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居一品-第4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京烤鸭,呱呱。
  见沈默有些发呆,徐渭得意笑道:“这可是菜市口米市胡同的便宜坊烤鸭,一百五十多年的老店了,咱得赶紧趁热招呼,凉了就暴殄了。”
  “便宜坊?”沈默更加惊奇了,那可是跟全聚德其名的京城老字号,他上辈子去北京出差时,在两家店里都曾品尝过。这一世初来北京时,他还四处打听过。但对北京城吃喝玩乐门儿清的三尺,对他拍胸脯说,没有这么两家店。
  怎么那‘便宜坊’突然冒出来?还一下成了百年老店。沈默不信道:“米市胡同我去过,怎么没见过这家店的招牌?”
  “我可不是瞎咧咧,”徐渭拿起一片薄薄的刀刃,一个雪白的碟子,便将鸭肉飞快地削片,他有一手好功夫,又肯在吃上花时间,身手十分的熟练。只见他手掌翻飞,细嫩的肉片便如下雪般堆积在洁白无瑕的瓷盘里。光看着都是一种享受。
  手上干着活,却一点没耽误说话,只听徐渭道:“这家店确实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了,据说是当年成祖爷迁都,一个姓王的南京人,跟着一家大官来到了北京,在米市胡同开了家焖炉烤鸭的小作坊。因为这家店的烤鸭加工考究、味道鲜美、价钱还很便宜,所以生意一直很红火,一直开到现在。”
  “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沈默道:“想不到‘便宜坊’都已经是百年老字号了。”
  “这家店是老店不假,但‘便宜坊’可不是老字号,”徐渭难得能教沈默一次,得意道:“因为这家店原本是没名的,便宜坊这个名字,是新近才取的。”
  “原来如此。”沈默颔首道,原来三尺那个是老黄历了。
  “取这个名的人,说起来还是你的同门呢。”徐渭道:“猜猜他是谁。”
  “是杨继盛吗?”沈默想一想,报出个名字道。
  “你神了啊。”徐渭吃惊道:“怎么猜到的。”
  “因为就他家住在那条胡同里,”沈默道:“当时张居正和王世贞,还带我去找他喝过酒呢。”
  原来杨继盛与这家烤鸭店的老板是街坊,来北京做官后,常吃他家的烤鸭,但见店铺连个招牌也没有,便问他为何不取个店名。
  老板知道他是大官人,又十分敬重他平素的为人,便顺水推舟道:“不过是个方便宜人的小店,也就一直没起名字,大官人要是不嫌弃,还请赐个名吧。”杨继盛道:“你家的烤鸭贵在物美价廉,连我这穷书生都吃得起,不如就叫做‘便宜坊’吧!”老板一听十分顺口,不由喜上眉梢,赶紧取来文房四宝,请杨大人词字。
  杨继盛也不推辞,一挥而就了三个工工整整、力透纸背的大字,老板如获至宝,请人精心制作了匾额,悬挂在门庭上。这才有了‘便宜坊’。
  把皮肉都片下来,徐渭将鸭架子递给边上伺候的侍女,道:“让厨房煮个汤,那味道很鲜很鲜的……”沈默又小声吩咐那侍女几句,才让她端着鸭架子下去。
  徐渭早从厨房端来了蒜泥,还有甜面酱,便夹着片好的烤鸭,先蘸着蒜泥、又蘸下甜面酱,送入口中慢慢咀嚼,一脸享受道:“肥而不腻,爽滑顺口,简直如见贵妃啊!”
  如果杨玉环听说自己被比成烤鸭,不知会不会气得活过来。
  他吃得欢实,却不见沈默动筷子,便咽下口中的食物道:“你怎么不吃?”
  “我不惯这种吃法,待会上点小料再说。”沈默微笑道:“你怎么想起去买烤鸭来了?再说他们家怎么过年还不打烊?”
  “嗨,这是我半个月前定下的。”徐渭道:“去取的时候听说,他们以前没做过这么大买卖,一下子接多了活,还得再有三天,才能把年前订下的烤鸭烤好……”
  “买卖竟如此之好?”沈默奇怪道:“一块牌匾有这么大魔力?”
