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殇-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眼前便总会浮现出一个虚弱的老者,艰难而无助地背负着世界正义和公道的形象。为此,我曾激动,也感叹!
当数年后纳粹不到6个月便征服世界军事强国法兰西,当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横扫东南亚英美诸国军队时,西方列强的军政要员们才真正从自己的惨败中,认识到中国抗战的伟大和非凡意义。中国毕竟顶住了上百万精锐日军的疯狂进攻而没有屈服,他们仍然在战斗。
世界史学界有些人总是极力贬低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这让人不解,更让人觉得遗憾。还是那位身残志坚、坐在轮椅上关心世界命运的美利坚总统说得好:“想想吧!如果把中国内地上百万的日本人放出来,那该是个什么样的灾难。”
在这里,我无须为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再述赘言。但8年抗战中,倒在御侮疆场上的380万中国军人,却时时让人肃然起敬。
他们靠手中寡劣的武器装备,抗击着猖狂无比的现代化强敌,他们是在用生命、热血捍卫国格,保种保族,他们描绘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瑰丽的画卷,他们的死,让人觉得悲壮。
遗憾的是,笔者囿于资料,加之文笔所限,虽淌出洋洋60万言,仍有言犹未尽之感。此部作品,只能算是笔者献给那些血祭中华沃土的抗日英烈的一点心意,愿今后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来祭奠他们。
本书写作过程中,曾得到赵勇民、徐国宏、董炳旭诸同志的热心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作者
1994年1月于北京
附 录:大事记
从“九·一八”至武汉失守中日大事记
9月18日:夜10时30分,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制造柳条湖事件,突然袭击北大营中国驻军营房,
“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
东北军电询南京国民政府处置方法,南京复电:“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事件扩大,绝对不抵抗。”
19日:日军强占长春、四平、公主岭、铁岭、抚顺、安东、凤城、本溪、辽阳、海城、营口等地。
21日:日军侵占吉林省城吉林市。原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军署参谋长熙洽投敌。
22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书》,提出要坚定沉着,信任国联之公理处断。
24日:国联理事会决议,要日军11月16日以前撤出占领东北之地方,由中国军队接收,并设调和公断之永久机关。
10月1日:上海商业界宣誓不买不卖日本货。
5日:日空军轰炸锦州。
6日:日本军舰4艘(载陆战队400名)到上海挑衅。
16日:叛军张海鹏率部向嫩江之江桥进犯,守军将其击溃。
17日:日本将废清肃亲王、恭亲玉邀至沈阳,阴谋拥立满洲傀儡皇帝。
21日:马占山就任黑龙江省代理省政府主席兼黑省军队总指挥。
24日:日军派员赴黑,要马占山退出,由日方任命的张海鹏至黑,马严辞拒绝。
11月14日:马占山部在嫩江桥奋起抗日,战至6日,守军撤退。
10日:日本土肥原大佐挟废帝溥仪乘日舰赴大连,图谋制伪满傀儡。
17日:国民政府特令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政府主席。
(1932年)
1月2日:日军侵占锦州。
7日:张景惠就任黑龙江伪省政府主席。
17日:日军猛攻热河五顶山,被东北义勇军击退。
23日:日本军舰数艘到沪。
25日:李杜、丁超等成立吉林自卫军总司令部,李杜任总司令,丁超任护路总司令,计划防守哈尔滨。
26日:日军进攻哈尔滨。
27日:东北义勇军进占锦西。
东北义勇军攻占新民。
28日:日军向我上海驻军突袭,强占闸北,第19路军奋起抵抗,淞沪战争爆发。
29日:第19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发出通电表示誓死保卫国土。
30日: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办公,并发表洛阳宣言。蒋介石通电全国将士切勿轻动,要枕戈待命。
