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宠娘子-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两匹布料,就够做二十件衣服,周家会用他们锦绣楼的形势搞一个拍卖会,把跟周家合作过的商家都邀请过去,拍卖这两匹布。
刘毅以精准商家的人的心猜测,这两匹布一定能卖到天价,比往年增长几十倍的价钱。
而且,物以稀为贵。
往后五年内,因冰蚕的减少,冰丝云锦的价钱也会居高不下。
想要恢复到往年价格,就要周家大量培植出冰蚕和桑树,但这最少需要五年的过渡期,而且这一切还要看老天爷给不给饭吃。
如果老天爷再来一次干旱,那冰丝云锦的价格,恐怕比那黄金都还要矜贵。
去年,姑娘走了十三王爷的路子,让周家看在十三王爷和老赵王爷的面子上,把这两年的冰丝云锦全卖给了他,他一直想不通,姑娘要他进那么多货做什么。
其实,当时周家人也非常纳闷。
今日,他才总算明白了。
原来……姑娘未卜先知,知道今年会大旱,就早早打算好,提前做好了准备。
不但囤积了布匹,还囤积了粮食和食盐。
若不是姑娘未卜先知,锦绣楼很有可能因缺两种稀罕布料而歇业,或者改卖其他衣服。
现在,锦绣楼有了五年的囤货,不但不用歇业,还省下了数十倍上百倍进货的银子,另外还能大大的赚一笔。
姑娘实在是神仙降世啊。
刘毅越想越崇拜玉锦,伙辣辣的眼神盯的玉锦都不好意思,让萧寒都急眼了,跳起脚挡到她面前,问刘毅,“你干嘛,你还想老牛引誘小嫩草不成?”
玉锦又囧又羞,推了他一把,“你说什么呢,胡说八道。”
好在刘管事不是少年,一直也都拿她当小辈看待,不然,她非得羞死不可。
萧寒就撇了撇嘴,道,“谁叫他用那慎人的眼神盯着你的,我不爽。”
“他那是崇拜我,你不爽什么。”玉锦没好气的翻了一个白眼,转而,她又笑嘻嘻问,“难道……你也崇拜我?”
“呸……不要脸。”萧寒啐了她一口,“我崇拜你,你做梦去吧。”
玉锦就瞄了一眼他耳朵,一脸不信,“切,耳根子都红了。”
萧寒像是被人揪住了小尾巴一样,炸毛了,“谁耳根子红了,是热的,是热的。”
“口是心非。”
……
见两人吵了起来,刘毅见怪不怪,摸了摸鼻子,悄声退下。
玉锦突然道,“今年大旱,不少百姓日子过不下去要饿死,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很多的流民涌进奉天城,你可有什么好办法帮帮他们?”
“帮他们,怎么帮?”萧寒挑眉,一副懒得管的表情,“天灾**,这是人力无法抗拒的事,我能有什么办法。”
“可那都是南晋国的子民,是普通百姓,难道你就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饿死路边?”
她记得,前世的这一年,再过两个月,大批的百姓们因饥饿而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吃树叶,啃树皮,嚼草根,难民们路过之处,凡是能吃的无一剩下。
最后没有吃的了,百姓们饿急眼了,就吃黄土,土吃进容易出来难,最后吃死了很多人。
最后,大批的难民涌向奉天城,奉天城一夜之间大乱。
一向身体健朗的皇上,就因这一次灾难而大病一场,自此后就没好过,撑了三年,就突然毙了。
萧寒是她大恩人,她怎么能明知道他爹会因此而大病去世不管。
可这是朝廷大事,她一个女流之辈,就算有办法度过这次灾难,也不能插手朝廷的事。
谁鸟她啊?
萧寒若是出面救了百姓,也就是救了他父皇一命,他父皇在三年后,说不定就不会死。
萧寒就皱了眉,睨着她,“玉锦,你有话就直说,跟我用不着含含糊糊的。”
☆、第146章 争论
萧寒就皱了眉,睨着她,“玉锦,你有话就直说,跟我用不着含含糊糊的。”
玉锦嘟唇,小声嘀咕了一句,“我就是想救你父皇一命。”
“你说什么?”萧寒一怔。
“没……”察觉自己失言,玉锦急忙改口,“我是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你是皇子,是一国之主的儿子,既然你享受了皇子头衔带给你的荣耀,就更有责任拯救百姓出水火苦难之中。”
“嗯,说的很有道理。”萧寒点头,玉锦大喜,“你是同意了我的提议?”
