孩子间以及手足之争里火上加油。大多数时候,家庭生活表面上的平静让人忽略了潜伏冲突的错综复杂。有时,就像我们看到的,手足之争若加上了父母亲的偏爱与父方的不确定性可能引起风波。虽然为了所有成员彼此的利益,多数时候终会趋于平静,而家庭生活也会回归正轨。然而有时某个冲突会发展成为激烈的对抗而让家庭生活从此改变。
忽视、侵犯与暴力是偏袒行为下产生的结果。父母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表现他们的行为——对于宠爱的孩子非常积极或者是忽视那个不太喜爱的。侵犯与谋杀是这种负面行为的极端表现。整体来说,当家庭环境较好的时候,父母有可能显示出偏袒行为较积极的一面;而当环境较差的时候则显示出较消极的行为。有时候,当不受宠的孩子的行为表现危及较受偏袒那方的繁衍成果时,父母亲的暴力行为或是谋杀就可能变成解决问题的惟一途径。当家庭资源很匮乏的时候,这种极端的行为最有可能发生。换句话说,父母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最常出现在低社会经济地位的族群中。
从某个角度上来看,这样的暴力行为是之前提过的自然淘汰家庭计划的延伸,这对于父母双方的繁衍成果非常重要。最佳繁衍成果的奖章会颁给那些在数目及时机上都处理得恰到好处的父母。无论如何,有时在孩子出生之后,情况恶化了,曾经合适的家庭规模到后来似乎变得越来越大,大到影响父母。事实上,父母有时候会因为环境逐渐地恶化而缩小家庭规模,以便他们的身体能够管理。虽然这种暴力行为(其他哺乳类动物也会如此)和家庭计划比较有关,但是选择杀掉哪个后代很显然是一种父母偏爱的极端表现。
此外,无论母亲对于暴力及歧视子女的标准如何,父亲使用的方式有可能完全不同。因为他有额外的父性确认的压力。当父性确认较低的孩子危及了他所偏爱的那个孩子的生存时,男性较有可能对前者使用暴力。
第五章 家庭冲突场景16 乱伦(1)
男人没有意识到暴风雨即将来临,他在与伴侣争执不休的梦中,对于女人不忠的抗议越来越严重。
风雨接近了,闪电照亮天花板。在他的梦中,越来越响的雷鸣变成了女人向他摔盘子的声音,还有一些碎片落在厨房的地板上。就在他醒过来的前几秒钟,上方的声响变成了她甩门的声音,女人离开了,手里拿着车钥匙。男人的心好像被雷电击中一样。而他醒来的时候,卧室的门是半开的。
“妈妈,我们好害怕,”8岁大的女孩说,“我们想跟你们睡,直到风雨停止。”暴风雨吓到她了。在她身后,还有一个5岁男孩及抱着泰迪熊的2岁女孩,他们都站着等待男人的回答。
“妈妈不在这里,亲爱的,”男人回答,“她必须去找一个朋友,很快就回来。你们可以跟我一起睡,直到她回家。”
风雨过后的早晨,男人在录音机里听到一通留言,女人说她要跟着另一个男人寻找新天地。一个月后,男人收到一张明信片,女人在上面说她很抱歉,但是她不能控制自己,她的情人比世界上任何东西都要有意义——请男人好好爱孩子们,给他们好的生活。
这一刻之前,男人一直都不能相信女人会这样就抛下他和孩子。之后,有好一阵子他还在想母性的本能应该会战胜一切,她终会回头,至少会渴望再见孩子一面。但是这张明信片迫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开始认真思考如何独立抚养这个家庭。也许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冬天他可以离家工作,而且他在管理财务上已经很成功了。
男人没有直系亲属,他是独子,父母大约10年前就过世了,留下一笔可观的遗产。女人是被领养的。当女人还是十几岁时发现了自己的身世,她开始与养父母对立,第一次逮到机会就离家出走了,再没有回去过。他们俩人都没有亲近的亲戚。他们很兴奋地发现了这个森林中间快倾倒的农舍,离此最近的大路有一条刚好够宽的小径连接着,可以让他们的车通过。买下和整修这个农舍花了他将尽一半的遗产,不过在完成后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如此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