宋庆龄、何香凝等在真如慰问抗日先头部队取得胜利。
2月1日:蒋介石在徐州主持召开军事会议,研讨对日作战计划。
吉林自卫军在双城附近全歼伪军刘宝林旅,并袭击攻哈日军。
4日:日军向江湾、吴淤一带发动第一次总攻,被我军粉碎。
8日:日军进攻闸北、吴淞,守军英勇抵抗。
18日:张治中率第5军全部抵吴淞前线,归蒋光鼐指挥,参加作战。
日军司令植田谦吉向我军提出最后通牒,要我军从吴淞、闸北后退20里。
20日:19路军发出通电,决以铁血答复日本通牒。
日军发动总攻,吴淞全线激战。
22日:日军倾巢续攻庙行镇以南阵地,战斗空前激烈;终被张治中将军率部击退,我军声誉大振。
24日:马占山变节降敌,在龙江任伪黑龙江省省长。
29日:日军再度发动新的总攻,我军在闸北八字桥、天通庵与敌激战。
3月3日:国际联盟特别大会决定,要求中日双方停止战争。
31日:苏炳文在海拉尔通电就任黑龙江省自卫军总司令。
4月7日:国民政府在洛阳召开国难会议,讨论安内攘外政策,决议对日交涉,全力“剿共”。
29日:侵华日军司令白川义则被炸重伤,5月26日死亡。
5月5日:《上海停战协定》签订。“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宣告结束。
24日:国民政府任蒋介石兼豫鄂皖3省剿匪总司令,李济琛为副司令。
6月9日:蒋介石在庐山豫鄂皖赣湘5省“剿匪”会议上,宣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8月26日:国民政府准张学良辞北平绥靖分署主任职。
29日:东北义勇军攻沈阳、烧日飞机场,毁机27架。
9月1日:东北义勇军同时向沈阳、长春抚顺日军进攻。
7日:察哈尔、热河义勇军组成军委会指挥部联合抗日,民团蜂起响应。
12月1日:国民政府由洛阳迁回南京。
4日:苏炳文部弹尽援绝,不得已退入苏联境内。马占山亦随同进入苏境。
(1933年)
1月1日:日军攻击山海关。
3日:日军侵占山海关,守军安德馨营全部壮烈牺牲。
5日:阎锡山、韩复榘发出通电,誓为抗日前驱。
10日:丁超、李杜率部退入苏联境内。
22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再次照会日本驻华大使,要求撤退榆关日军。
2月7日:蒋介石到江西“督剿”红军。
17日:日军下达进攻热河的作战命令。
18日:张学良抵达热河,与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联合发表决心守土的抗日通电。
20日:北平军分会决定成立两个集团军与日军作战。第1集团军总司令由张学良兼任,紫2集团军总司令张作相,副总司令汤玉麟。
3月3日:日军进军承德,汤玉麟率部不战而退滦平。万福林部退入喜峰口,张作相部退入古北口,热河沦陷。
6日:蒋介石飞汉口,当晚专车北上保定。
9日:蒋介石抵达保定,当日约见张学良并召集军事会议,准张学良辞去本兼各职,派军政部长何应钦代理北平军分会委员长。
:第29军在喜峰口与日军激战。
10日:张学良发表辞职通电。
12日:国民政府明令公布:张学良辞去本兼各职,任命何应钦兼代表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东北军编为4个军,归北平分会指挥。
18日:日军攻击潘家口,并在潘家口、喜峰口、铁门关、董家口一线与第29军形成对峙。
19日:蒋介石在保定召见第29军军长宋哲元,嘉勉29军战绩。
24日:蒋介石到北平,召开军事会议,晚返保定。
27日:日本政府正式通告退出国际联盟。
4月10日:张学良携眷出国考察。
5月4日:行政院设立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任黄郛为委员长,与日方谈判停战。
26日: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发表通电宣告就任总司令职。委任佟麟阁暂代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委托吉鸿昌为察哈尔省警备司令。
31日:《塘沽停战协定》签订。
6月22日:马占山、苏炳文绕道回国后,被国民党中央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11月20日:“福建事变”发生。陈铭枢、蔡廷锴、李济琛、蒋光鼐等通电成立“中华共和国”。
(1934年)
1月1日:蒋介石下令对19路军实行总攻击。
10月26日: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5次“围剿”结束。红军长征北上抗日。
