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红星传奇-第5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刚说完,就听南口用大吼一声:“不好,敌袭,赶快下马隐蔽!”
  安田兼人这才惊醒,慌忙抬头一看,妈呀,航空兵这帮家伙一定是昨天晚上醉酒还没有醒来呢,怎么朝自己的部队俯冲下来了?
  安田兼人不愧是中佐,紧急中大声呼喊信号兵打起膏药旗联系空军,以免误炸。
  安田兼人的命令下达的太晚了,不过就是早一点也没有用,因为来的是八路军航空队,就是来收割日军生命的。
  飞机冲过来了,炸弹丢下来了,机枪扫过来了,炸弹爆炸的碎片切入小鬼子和战马的身上,马上就撕开一道道口子,人血、马血流成一片,把本来就有点干燥的土地污成了一团糟。
  安田兼人再骄横,也知道这是中国空军的战机来索命来了。部队暴露在飞机下面,会是什么结果,他是知道的。
  来不及再下达命令了,部队已经被炸的四分五裂了,就是下达命令也没人能听到了。安田兼人赶紧从战马上滚下来,正要隐蔽,一块弹片飞来,插进了安田兼人的裤裆。一阵疼痛感传来,安田兼人身子摇了一下,强忍着低头一看,哇地一声就嚎开了。原来说巧不巧,那块弹片钻入安田兼人的裤裆,正好切下了他的生殖器,血把整个裤裆都染红了。
  安田兼人的痛苦没有持续多久,八路军的飞机来回俯冲轰炸扫射几次,安田兼人和他的士兵们就已经变成一具具尸体了。特别是那些汽车上的士兵,可能是被八路军战机上的燃烧弹击中,人和汽车彻底凝固到一起了。
  这一天,冯达飞率领着八路军第一航空大队的勇士们,先后三次起飞,轰炸日军,硬是把第十四师团迂回攻击部队的脚步给暂时挡在了密县、荥阳以东。直到日军徐州机场战斗机赶来,冯达飞他们才撤出战斗,返航隐蔽。
  虽然严格保密,但八路军航空队的战绩还是传遍了古都洛阳的大街小巷,古老的洛阳城一下子就变得喜气洋洋。放鞭炮的、扭秧歌的、喝酒的,夜晚的洛阳,满大街都是喜庆的人群。不过,老百姓们不知道是八路军的飞机,只知道中国空军轰炸了日军安阳、开封、商丘机场,把那些在天上乱丢炸弹的铁鸟都炸死了。
  程潜心里高兴,亲自给蒋介石打电报为八路军航空队请功,又给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打电报,感谢八路军关键时刻的大力援助。就这还不算,程潜带着八路军航空队的战士们去真不同餐馆吃洛阳水席,说是吃庆功酒。
  这洛阳水席,据说传自盛唐武则天。当年武则天能当上唐高宗李治的皇后,自然是使尽了手段、费尽了心机,有些手段不但不光彩,恐怕还有些血腥。因此,武则天不喜欢长安的皇宫,喜欢到东都洛阳住。这洛阳乃是周公选定的都城,位于洛水之阳,背靠邙山和黄河,气候相宜,土地肥沃,物阜民丰,五谷杂粮,四时果蔬,河鲜山珍,应有尽有,确实是一个适于建都的风水宝地。据说,唐代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袁天罡早年夜观天象,知道武则天将来要当皇帝,便设计了这个大宴,以洛鲤伊鲂、山珍时蔬为原料,全席二十四道菜,即八个冷盘、四个大件、四个压桌菜,每上一个大菜,带两个中菜,名曰“带子上朝”,而且是吃完一道再上另一道,若行云流水,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干干稀稀,影射武则天二十四年的干系(稀),这也正应了武则天从永隆元年总揽朝政到神龙元年病逝洛阳上阳宫的二十四年。
  武则天这人讲究排场,品尝洛阳水席后,干脆把水席定为武周的国宴,只有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外来使节等才有资格品尝享用,所以水席又称为“官场儿”,或叫“官席”,意思就是仅作宫廷传袭。据记载:“每逢外使来朝,功臣论赏。谷丰雨顺,年节庆祭,大明堂必设此宴,每武必享之。此宴之华奢。天下羡也。凡有此宴,必公苑大张,应天门仪仗列班,鼓雷九震,至大明宫千步彩幡摇蔽,锦花布道,笙瑟磬钹不绝。朝班臣宦虽众,能旱此宴者寥寥。或因功,或因近,陪武皇用此宴者百不及一,皆大幸也。”场面惊人,用料更惊人,“龙肝、凤髓、豹胎、猴枣、狸唇、醍醐、鹿尾、象鼻、驼乳糜、紫玉浆”,珍奇古怪,闻所未闻。