  “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吧。”徐渭道:“也不知哪个贱人,将杨继盛为‘便宜坊’题匾的事情,传到了严世蕃的耳朵里。那孙子最恨杨椒山了,便授命宛平县令,关了这家店面,还要没收那牌匾;那店主仰慕杨椒山高义,拼死护那牌匾,最后被衙役打成重伤,险些身亡。”说着快意的笑道:“这事儿一下传开来,老百姓都被店主感动了,蜂拥到他家里,让他帮着做烤鸭,买了拿回家去吃;等我听说了过去时,就见现在不开店的买卖比开店时还红火,想多买几只都不可能……可见公道自在人心,堵是堵不住的。”
  沈默点点头,道:“杨椒山在天有灵,也会欣慰的。”这时候,那侍女去而复返,端上了一碗甜面酱,一碟薄面饼,还有码得整整齐齐的葱白、黄瓜条、和萝卜条。
  沈默用筷子挑一点甜面酱,抹在薄面饼上,再放几片烤鸭盖在上面,再放上几条葱白、黄瓜条,将薄饼卷起来,递给徐渭道:“尝尝这种吃法,看看比你那种如何?”
  徐渭接过来,尝试着咬一口,别有一番酥脆爽口,似乎比单纯的大口吃肉,更有些意境在里头,不由连连点头道:“比我会吃。”于是也跟着沈默,吃起了小饼卷肉。
  两人正吃得不亦乐乎,三尺进来通报道:“大人,张居正张大人来了。”
  “哦。”沈默点点头道:“张大人不是外人,请他过来吧。”
  不一会儿,张居正来了,沈默和徐渭热情的招呼他坐下,当得知他还没吃中饭时,两人又热情的请他吃烤鸭,徐渭还学着沈默,卷了个薄饼递给他道:“尝尝这种新吃法,一点都不腻。”
  张居正苦笑着推辞道:“都什么时候了,拙言兄你还有心情研究吃烤鸭。”
  “什么时候,都是民以食为天。”徐渭见张居正不领情,便将那卷鸭肉送到自己嘴里,嘎嘣嘎嘣的用力咀嚼道:“除非你有本事不吃不喝。”说着看看沈默道:“你吃饱了吧?”
  沈默已经净了手,输了口,点点头道:“当然。”
  “那好。”徐渭道:“你们去书房谈吧,别影响我食欲。”弄得张居正很是尴尬,沈默连忙打圆场道:“文长兄的意思是,这里的味道太大,待客不雅。”说着一伸手道:“咱们隔壁书房坐。”
  张居正看一看吧唧吧唧吃得正香的徐渭,点点头道:“拙言兄请。”
  两人在书房就坐,沈默问他喝什么茶,张居正摆摆手道:“没心绪喝茶了,上碗白开水就成。”说着压低声音道:“就在刚才,吴时来、董传策和张翀被刑部的人抓走了,你知道吗?”
  沈默不动声色的摇摇头,轻声问道:“是阁老让你来的?”
  “不,是我自己来的。”张居正叹口气道:“都怨我,当初把材料丢给吴时来,只是在后面写了几句警示的话,却没有当面解说。唉,本是为了安全着想,想不到却引来了大祸……”
  “那三人,”沈默轻声道:“身份太独特了,给了严党发难的机会。”
  “是啊,”张居正端起三尺刚上的茶,感觉有些烫,赶紧搁下道:“人家现在不是以弹劾严党论罪,而是说他们三个勾结串联,要逼问幕后主使。”说着抱拳道:“兄弟,咱们现在该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受刑吧?”
  沈默点点头,问道:“阁老应该已经通过气了吧?”
  “是的,初一那天,阁老让我以拜年的名义,到他们三人家中,备述利害,要他们好自为之了。”张居正一脸纠结道:“可不能光指望他们,万一受刑不过,把阁老牵扯进来,那可就坏了大事了。”
  “不要太过担心,”沈默摆摆手道:“我看这件事,动摇不了阁老的地位……哪怕三人受刑不过,招认是阁老指使,顶多也就是一番申斥,罚俸而已,没什么大不了。”
  “这么有信心?”张居正道。
  “嗯,信心源自实力。”沈默笑笑道:“整个去年下半年,严嵩几乎没有理国事,日理万机的是咱们阁老!结果怎么样?大事小情有条不紊,需要皇上烦心处理的事情也少之又少,这就是阁老能力的体现,皇上心里跟明镜似的。”说着声音低低道:“既然当初皇上可以容忍严家父子胡作非为,那就不会为这点小事儿,跟阁老过不去。”
  听他说得颇有道理,张居正忍不住点点头,又道:“听说皇上给严阁老送去一担点心,那是什么意思?”
