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殇-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军部……”警卫营长刚想申辩,俞济时不耐烦地挥手说:优秀的飞行士,低空飞行,弄准确这条空隙的位置和支那军布防情况。“
  空军刚走,他就转身吩咐作战课长:“命106师团长淞浦君速到军司令部。”
  冈村孤注一掷,放出胜负手,要在德安以西地区决出胜负。
  20日,日军第106师团长淞浦淳六郎中将在九江受领命令:突破五台岭一线中国军阵地,急速插向德安西南地区,从侧背攻击德安中国守军。
  冈村中将把淞浦孤军送入薛兵20万大军阵中,不是没考虑到这其中的险峻。但土肥原1个师团能在兰封横反薛岳10万大军,稻叶1个师团在江北能突入李品仙10多万大军中,甚至连得险要,相信淞浦也应该能完成使命。
  但冈村忽略了一点。10月的南浔线已不是5月的兰封,淞浦中将也决非凶悍的稻叶四郎。冈村的这一险招,不但把淞浦刚刚补充完毕的1万多精兵送入地狱,也险些使自己身败名裂,背着骂名离开军界。
  日本人可以容忍无恶不做的悍将,但永远不会容忍战败的军人。
  淞浦受命返回马回岭前线,立即下令所有部队脱离战线,原地整补、训练。冈村专门拨给他的几千精兵,也从四面八方向马回岭集中。淞浦一面研究方案、拟定计划,一面调配部队,补充粮弹。为适应山地作战,他命令部队放弃战车、重炮,一律驮马化。一时间,马回岭马嘶驴叫,好不热闹。马回岭真的成了骡马聚集的山岭。
  25日,随着淞浦一声令下,1万多人的队伍向西挺进。其前卫部队轻松地突破了五台岭守军的薄弱防线,马不停蹄地向纵深插去。
  正准备离开德安前线返回南昌去的薛岳,忽然闻报第106师团与守军脱防接触,不知去向,心中不免直犯嘀咕。但直到这时,他尚未意识到冈村这一战史上罕见的凶招。当南昌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和武汉军委会来电询问战况时,他的答复仍是:各线平静,一切正常。他尚不知道冈村的掏心拳已向他打来。
  德安西北山地中,淞浦师团艰难地前进着。夏秋的庐山地区,晚穿棉袄午穿纱。崎岖不平的山路,骡马行进困难,常常得士兵们扛着、推着才能前进。官兵的衣服被汗水浸透,晚上山风一吹,透骨地凉,日军官兵吃尽了苦头。更糟的是,日军不少分队拿的地图不知是哪年印的,现地一看早已面目全非。加上夜间时常大雾弥漫,又有灯火限制之难,各部队常常失去联络,士兵跑得到处都是,这让淞浦伤透了脑筋。
  但军令如山,兵无常势,只有快速突到后方,摆脱中国军夹击,才能获得安全。淞浦深知此点的厉害,于是不顾沿途小股守军的顽强阻击,不顾一切损失,拼命向前突,向前冲。
  10月1、2日,106师团主力进至万家岭、哔嘶街、老虎尖、石堡山一带,迂回纵深的攻击目标已近在咫尽。但淞浦一路顺畅的好运也算是走到了尽头。
  白云山地区,担任中国军左翼守卫的,是刚从金官桥一线撤下来不久的第4军。金官桥一战,欧震将军指挥的第4军吃了日军迂回侧后的苦头。若不是74军的掩护和第4军拼力死战,第4军险些撤不下来了。欧震吃一堑,长一智,对自己的翼侧十分敏感。远距离派出了搜索队,近距离则有掩护部队,时时提防着自己的翼侧。
  搜索队的报告引起了欧震的注意,但他做梦也想不到日军插入纵深的,竟会以一师团之众。10月2日,各方不断传来发现大批日军的报告,令他既紧张又兴奋。由于伊东师团尚在远处被友军所阻,第4军并无太大顾虑,欧震果断下令全军转身布防,拦腰侧击突入之敌。
  高度警觉的第4军突然转身,将向东防御变为向西攻击,立时把淞浦师团拖在了原地。欧震一面阻敌,一面急电兵团司令薛岳。
  再说薛岳,自淞浦师团突然从马回岭消失后,一直预感到老对手冈村在耍什么花招。淞浦大队人马钻山越岭,虽也曾遇到零星抵抗,但由于隐蔽好,一直未被薛岳发觉。
  欧震的报告,使他大吃一惊。望着地图上那指已绕到德安后方的大箭头,地叹口气道:“乖乖,冈村这家伙胃口不小,想把我的20多个师都包在里面。我看他是疯了,竟敢把106师团孤军送入我大军之中。”
  说着转过身,叫来机要参谋,给战区陈长官和汉口委员长发电:敌淞浦之106师团钻隙精神甚强,已突至我白云山一线纵深,我兵团拟抽调大军,歼灭突入之敌,以走后方。薛岳年轻气盛,胆量惊人,在武汉各战场且战且退之际,毅然定下歼灭日军106一个整师团的决心。
  南昌战区长官部,陈诚权衡利弊,坚决地站在了薛岳一边。大战之际,陈诚尊重下属的意见,并有担起失败责任的勇气。应该承认,这是他身为将帅的一个优秀品质。靠这一条,他多次赢得部属的信赖。
  武汉军委会。蒋介石也成了薛岳的积极支持者。抗战期间,蒋介石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是消极防御,不思进攻。从战略角度而言,他的确过于注重防御,令人遗憾。但就战术上而言,他甚至较多数国民党高级将领更积极倡导进攻,这从蒋介石与部下频繁往来的电报中能清楚地看到。但为什么进攻多以失败告终呢?
