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红星传奇-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军的利剑已经祭起,华北大地很快就要再次处于狂风暴雨之中了。
教导师干部会议后,各部队就开始行动了,十万大军在冀南和鲁西地区展开,很快就掀起了抗日风暴。
此时的冀南、鲁西,早已没有了国民党的正规部队。许多县城都是空的。老百姓早已见惯了几十个日本兵撵的国军1000多人乱跑的场景,对国军已经失去了信心。但是在德州、邢台周边的老百姓,又被日军的烧杀抢掠所激怒,被一个日军士兵在街上走、满街老百姓都得鞠躬的屈辱所激怒,急切盼望有中国军队、中国政府能领导他们起来抗战。因此,教导师一亮出八路军旗号,马上就引起了老百姓的响应。加上八路军和以往的各路大帅乃至国军的部队都不同,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确实是人民子弟兵,自然就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
刘一民这段时间很忙。部队展开后,一系列问题就出来了,基层建设缺乏干部问题,如何让群众公平合理负担军粮、军饷问题,各类武装如何区别对待问题,如何更有效地宣传发动群众问题,怎么样处理与国民党个别残存政权的关系问题,如何推动土地改革问题,怎么样解决根据地商品流通与供应问题,等等等等,都一下摆在了他的面前。好在现在已经不是刚参加红军那会儿了,他不再是光凭历史知识取胜的穿越者了。经过三年斗争的磨练,刘一民已经成长起来了,已真正具备了与职位、责任相符的才能了。
干部问题好办,刘一民采取的办法是紧紧依靠冀豫省委和直南特委,把原来各地的党组织骨干干部首先集中到南宫办培训班,讲授抗日战争的战略策略和政策,又从师直部队、林枫率领的干部团和教一旅、教二旅、教三旅的六个老骨干营抽调一批干部战士到地方工作,先把两个行政公署和各县县长、县委书记、区长、区委书记、县大队、警察局的领导架子搭起来。象宋光武、阎耀彩、武胜志都被派到县里去当县委书记去了。等宋任穷、李箐玉、陈再道、刘志坚率领中央从冀豫省委、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抽调的干部队和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到达南宫的时候,各县的骨干干部已经基本安排就绪。
见到这几个人,刘一民心想命运真的很奇怪,明明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教导师占了冀南,结果中央支援的干部还是这些人。不过这也好,冀南的领导力量就大大加强了。刘一民和罗荣桓、蔡中、曾中生商量后,报告中央,任命宋任穷为冀南行政专区党委副书记。陈再道为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刘志坚为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公平合理负担军粮军饷问题,刘一民没有这方面经验,他的教导师从十八团开始,打的都是大缴获的战斗,到陕西后,很快就开起了金矿、搞起了屯垦,部队的经费和物资一直抖很充裕,还从来没有向老百姓伸过手呢!不过抗战是个长期的过程,建立政权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收税、征粮,保证战争需要。这个事情难不倒他,直接就交给政委去牵头研究去了。
至于区别对待各类武装和反动会道门的问题,这个时候的刘一民屡经大战,杀伐决断从不手软,吃骨头连骨头渣都不会剩下。何况他又知道历史上冀南根据地初期整编各类武装不是很成功,小股土匪不说了,大股的民间武装接受我军改编后,部队逃亡、反叛的很多,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将这些部队打散与我军汇编,严格执行我军的政治工作制度。对于从湘江边开始就对整编俘虏迭出新招的刘一民和教导师来说,对如何改编地方势力部队,早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办法。刘一民自然不会重蹈历史覆辙,现在国民党正规军已经全部撤退,连河北省政府都撤到洛阳去了,暂时也没有人给这些地方势力武装撑腰,教导师实力又如此强大,那刘一民还客气什么?他自然是严令坚决消灭土匪武装,坚决取缔六离会、白枪会等会道门组织,所有地方武装一律缴枪整编,班长以上干部统统进***学习,学习结束统一分配工作。士兵统一编入编练司令部所属各新兵团进行教育训练,先搞诉苦运动,进行“三查”,转换思想。
