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淬中华-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呀!现在每个人都提变法自强,可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像那个康有为,如果完全按照他的想法去做,那大清的江山还不乱了;李鸿章要说也是个极有本事的人,可他搞了三十年的洋务,到头来还不照样输了个一败涂地。唉,变法到底该怎么变呢?”慈禧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见慈禧这会儿心情很好,又恰好提到这个问题,李莲英在一旁适时说道:“老佛爷真是睿智圣明,康有为的变法方案确实太理想化了,根本就不具有实际的操作性。这两天,京城中都在盛传,那个取得辽东大捷的临榆镇总兵冯华与康有为就变法的观点进行了长时间的辩论。据奴才了解,冯华的想法跟老佛爷您到是很有点儿相似之处!”
“噢!冯华竟然对如何变法也有自己的设想?真没想到,他还是一个文武全才。”慈禧显然被李莲英的这番话勾起了浓厚的兴趣,稍微停顿了一下,她又接着问道:“冯华到京应该有十多天了吧!他还没见到皇上吗?”
李莲英躬了一下身子答道:“皇上这些日子身体一直不太好,还没来得及传唤冯华。”
点点头,慈禧陷入了深深地思索当中,好半天她才对李莲英说道:“莲英啊!你回头给安排一下,本宫明天要见一见这个冯华。另外,你再仔细调查一下,冯华这些时日都干了些什么。”
“喳!奴才待会儿就去安排。”李莲英一面答应着,一面心中暗道:冯华,路已经给你铺好了,也总算对得起你那一份儿重礼,剩下来就看你自己怎么把握了。
冯华早在来京师前,就对此行要拜会的人做了一番认真地考虑。除了翁同龢、孙毓汶等军机大臣以及各部院的长官外,李莲英也是冯华要拉关系的重点对象。虽然冯华以前最反感、最看不惯的就是请客送礼,对李莲英的印象也是坏到极点,但是为了让自己兄弟几人能在这个乱世之中生存下去、为了让义勇军可以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条件,他必须放弃很多固有的道德准则。
冯华非常明白,此次京师之行其实凶险异常,一招不甚就可能招致满盘皆输,如果能够走通备受慈禧宠爱的大太监李莲英的门路,将会非常有助于自己取得慈禧的支持与认可,最少也是不敌视。为此,他一到京师就先给与李莲英有结拜之谊的孙毓汶送了重礼,然后又通过孙毓汶送给李莲英5000两银票和二十颗上品松花江珠。
松花江珠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闻名中外,一向都是向朝廷进贡的供品,据说慈禧太后凤冠上那一百颗晶莹透亮的宝珠,就是上等松花江珠缀起来的。在冯华他们途经锦州时,贺国光交给贺菱儿的那个精致的雕花檀香木匣装的就是一匣子上品松花江珠。这匣江珠虽然不至于价值连城,但其价值在当时也是极为可观,为了怕冯华推辞,贺国光才并没有明说,只是交待贺菱儿到达京师后再转交给冯华,让他给一些重要人物送礼。由于知道李莲英非常贪财,因此冯华在5000两银票之外又加送了二十颗上品松花江珠,而这份儿重礼还真没白送,居然这么快就起到了作用。
冯华得到慈禧要见自己的消息也不由得一愣:真的是“天道无常,事与愿违”啊!此次京师之行还没见到光绪,却先受到了慈禧这个“老妖婆”的传召。慈禧究竟是何打算?自己又该采取什么对策?看来还要好好琢磨琢磨!
想到这里,冯华又抬眼看了看自己刚刚才完成的变革方策:“今日之世变,非独春秋所未有,抑秦、汉以至元、明皆所未有也。语其祸,则共工之狂,辛有之痛,不足喻也。海内志士莫不发愤扼腕,于是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于一。窃以为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中国之变法当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新旧兼学,不使偏废……”这篇借鉴自张之洞《劝学篇》的——《变法自强疏》应该可以得到慈禧的认可吧!
