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6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淮能未来有没有可能参股东江电力、参与淮电东送项目的建设,沈淮这时候没有给什么明确的答复。
叶选峰他们也能明白,只要淮能实质推动徐东铁路复线工程启动,巩固在淮煤东出上的地位,加强煤电联营的优势,时机及条件成熟了,再提出参与淮电东送的项目建设,也不是沈淮他个人决意阻止就行的。
沈淮到时候顶多拒绝淮能参股东江电力,但省里会不会同意淮能在淮西另建坑口电厂,也非沈淮所能决定。
贺成国当初不站出来表态,而是要求这边“做好份内工作”,这就是根本原因所在。
国内电力系统改革的方向,还是要打破区域电网利益垄断。
实际上,沈淮提交的方案书里,淮电东送的电网及电厂建设也是分开来的。
电网由江东省电力集团du li筹资建设;电厂建设由梅钢、淮煤及省供电总公司合资成立的东江电厂集团负责。
而同时,省委书记钟立岷要求在东江电力集团加强党建工作,归口省属国企工委管理,强调党组及董事长对东江电厂的双头领导,也就是说东江电力集团未来也不会完全cāo控在沈淮个人的手里。
沈淮在这上面做出让步,没有表现出过于强烈的控制yu,这才是钟立岷约他在沂城见面谈话、推荐熊文斌担任徐城常务副市长、支持梅钢承担更多工作的基础。
钟立岷、田家庚等人,支持梅钢,说到底从根本支持的还是大局利益。
同样的,淮能集团未来具备相对成熟的条件,背后又有贺成国、宋乔生等级别人物的支持,他们到时候提出要参与淮电东送项目,只要是符合多方利益,沈淮真要强行阻止,只会使梅钢陷入孤立的境地。
当然了,淮能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而想在贺成国、宋乔生等人的支持下,硬要参与进来,钟立岷等人不能坚决的表明立场,最终只会叫水被搅浑,什么事都做不成。
就当下的淮海省,赵秋华的态度有可能会有所模糊,钟立岷不说,便是徐沛也不可能公然的往计经系竖起来的改开旗帜上吐唾沫。
*
大家都需要背负着现实的形势前行。
东江电力集团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由新浦开发集团、梅钢集团、上市公司梅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省国投、淮煤集团、改组后的省电力集团、淮西市城投集团六家共同发起,十月上旬正式得到省zhèng fu的审议批准。
“淮电东送”项目发展规划总稿,也早就由淮海、江东两省的电力部门会同东江电力筹备工作组一直在负责撰写。
东江电力注册资本高达到二十亿,其中梅钢、梅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新浦开发集团出资十亿,持50%的股份;省电力集团以渚江水电站部分股权资产,淮煤集团以青峰煤矿、淮西市以青峰电厂资产折入东江电力,与省国投注入少量资金,共同持有剩下的50%股份。
东江电力同时与省电力集团组建合资公司渚江水电,承接渚江水电站一二期工程全部资产,后续也将由这家合资公司负责渚江上游后续的梯级水电站建设。
胡舒卫担任东江电力党组书记、总经理职务,钟立岷、李谷本都希望沈淮能兼任董事长;而沈淮将东江电力董事长的职务推给孙浮敬担任。
沈淮他的jing力也是有限,在煤电领域也不比孙浮敬更擅长。
东江电力实行党组、董事长双头领导,胡舒卫以党组书记兼总经理,实际上将承担起东江电力的建设跟运营主要职责;沈淮再去兼任董事长,无疑就有些捂得太严实,背后会叫人指责吃相太难看。
梅钢现在把东江电力捂在手里,未来无疑也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目前往东江电力注入十亿的资金,还只是对淮西及渚江中上游的水电、煤、电等资源进行初步的整合,后续渚江上游的梯级水电站及坑口火电集群的建设,耗用的资金将超过百亿。
沈淮也不想把所有的责任都背在自己的身上。