“谁同意了。”萧寒翻一白眼,“这是朝廷之事,我从不插手朝廷的事情。”
见玉锦失望的垂下脑袋,他又道,“你担心什么,就是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我们矮个子只要吃喝玩乐就好。”
见萧寒一脸无所谓,玉锦就急的不行,眼眶都红了,哽咽道,“不是那样的。”
“今年大旱,到了下半年,百姓们就会没有吃的,再过两个月,百姓们就会背井离乡,以乞讨为生。”
“你能想想的到那情景,南晋国遍地是乞丐,他们要不到吃的,大片大片的饿死,路边到处都是尸体,人没有吃的,就开始吃人肉,大片大片的发生瘟疫,抢劫,国家一片混乱。”
好吧,为了让萧寒答应,她夸大事实,把实情说严重了十倍。
前世,这场天灾,朝廷并没想出个好办法来拯救百姓,就连筹集赈灾的粮食都被官员们一级抠一点,抠到百姓手上时,已所剩无几。
那些文官,根本就不管百姓死活,只管往自己口袋里装利益,也导致这一场灾难饿死了很多人。
瘟疫一向是随着灾难一起发生,好在还没等瘟疫出现,到了十一月份就迎来了一场及时雨。
这场雨虽然晚了一点,但却拯救了整个国家,拯救了所有百姓。
可是……皇上的病却没有因这一场及时雨而好。
见萧寒的神色有些松动了,玉锦鼓励了一下自己,再接再厉,“北魏国对我国早就虎视眈眈,战事不断,如果我们国家在一乱,边疆战士军心不稳,岂不是要因这一次灾难而丢了整个国家?”
“如果严重一点,瘟疫传到了边关,那北魏国不战也能赢,白白捡了我们国家。”
见玉锦越说越严重,那言辞凿凿的语气,好像她已经看到了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似得。
萧寒就又一次皱眉了。
难道……玉锦真的会未卜先知?
不然,怎么说得通她从去年开始就计划着提前囤货的举动?
而且,囤货的量,正好够用到周家能恢复到以往元气的时间。
还有那一次,他和她去秀岩山。
他总觉得那天她是特意去找沈席武和戴倩,是提前就知道他们会遇到杀手,会碰到一块儿,甚至……她似乎在那时候就预感到沈席武会和戴倩在一起。
因为,她当时的表情一点儿也不惊讶,只是一开始小小的担心了一下,但听到沈席武只是受了一点的皮外伤后,就……很高兴。
不错,是高兴,当时她见到沈席武和戴倩在一起时,她的眉眼含笑来着。
没有一个做女儿的,在听说父亲被杀手围杀受了伤,还会眉开眼笑的。
萧寒心思翻转,越想越觉得,玉锦肯定会未卜先知。
他就问,“那我要怎样拯救那些百姓?”
玉锦就笑了,“很容易,鼓动朝廷所有官员,一起筹集粮食,拯救百姓。”
这个办法,她早就想到了。
国仓粮食不多,不够赈灾,只能从百官手上着手。
当官的,哪一个没有贪点赃,枉点法啊,他们的库房里,别提各种各样的宝贝,就是那粮食,都有数千上万石,人吃不了,就全喂了老鼠。
前世,当官的贪了一多半百姓们的赈灾粮食,害死了那么多人,这一世,她就让他们吃进去的,全部吐出来,还要倒贴。
所以她也早早的就做好了准备,这一次,除了要救皇上,要救百姓,她还做一件事。
……
她道,“你也知道,我们这些大户人家,平日里吃的喝的都是精细的,就是从嘴缝里漏出一丁点,也够百姓们吃上一顿。”
“只要鼓动所有官员,地方富甲,打开私家粮仓,筹集粮食,分给百姓,百姓们有吃的,也就不会背井离乡,就不会饿死,我们国家也不会大乱。”
“有银子的出银子,有粮食的出粮食,两样都没有的,就出力,只要把百姓们安排好了,家和万事兴,国安天下兴,百姓好,国家才会好,我们也才能安安稳稳的吃喝玩乐。”
等到十一月,只要下了雨,百姓们就可以重新翻地种粮食,那时候虽然种小麦晚了一点,但今年是个暖冬,十一月也不冷,冬季种小麦或者种土豆,蔬菜,不管种什么,百姓们都不会再饿死了。
