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满城尽带黄金甲-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将劝刘知远称帝,号令四方,刘知远不许。后来听说辽主打算北退,刘知远便在晋阳即皇帝位,即后汉高祖。
得知刘知远起兵后,萧翰非常害怕,准备撤兵北去,但又有些不甘心,于是派人去请李从益,想让他当中原的傀儡皇帝,以此来牵制刘知远。李从益和容忍母子没有答应,逃到徽陵域,以回避使者。使者还是找到了他们,迫使李从益当代理皇帝。李从益坐在崇元殿上,接受萧翰率领的契丹诸将以及后晋群臣的拜见。群臣入宫谒见太妃花见羞,花见羞说:“我们家子孤母弱,为萧翰所迫,这难道是福吗?我看大祸不远了!”于是以王松、赵上交为左右丞相,李式、翟光鄴为枢密使,契丹将领刘祚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萧翰留下契丹兵千人给刘祚指挥,其余人都撤退回去了。
当刘知远拥兵南下时,李从益派人召请高行周、武行德等藩镇,以抵抗刘知远的军队。他们都不肯来,李从益只好与王松商议,指挥契丹兵,闭城自守。花见羞说:“我们家是亡国的后代,怎么敢与人争天下!”于是派人上书迎接刘知远。
刘知远听说李从益曾经召请高行周等人抵抗而没有成功,担心留下李从益会有后患,就派郭从义先入京师杀花见羞母子。花见羞临死前喊道:“我家母子有什么罪过?怎么不留我儿子一条命,使每年寒食持一盂饭,洒明宗坟上。”听到花见羞抗议声的人们都悲痛不已。李从益死时十七岁,其实对刘知远根本不会构成威胁。
花见羞是五代的传奇女子,她身历后梁、后唐、后晋,直至后汉,几乎见证了五代所有王朝的兴衰。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她力图用自己的宽厚和花见羞来保命,却终究逃不过血腥的权力之争。这不但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乱世特有的命运。
刘知远杀了花见羞、李从益母子后,为了争取晋旧臣来归附,暂时没有改变国号,并仍用天福(晋高祖年号)纪年,于是晋旧将纷纷归附,民众也群起响应,处处抗击辽军。之后,刘知远乘辽军退走之机夺得了政权,后汉很快稳定下来。
刘知远在位不到三年,死后由儿子刘承裕继位,就是汉隐帝。刘承裕自即位以来,杨邠总机政,郭威主征伐,史弘肇典宿卫,王章掌财赋,苏建吉是宰相,这班文臣武将掌握了朝政,刘承裕没有什么实权。有一次,杨邠、史弘肇在朝上议事,刘承裕说:“再好好想想,不要让别人说闲话。”杨邠当即说:“不用你开口,有我们在。”刘承裕已经二十岁,不甘心受制于大臣,他的亲信左右也进谗言说:“杨邠等人专恣,终当为乱。”刘承裕便阴谋诛杀杨邠等人。一天,杨邠、史弘肇、王章入朝,被埋伏在殿中的兵士杀死。
刘承裕杀杨邠三人,朝野震动,都为他们鸣冤。刘承裕又派使者到魏州,要杀天雄节度使郭威。郭威被迫起兵反叛,大军很快进逼京师。京师人情恐惧。汉隐帝刘承裕派慕容彦超等领兵抵抗,慕容彦超战败退还。刘承裕亲出城外劳军,却被乱兵杀死。刘承裕在位两年。
后汉传二帝,不到四年,至此灭亡。
公元951年,郭威称皇帝,国号为周,就是后周,他就是后周太祖。周太祖病死后,由于没有亲生儿子,由养子晋王郭荣(原姓柴,柴守礼之子)继位,是为周世宗,历史上一般称他为柴荣。柴荣是五代最出名的皇帝,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他评价非常高,特别是对他的用人,更是赞誉有加。
柴荣刚即位,北汉主刘旻勾结辽国,大举入侵。柴荣决定亲自领兵去抵御。群臣认为他从来没有打过仗,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军事才能,都劝他不可轻动,宰相冯道尤其极力劝阻。柴荣坚持要亲自领兵,驻扎在泽州(今山西晋城县)东北。北汉军驻扎在高平(今山西高平县)南。当时北汉兵多,后周兵少,周军将士都有些畏惧。柴荣披甲骑马上阵督战,志气高昂。刘旻见周兵少,挥军进攻。交战不久,周右军将领樊爱能、何徽即领骑兵先逃,右军溃败,步兵千余人解甲投降北汉。柴荣见军势危急,自率亲兵冒矢石督战。亲军将领赵匡胤(后来的宋太祖)十分感动,说:“皇上这么危险,我们怎能不拼死战斗!”于是率领二千人奋勇进攻,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士兵亦死战,以一当百,北汉兵大败。刘旻昼夜奔驰,逃回晋阳。樊爱能、何徽看到周军大捷,又都回来。柴荣拘捕樊爱能、何徽及将校七十余人,责骂道:“你们不是不能战,是想以我的奇货,出卖给刘崇罢了!”下令将他们斩首,又杀投降北汉的右军步兵。亲军大将张永德称赞赵匡胤的智勇,柴荣擢升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高平大战,柴荣的英武果敢,开始为群臣所信服。
之后,柴荣三次南征,不但使南唐俯首就范,而且震慑了南方各割据势力。
公元959年,柴荣下诏亲征,收复北方失地。取道沧州(今属河北)北上,率步骑数万直入辽境。到五月就先后收复瀛(今河间)、莫(今任丘北)、易(今易县)三州和益津(今文安县境)、瓦桥(今雄县境)、淤口(今霸县境)三关,共计十七县之地,为五代以来对辽作战所取得的最大胜利。正当柴荣大会诸将,议取幽州(今北京)之时,突然患病,只得班师回到汴京。
回汴京后,柴荣自知一病不起,于是安排后事。封七岁的儿子柴宗训为梁王,将重要的职务委任给魏仁浦、王溥、范质、韩通等。柴荣北征时,曾在文书囊中发现一块长三尺多的木块,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五个字。当时柴荣的女婿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柴荣对此有疑忌,于是去张永德军职,改任宰相,而将殿前都点检一职委任给资望较浅的赵匡胤。想不到后来竟然是赵匡胤当了天子。
柴荣死时只有三十九岁,在位五年半。刚继位时,柴荣就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志:“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十分可惜的是,他在位只有五年半,然而所取得的文治武功已经为结束割据开创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所以史评:“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是有道理的。他确实是五代时期最为杰出的皇帝。