  实际上洛阳水席自宋以后开始进入低潮,到了明代,由于福王住在洛阳,这家伙又是皇帝老爹最宠爱的儿子,没能当上太子,皇帝老子就拼命地赏赐金银财宝和土地田庄,让他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地主。这福王又生性贪婪吝啬,一味揽财,弄了那么多钱又不能死时带走,就在吃上下功夫,把洛阳水席的品位又一次提升起来。但是,明末清初社会动乱,洛阳城战火连天,洛阳水席自然也难逃厄运,连菜谱都失传了。
  一直到了1897年,洛阳赵府家厨白敬斋发现有祖上传下的“水席菜谱”。原来,白敬斋是明代福王府膳房的主厨之一白北山的第七代孙,白家自明朝起世代从厨,故留有福王府内名菜、名筵的抄录,水席菜谱便是其中一件。白敬斋依据此谱推出了水席,在官府、市肆很快得到认可,号称“洛阳官场”席,且在洛阳城乡迅速流行,白敬斋亦被尊为“洛阳水席王”。
  这真不同餐馆经营洛阳水席时间很长了。开始的时候,由于担心百业凋零、民生艰难,水席卖不出去,真不同餐馆靠的是“三汤一面”,后又尝试从水席菜谱中挑出四热四凉,做成“四碗四”,接着“五碗四”、“八碗四”,慢慢发展到全套。现在是抗战时期,能逃命就不错了,吃水席的更少了。因此,程潜和冯达飞他们来时,真不同餐馆里冷冷清清的,所有的桌子都空着。
  出于保密要求,程潜并没有请其他人,交待卫兵搞好警戒后,就吩咐老板按10人一桌,全部上大席面。
  冯达飞虽然去苏联留学过,但长期在红军里生活,想不简朴都不行。还是长征路上调到中央警卫师工作后,由于刘一民喜欢吃好的,他也跟着品尝了不少美味。
  堂倌开始上菜了,先摆了四荤四素八凉菜,冯达飞一看,每盘都是荤素两拼,共十六样,每盘还拼成了不同的花鸟图案,色彩鲜艳,看上去说不出的精致。
  冯达飞正琢磨着是不是该提醒程潜不要太铺张了,就听堂倌介绍到:“各位老总,洛阳水席源自则天女皇国宴,流传至今已经一千多年。这套席面分前八品、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共二十四道菜。现在上的是前八品,也叫也叫前八礼,分别象征武则天服、礼、韬、欲、艺、文、禅、政的八大善(膳)绩。为佐酒佳肴,请各位慢用。”
  第四八八章 武汉上空的鹰
  程潜是湖南家长、民国名宿、军中前辈。自然深得待客之道。
  见酒菜齐整,程潜端起酒杯站起来,笑吟吟地说道:“冯大队长、各位英雄:今日一战,我第十八集团军航空大队果敢无畏、英勇出击、战法新奇、奇袭见功,一举摧毁日军开封、商丘、安阳三个机场,轰炸日军迂回包抄之先头部队,一改中原战场日军独霸制空权的局面,使日寇闻风丧胆,我民众将士莫不欢欣鼓舞。来,我代表蒋委员长,代表一战区全体将士,代表受日军荼毒的河南乡亲,敬各位一杯。干!”
  战争年代,军人随时随地面临牺牲,出发前喝壮行酒、得胜后喝庆功酒都是很正常的事。特别是战场上短兵相接需要组织敢死队的时候,往往都要以酒送行。所以,热血男儿对酒都不陌生。八路军虽然纪律严明、条件艰苦,但有酒而且场合合适的时候,干部们也会按照酒壮英雄胆的传统,激励出征将士、嘉奖有功人员。
  今天晚上,前有白天的大捷。后有洛阳百姓的鞭炮相庆,正是喝酒的好时候。因此,程潜说完,几大桌子的战士们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河南人喝酒和其它省份喝酒略有不同,规矩是讲究酒过三巡,意思就是由主人主持,全桌人满饮三杯,接着主人敬酒、主人一方亲朋敬酒,然后才是客人答谢敬酒。一般情况下,全桌人都要轮流敬酒。敬完酒还可以单独再敬,遇到爱酒的年轻人,或者是喝的兴起,还要分班对战,猜枚划拳,直到喝的人人酒高兴澜才行。
  不过,程潜和冯达飞都不是河南人,体会不到河南饮食文化和酒文化的神韵。这不,程潜刚端完第一杯,冯达飞就端着酒站了起来:“程长官客气了。八路军和一战区将士是并肩战斗的友军,抗日杀敌是我们的本分,说谢谢就外气了。我们来的时候,毛主席、周副主席就交待我们,全力以赴配合一战区、五战区作战,坚决打退小鬼子的进攻。接下来的战斗会更残酷,还需要程长官大力支持。来,程长官,我代表八路军航空大队敬你一杯。干!”
