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婴儿战争-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陨�2个后代并长大成人。因此女人总共有了4个孙辈,而女人因为让其中1个孩子帮助自己而非繁衍后代,她的繁衍成果反而提高了。
原则上来说,女人的这个策略反而有可能增加她的繁衍成果,这时她的需要就很直接了:生下1个喜欢协助家庭的孩子,而生育的时机差不多是女人最早繁衍出来的后代开始再繁衍下一代的时候。不过另一方面来说,抚养一个家庭的协助者可能花费甚巨,在这个孩子六七岁之前,女人可能要付出的远比她能够得到的多。在直到协助者能够帮忙的这段时间中,在演化生物学者的观点里,从这个母亲获得的好处来看,这些可以说是已经被自然淘汰给预设好的,因为如果在这段期间内家里的情况变差了,会是协助者而不是可繁衍的会先死去。当协助者迈向人生旅途的终点时,也就是差不多外甥侄儿都逐渐长大成人,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因此一般来说,协助者最大的贡献期是在母亲40~80岁的时候。
唐氏症者非常吻合这些需求,因此很难不去将他们解释为自然淘汰的产物。第一,他们在母亲一生中最适当的阶段出生。第二,他们的技能与态度正好是家庭协助者最需要具有的。第三,他们最脆弱的时间是从出生到5岁,而也有较短的寿命(平均为40~50岁)——虽然残酷,但毫无疑问的,这是自然淘汰设计好的。这3个特点并不广为人知,因此需要得到更多的注意。
无关乎女性伴侣的年纪,当女性越老越有可能生出唐氏症儿童,而且通常他们会诞生在已经有孩子的家庭。女性20岁以下,生出唐氏症儿童的几率只有1/2300。当年龄在30~35岁之间,几率提高到1/880,到了45~50岁之间,几率为1/290。所以,为何女性到了适当的年龄,生下唐氏症儿童的几率反而增加了呢?
不像我们在本书其他章节中曾讨论过的,唐氏症者的基因异常是非常明显的,即使是在显微镜底下亦是如此。在大多数的状况下,唐氏症者多了一条染色体(47条,而非46条染色体),这个额外的染色体名为“21号染色体”。一般人只会有1对21号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但唐氏症儿童则有3条。这个额外的染色体往往来自母亲,这通常发生在卵子发育完成之前不寻常的卵细胞分裂。女性体内新形成的卵子细胞其中有一个会收到2条21号染色体,同时会有另一个卵细胞却完全没有。此现象往往早在女性本身还是个孩子或者还是个胎儿时候,她体内就已经产生。女性卵巢在制造卵泡就已经是如此了。
当女性还是胎儿的时候,卵巢包含着700万个卵泡。当出生的时候,大部分的都被身体给去除掉了,只剩下大约40万个。终其一生,约只有400个卵泡会更进一步地发展,其中真正变成卵子的大约只有60个。所以大多数女性拥有的卵泡都是有1条21号染色体,将来可以生下正常孩子的,而那些同时有两条染色体的卵子将会生出唐氏症儿童,另外还有大约相同数量的卵是没有21号染色体的,不过这些卵即使有机会与精子结合,也会自然地被母体流掉。
在每一次的月经周期之间,女性体内平均有6~12个卵泡开始成长,通常在排卵期时有一个卵泡会比其他的来得大,而发育成卵子的机会较高。其他的卵泡就停止生长,最终瓦解消失。在女人可繁衍后代的黄金时期内,从卵泡而来的卵,通常仅带着1条21号染色体。不过当她过了40岁时,身体就越来越有可能选择那些将来会形成两个21号染色体的卵泡来发展成为卵子了。
怎样的能力与习性让唐氏症者适合扮演家庭协助者的角色呢?一般来说,他们心理上的习性会让他们适应并学习在大家庭中必备的技能,但是很难或无法学习独立生活的技能。通常,他们的社会技能会比智力上的发展要来得好。尤其他们会是快乐、温柔以及关怀他人的。本场景中老妇人的女儿非常幸运,她被给予机会能够实践她原先就被预先设定的协助者角色。很多在现代社会中的唐氏症者并无法有这样的结果。