淮西电力产业园的推进工作要更快一些,十月上旬,除了诸多基建项目加快建设力度外,梅钢在青峰投资的镍铁熔炼项目也正大立项,将争取在年底启动建设。
到十月下旬,新浦炼化顺利开车投产,也标志着梅钢迈出大型联合工业集团之列。
新浦航运集团的集装箱运输业务以及新浦港集装箱码头,也是于十月中旬正式置入香港上市公司海盛船运旗下。
新浦航运集团作为海盛船运新的母公司,与梅钢、新浦开发集团、鸿基投资、众信投资、渚江投资共同持有上市公司超过50%的股份,周知白兼任海盛的董事长,这就意味着梅钢系旗下又正式新增加一家上市公司。
胡林与顾泽雄,最终还是没能将余薇从宝和船业逐出。海盛由梅钢控股之后,就与宝和船业签置协议,出资五亿港元收购宝和在西陂闸投资建设的集装箱特种装备制造工厂。当然,宝和船业也需要将这笔资金注入新浦港、冀河港的建设中来。
沈淮答应合作,帮助余薇调整宝和船业的投资结构,但也不会让余薇从中将地方发展紧需的资本抽走。
而在郭成泽、李谷等人的协助下,宝和船业从国家开发银行、中信投资拿到十亿元的融资额度,以用于西城船厂及西陂闸船舶配合工业园的后续建设。
这么一来,余薇与宝和船业就从赵系摆脱出来,成为较为中立的存在。
淮能虽然还是照着原计划注资参股淮能融投,但注资额从最初计划的五亿缩减为三亿;跟海丰、金鼎合资成立的旅游、地产公司,淮能的注资额也缩减到两亿;组建徐东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推动徐东铁路电气化及复线改造的方案书,也是赶在十月下旬,提交国务院等待审批。
淮能同时开始着手准备淮能电力在国内的上市工作。
叶选峰他们也意识到,淮能电力虽然目前已经具备很强的盈利能力,但靠每年三五亿的盈利积累,淮能想快速扩大规模是很难的。
淮能要想大踏步的往前走,除了贺成国等人在上面继续推动电力资产划转工作之外,他们也需要从更多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徐东铁路电气化及复线改造,淮能要承担的出资额高达二十亿。这笔资金筹措不到位,淮煤东出的工作就难有实质xing的进展,未来也就没有争取不到参与到淮电东送中去的资格。
向银行融资,有利迅速扩张,但也会扩大债务规模跟财务负担;上市发股融资,才是有效扩大自有资本规模的有效手段,发行的股票也是分散到公众投资者手里,不用担心会影响到控制权旁落。
淮能集团作为央属企业,又有贺、戴及宋乔生等人推动,真要下决心去做,上市程序都可以简化,推动的速度相对地方企业就要快得多。
与此同时,业信银行也于十月中旬,艰难的在香港上市。
业信银行总资产到今年也成功的突破千亿,除四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外,在中等规模的商业银行里,业信银行排名仅在融信、招商之后。不过业信银行的总资产,主要还是由储户存款构成,自有资本金仅八十亿。
国内对商业银行资本金充足率有严格的要求,业信银行资本金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存贷及信托投资等业务的发展。
国内证券市场体量还小,每年总共也就发行几百亿的新股,像业信银行一次就要融四五十亿的大盘股,国务院则不主张、也不支持在国内上市。
业信银行去年就计划在香港上市,以补足资本金的不足,但不逢时,金融风暴之下,香港证券市场惨淡无比,业信银行的上市计划就拖延下来。
香港证券市场到今年下半年才稍稍有所稳定、有所回升,更重要的是鸿基、众信以及长青集团三家联手,作为基础投资者承担业信银行此次发行的四十亿港元股票里的三分之一还多,才叫业信银行成功上市。
业信银行的资本金扩充到一百二十亿,但同时鸿基、众信作为基础投资者,对业信银行的持股达到8%;而长青集团加上此前孙家及巴黎银行对业信银行的持股,总持股也达到13%。
不管叶选峰他们承不承认,国内的游戏规划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仅拿对业信银行的影响力来说,梅钢系也正式超过他们,达到向业信银行董事会推荐董事的程度。
也许到这一步,他们才恍然明白过来,业信银行为何那么积极的参与到淮电东送项目里去?
