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居一品-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吧。张总督得了一场数年未有地大胜仗,谁知道是不是救命的稻草,解渴地甘霖呢?”
  众人纷纷点头道:“是啊,万一咱们这边刚把人枷了,那边封赏圣旨再来了,咱们可就小寡妇改嫁,里外不是人了。”他们虽然横行无忌、令人闻风丧胆。但只要张经没倒,对付他们就跟捏死只蚂蚁一样简单。
  九爷缓缓带上斗笠,沉声道:“相信督公很快会有指示下达的。”便带着几个手下从另一侧入城去了。
  有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高兴的就一定有失落的,比如说赵文华赵侍郎,此刻本应该率留守官员,在城门外迎接大军凯旋,现在却浑身无力的躺在床上。额头上还搭着方湿毛巾。
  那清秀的罗龙文坐在一边,伸手摸一摸那毛巾,发现已经被张文华额头烫热了,便从水盆中又捞出一条,给他换上。
  冰凉的感觉刺激了赵文华地脑壳一下,他悠悠睁开眼睛。双目满是血丝和眼屎,声音嘶哑无比道:“这个时辰,他们该摆庆功宴了吧?”
  罗龙文心中一沉,强笑道:“或许吧。”
  “他们没问我这个监军,怎么没去?”赵文华幽幽问道。
  其实人家是没问的,这大喜的日子,谁也不愿让一只苍蝇添堵。罗龙文只好撒谎道:“问过了,我说大人您卧床不起,没法参加了。”
  “哈哈……”赵文华无力的笑道:“他们肯定以为……我是在撒谎,我姓赵的没脸去了……”因为情绪有些激动。竟然剧烈的咳嗽起来。
  罗龙文赶紧给赵侍郎顺气。口中还安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日后还有的是机会。”
  赵文华仰面躺在枕头上。大口喘息道:“要是这次让张经坐稳了,他腾出手来第一个收拾的就是我!”说着双目圆睁,竟然支撑着爬起来,指着门外道:“去,把胡汝贞叫回来,不管他在干什么,都要让他回来!”
  罗龙文酸酸道:“胡大人可是这次地大功臣,现在说不得正被人簇拥着飘飘然呢,还是等宴席散了再去吧。”
  赵文华被激怒了,他将枕头、被子、毛巾统统丢到地上,嘶声尖叫道:“你去告诉他,现在不会来,就永远都别回来了!”
  话音未落,便听门外管家禀报道:“老爷,胡大人来了。”
  赵文华如闻仙音,仿佛病一下子就好了。他也不穿鞋,就这么光着脚跑出去,抱住风尘仆仆赶回来的胡宗宪哈哈大笑道:“汝贞啊汝贞,我赵文华这辈子都不会负你的。”
  胡宗宪不着痕迹的把他推开,轻声道:“小弟听说兄长病了,赶紧回来看看。”
  赵文华点头笑道:“本来快要病死了,但你一回来,我就全好了。”
  胡宗宪挤出一丝微笑道:“兄长不必担心张部堂,小弟这次立下了些许微功,总要设法周全于你。”
  赵文华却摇头冷笑道:“北京还没有圣旨到,鹿死谁手就未可知呢!”说这句话时,他心中浮现出一张独眼胖脸,心说‘东楼兄啊,东楼兄,能不能颠倒乾坤,最后翻盘,就看你的本事了……’
  第一九三章 严东楼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王江泾大捷的消息,被三方人马以十万火急的速度向北京传去,但同样是八百里加急,传递的速度却不尽相同。有一方专用最好的骑手,骑着驿站中最快的骏马,完全不顾惜马力,疯狂的狂奔,竟然在这寒冬腊月里,仅用三天半时间便抵达了北京城……而此时,另外两方的信使,才刚刚到达沧州,离北京还有半天的路程呢。
  那先一步抵京的信使,赶在关门前一刻进了城,却没有进入任何一处衙门,而是直奔位于西长安街上的一处气派煌煌的府邸……只见那当街的大门楼十分宽敞,下面是高高的五级白玉台阶,朱漆的四扇大门,威武的看门石狮,处处是位极人臣的规制。
  此时天已渐黑,四扇大门都紧闭着,只有门口高挂着,上书‘严府’二字的大灯笼,在渐起的夜风中微微摇曳。
  这里便是大明首辅的府邸,平日里官员打这儿过,那是文官下轿、武将下马,连大气都不敢喘,至于寻常百姓,都直接绕道走了。但那信使却不管这套,翻身下马跑到门口,握住门环便是一阵猛敲。
  里面马上出来凶神恶煞的门子,刚要喝斥,便见他手中粘着三根鸡毛的竹筒,赶紧闭上嘴打开门,将其迎了进去。
  严府富丽堂皇的书房内温暖如春,须发皆白地严阁老躺在安乐椅上眯眼假寐。一个相貌堂堂的中年男子坐在锦墩之上,不轻不重的为他捏着脚,好一副父慈子孝的场景。
  在严嵩的身边侍立着另一个身材发福的中年男子,此刻正拿着刚刚送到的战报,为老夫轻声诵读着。这才是严阁老地独子严世蕃,那个给他捏脚的,乃是与赵文华一样地干儿子。大理寺少卿鄢懋卿是也。
  “至此三大战役结束,官军共歼敌一万余人。俘获两千余人并匪首陈东……”严世蕃足足念了一刻钟,才将这份详尽的战报读完,虽然字字皆是报捷,但他的脸上却没有一点喜色,反而忧心忡忡道:“爹,此等大胜若是传到陛下耳朵里,足以冲销所有不快……就算陛下仍然不满。也会压下去的。”
  严嵩没有说话,那给他捏脚的鄢懋卿轻言细语道:“东楼兄,不满这东西,压是压不住的,早晚还是会发作的。”
  严世蕃两眼一瞪,左眼冷光四射,右眼却光芒黯淡,低声骂道:“捏你地脚吧。懂什么呀你?”