宣传发动更不用说了,蔡中早已经被刘一民训练成了行家里手,李箐玉、刘志坚也都是这方面的大才,加上师、旅两级政治部的宣传干部和从天津新招的知识分子、文艺人才,还有从天津运来的设备,冀南日报、鲁西日报、鲁艺分校、师文工团、冀南军区文工团、鲁西军区文工团很快就拉起了班子。部队所到之处,都贴上了抗日宣传标语,进行抗日文艺演出,把个冀南、鲁西的抗日气氛渲染得火热火热的。
处理与国民党残存政权的关系问题,相对比较复杂,因为这个时候国民政府实行的是保甲制,八路军属于国军序列,在一般人想来,自然不能违背国民政府的政权制度。可惜刘一民是穿越来的,心里从来就没有把国民党政权当回事儿,哪里还会容忍自己的根据地里保留国民党那一套?因此,刘一民在小范围的会议上讲的很清楚,不管是汉奸政权还是国民政府政权,都给我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根据地里只有一种政权,那就是我党领导的、各阶层广泛参与的民选抗日民主政权。一号首长是这种指导思想,下面各部队执行起来就更彻底了。弄得刚和教导师接触的宋任穷、李箐玉、刘志坚、陈再道连呼搞的好、搞的对、搞的过瘾。
土改问题是各部队和各县必须下大力气做好的重头戏,刘一民要求罗荣桓牵头,参照陕西土改办法,结合冀南、鲁西新区特点,加以修改,对那些积极抗战的地主给予较大幅度的照顾,尽量实现农民和地主都相对满意。至于那些坚决不支持土改的地主,刘一民的说法是长痛不如短痛,不愿意改的人先到***学习,实在教育不过来就强制进行土改。现在已经到了国破家亡的时候了,还抱着自己的土地不松手,眼睁睁地看着无地农民逃荒要饭、穷死饿死,这些人已经成抗日的绊脚石了。对付绊脚石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它搬开扔掉。
实际上眼下最难办的就是根据地的商品流通和供应问题,虽然根据地初创,但老百姓吃盐用油总得解决吧!眼下虽然不愁,有从天津、塘沽运回来的盐、油做保障,但这些东西主要是满足部队需要,保证根据地那么大人口供应就难了。特别是时间一长,日军必然会对根据地实行严格封锁,到时候,没有好的流通渠道,日子就难过了。
刘一民觉得关键是要扩大根据地,只有实现主要生产生活资料自产自销,建立银行,使用人民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短期内,只能靠想法扩大和其他根据地、国军占领区的贸易来解决问题了。因此,他要求冀南、鲁西行政公署都要设立专门的贸易机构,领导商业工作。
第二六二章 冀南风云(二)
谁都没有想到,整编冀南、鲁西各类地方武装首先是从巨鹿开始的。
巨鹿紧挨着南宫。是唐尧禅位虞舜的地方,也是秦始皇册封的三十六郡之一,著名的楚汉“巨鹿之战”就发生在这里。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唐代名相魏征都是巨鹿人。
这个时候的巨鹿,由于距离铁路较远,日军尚未到达,巨鹿控制在县保安团和土匪刘磨头两股势力手中。
此时,县保安团和刘磨头为了争夺地盘正在打仗。
刘磨头大名刘国栋,是个惯匪。1917年的时候,刘磨头就自封司令,在任县、平乡、南和、巨鹿、隆平、尧山等地区,绑票和烧杀抢掠,凡是土匪干的活他都干。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刘磨头感觉机会来了,摇身一变,自称“冀南抗日游击队”,收容国军散兵,又从国民党南逃后遗留在尧山的装备库中得到部分军火,队伍骤然扩大。虽然换了招牌,干的却还是老营生,仅在任县边家庄、天口、邢家湾、辛店及南和等地就抢小麦15。3万斤,牲口70头。煤油3500桶,杀害群众47名。至于抗日,刘磨头连想都没想。
