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军阀-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波不敢迟疑道:“即墨营实有三千五百丁,家丁两百余,水营初立,还未曾计入。”
钱士升又问道:“饷银多少?”
“步兵月饷一两,无本色,家丁亦是一两。”
钱士升冷笑道:“你即墨营三千五百兵丁,已经超过了大多数正兵营,步兵一两,已与九边将士齐平,饷银也从辽饷中足额支付,你荷蒙陛下青眼有加,朝廷厚恩,以千户提为游击一职,更应尽心竭力,方不负国家托付重任,你今日却犹自心中不满,一味的哭穷,安得是什么心?”
杨波心知关宁军涉及的辽饷是朝廷最大一笔支出,关宁军在京师各部年年有孝敬,各官在其中多少都有分润,期间的关系盘根错节,旅顺饷银从辽饷里划拨已经让无数人心中不忿了,这个钱士升似乎是东林一系的骨干,跳出来诘难自己也很正常。
想到这里,杨波清清嗓子答道:“即墨营每兵月耗银一两,一年需五万六千,现辽饷中划拨数为五万,六千零头暂且不提,请问这位大人,就算每兵实数每年十二两,这十二两要不要换成米粮?士兵家眷要不要吃饭?其他如弓弩,器械要不要?打制盔甲要不要银子?安置辽民要不要银子?若是士兵伤残,阵亡,抚恤要不要银子?请问大人,五万饷银到底是够还不够?是不是小人故意哭穷?小人敢问大人,兵丁连饭都吃不饱。谈何上阵御敌厮杀?大人试试三天不食还有没有力气口若悬河?小人敢问大人,大人又安得是什么心呢?”
“大胆!”温体仁见杨波越说越不像话,起身斥责。
钱士升满脸尴尬,不知道如何接口,若放在以前。他一个从二品文官叱责一个小小的游击,对方只会诚惶诚恐的连连告罪,恨不得自杀谢罪,哪敢多说一句废话?没想到今天居然遇上一个兵痞,不但顶撞他,还敢反问他安得什么心!搞得钱士升半天没回过气来。
崇祯满脸不悦。为的是钱士升在这里出乖卖丑,也为杨波狂妄无礼。
温体仁朝着杨波咳嗽一声,缓缓说道:“国家财政拮据,朝廷用度颇多,然各处饷银皆有成规,兵饷不继原非一日。将军乃国之栋梁,食君之禄,难道不该以身作则,与朝廷共度难关吗?即墨营所需饷银虽略有克扣,但比之前又如何?”
杨波知道自己索饷过多容易让朝廷和崇祯帝多疑而厌之,朝廷的官员想的是如何让军队数量能迁就眼前的财政状况,如何能更加省钱。避免增税,只是他们也不想想,不增税,这银子会从天上掉下来吗?
“陛下!”
杨波以头触地说道:“旅顺以兵数定饷,岂是臣贪钱耶?早得平奴一日,即早省一日费用,迟平一年,便多费六百万,当兵吃粮原本天经地义,该予却是吝啬不许。庙堂之上,人人以节省为荣,然,安知果是真省,果是真费耶?成大事者不惜小费。不一劳者,如何永逸?”
崇祯若有所思的回头盯着伏在地上的杨波,冷笑着说道:“原来杨卿也变着法子劝朕加赋,却绕了好大一个弯子!”
钱士升大惊失色,他经过崇祯帝提醒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杨波绕了半天是在用实际例子说服崇祯帝加税呢?
想到这里,钱士升顾不上体统,膝行上前泣奏道:“陛下,陛下万万不可加赋啊?陕西屡报饥荒,有父母食子女者,子女食父母者,夫妻、兄弟、朋友、乡邻互相食者。余人之衣冠动静犹昔,性情惊疑为豺狼。去岁,两畿、山东、河南、山、陕旱蝗,人相食,有父食子、妻食夫者,道路无独行之客,虽东西村亦不敢往来。是年五月,山西又遭大旱,民饥,有食土石者,有如鬼形而呻吟者,有僵仆于道而不能言者,有集数千数百人于城隅周道而揭竿者,盗贼益炽。北地灾祸连连,百姓衣食无着,赈灾刻不容缓,此时朝廷正当节衣缩食,唯恐救济不及,怎能继续加税压榨……陛下,此人包藏祸心,疑为流寇之心腹,望陛下严惩不贷”。
崇祯冷笑着打断钱士升的话,远远的对杨波说道:“杨卿,你可听明白了?”