虽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模式在洋务派中早就有过类似的说法,但真正被明确提出来却是张之洞发表于戊戌变法前的《劝学篇》。尽管它尚无法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也不具备与传统观念体系相抗衡的理论力量,可冯华知道在改革变法初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不但能极大地消除保守派对变法的抵触情绪,而且亦可获得洋务派、温和派以及一部分维新人士的支持与认可。
前往颐和园的路上,马车一直都在肥沃的田地之间穿行,道路两旁的玉米地和高粱地绿油油的,让人感到了一股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可是此时冯华却根本无心观赏这美丽如画的田园风光,心中仍在反复地考虑着与慈禧的这次会面:如果自己的变法方案最终能够得到慈禧的支持,那么今后自己和义勇军的路都会好走许多,中国的未来也会发生更多的改变。
在两个小太监的引领下,冯华从东宫门进入了颐和园,穿过仁寿门,走过一处栽植古柏苍松,堆叠假山奇石的宽阔庭院,径直来到了仁寿殿。这仁寿殿坐西向东,面阔七间,是平时皇上和太后朝会大臣、处理政务的场所。殿前的月台上,整齐而又对称地排列着象征帝王威严的铜龙、铜凤、铜缸和鼎炉。
仁寿殿富丽堂皇、宽敞明亮。远远望去大殿的中间有块高出地面一尺有余的地平床,在它上面的御案后赫然坐着一个身穿明黄色长袍、宫装打扮的女人,不用说这就是慈禧那个老妖婆了。深深吸了一口气,冯华本有些忐忑的心情忽然一下子平静了下来:为了兄弟们以及义勇军的生存与发展,不管怎么说,自己都要把握住此次机会……
第十章仁寿殿献策
仁寿殿上静悄悄的,除了冯华的脚步声再也听不到一点儿其他的声音,但冯华知道此刻所有的人都一定正在看着自己。未敢多作犹豫,他急忙趋步来到丹陛前,跪倒拜奏道:“临榆镇总兵冯华恭请太后圣安!”
“嗯,起来站着回话吧!本宫也早想见一见你这个抗倭英雄了。”慈禧的声音很是轻柔,而且还带着一丝亲切感。
“谢太后。”冯华恭恭敬敬地站了起来,亦第一次看清了这个控制中国几近半个世纪、被人们唾骂了百年的女人。
慈禧面色白皙红润,前额宽阔,黑黑的眼睛极有神采,高高的鼻梁以及宽厚的嘴唇给人一种坚毅的感觉。依旧乌黑的头发和保养得相当好的皮肤,一点儿都看不出来她已经是一个六十岁的老太婆了。她身材娇小匀称,穿着一件绣有紫藤并用珍珠密密装点着的明黄色丝质长袍。衣襟最上面一颗钮扣上挂着一串硕大的珍珠,腰间两面还各悬着一个淡蓝色的绣花丝手帕和长黑丝流苏的香囊……
看着慈禧,冯华不由得微微有些发呆,他怎么也不能将眼前这个看起来还很年轻、慈眉善目、面带温柔笑容的宫廷贵妇与那个残酷无情、心狠手辣的老妖婆联系起来。
“冯华啊!这一次与倭奴一战真多亏了你,没有你在辽东打的那几场胜仗,灭了倭奴的一些威风,咱大清还不知道要多损失多少。本宫这一次一定要好好地封赏你。”慈禧语气极为温和地说道。
慈禧异常亲切的话语马上就让冯华回过神来,他连忙再次谢恩道:“辽东之役全赖皇上和老佛爷洪福齐天,再加上义勇军全体将士和其他各部友军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方能获此大胜。冯华微末之功,被受为临榆镇总兵已经是受宠若惊了,如何还敢奢望再受封赏。”
“嗯,做臣子的不居功是应该的,但朝廷却必须赏罚分明,此次辽东大捷你之功劳实在无人可比,如不大力封赏岂不寒了全体将士和天下百姓的心。”慈禧再次认真地说道。
“谢太后恩宠,冯华今后必当尽心竭力效忠太后与皇上。”冯华边谢恩边在心中暗暗嘀咕:慈禧这个老妖婆搞的到底是何名堂?如果不是早就知道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就凭她眼前的这一番表现,自己还真备不住让她给蒙了。
很满意地笑了笑,慈禧忽然将话锋一转:“冯华,你留居海外多年,据你观察西洋各国的风俗政教与我大清相比孰优孰劣?”