  还是冯玉祥、程潜、白崇禧等人总结多次大战教训后说得好:高级将领士气不高,行动复懦,致使部队畏缩不前。
  蒋介石也曾多次说过:我们一般高级将领,平日不注意研究战略战术,战时畏敌如虎且心存保持实力之卑劣心理,……是战败之主要原因。
  士气不高,指挥乏术,使蒋介石战术上的进攻很少成功,这也湮没了他消极防御中强调反击这有限的光芒。
  关键还是士气。蒋介石一生都在为军心士气操劳,可一生他也没把军心士气搞上去。抗日战争如此,日后的解放战争就更是一泄千里。事实上,他一直没抓住士气之本。
  但薛岳却非畏首畏尾的庸将。作为机动兵团,从开进武汉战场的第一天起,他应等待时机,在机动中狠敲日本人一下。
  10月2日,薛岳便开始了对孤军深入的淞浦师团特殊的“关照”。他急电南浔、德星方面的第4、第74军及第187、第139师,从东面包围万家岭日军,切断其可能回缩的退路。同时,再电瑞武线的新13师、新15师、第91、142、60及预6师,包围万家岭西半面。
  12个师10余万中国大军飞调万家岭,把淞浦师团1万多人团团包围在10平方公里的山岭中。
  淞浦师团偷袭不成,反而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
  薛岳张网捕鼠,尝到了反“八”字阵地的甜头,金官桥、星子、瑞昌一线,阻住了日军,歼敌数千;东、西孤岭再战,又重创101师团,歼敌近万。
  台儿庄大捷后,中国军大规模歼敌的战绩大部分都由他所为。
  他既是蒋介石最头痛的前敌战将,也是蒋介石最满意的前敌指挥官。
  薛岳并不是一个得点儿便宜就往回缩的人。他喜欢战场上不绝于耳的枪炮声,喜欢大的、带有刺激性的较量。南浔3月,他歼敌上万,但部队伤亡也不小。但越是这样,他越是亢奋,不服“赶紧去,这儿你别管。”
  张古山阵地上,几十名日军已冲入阵地。警卫营一赶到就加入反击,几十名日军大多死在了阵地上,只有几个逃了回去。
  冯圣法丢了全师,却扎住了口子。淞浦师团突围的企图被粉碎。10月6日,淞浦师团伤亡过半,向外突围显然已无可能。无奈间,只能就地转入防御,固守待援。
  万家岭之战,薛岳险些再蹈兰封的覆辙,幸运的是,俞济时不是桂永清。俞济时骄横,万家岭以东的战斗虽也没人愿帮他,可他还是能打的。仅74军战场正面,死伤的日军就有4000多人。
  74军毕竟是嫡系,嫡系真玩起命来还是很厉害。
  武汉三镇,日本人的飞机还是在昼夜不停地空袭。街头巷尾,沙包路砦、林立的岗哨和横卧街边无人认领的死尸,都使这座城市透出令人恐怖的战争气息。
  国民政府除军委会留下部分机构外,各部门几乎都走光了。武汉人这时不再怀疑城市将不久于中国人之手,蒋介石准备下达市民撤出武汉的战争,进行到这一步,既在中国人意料之外,又在他们意料之中。
  战败的愁云惨雾笼罩着坚守在这里的每个中国人心头。
  10月初,在国民政府“双十”国庆日前夕,武汉阴霾的天空上,现出了一线阳光。久受阴云困扰的武汉军民,心头不禁又升起一线期望之光。
  中国军第九战区部在德安合围日军1个整师团,薛将军正率部合力围歼的消息一传出,就轰动了整个武汉三镇。当日,武汉各大报纸争相报道,大肆渲染。想象力丰富的记者甚至提前开出了前线大捷的支票。
  军委会留汉指挥机构对此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保持沉默,他们更关心更着急的是巴望着德安前线的战争能使这张支票兑现。