到了1937年8月底,平乡县旧警察头子时汝南由平乡带残部300人与刘磨头合伙,刘磨头把自己的“冀南抗日游击队”改名“冀南抗日义勇军”,在天口成立司令部。时汝南为司令,刘磨头任副司令,下设16个大队,10个教导队,1个特务队。总兵力约六、七千人。
说是时汝南是司令,刘磨头是副司令,实际上当家的是刘磨头。道理很简单,人多枪多的说了算。
快过年了,刘磨头就琢磨着该再捞一票了。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就盯住了巨鹿城。原因有两点,一是这巨鹿城的县长虽然跑了,但大部分商户、居民没有跑,还是有粮草和钱的。二是驻守巨鹿城的县保安团曾经打过刘磨头,这实力强大了,自然是要找老仇人好好算算账的。
于是,刘磨头和时汝南一合计,又约上邱庆福、王子耀等道上的朋友做帮手,喊着“打下巨鹿城、到巨鹿城里过肥年”的口号,浩浩荡荡地杀奔巨鹿县城而来。
巨鹿县保安团团长王文珍、警察局长甄福喜、县政府秘书刘建三之所以没有放弃巨鹿随县长和国军主力撤退,是因为他们已经与日军秘密搭上了线,接受了日寇的委任,正准备筹组维持会。
见刘磨头气势汹汹来攻县城,王文珍和甄福喜、刘建三一商量。就决定据城死守。他们都知道,如果让刘磨头打进巨鹿城,不说别的老百姓会怎么样,自己一家老小怕是都会死的很惨。再说,保安团虽然兵力不到1000人,但老兵多,装备好,战斗力较强,加上又打着为保卫巨鹿而战的旗号,城里的老百姓支持,也不怕刘磨头那帮匪徒。
双方一开打,果然和王文珍的估计差不多,刘磨头兵力虽多,但远远达不到人手一支枪,加上又是强攻,所以,开战第一天一攻击,竟然拿保安团没办法,只好在县城十来里地的地方扎下营盘,准备慢慢收拾了。
这个情况马上就由巨鹿的地下党报告了刚刚成立的冀南军区。陈大勇闻报大喜,师长刚决断部队在冀南展开。坚决消灭土匪武装,整编各类地方武装,这买卖就上门了。一想起师长为了把冀南根据地的基础打扎实,把几个旅的兵力交给冀南军区指挥,陈大勇心头就火热火热的,恨不得马上打几个漂亮仗,把冀南的局面彻底打开。
陈大勇马上向刘一民做了汇报,要求由教七旅负责解决巨鹿问题。
刘一民一听,这不是历史上的巨鹿事件么?当时陈再道率五个连的东进纵队,抓住刘磨头和保安团摸不清我军虚实、惧怕我军与对手联合的有利时机,采取智取的办法,收编了保安团,劝走了刘磨头。后来,刘磨头也曾接受我军改编,但匪性难改,枪杀我军干部战士,最后被我军剿灭。遗憾的是,刘磨头本人逃脱,当了汉奸,解放后被抓住枪毙。这个事件成就了陈再道在冀南的威名,老百姓都说冀南来了个八路军的麻脸司令,真是厉害,只一招,就把土匪司令们给整趴下了。
想到这里,刘一民心里就一阵好笑,既然陈再道现在是冀南军区的副司令,何不让他象原来历史上那样,再扬威名呢?
刘一民告诉陈大勇,让陈再道和李箐玉指挥东进纵队和教七旅主力解决巨鹿问题。原则是收编巨鹿保安团和刘磨头部,保安团头目和刘磨头部头目全部带回南宫,查明有无通敌事实和祸害群众事实,分别处理。他和刘毅协调留在冀南配合行动的其他几个旅的行动,抓紧把冀南军区、冀南行署、冀南党委的组织机构完善起来。
陈大勇马上就向陈再道和李箐玉传达了刘一民的命令,以冀南军区的名义,命令成立巨鹿前线指挥部,由陈再道任司令,李箐玉任政委,指挥旅主力和东进纵队解决巨鹿问题。
陈再道是大别山出来的老红军指挥员。自从和中央红军会师后,他听了许许多多的刘一民的传奇故事,在西安红军大学学习时,多次听刘一民讲课,对刘一民是很佩服的。不过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刘一民竟然会让他指挥精锐的教七旅作战,要知道,他的东进纵可是只有5个连500号人,而教七旅是上万人的大部队啊!
知道军情似火的陈再道来不及多想,很快就领着参谋处制定了作战计划,率领部队西进巨鹿。
到巨鹿后,陈再道把部队开到双方交火区域附近,将刘磨头部团团围困,派教19团政委宇文锋代表八路军去与刘磨头谈判。告诉刘磨头、时汝南,大敌当前,打内战就是汉奸,八路军对汉奸一律实施镇压,希望“冀南抗日义勇军”做抗日的模范,不做打内战的汉奸。同时派人给巨鹿城的保安团送信,要他们深明大义,不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刘磨头对打内战就是汉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