  “点心嘛,吃着玩玩可以,可不能当饭吃。”沈默淡淡道:“皇帝这是在考验,看看严家父子还能不能体会圣意。”
  “照你这么说,皇上已经不偏袒严家了?”张居正道。
  “至少偏得没那么厉害了。”沈默轻声道:“对于咱们来说,欲速则不达,慢下来、稳住了,渐渐的化优势为胜势才是王道。”说着意味深长道:“咱们不缺时间,而严党最缺的就是时间,所以对咱们来说,不争就是争。”
  “上善若水!”张居正何等聪明之人,让沈默一点就明白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善哉善哉!”沈默拊掌笑道:“太岳兄所言极是。”
  张居正面上的焦急尽去,心悦诚服道:“拙言兄胜我良多啊。”
  沈默呵呵笑道:“你是关心则乱。”
  “难道你不关心?”张居正笑着反问道。
  “没你那么关心。”沈默淡淡一笑,便将他的试探打回去。
  第六二零章 我的柔情你永远不懂
  衙门里过年是不办差的,但那是一般情况下。现在有皇上的旨意,又受小阁老的嘱托,何宾也只能把一干部下从家里拖出来,让他们抓人的抓人、审讯的审讯。
  按说刑讯逼供,尤其是对官员的审问,那是东厂锦衣卫的专长,刑部这边缺少对政治性案件的审讯经验,向来都是按照厂卫的意见定罪,可这次皇上让厂卫特务靠边站,就让他们查,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更郁闷的是,这次出事的三人中,就有两个是刑部的主事,这更让人感到棘手,一点情面不讲,严厉查办吧,会寒了手下的心,下面人也未必肯合作;可要是讲情面的话,皇帝和小阁老那里又没法交代。
  左右为难之下,刑部三位堂官尚书何宾,左侍郎赵大佑。右侍郎周毖,都不想当这个主审,三人你推我让,最后差事落到了河南清吏司主事沈同的身上。
  沈同没法再退了,只好带领几个苦着脸的主事来到天牢。想了想,平时跟董传策和张翀关系不错,还是先审外人吧。可就算唯一一个非刑部出身的吴时来,也是刑科给事中,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也是熟识的……这就是官员审官员的最大不好,大家都是同僚难免心有戚戚,可不如让太监或者武官主审来得痛快。
  沈同让吴时来坐在面前,一脸恳切道:“悟斋老弟,上峰让哥哥来问您的话,你就痛痛快快说了,我好回去交差,你也少受点苦,我心里也好过些。”他平时也是个狠角色,但遇到这差事却缚手缚脚——因为他知道,吴时来三人因弹劾严嵩下狱,在士林中算是名声鹊起了,将来要是能活着出去,绝对是笔丰厚的政治资本;就算不幸瘐死在牢里,也能名垂青史,为后世史官所吹捧,为无知书生所赞颂,可谓是一朝受罪。终身受益。
  但对沈同来说,却是大大的不利,因为他是站在人家对立面审案的,虽然在强权上占了上风,却在公议上处在劣势,不能被公正的看待。一个弄不好,就得被骂成‘打手、狗腿子’之类,沦为士林公敌。
  所以人家三位堂官才会避之不及,把这个破差事丢给自己。
  暗叹一声,收起满腹的牢骚,沈同问吴时来道:“您上这道书,到底是受何人指使?”
  “谁人指使,没有人啊。”吴时来望着沈同和一众刑部官员道:“你们想啊,原先弹劾严嵩的官员,死的死亡的亡,谁可曾有个好结果?我好歹也是两榜进士、三十好几的人,除了我自己,谁还能指使我自寻死路?”说着笑笑道:“你们对我客气,我也跟你实话实说,我这次上书自料必死,就是拙荆也蒙在鼓里。跟所有人都无关。”
  “既然如此,为何张翀与董传策,也会同一天上书呢?”沈同又问道:“如果说是巧合,未免也太巧了吧?”
  吴时来早想好了说辞,笑道:“下雨天,为何家家户户都要收衣服;过年了,为何家家户户都要扫屋子?沈大人也认为这是巧合吗?”
  “当然不是。”沈同道:“那是应天时而为,所以人们会不约而同。”
  “我们也是应天时而为!”吴时来的语调变得激昂起来道:“严党欺君罔上,祸害百姓,朝野皆愤,但凡正义之士无不痛心疾首,恨不得寝其皮、啖其肉!现在才两个同道中人,我还嫌少了呢!”
  “好吧,就算都要上表,”沈同又问道:“也不可能都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