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乘客319人,200人幸存下来,幸存率为63%;二等舱(最低票价12英镑)有乘客269人,117人幸存下来,幸存率为43%;三等舱(最低票价3英镑)有乘客699人,172人幸存下来,幸存率为25%。
  三类舱位的幸存率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泰坦尼克号”和别的客轮一样,将存放救生艇的区域安排在了头等舱和二等舱附近,以降低富人和中产阶级乘客对航海风险的担心,当时所有的轮船都是这样设计的。其二是因为下水逃生的安排也保持了这个相同的逻辑,即头等舱,二等舱优先,而不是后来盛传的“妇女儿童优先”,就儿童而论,一、二等舱共有儿童32人,只有一人死亡;三等舱的儿童有75人,死亡55人,毋庸讳言,作为社会等级标志的舱位成了生命的筹码。一、二等舱乘客中的遇难者有很多要么是盲目相信“泰坦尼克号”是“不沉之船”,要么是在等待家人时错过了逃生的机会,而幸存下来的三等舱乘客,大多数是在跳入水中之后才搭上救生艇的。
  真实的泰坦尼克是冷酷的,但愿它会永远成为历史;艺术的泰坦尼克是温暖的,希望它能照亮我们每个人的心。
  远古篇
  第7章  黄帝也搞世袭制
  说起史前的部落联盟时期,我们都会想到三皇五帝,想到禅让制,好像三皇五帝之间的传承就是典型的禅让制,是禅让制的完美体现。
  实际上,黄帝实行的也是世袭制。
  首先,咱们看看三皇五帝是谁、禅让制是怎么回事。
  “三皇五帝”虽然说法不一,但历史研究者通常以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为三皇,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禅让制是指在位君主生前就把统治权让给在人民中有威望的外姓他人。
  以黄帝作为开端的五帝实际上都是一家子,他们之间的传承应该属于世袭制的范畴,和禅让无关。
  黄帝自然是五帝政权的开创者,第一代君主;第二代君主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的父亲是黄帝的二儿子昌意;第三代君主帝喾则是黄帝的曾孙,他的爷爷是皇帝的大儿子玄嚣;第四代君主唐尧是帝喾的次子,他是取代执政时间很短的挚(帝喾长子)而登上君主之位的;第五代君主虞舜乃是颛顼的后人,同时,他还是唐尧的女婿,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
  不过,也有人认为虞舜来自东夷族,和唐尧所属的华夏族是两个差别很大的部族,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否定五帝实行世袭制这一事实。
  第8章 远古的秘密
  (一)黄帝的姓氏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他是上古传说时代的一位圣主。
  关于黄帝的姓氏,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公孙,一说为姬。其实,这两个姓都打着深深的周代烙印。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成文的史书是在周朝出现的,既然这样,史官们当然会使出浑身解数乃至吃奶的劲把黄帝的姓氏和周天子的姓氏挂上钩,周天子姓姬,黄帝当然就姓姬,至于公孙,那是周代贵族中最为普遍表明贵族身份的一个姓。
  所以,黄帝究竟姓什么,仍然是个历史之谜。
  (二)蚩尤也是我们的祖先之一
  我们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是我们共同的祖先,实际上,蚩尤也是我们的一个祖先。
  公元前二十七世纪前后,中华大地上存在着三大势力:黄帝居中原,曾经的天下共主炎帝在太行山以西,蚩尤在太行山之东。后来,炎帝与蚩尤为争夺黄河下游地区发生战争,炎帝战败,遂与黄帝结成联盟,共同对抗蚩尤。双方最终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展开决战,蚩尤战死,炎黄联盟取得胜利。再后来,炎黄二帝为争夺天下共主的地位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最终战胜炎帝,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胜者王侯败者寇,黄帝顺理成章地被后人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曾与之结成联盟的炎帝有时也可分一杯羹,但败在二人手下的蚩尤却极少被人提及。
  尽管古人把夏、商、周、秦、汉、安息、鲜卑、匈奴、羌、蛮、狄的始祖都追溯到黄帝,但炎帝、蚩尤的后裔总不能也说成是黄帝的子孙吧?比如南方的苗族,就自称是战神蚩尤的后代。
  (三)五帝与五行
  “三皇五帝”一词我们都是非常熟悉的,三皇一般指伏羲,女娲和神农;五帝则指黄帝、颛顼、帝喾、尧帝和舜帝。五帝与我们耳熟能详的五行恰好一一对应。
  黄帝居中宫,以土德为帝,崇尚黄色;颛顼居北方之宫,以水德为帝,崇尚黑色;帝喾居东方之宫,以木德为帝,崇尚青色;尧帝居南方之宫,以火德为帝,崇尚红色;舜帝居西方之宫,以金德为帝,崇尚白色。显而易见,东方属木,以青色代之;西方属金,以白色代之;南方属火,以红色代之;北方属水,以黑色代之,中央属土,以黄色代之,正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央一片是黄土”也。
  (四)五帝都享“齐人之福”
  一夫多妻制不是从封建社会开始的,也不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而是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我们经常提起的三皇五帝都是配有几个茶杯的茶壶(辜鸿铭的比喻)。黄帝有四妃十嫔,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嫘祖和嫫母;颛顼拥有九个嫔妃;帝喾比较俭朴克己,但也有四名后妃;尧帝向帝喾学习,保持了一后三妃的水平;帝舜有两位正妃,就是我们非常喜爱的娥黄、女英(尧帝的双胞胎女儿),别的妃子还为他生了八个庶子。