说到底就是沈淮通过姚荣华,跟业信银行高层私下达成协议,业信银行支持淮电东送项目,梅钢系联合长青集团支持业信银行在香港上市。
当然,这一系列的密集资本运作,叫众信、鸿基今年在海外资本市场筹集到两亿多美元资金以及梅钢今年在炼钢业务上分得的近十亿红利,也是消耗一空。
第八百七十九章 冬雪
转眼进入十二月,入冬后的徐城,柏油铺就的街面就有些冻得发白了。
傍晚时分,沈淮驱车赶到徐城,街灯还没有亮起来,yin霾的天sè叫徐城笼罩在黑沉沉的暮sè里,有些黑黢黢的粉灰落在车窗,待看到融化有水迹往下淌,沈淮才知道下雪了。
“下雪了呢。”熊黛妮好奇的贴着车窗,看着外面飘舞而下的雪花。
东华整个冬天也就下一两场雪,虽然徐城的纬度比东华还要略靠南一些,但冬天要比东华湿冷,仿佛从北方而来的寒流沿着嵛山的西坡南下,都汇聚到徐城来。
在东华还只需要穿一件稍厚些的呢子外套、里面套件薄毛衣之际,驱车三四小时赶到徐城,看到徐城入冬后的第一场雪,还是叫人颇为惊喜。
而对经历过两段人生的沈淮来说,十二月上旬的初雪天气谈不上有多罕见,眼前要拐进燕京路,搁在仪表盘上的手机响了起来,沈淮拿起手机见是成怡的电话,让熊黛妮帮他将耳机插上。
“让我下车。”熊黛妮说道。
“你坐我的顺风车,再说我们路上也没有干啥啊。”沈淮说道。
“你倒是想干?”熊黛妮娇嗔的瞪了沈淮一眼,嗔怪他经过九亭服务区时怂恿她进宾馆休息的事情,虽然单位同事临时打电话来询问工作上的事情,好事没能做成,但熊黛妮此时的心思多少有些沉浸那上面,心里暖洋洋有些迷醉,怕在成怡面前露了马脚,同时又不想看着沈淮与成怡亲昵,她坐在一旁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宁可眼不见心静。
熊黛妮又是风情妩媚的一笑,又轻轻的摸了摸沈淮的脸颊,说道:“女人很敏感的,我还想着晚上开开心心的吃饭呢——等会儿见面,你仔细不要说漏嘴了。”
沈淮嘿嘿一笑,看着经过的出租车颇多,见熊黛妮坚持要下车,无奈停到路边,看着熊黛妮坐上出租车,再接通成怡的电话,约好直接到省人行等她下班。
熊文斌的调令已下,过两天就会正式在徐城官场上露面,这两天也是刚把家迁过来——沈淮赶过来参加徐东铁路复线改造筹备会议,晚上就约在熊文斌的新家吃饭。
徐东铁路复线改造的筹备会议,沈淮本无意参加,但华东铁路局及淮能考虑到巨大的投资额,在最终确定方案之际,有意降低标准。
沈淮与叶选峰私下沟通了多次,叶选峰那边不置可否,但将问题推到华东铁路局等方面,沈淮就不得不赶过来,跟华东铁路局的代表见面,做沟通工作。
沈淮希望徐东华路这次升级改造,能直接上时速160公里的快速列车,这样才能将徐城到东华之间的客车行驶控制在2小时左右。
在最初的方案里,也提出这样的规划,技术上不存在什么问题。
目前国内铁路在第二次大提速时,已经有好几条线开出这样的快速列车。在广南,甚至已经建成行驶时速上200公里快速列车的专线——高效快捷的客运,在提高人地交流效率之际,也能节约出更大的运力给货运。
实际上的阻力,除了投资额巨大、未来的经济效益叫各家发起单位有所担忧之外,地方交通部门及汽运企业的反对声音也不弱。
徐东高速建成之后,往返于徐城到东华之间的豪华大巴车,大体也需要三个小时的行驶时间。一旦行驶徐城与东华之间的快速列车,将旅行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汽运企业利益受损是必然的,未来的增长空间也将变得极为有限。
徐东铁路升级改造之后,更高的客运、货运效率、空间,也会直接影响到徐东高速的经营效率;因此,跟徐东高速公路利益捆绑的省交通厅及相关部门也不主张徐东铁路改造标准定得太高。
徐东铁路改造升级的运行效率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淮海湾地区未来的发展空间;梅钢与新浦开发集团,都是徐东铁路股份公司的发起人之一,使得沈淮有立场在标准的问题说话。
沈淮赶到省人行,也不想上楼惊动谁,就将车停在人行大楼侧面的小巷子里,等成怡下班。
成怡在套裙外就穿了一件深咖啡sè的薄呢外套,叫冷风吹过的脸蛋,红润似染。虽然才短短的一小段路,她还是将领子竖起来,将修长晶莹的脖子遮起来,走近来见沈淮坐在车里正跟人发手机,敲了敲车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9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