  鄢懋卿缩缩脖子,陪笑道:“我不懂,我不插嘴。”便果真一个字不说了。
  严嵩却缓缓睁开眼睛道:“严世蕃,怎能这样对兄长说话呢?”
  严世蕃腮帮子抖了抖,终究还没有胆肥到跟老爹顶嘴的份上,只好朝鄢懋卿拱拱手道:“景卿兄。我就这臭脾气,你也不是不知道,给你赔不是了,别忘心里去啊。”
  鄢懋卿宽厚的笑笑道:“一家人嘛,说话哪有那么讲究的。”
  严嵩微微颔首道:“懋卿像个做大哥的。”便闭上眼睛不再说话。
  只听严世蕃继续道:“咱们那位陛下,虽然喜怒无常,最爱评个人好恶决断,但是对祖宗江山看的比什么都重,若是这次大胜传到他耳朵里,必然给他造成一种——平定东南。非张经莫属的错觉。”说着把那捷报往桌上一拍道:“到时候张经只要别把南京孝陵给刨了。折腾出什么幺蛾子,陛下都会容忍他的。”
  看一眼闷头捏脚地鄢懋卿。严世蕃暗含讥讽道:“虽然秋后算账免不了,可都已经把庄稼割了,只剩下一地麦秸,我们还折腾个屁啊?”
  鄢懋卿陪笑道:“东楼兄睿智,是愚兄鲁钝了,确实啊,如果等着抗倭胜利了,陛下再收拾张经,那就牵扯不到徐阶了。”
  “这就对了,”严世蕃呵呵笑道:“你终于开窍了。”鄢懋卿赶紧笑道:“都是东楼兄教导有方啊。”
  两人正在没有营养的唧唧歪歪,却听严阁老轻咳一声,立刻就安静下来。严嵩轻声道:“严世蕃说的不错,如果这次不扳倒张经,徐阶的位子就彻底牢固了。”说着双手一攥扶手,声音转冷道:“那徐华亭取为父而代之的日子,就不远了!”
  严阁老一声吼,算是定下了方针,剩下的便是如何去完成它了。严嵩固然是构陷设计地行家里手,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独子严世蕃却是阴谋界的泰山北斗,其智慧已经在扳倒前任首辅夏言的漫长过程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完全赢得了乃父的信任。
  所以严阁老七十以后的决断行动,多是出自严世蕃的谋划,严嵩自己则撑着天,掌着舵,决定该不该这样做。
  严世蕃对着那封信发呆半晌,严嵩便假寐半晌,鄢懋卿便捏脚半晌,都不敢打扰他的思路。
  终于伴着一声灯花爆响,严世蕃击掌大笑道:“有了,爹,张经死定了!”
  严阁老已经处于浅睡状态,被他这一叫吓了一大跳,一颗老心肝噗通噗通的乱颤,脸色都变得煞白,鄢懋卿和严世蕃赶紧上前,又是抚胸,又是喂水,这才把老首辅地魂儿给叫回来,他怒骂严世蕃道:“混小子,一惊一乍地。要吓死你老爹啊?”
