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转世吴三桂-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竺鳌!按舜嗡潜C芗希颐桥稍诤蠼鸬陌堤街两衩挥械玫饺魏稳非邢ⅲ皇谴悠渌揪短岛蠼鸷孟袷且朊晒乓徊苛觥!蔽饬约褐两衩挥信宕耸掠行├⒕危祷吧粢残×诵矶唷!傲觯空庀⒖扇非校坑牒蠼鹱吖芮械氖敲晒拍且徊浚俊比鹛酱嘶埃闹屑ざ拐玖似鹄础!
“与后金走动密切的是一直与林丹汗不睦的蒙古喀喇沁部,至于联姻的消息却只是道听途说,不知是否确切。”
“地图!”三桂叫道。一边的碧艳马上从书柜中取出一张巨大的地图,在吴龙的帮助下将地图平铺在桌上。地图被打开后,三桂无瑕再理会其他,眼睛盯在地图上再没有离开。这张地图正是关外、京城附近的地图,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着各处地名,甚至比明朝皇宫中所藏还要详尽。这可是几千密探近一年的成果,三桂早知地图的重要性,一幅详尽的地图可以说是占据地利的先决条件,所以他派出了大量暗探分赴全国各地,专为画出一份详尽的地图。吴龙、碧艳见三桂全部心神都放在这张地图上,不禁跟随着三桂的目光在地图上游走。
最后三桂的眼神盯在了关外喀喇沁部所在地。“碧艳,说说这喀喇沁部。”碧艳点点头道:“喀喇沁部落起源于极北的森林,主要先民为乌梁海部落,成吉思汗时期他们归附大元,并深得成吉思汗信任,当成吉思汗过世并安葬于此后,授命世代守卫成吉思汗及其后各蒙古大汗的灵柩,北元时代,形成庞大的乌梁海万户。在元朝北撤后,蒙明双方战事不断,乌梁海与其他的一些东蒙部落渐渐形成了一股相对独立的力量,被称为兀良哈三卫。后来,他们排除明朝的军事干扰,将蒙古游牧民族的政治边界重新推回到长城边界,最终归顺了右翼蒙古的黄金家族,现在则占据着关外的大片草原。”说着手指地图,“这里、这里便是他们的领地。”
吴龙顺着碧艳手指的地方看去,这喀喇沁部所在正是山海关以西,长城以外极为广阔的一片草原,隔着长城与明军相望。吴龙只觉奇怪这喀喇沁部虽与林丹汗交恶,可向来与明庭交好,此次与后金往来频繁到底所为何事?三桂盯着地图看了片刻,突然脑中灵光闪现,指地图问碧艳道:“这里、这里的守将是谁?”碧艳一一作答,一直问到大安口、龙井关、洪山口一带,碧艳答道:“这里守将是尚可喜。”
碧艳话音刚落,三桂才恍然大悟,惊叹道:“没想到这皇太极却也是有几分本事,义州、锦州、宁远如三道屏障阻住他南下的步伐,山海关更是铜墙铁壁一般,他自知眼下没有破关的实力,便想另觅他途,来攻我大明。”说起尚可喜,据史书记载,公元1624年,尚可喜时年二十一岁。在家庭遭受战乱、亲人走死逃亡的困境中,毅然从军,投入镇守东江的明朝总兵毛文龙的部队,后因袁崇焕怒斩毛文龙,加之升任广鹿岛副将的时候,遭到了新任总兵沈世奎的迫害,终于对腐朽的明朝死心,最终选择投向后金这条路。尚可喜归服后金,追随清太宗皇太极,从辽西大地驰骋于长城内外,屡建功勋。于崇德元年皇太极即位称帝时,他被封为智顺王。1644年,他随清军进入关内,进入北京。在清朝以武力统一全国的历程中,尚可喜充当了开路先锋,历经辽宁、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湖南、湖北、广西、云南、广东等十余个省,纵贯中国南北万余里,最后坐镇广州,沁理地方,最后被加封为平南亲王,可畏满清最忠实的汉臣之一。不过此时却因三桂的到来尚可喜的一生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原本袁崇焕杀毛文龙后,为防止其部下叛乱,而对其部下采取优抚的政策,而此时却因山海关外有祖大寿、吴襄、满桂等大将,及几十万士卒,他根本没将毛文部下放在眼中,将其中大部分官员调离东江,分发到各地为将,而尚可喜便是其中之一,被命负责守卫大安口。吴龙听到三桂的自言自语却不明白这当中有什么关联,问道:“大哥,这其中又有什么奥妙?”