(1935年)
10月13日:日本参谋官会议在大连开幕,风村传达日陆军部对华政策。
11月25日:殷汝耕降日叛国,以冀东22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于通县。
26日:国民政府撤销北乎军事委员会分会,任宋哲元为冀察绥靖主任,何应钦为行政院驻平办事处长官。
28日:中共中央发表《抗日救国宣言》。
12月9日:北平学生游行,反对自治伪组织,要求团结抗日救国。
(1936年)
1月6日:冯玉祥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8日:宋哲元就任河北省政府主席。
2月20日:红军抗日先锋军渡黄河东征。
8月25日:中共中央致函国民党中央,再次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要求建立两党共同抗日的统一战线。
9月22日:毛泽东、张学良分别代表中国红军和东北军签署《抗日救国协定》。
10月22日:红军一、二、四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在甘肃会宁将台堡会师。
11月15日:傅作义率部在红格尔图一带反击进犯绥远之敌。
22日:上海爱国领袖沈钧儒、章乃器等7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
24日:傅作义部攻克百灵庙。
29日:伪军李守信部反正。
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停止剿共,实行抗日。
(1937年)
2月19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国策。
6月4日:日近卫文内阁成立,广田宏毅任外相。
9日: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陆军中央呈报:“如由日方主动谋亲善则徒然助长其排日、侮日态度,故毋宁说是有强以一击之必要。”
7月6日:日军要求通过宛平县城到长辛店演习,我驻军不许,相持10余小时,日军退回。
7日:夜,19时30分,丰台日驻军第一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在龙王庙以卢沟桥作为假想攻击目标,进行演习。23时40分,日军称有一人“失踪”,欲入宛平城搜查,中国驻军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不许敌前进,日军遂开枪进攻,我军奋勇还击。“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
8日:中日双方谈判时,日方要求我军于今日11时先自卢沟桥撤退,我方拒绝,上午11时许,战事复作。
△〓蒋介石电令冀察当局:“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中国外交部以日军在卢沟桥挑衅酿成事变,今夜向驻华日使馆提出口头抗议。
△〓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在青岛发表谈话:“地方事件要由地方解决。”
9日:蒋介石电令宋哲元:“和谈勿忘备战。”并令第26路军孙连仲部先以两个师向保定、石家在铁运,归宋哲元指挥。
10日:上午,王冷斋与中岛同秦德纯开联席会议,我方强调日军应遵照停战协议撤兵,日方则推辞说有日兵尸骸,时间以24小时为限……。
正预备执行,日方借打电话为名竟不辞而别。
△〓中国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大使馆提出书面抗议,声明卢沟桥事件责任应由日方担负。
11日:宋哲元由山东乐陵原籍回到天津。
△〓日本内阁会议决定:派关东军和朝鲜军增援华北,再由日本国内派兵开往华北,压迫中国向日本谢罪。
△〓日任命香月清司接替田代皖一郎(暴毙)任华北驻屯军司令。
12日:蒋介石电示守哲元,以不屈服、不扩大之方针,就地抵抗日军。并令中央军集中保定,在永定河与沧保线持久作战。
14日:宋哲元在天津英租界召集第29军与冀察要人张自忠、齐燮元等,讨论对日军的和平办法。
△〓中共中央军委向全军下达了改编命令:“以军为单位改组为国民革命军编制。”
16日:蒋介石在庐山召集各界知名人士谈话会,讨论中日局势,共策御侮图存大计。中共代表周恩来、博古、林伯渠等出席。
△〓香月清司接到东京指示:“应对宋哲元采取强硬态度。”
△〓日军第5、6、7、12、26等5个师团移往前线,占据丰台,并进攻宛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