当时机、环境都很困难的时候,协助者不可避免会产生一种运作以帮助母亲,这时大约有60%的唐氏症胚胎会自然地流掉,如果当母亲有压力的时候几率就更大了。大约有20%的唐氏症胚胎还是会生出来,其中大约15~至20%在5岁之前会死亡,通常是死于先天性或无法手术的心脏疾病。再一次地,这样的死亡往往是因为母亲及孩子的情况可能带来最多压力的时候。就像我们之前提过的,那些过了五岁还能存活的个体,可以预期活到40~50岁。40岁之后,他们就会开始快速地老化。
如果生出唐氏症孩童对于一个女性长期的繁衍成果来说是有优点的,为何不是所有的女性都这么做呢?答案也许是,对于女性来说,在快40~45岁之间,在评估了繁衍的支出与获利之后会有一个相当精良的计算方式。换句话说,她可能不要再繁衍了,而将所有的努力及精力放在已经有的孩子身上才会获利最丰。另一方面来说,尽管她要再投资个18年,也许须再生一个孩子才能获利最多。在这两个选择之中,非常少的状况之下,女人的最佳选择会是生一个家庭协助者,这个协助者只需要一半的投资时光就会回馈,而不会进一步地索取。
由于生下一位协助者是最佳选择的情况很少,因此通常女性在怀了唐氏症儿童时,身体会流产、不哺育甚至杀了那个孩子。即使当唐氏症孩童出生后能够生存下来,也只有当前五年的环境允许母亲希望能够抚养一个协助者时,未来他们才能够真正实践一个协助者的角色。如果环境不许可的话,母亲不是再怀一个可繁衍后代的孩子,不然就是避免再生孩子,视当时环境的改变如何。测试唐氏症者是被自然淘汰所形成的假设需要用更进一步的信息,如唐氏症者出生、存活及死亡的环境等等来测试。我们最需要的统计信息——理想上是从生活在大家庭与现代工业化社会中,唐氏症者对于父母的繁衍成果,也就是说最终孙辈数目的影响。
其他物种也都有为了更高繁衍成果需求而产出协助者的例子,并非所有其他物种的协助者都像人类的唐氏症者一般是不易生育的。发生在工蚁、蜜蜂、黄蜂及白蚁族群的例子是最广为人知的。有些鸟类,比方说美国的橡木啄木鸟,以及一些哺乳动物,比方说非洲的钱鼠等等,也是在族群中存有着不能繁衍的协助者。在有些肉食性的哺乳动物中,情况也差不多。比方说狼及猎狗,一群之中只有一对会繁衍后代,其他的则帮助那一对抚养下一代,不过在这些族群中,协助者通常是繁衍者最先生出的后代,而不像人类是最后才生出来的。那是因为这些物种他们要协助父母的是要多多繁衍第二代而非更多的第三代,只不过原则是一样的。
有些征兆在人类族群中是相同的,有时人类会让最年长的孩子来协助,以利繁衍更多后代以及照顾更多未来的孩子,而非为了孙辈。不过在这些状况中,这些协助者并非基因上有所不同,而且也并非不能生育的。他们看起来也不会跟可以繁衍后代的其他孩子有所不同,只不过表现得不同而已——被父母的诱骗所感动而自愿留在家中帮助,才没有离开并繁衍自己的后代。
关于此现象的研究可能就是对于19世纪时,在瑞典有关繁衍与迁徙模式的调查了,它显示女性留在自己出生的村子里还跟父母同住者,比较有可能不生孩子。相反的,留下来但是有生孩子的女性,平均来说会比移居到外地的生得更多。我们不清楚这两个发现是否有直接的连接关系,但是有可能一些一直留在家中的女性对于父母及兄弟姐妹来说,被认为是一个“不孕的家庭协助者”的角色,也就是帮助父母增产并帮忙抚养父母的子女及孙辈的人。有好几个,尤其是研究东非地区的人类学者,也报告了在前工业化文化中这种协助家庭者行为的可能性。
关于人类家庭协助者角色的解释有一个伤感的后话。由于人类大家庭瓦解,这样的角色已经逐渐不重要了。在现代社会中,女性产下唐氏症后代对于繁衍成果的贡献,比起自然淘汰当初所预期的要少得多了。
第八章 人生的尽头场景25 最后贡献 (1)