  严世蕃赶紧给老爹跪下,狠狠抽了自己俩嘴巴,连称自己孟浪。严嵩喘息渐匀,疲惫地靠在椅背上,吐出一个字道:“说。”
  “哦……”严世蕃赶紧回想一下,沉声道:“其实很简单,只需把三战三捷地功劳记在梅村兄的名下。张经就铁定完蛋了。”梅村是赵文华的号。
  严嵩一听,想也不想的摇头道:“不行。文华吃几碗干饭,陛下还是清楚的,是不会相信的。”
  “爹你别急,听孩儿慢慢说。”严世蕃站起来道:“咱们可以把这份功劳分解开,把督战之功给梅村兄,再把那临阵指挥地功劳送给他的那个死党叫……胡宗宪。”说着小声嘟囔一句道:“便宜这老小子了。”
  一听‘胡宗宪’,严嵩老眼一亮道:“嗯。这个人地战绩是实打实的,石塘湾是他的首功,王江泾也是他的首战,确实是个人才啊。”
  严世蕃轻声道:“梅村兄也在心中对此人大加褒奖,说他是经天纬地之才。”
  “可用吗?”严嵩缓缓道。
  “能跟梅村兄相处得宜,自然可以大用。”严世蕃这话说的响亮,但实际上的意思是……能让赵文华那个贪财好色的家伙满意地,定然不是那种不留把柄的清官。也就不怕到时候不听话。
  “这个我晓得,”严嵩点头道:“陛下先入为主的毛病很重,心中既然存了对张经的偏见,两种说法摆在案头,还是会信我们的。”
  见老父拍了板,严世蕃兴奋的搓搓手道:“张经的奏折明天一早就该到了。我们今天晚上就得把文华的这份写好了,明天瞅准时间一起送上去。”说着对鄢懋卿道:“景卿兄,该你大显身手了。”
  鄢懋卿笑道:“早就技痒了。”便从那千里送来地竹筒中,取出三样东西:一份空白奏章,一个官印和一个关防。空白奏章的外面已经写好了题款曰:‘臣工部左侍郎、通政使、钦命东南监军赵文华谨奏。’
  鄢懋卿麻利的研磨提笔,蘸一蘸笔尖道:“东楼兄请讲。”
  严世蕃垂下双目道:“废话你自己写。”
  鄢懋卿点点头,便写道:“臣赵文华启奏陛下……”然后是问好请安,万岁万岁,一共三十多个字,写完后轻声道:“可以开始了。”
  严世蕃点点头。清清嗓子道:“东南总督张经。上任伊始畏敌怯战,退守城池。臣亲眼所见。江南水乡,赤地千里,沿海百姓,如坠地狱。微臣奉钦命视师,心存千万百姓,自是五内俱焚,羞愤欲死。数次与巡按御史胡宗宪,求见彼总督张经,求其为大明谋、为陛下计,出兵救民于水火之中。张经便曰:‘东南兵不可用,待吾掉土狼兵前来’,臣等思量,彼维时接任未久,尚可推诿,便暂且忍之让之。”
  “至腊月进,倭寇之焰愈炽,仅盘踞于沙川洼、拓林一带,竟有数万之众,东南倭患之盛可见一斑,然彼总督张经,竟视而不见,整日与巡抚李天宠酒池肉林、醉生梦死,任东南已成鬼哭狼嚎之地狱,不能稍减督抚二人之欢愉。左右或谏之,必遭其羞辱杖责,乃至贬斥阴害,东南文武惧其淫威,皆敢怒不敢言,更助其气焰之嚣张。彼张经曾对臣叫嚣曰:‘浙江乃老夫之浙江,汝黄口小儿安敢多言?’当时众多文武在列,陛下可查实一二。”
  “后广西兵到、湘西兵至,臣满以为其再无托词,彼张经却曰:‘客兵新到,修养数月再说。’此时苏松一带倭患最重,然官军土军近十万人屯驻嘉杭却不救,是以百姓深恨之。”
  第一九四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
  书房内,严嵩在闭目倾听,鄢懋卿在奋笔疾书,严世蕃在负手沉吟:“然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泱泱中华、岂无勇夫?有汤、卢、俞三总戎,率众兵宪暨田州土司瓦氏等将兵嘉杭,一时间‘屯兵号十万,请战书如雪。’”
  “其中有瓦氏土司,以妇人将兵,颇有纪律,自负粮草千里而来,沿途秋毫无犯,人皆称颂。及至嘉杭,彼瓦氏麾下锐欲建功,数请出战,然彼总督张经辄以固守为上策,坚决不允。腊月贼来,瓦氏愤而出战,众将皆被张经约束不前,以致瓦氏兵势单力孤,死伤惨重……更有其侄岑匡杀六贼而人马俱毙,瓦氏遂郁郁不得志,而思归焉。”
  “臣试问彼总督张经,一夷族女子尚知倭寇不共戴天,张总督以堂堂华夏男儿,为何畏敌怯战若斯焉?彼张经哑口无言,羞愧难当,兼此时风闻缇骑南来,欲擒之北归,其惊惧之下,为求自保,终允一战。”
  “彼总督张经尽调嘉、杭官兵两万并瓦氏土兵一万,号称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