周世宗柴荣病死后,太子梁王柴宗训即位,年方七岁,就是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后,李重进兼淮南节度使,防御南唐,韩通兼天平节度使,防御汴京东北面,赵匡胤兼归德节度使,防御汴京东面,向训为西京(洛阳)留守,防御汴京西面。京城的保卫十分周密,由此也可见柴荣的不凡韬略。
公元960年,周群臣正在庆贺元旦,镇州、定州忽报辽国与北汉联兵南侵。赵匡胤立即率禁军诸将赶去抵御。到了陈桥驿(开封城北二十里),殿前散指挥使苗训以观天象为名,传出“点检作天子”的所谓天命。于是,赵匡胤之弟赵匡义、归德军掌书记赵普,以及将领高怀德、慕容延钊、张令铎、张光翰、赵彦徽、潘美等连夜策划兵变,说:“主上幼弱,我们出死力破敌,谁能知道,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黎明时分,军士披甲执兵直逼赵匡胤的寝所。赵匡胤惊起,只见将士拿着刀立于庭院,齐声喊:“诸将无主,愿册太尉(赵匡胤兼太尉)为皇帝。”赵匡胤还来不及回答,黄袍已加身。众人即下拜,高呼万岁。这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赵匡胤被拥着回京,他勒住马缰绳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够听从我的命令则可,不然,我不能当你们的皇上。”诸将都下马说:“愿听从命令。”赵匡胤于是申明军纪:他们不得惊犯太后、皇上及公卿大臣,不得侵掠朝市府库。
当时,京师守备坚虚,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在宫中作内应,所以赵匡胤轻而易举地控制了京师。韩通等重臣被杀死。将士拥着重臣范质、王溥到赵匡胤公署,赵匡胤见到他们,立即流涕说:“我受世宗厚恩,被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怎么办?”范质等未及回答,赵匡胤部将罗彦环拔剑在手,上前一步,厉声说:“我们无主,今日一定要立天子!”范质等面面相觑,不知所为。还是王溥机灵,先向赵匡胤下拜,范质也不得已下拜。
之后,赵匡胤到崇元殿行禅代礼,即皇帝位,奉周恭帝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
后周传三帝,共十年,至此灭亡。
周恭帝柴宗训在位只半年,十一年后死去,死时十八岁。
五代从后梁太祖朱温开始,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的朝代,止于后周恭帝柴宗训。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后,五代便结束了,总共五十三年。这五十三年,对于浩瀚的人类历史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对于当时生逢乱世的人们来说,却是痛苦而漫长的一生。
“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兴亡尽此中。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至此,由黄巢农民军起义引发的社会大动荡,在各种各样的风云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后,终于烟消云散。然而,历史还没有结束,宋朝也不是历史的终点。
后记
我前年(甲申年)完成了一部关于明末清初风云历史的书,这便是去年2005年出版的《1644中国式王朝兴替》。书面世后,许多读者给予我热情的鼓励,这使我这个业余的历史爱好者倍受鼓舞,也给我之后的创作以极大的信心。
我去年写过一本关于“安史之乱”的历史书。因为这一段治乱兴衰的历史,历来为人所重视。唐玄宗在位的前期,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他在位的后期,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社会大动乱爆发。在唐玄宗的身上,充分表现出一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安史之乱”实际上是唐朝由极盛走向极衰的转折点,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说,也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自从安史之乱后,从整体文治教化的辉煌而言,中国就开始了长期的向衰,即使后来的朝代曾有短暂的武功强盛或疆土扩大,但于整体却是不足道的。书成之后,心绪一直难平。唐朝是封建王朝最鼎盛的朝代,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唐朝国力最鼎盛之时,连罗马帝国也无法比拟。但值得注意的是,罗马帝国覆灭后,就再也没有罗马。而唐朝灭亡后,中国还在,后面还有宋、明、清。这显然证明,唐朝超越罗马帝国的,还不仅仅是国力,应该还有更深层的东西。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开始关注“安史之乱”之后的历史,想再写一本关于唐朝灭亡的书。无疑,黄巢大起义是最好的切入点。
黄巢年轻时曾多次参加科举,却名落孙山,他由此题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以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充满豪阔的英雄不羁之气,气势之大,为诗中所罕见。公元880年,黄巢终于率农民起义军杀入唐朝京师长安,实现了他“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理想。
尽管黄巢没能只手摧毁唐朝,但唐朝却在他失败后急剧崩溃,并由此而引发了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南北朝、十六国以来的又一次社会大动荡。可以说,黄巢是唐朝的直接掘墓人。于是有了这本《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里要特别感谢刘太荣先生对我创作的鼓励,感谢吴海涛、傅跃龙编辑专业而细致的工作,感谢海南出版社领导和杨力虹女士的热心指导和关照,使本书顺利付梓;同时还要感谢那些在我博客上留言的热心读者。
吴蔚
2006年8月于北京
全书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