三桂笑而不答,看向碧艳,想借此机会看碧艳是否能看透这纷乱的局势。碧艳见三桂看着自己,知道这是在考自己,沉思片刻,将各种情报在脑中汇集整理一番,才道:“少爷,碧艳觉得这其中必有关联,只是若是不对望少爷不要责罚。”三桂一笑道:“我什么时侯罚过你了,快说吧。”
碧艳这才上前一步,手指地图道:“关外有义州、锦州、宁远三座坚城,加上山海关,都是经营多年,城中士卒众多,训练有素,又红衣大炮,后金若想从此突破,必将损失惨重,当年的宁锦大捷可见一二。”说完手指换到大安口一带继续道:“而这里却不同,我大明与蒙古虽然互有防犯,可毕竟已多年不兴刀兵,没有战事,加上长城以外这片草原上要根本没有蒙古部落进驻,造成这一带守卫松懈。想来后金与蒙古喀喇沁部交好便是为此。”未等碧艳说下去,吴龙在一边惊道:“你是说后金想要向蒙古借路,从此攻我大明?”
“正是如此。”碧艳答道,不过眼睛却看向三桂,似在询问我说的可对?三桂点头道:“不错,碧艳说的正是我所想到的,不过此事还不是如此简单,大安口一带虽然守卫松懈,便地势险要,后金当年宁锦一战,至少折损一半兵力,如果他们是强攻此处,就算攻得下来,也必无后劲再扰大明彊土。”此言一出,连碧艳也有些疑或,问道:“那少爷,他们还有什么办法呢,难道喀喇沁部也会参与其中?”
“目前我大明势强,而后金势弱,喀喇沁部此时倒是不敢明目张胆与我大明为敌,借路给后金还可推拖说是一时不察,被后金钻了空子,可要是直接派兵那便是与我大明撕破脸面,他们此时还没有这个实力。可你们别忘了这大安口的守将是谁。”“尚可喜!大哥你是说这尚可喜与后金有什么牵连不成?”吴龙虽在关外,可年纪尚幼,许多事情还不知道,更何况此时尚可喜原本在毛文龙部下也不过是一个区区四品将军而已,他当然不曾听说过此人。
“不错,这尚可喜原是毛文龙部下,袁大人一怒斩了毛文龙却是自埋祸根,毛文龙及其部下孤悬海外这么多年,面对后金大军却丝毫不落下风,自有其可取之处,其部下也都有些本事,比如这个尚可喜便可算是一员虎将。只可惜袁大人不但不能人尽其材,反而因他原是毛文龙部下,而将其调到大安口那个人烟罕至的地方驻防,如此以来这个尚可喜与后金相互勾结也不是奇事了。”
“这个尚可喜要是真将后金放入关内,就不怕会背负汉奸这个千载骂名?”吴龙问道。“如果你不是遇到我吴家,而有这么个机会放在你面前你会如何?”三桂反问吴龙道。“我……”吴龙说不下去了,是啊,一边是家仇,一边是民族大义,孰轻孰重?怕不是一时能说得清楚的。如果是自己,到底是以民族大义为重,还是为报家仇不择手段?吴龙答不出来。三桂见此也不难为吴龙,道:“你毕竟从小在我吴家长大,而父亲又是个忠君之人,所以你才会有所犹豫,尚可喜却又不同,他是在走投无路之下才投靠了毛文龙,毛文龙对其颇为赏识,对尚可喜而言算是亦父亦兄的大恩人。偏偏毛文龙又是孤悬海外,对当今万岁也是听封不听调,在他的地盘上算是个土皇帝,其部下只知有他毛文龙而不知有万岁,更没有什么国家、民族的概念,而袁大人又以万岁旨意斩杀毛文龙,他的这些部下难免会对整个大明朝心生不满,如此以来背叛大明,投靠后金也就不是什么奇事了。”吴龙点点头,道:“如此说来,这后金借路再扣边关已是定事,那我们要不要告诉父亲及袁大人他们,让他们也好有所防范?”