“我希望她死掉,真的。我很爱她,她也一直是很好的母亲,但是现在她已毁了我的生活——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我真的不认为我能继续承受下去。她如果再继续更久,我想我会发疯。”
心烦意乱的女人勉强看了她的朋友一眼,怕吓坏她了。女人已经把情绪藏在心里太久了,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她并不是真心希望母亲死,但她说的话也都是真的。朋友帮女人把半杯咖啡再斟满的时候,拍了拍她的手。
“这一定很糟糕。”她说,“至少我母亲去世的时候是非常突然的。一分钟前她还是这个家的一分子,非常欢乐忙碌,下一刻她就走了。真的很令人震惊。孩子们难过了好几个礼拜。虽然这样的走法可以说是好的,但如果我也经历你的处境的话一定很难受。”
“不只是钱的问题而已。”女人说,同时擦掉眼泪,“虽然把她留在家里是要花一笔钱。妈妈并没有很多存款,如果再活得久一些,就会花光了,我们的积蓄也得赔上。这样的支出就够糟了,但是时间和情绪的崩溃真的让我很难受。每天走进那里,几乎只是为了跟她说话——人家说,她可能可以听到我在说什么,我也不能就把她丢在那里不管。孩子们都不喜欢进去,看到她躺在那里,流泪抽筋什么也没办法说,只能瞪着双眼,孩子会非常难受。”
女人停了一会,胡乱地抽出了面纸。
“我忽略了孩子们,我知道我有。我真的没有时间、精力去看望她、担心她之余,还能当一个称职的母亲。我没有好好地照顾孩子的三餐,没有陪他们做功课。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朋友喝下最后一口咖啡,轻巧地将杯子放在桌上,说她该走了。
“嗯。”朋友说,找一些话来安慰女人,“也许不会太久了。真的,我很抱歉,真的要走了,今天该我去学校接孩子放学。”
朋友站起来,整了整衣服。
“她中风以前是多么有活力,”女人还继续说着,抬起头看着她的朋友,没办法停止地说着,“她以前帮助我照顾孩子们那么多。”
她的朋友没有响应,走向门口,让主人能够正视她要离开的事实。
“我很抱歉失态了。”当她看见朋友走向门口时,女人说,“但是我现在想到的就是我的生活被毁了,而且我什么也没办法做。”
来拜访的朋友试着安慰她地笑了一下,“没关系。”她说,“我很抱歉我没办法再留久一点。”
女人关上门。女人今天下午把两个孩子从学校直接带去保姆那里——她耳边已经想起他们的抱怨声了。她很不情愿想起这个,但是她真的希望母亲可以让他们从困境中解脱。
人类的死亡是一个感性的议题,很难用客观的方式来探讨。所以一开始我们先从其他物种的死亡开始谈起,然后再将结论试着与人类的死亡联结起来。最中心的原则是,在动物生涯的某个时刻,当它的长期繁衍成果达到最高的时候,它不是试着活着,而是会死亡。对于人类而言,通常很难看得出来这个原则是如何运作的,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时间能够预测这样子的一个决策。但是有些物种——例如太平洋鲑鱼,可以帮助我们非常清楚地勾画出整个情况。
太平洋鲑鱼从河流游到好几千里以外的太平洋,哺育、成长并成熟。然后一年之后,它们又回到同一条河流。当成鲑回到河流,它有一个选择:在整个回游的过程中保持着健康及生存,然后两年以后再产卵,或者是它在最累的时刻繁衍,只不过这么做的话会放弃它下一次再繁衍的机会。
当然,自然淘汰已经在太平洋鲑鱼身上预设了让它具有繁衍成果的决定——就是繁衍,然后死去。现代的太平洋鲑鱼回游到出生地仅就是为了繁衍。这样的程序设计是为了最大化它们的繁衍成果,尽它们所能——它们肠胃的退化也是,因为这是它们在游泳或是交配时所不需要的器官。这种退化强化了它们的精力,好让它们在一生一次的繁衍机会中尽力。不过也由于精力已经耗尽,它们再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