  所以,我们可以说:五帝都是享受了齐人之福的人。
  (五)五帝都是老寿星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人是彭祖,据说活了八百多岁,当然这个说法不大可信。但是,据《史记》记载,五帝都是长寿之人:黄帝据说活了一百一十岁,葬于桥山(今陕西黄陵市);颛顼活到九十八岁逝世,葬在濮阳(今河南濮阳市);帝喾活了一百零五岁,也葬在濮阳;帝尧逝世时,享年一百一十八岁,安葬于济阴城阳(今山东鄄城);帝舜逝世于南巡途中,终年一百零一岁,安葬在苍梧山(今湖南宁远九嶷山)。
  为什么五帝的寿命都这么长呢?大概是经常接近大自然,多吃绿色天然食品的缘故吧。
  (六)四千年前的民族自治政策
  大禹登上帝位之后,将天下划分为九个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他还规定:天子帝畿(相当于现在的首都)以外五百里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贡不同物品或负担不同劳役。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令。荒服,则根据当地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这大概是最早的民族自治政策吧,我们的老祖宗真是了不起!
  第9章 后羿:不止是传说
  历史悠久的神州大地有着许多神奇优美的传说,其中最神奇、最优美的应该是远古时期的神话故事,比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等。在这些神话的主人公中,后羿和别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它不止是一个传说人物,而且也是一个历史人物,传说中的后羿是以历史上的羿为原型创造出来的。
  历史上的羿生活在四千年前的夏朝初期,开始时是东夷地区(中心地区在今山东省)马颊河下游(今山东省德州北部)的一个大部落的首领,也是个闻名遐迩的神射手,后来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很快成了东夷族的首领。
  当时在位的夏王是大禹的孙子,夏朝开创者夏启的儿子太康。太康耽于享乐,不顾百姓死活,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于是,羿就适时而动,以武力推翻了太康的统治,掌握了国家大权,但他并没有自己登上王位,而是把太康的弟弟仲康立为名义上的夏王。
  羿虽然不是养尊处优、骄奢淫逸的人,可是他掌握政权之后对打猎游玩的兴趣却有增无减,以至于影响了他对国家大事的管理,大权逐渐落到了大臣寒浞的手里。
  终于有一天,灾难降临了。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的寒浞杀害了羿和他的儿子。
  羿死后,被羿立为夏王的仲康就沦为了野心家寒浞手中任意把玩的的棋子。由于行动完全失去了自由,仲康心情抑郁,身体每况愈下,不久就死了,寒浞就让仲康的儿子相继承了王位。
  相不愿意继续像父亲一样做傀儡,找机会逃出了王宫,结果不幸被寒浞的儿子过浇追上杀死了。相的妻子后缗这时候已经有孕在身,母爱的力量帮助她躲开过浇的搜捕,从墙洞里偷偷爬了出去。在后缗的娘家有仍氏那里,她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少康。
  后来,少康在百姓的支持下,攻占了夏朝都城安邑,杀死了过浇(这时,寒浞已死),天下又回到了大禹的子孙手里,这就是历史上的“少康复国”或“少康中兴”。
  之所以说后羿不止是个传说,不仅因为他的历史原型羿是“少康复国”这段历史的一部分,而且在现在的世界上仍然有他留下的遗迹。
  在今天的山东北部马颊河下游,从东到西有三座古“冢”,最东边的一座称为“灰冢”,相传为远古时期的占卜台和祭祀台,中间的一座称为“夷王墓”,据说是羿的墓葬,最西边的“小冢子”则传为他儿子的坟墓。据考证,这三处古“冢”都是四五千年之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和羿生活的时代正好吻合。
  先泰篇
  第10章 “赵氏孤儿”的历史真相
  “赵氏孤儿”的故事,喜欢戏曲的人都津津乐道、耳熟能详,京剧、河北梆子、豫剧、越剧等剧种的舞台上一直在上演这个悲壮动人、久演不衰的故事。
  最早将“赵氏孤儿”搬上舞台的是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这个剧本后来被法国大作家伏尔泰改编成《中国孤儿》在欧洲上演,在整个西方引起了极大轰动。
  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取材于司马迁《史记》中的《赵世家》,有关的文字并不长,总共三段,虽为古文,读来却并不难懂,讲述的故事和纪君祥的杂剧在情节上大同小异。笔者在此摘录于下: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篃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弒君,子孙在朝,何以惩谸?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元杂剧中名为庄姬公主),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藳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元杂剧中是程婴为了拯救赵氏孤儿献出了自己刚出生的儿子),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