由于对慈禧可能会问什么问题早就有所准备,冯华沉稳地回答:“回老佛爷的话,虽然欧美各国在许多地方不及我天朝大国,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西洋人造炮之精、车船之快、机器之能、楼房之高,我朝皆不如人;其重视商工、重视技术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慈禧点点头,继续说道:“冯华你对西洋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看来对如何变法也应该非常有心得。听说你前两日还把那个素负才名、狂妄自大的南海康有为给驳斥了,今天你也说给本宫听听。”
听了慈禧的问话,冯华的精神不禁为之一振,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来临了。与康有为的那番论战可以说圆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但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而且还引起了慈禧的关注。如果自己的变法方案最终能为慈禧所接受,那义勇军甚至是今后整个中国的改革之路都会好走许多。
稍微稳定了一下情绪,冯华朗声答道:“启禀太后,关于变法冯华不敢妄言有什么心得,惟有一点儿愚见仅供太后参酌。中国自唐虞迄今,已历数千年。天地犹是也,而时则非也;天地无异也,而势则不同矣。盖今之天下中外广通,东之倭奴,南之法界,西之英属,北之俄疆,四面皆强邻,且电线铁路纵横于东西南朔,军声顷刻千里,兵革指日当前,我大清面临的乃是数千年未有的变局。如果还一味抱残守缺、不知变通,不但会因此失去民心,而且真的会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然形势虽然危急异常,且非变革不足以救亡图存,但冯华亦认为变法仍不可操之过急,必须一步一步稳妥地进行。”
慈禧赞同地点了点头:“好!想法非常不错。冯华你虽然归自西洋,但变革的思路却真是难得的老成持重!此次败于倭奴后,包括本宫都明白我大清只有进行变法才能自强自救,然而真正能认识到变革艰辛的人却实在是没有多少。近三十年来,为了谋求咱们大清国的江山永固,本宫对恭亲王奕訢和李鸿章他们提出的学习洋务的设想亦很是支持,可是每每提出一项改革方案,都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而且实施的效果也多不尽如人意。变法诚然乃是必须之举,可如果执行的不得法恐怕不会有什么好效果。”
慈禧不急不徐说出地这番观点让冯华大感意外:以前虽然知道慈禧的思想并不守旧,也不反对变法,可是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她对变法竟然还有如此清醒的认识。慈禧看来并不是变法不可逾越的阻力,戊戌变法如果不是因为康有为和光绪操之过急,极大地触及了以慈禧为代表的一大批守旧官僚势力的根本利益,它或许可以不失败的。百日维新表面看起来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但其根本却是一次帝后两党之间的权力之争,什么新与旧、正与邪之间不存在妥协的可能,都只不过是争权夺利的借口而已。其实很多矛盾虽然具有不可调和性,但在一定阶段内却完全可以做到尽量避免冲突,而且只要能够顺利让中国的近代化之路坚持走下去,又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妥协的呢?
想到这里,冯华一面不露声色地拍着慈禧的马屁,一面拿出了那份儿自己苦心炮制出来的《变法自强疏》:“冯华一直以来都怀有报国的雄心大志,对如何变法自强也素来非常留心,可没想到太后您虽然远在深宫,但是对变法的这份儿见识却与末将经过反复考察、苦思冥想得出来的结果完全一致,真的是令冯华汗颜不已!太后,这份儿折子是冯华对变法的一些具体设想,本来是想等皇上病好即呈上去,现在既然蒙太后召见,就请老佛爷您先给看看。”
冯华的这几下马屁,虽然说的自己都感到有些恶心,但是却让慈禧听得很是舒服。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慈禧抬起带有指甲护套的手轻轻摆了摆:“本宫那有什么见识,只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要说具体该如何变法还要听你们的意见。”说罢,她接过小太监呈递上来的《变法自强疏》,飞快地浏览起来。
《变法自强疏》实际上是冯华以张之洞集洋务派学说观点之大成的《劝学篇》为基础,又融入了许多现代观点的综合性变法之作。全书两万多字,共分为务本篇、教育篇、经济篇、变法篇、军事篇五个大的篇章。其中《务本篇》是冯华下功夫最大的,虽然张之洞的《劝学篇》他因为特别的原因曾经看过不只一遍,可是对其中《内篇》中的关于封建礼教、三纲五常之类的东西由于兴趣不大,实在是记得不太清楚了。没办法他只能凭着一些模糊的印象,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