三桂叹口气道:“告诉他们又能如何?目前咱们手上无凭无据,袁大人又怎么会仅凭咱们的推测便将尚可喜问罪?而父亲及舅父又都在山海关以外,就算他们相信咱们的话也是无用,难道你还能让们他私下领兵进关不成?”“那咱们也不能当做什么也不知道,任凭后金入关吧?”吴龙有些急了,“那可苦了那些普通百姓。”
虽然三桂心里真是想当做什么也不知道,任由后金入关,最好与大明朝的官军拼个两败俱伤才好,可那些普通百姓却是无罪,如果任由后金入关,以他们的禀性必将屠杀京城附近的这几十万百姓,三桂怕是一辈子也不会原谅自己。
“当然不能,我马上修书给舅父,让舅父以他的名义将此事告知袁大人,至于成于不成,便只能是听天由命了。”果然不出三桂所料,祖大寿对三桂的话深信不疑,马上上书给袁崇焕,袁崇焕对这种无凭无据之事只能一笑置之,何况蒙古后金交战多年,又岂会联合进攻大明?而且对祖大寿在信中说尚可喜将会与后金勾结一事更是不信,反而警告祖大寿朝臣之间互相攻奸是为大忌,不过念在祖大寿也是初犯,不为追究,也没有告诉他人。不过此信倒也提醒了袁崇焕,这山海关以西,与蒙古交界处兵力的确过于薄弱,眼下虽然大明与蒙古交好,可外一蒙古大军有朝一日真的南下扣关,确是危险,袁崇焕上书万岁,请求增加这一带兵力,以防蒙古。可惜朱由检此时已被山西、陕西、山东等地的叛军搞得头昏脑胀,能用的部队都派出去剿匪了,而国库又已见底,无力再招新军,那里还有兵力再支援边关?对袁崇焕的上书只能是束之高阁。转眼已到十月初,这日义州城外来了一队后金骑兵,要见城中总兵祖大寿,祖大寿不知这些后金骑兵来此何事,不过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便下令将这几名后金骑兵放入城中,在总兵府亲自接见。
这些后金骑兵本是皇太极亲兵,当年祖大寿入盛京时曾见过祖大寿,今日自然认得,见到祖大寿便交给他一封请柬,让其转交给大明万岁。祖大寿打开一看,信中说得还算客气,原来是皇太极要娶喀喇沁部之女,邀请大明当今万岁派使臣前往,时间就在十月下旬。祖大寿不敢怠慢,马上派人将请柬送于袁崇焕,一切自有袁大人定夺。而那些后金骑兵也完成使命,返回后金。袁崇焕接到祖大寿送来的请柬后也不敢擅自决断,这毕竟是两国之内的大事,马上派人连夜将请柬送到京城,请万岁圣裁。此时的大明朝已是日见飘摇,国内反旗四起,各地巡抚大臣却无力镇压,朱由检也是无计可施,偏偏北方又有后金、蒙古等虎视单单,隔海又有日本贼心不死,使得刚刚登基仅两年的朱由检倍感疲惫,不到二十岁的朱由检竟已是面色苍白,神色憔悴。
近几年天灾不断,城中本来灾民乞丐就多,加之外地涌来的灾民大概已有几十万之多,虽然城中已设了施粥场,可僧多粥少,加上近日因天寒,过了今夜又不知要有多少人死在城中。为此朱由检已经一连几夜都没有睡好,担心这些灾民因此闹事。再加上外交内困,今天又是五更上朝,累了半天,下午一直在乾清宫批阅文书。只是朱由检却是想不通,为何自己父亲和哥哥当皇帝时,整年不上朝,不看群臣奏章,把一切国家大事都交给亲信的太监处理,却不见有事。而自己继承大统,力矫此弊,事必躬亲,想要励精图治,却偏偏力不从心,一事无成,只见全国局势日益艰难,一天乱似一天,每天送进宫中的各样文书象雪花片一样落在案上,尽是些要粮、求兵的,偏偏不见一封报捷文书。想想几月前,派吴三桂剿匪时,同样是文书不断,可书中却只是报捷,今日擒获五百,明日消灭一千,自自己虽时感劳累,可心中却是欢喜,为何这吴三桂一走,这报捷的文书便全换成了报丧的,难道这吴三桂的本事真的这么大,没了这吴三桂,这大明朝便要完了吗?用过晚饭,朱由检还是不能安生,又回到乾清宫继续处理这些文书,直到有小太监来报,说关外有急报。说来这朱由检也算得上是少有的勤奋之君,虽然国内叛军四起,可对关外也从未有过丝毫大意,曾命手下人,不论何时,若是有叛军或是关外急报,一定要马上报与他知晓。“宣!”朱由检放下手中朱笔,坐在椅上长长出了口气,这才觉得混身酸麻,站起身形在案边走了几步,缓解了一下劳累的身体,放松了紧张的神经。
片刻,宫外有个小太监急步走入宫门,来到朱由检面前,跪倒在地,道:“万岁,送外送来此信,请万岁过目。”
朱由检拿过一看,正是后金送来的请柬,看过之后却是心有脑意,偏偏又是无从发做。请柬中说得虽然客气,可字里行间,无不将后金与大明并称,毫无恭敬之意,想起这后金本来不过是大明一个番属,今日却已成为大明最重要的危胁,朱由检想不气也难。朱由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