  消息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越传越神,越传越远。重庆、西安、昆明等内地大城市又开始了狂热的祝捷。就是美国、英国、香港等地,未经证实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终于,消息传到了东京。陆相板垣秉承天皇旨意,急电南京田俊六大将询况。田俊六回电极力申辩,106师团不过被中国军包围,歼灭不过是蒋政权的夸大宣传。
  在田大将眼里,被中国军包围和被歼灭是两码事,但在日本朝野的文武百官眼里,这已是相当丢丑的事了,何况谁也不能保证106师团能安然脱险,在日军近代史上,尚没有一个完整的师团被消灭过,尤其在中国战场上就更令人难以接受。
  106师团被围,给日本朝野的震动甚至不亚于20年代关东大地震的那场灾难。
  日军大本营连夜磋商,研究对策。国内仅剩的1个近卫师团曾数度被提出增调中国战场。
  不知是出于面子考虑还是近卫师团走不开,天皇手里的这最后1个师团最终还是留在了岛上。但南京的华中方面军司令官田俊六大将和九江的第2军军长冈村宁次中将同时收到了东京大本营的指示:不惜一切代价,尽全力救出淞浦师团。
  这是天皇裕仁的指示。他实在无法面对一个师团被中国军全歼的窘境,因此对参谋总长说:“告诉田俊六,我不管别的什么损失,但必须救出106师团。”
  蒋介石终于在一系列失败中,有力地回击了日本人一拳。
  10月7日,薛岳调整部署,开始对万家岭之敌发起全线进攻。
  薛岳征战多年,有个习惯,仗打得越是艰苦,越是惊心动魄,他越有精神,头脑也越灵活。困住湘浦师团,他知道仅仅是开始,硬仗在后面。而且他的10万大军是内线中的外线作战,吃掉淞浦一个加强师团,冈村给他的时间不会太多。在冈村军援兵到来前,他必须解决淞浦,否则打虎不成,反受其害,兰封教训,不过仅仅3月前而已。可他上哪去搬兵呢?武汉方面是远水难解近渴。德安附近的守备部队拖住冈村,压力更大,当然更不能动。情急间,他打起了庐山上第66军的主意。
  叶肇的第66军是蒋介石专门指定放在庐山上,准备在赣北失守后留在敌后打游击用的。调66军下山,获准的可能性实在太小。如果遭拒绝后再调,那岂不是公然抗拒统帅。66军他是一定要用的,不如索性碰钉子前再来一次先斩后奏。主意拿定,他便吩咐道:“先调再说。一边调一边向武汉请示。”
  薛岳嘴上说的痛快,可对能否调来66军这支有生力量,他心中也没什么谱,他毕竟没有军委会的上方宝剑。那上头,没有命令谁肯主动为别人卖命,出力不讨好,打败了还得再背上个“抗命”的罪名,永世再难翻身。
  薛岳此刻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他想调66军下山扯来难关重撰。
  不知是先斩后奏的奇效,还是他跳上了顺途,一切事情都在按他最好的设想发展。原以为很难办成的事却一一迎刃而解。
  军委会对他的先斩后奏采取了默认的态度,虽未明确支持,却也没加阻止。薛岳原本也没打算从军委会得到什么好听的话,只要能调来66军就行。
  至于66军方面满口答应,顺利得出奇,原来薛岳的广东老乡叶肇,当初对蒋介石把该军留在敌后打游击十分不满,66军是清一色的广东子弟兵,在鄂赣地区打游击并不合适。从一支野战军降为游击部队身份降了许多不说,语言不通,环境不熟,官兵们谁也不愿呆在敌后钻山林。所以薛岳这个广东籍长官一招呼66军从军长到士兵,无不欢呼响应,其应战心切,甚至超过了薛岳自己手中的部队。
  薛岳得到意外的1个军兵力,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