  程潜见冯达飞不卑不亢,英风猎猎,说话滴水不漏,心里暗暗称奇,觉得共产党真了不起,藏龙卧虎,***麾下不知道有多少英雄人物呢!看来,有机会得多和共产党人多交结交结啊!
  心里想归想,程潜面上波澜不惊,一边说一战区一定全力支持八路军航空大队作战,一边一扬脖把满满一杯酒喝了下去。
  毕竟是大战时期,程潜军务繁忙,满心都是郑州前线部队撤退情况,喝酒只是为了对八路军航空队的战机予以嘉奖,而冯达飞操心着明天的战斗和日军可能的报复,满心思索的都是如何躲开日军的战斗机,因此,喝酒很快就结束了,两个人也不顾自己堂堂方面大员和八路军名将的身份了,招呼战士们狼吞虎咽地把八盘凉菜一扫而空。
  堂倌很快就开始上热菜了。
  只见堂倌端上一个青花瓷大海碗,往中间一搁。说道:“各位老总,下面开始上洛阳水席的四镇桌,第一道洛阳燕菜,请品尝。”
  冯达飞一看,青花瓷大海碗里汤菜交融,汤色雪白,里面间杂着碧绿的葱花;菜则是雪白的细丝中夹杂着鱿鱼丝、海参丝、蹄筋丝、玉兰丝、火腿丝、鸡肉丝、鸡蛋丝、韭黄,正中是一朵洁白的银耳,洁白与金黄相间,五彩斑斓中透着一丝丝绿意,说不出的雍容华贵,令人食欲大动。
  冯达飞拿起汤勺给自己盛了一小碗,先喝了一小口汤,好!酸辣鲜香,忍不住端起碗,三下五除二连汤带菜就吃完了。
  吃完后,冯达飞忍不住问程潜:“程长官,这燕菜的主料是什么啊?我怎么吃不出来呢?难道真的是燕窝么?”
  程潜心道你这英武的将军原来也食人间烟火啊?
  莞儿一笑,程潜慢悠悠地说道:“小老弟啊,这燕菜可不是什么燕窝,而是用洛阳特产的萝卜切丝,经过十几道工序制成的。怎么样,你吃出萝卜味了么?”
  冯达飞摇摇头。
  程潜又继续说道:“小老弟,这里面有个讲究,据说武则天称帝时,各地祥瑞频现,洛阳东关下园长了一个几十斤重的大萝卜,民众认为是吉祥之兆,将它进献给女皇。武则天一见大悦。即嘱御厨烹制。你想啊,萝卜能做出什么好菜呢?但女皇之命又不敢不遵,违背了是要杀头的,御厨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对萝卜进行了多道加工,就是切成细丝,又蒸又凉的,并掺入山珍海味,烹制成羹。武则天品尝之后,感觉香美爽口,很有燕窝汤的味道,就赐名为”假燕菜“。别看是很普通的萝卜,做成燕菜可就费了大力气了。所以这道菜成了洛阳水席雅俗共赏的头道大菜。这有点象《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吃的茄子,那也是用十几只鸡煨制出来的,所以名贵非常。”
  程潜说者无意,冯达飞一听,觉得这国民党的大官就没有好人,吃个饭还牵涉出红楼梦的刘姥姥来,难道是嘲笑我们八路军是土包子么?要不是为了抗日,老子饿死也不会和你在一个桌子上吃饭。本想当场发作,忍了忍,觉得不能让程潜笑话八路军气量小。后来又一想。这程潜是民国元老,曾追随中山先生**,不是那种肤浅小人,他这样说,可能是为了活跃气氛。
  想了想,冯达飞张口子道:“程长官,听你这一说,我才明白这饭菜也有那么多讲究。我记得我们刘一民师长在成都时,有次和我一起泡茶,说了句我们不是泡茶,是泡文化。看来。我们今天吃的不是燕菜,吃的是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啊!”
  冯达飞这一说,程潜马上就警觉了,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引起这个年轻的八路军英雄的误会了。看来,这冯队长可不是一般的将领,传说刘一民眼光极高,能和他一起泡茶,那一定是他极亲密的战友或者爱将,而且是一个知道河洛文化博大精深的共产党名将,可不能怠慢了。
  程潜哈哈一笑,说道:“冯队长,小老弟,我无缘认识刘一民师长,但他说的泡茶是泡文化,实在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