老皇上也不会急火攻心的病了,三年后,他也就不会死,那么……改朝换代也会跟着一起提后,前世的轨迹也会跟着一起乱。
到时候,不用她出手,萧毓都坐不上那个位置。
不让他当皇上,是对他最大的惩罚,她知道,沉默寡言的他,内心对皇位有多渴望。
她笑着,仰头看他,“表哥,我知道你不喜参与朝事,你只要把这法子告诉平亲王,平亲王自会献计给皇上的。”
看吧,她对他多好,连他从哪儿入手,都替他想好了。
有了平亲王出面,那些当官的就算不愿意开仓赈灾,也躲不过皇上的压迫。
皇上正在愁急,有人出法子,他自然会举双手,一万个赞成。
**************
萧寒听了玉锦的建议,当即回去后就去了一趟平亲王府,一直吃过晚饭才离开。
次日,朝会上就因平亲王一封奏折而轩然大波。
反对的有之。
赞成的有之。
总之,贪官多,好官少,想要从贪官的手里扣出一丁点的粮食,那是比登天还难。
不愿意出粮食的官员就极力反对,和赞成的官员争的脸红脖子粗。
☆、第147章 捐粮
为了此事,官员们一上午争执不休,最后,皇上急眼了,手掌一拍,“反对的爱卿是不是不希望看到百姓们活,是不是不想看到国家度过这次灾难?”
“你们身为父母官,看着百姓们挨饿却不管,自己吃香的喝辣的,你们配做父母官吗?那你们吃的又是谁的银子?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你们一年多少俸禄,别说养你们一大家子人,就是养你们一个都不够。”
“你们挣了百姓的银子,现在百姓们挨饿,你们就不应该拿出点粮食给百姓们吃一口?”
堂下,一大片官员脸涨得通红,又羞又臊,谁也不敢吱声。
他们一年多少俸禄,一年就那千八百两银子,都不够他们买一件衣服,养个小妾的。
老皇上真要急眼了,全部一一查下来,谁没贪些东西啊?
贪一件那也是贪,按律例,罢官流放是小,坐牢砍头是大。
可是……他们也不是全都是贪的啊。
他们哪一个家族名下没有一点儿私产啊,若没有一丁点的额外收益,他们府邸里怎能养的起数百奴仆,怎养得起一群丫鬟美妾,成群儿女。
可是……这时候,谁也不会傻的去和皇上争论这些。
除非他脑门子上写了,我不想活了,我被驴踢了,你灭了我吧。
这时候,官员们只有一个想法,花点粮食消皇上雷霆震怒,值得啊。
最后,皇上说了,“不同意拿出粮食的,那好,摘下乌纱帽,踏出皇宫,这种不爱戴百姓的官员,朕不养着也罢。”
摘乌纱帽,那是小事,真要摘了乌纱帽,前脚出皇宫,后脚就能抄了他们的府邸。
百官们冷汗淋漓。
最后,老护国公爷出来充装好人,顺着皇上的话,“皇上所言极是,老臣赞成平亲王请奏,只是这负责筹集粮食的人……”
他话还没说完,平亲王就站了出来,道,“既然是本王提出来的,当然是由本王亲自负责。”
不然,他辛苦写出奏折,鼓动自己的人赞成,最后,筹集到的粮食被有心人藏入私库,他岂不是白忙活一趟。
他白费功夫事小,那可是百姓们活命的口粮,粮食少了,饿死百姓,那可是大事。
护国公还想说什么来着,皇上就下了旨意,一敲钉锤。
这一次的天灾,把老皇上愁坏了,好不容易有了个解决的办法,他就要拿出雷霆之风的魄力来,不允许任何人反驳不从,不然,百官们一旦群起反抗,他也只有杀鸡儆猴这一招。
朝会结束后,皇上命令平亲王写出一张粮食定律。
粮食定律,是根据官员品级大小,要捐出多少粮食,不是你想给多少就给多少。
第二天,一张布告就贴了出来,三天之内,就贴满了整个南晋国。
上面全部都是根据各级官员的品级,定下来的捐粮任务。
另外,皇上还给了平亲王一支锦衣卫队,一是用来专门押运粮食,二是,遇上敢推脱不捐粮食的官员,可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