杨波沉声道:“二年,刑科给事中刘懋上书裁驿,节银三十万五千余,然驿站驿卒天生食力之民,一旦无所施其力,不去为贼,将安所得乎?四年,职方郎中李继贞上书曰,赈灾携十万金往,度一金一人,止可活十万人,而斗米七钱,亦正可活五十日耳。臣听闻陛下节衣缩食,从内努中提十万金救济饥民,然,鞑奴虎视眈眈,九边将士尚且吃不饱饭,何谈饥民?挪用军饷救济灾民,驿卒造反与饥民啸聚为盗,孰轻?孰重?这位老大人空谈赈灾,不加赋,这赈灾的银子莫不成从天而降不成?老大人口口声声说,不加赋是为了饥民,小人敢问大人一声,饥民已是囊空如洗,朝廷加不加赋,又与饥民何干?”
“荒谬!”
钱士升大声叱责道:“朝廷加赋,则更多小民失业,或迫而从贼,或重新沦为饥民,一发不可收拾,你这佞人以巧言乱政,欲陷陛下与不义乎?”
杨波哼了一声,大声道:“陛下,列位大人!臣还是要说,本朝税赋太轻,北地不过区区数省饥荒,朝廷却无力赈灾,以致饥民啸聚为盗,为了救济饥民挪用军饷,又裁撤驿卒,军士无食而叛,为何?盖因税赋太轻,朝廷储备不足也!盐课二百五十万两,茶税十余万两、市舶税四万两、通过税六十万两、营业税二十万两,总额不过区区三百四十万两,且拖欠数年催缴不齐,收矿税便群起而攻之,驱逐中官税使,挑唆百姓罢市,臣亦不敢妄言说税赋不重,相比汉唐,本朝税赋确实重,何也?盖因加赋只加到了田赋上,士子不纳税,官僚不纳税,食之者众,生之者寡……”
大殿内悄然无息,只有杨波的话在四下回荡:“富者越富,贫者赤贫,税赋轻,士绅税负轻,税负重,小民税负重!”
钱士升见杨波把话扯到了万历朝矿监与民变的头上,不敢搭腔,只是脸上白一阵,青一阵。
杨波伏在地上沉声道:“臣有一法,无需加税,无需摊派,陛下许臣不罪,臣便放胆直言!”
崇祯帝愣住了,他原本是打算参考一下朝中两方关于增税的意见,顺便见见这个旅顺游击的,没想到殿见风云突变,完全被这个武夫掌握了话题的节奏,崇祯帝当然知道杨波的话没错,那些士绅豪门通过巧取豪夺积累了天下最多的财富,他们个个富甲天下,珠玉货赂山积,他们官商勾结,垄断集团暴利滚滚的直接后果自然是民生的日益困顿,所谓加赋与他们毫不相干,而原本负担很重的百姓更加雪上加霜,有的农民甚至“废箸、鬻舍、捐妻,以供王国之禄”……
崇祯帝比谁都想赈灾,可朝廷没钱,当年杨鹤拿着他挤出来的十万帑金便招抚了陕西各路匪盗流寇,可惜十万帑金不过是杯水车薪,各路匪盗先降复叛,朝议哗然,矛头全指向了杨鹤,崇祯帝无奈之下把杨鹤推出去当了替罪羊,可是他心里依然怀着愧疚,他一直在反复强调:“寇亦我赤子,宜抚之”。
也常说:“小民失业,甚至迫而从贼,自罹锋刃,谁非赤子,若肯归正,即为良民,嘉与维新,一体收恤。”
甚至听说洪承畴把降而欲叛的王佐桂等数十人杀死的时候,他还大为光火“王佐桂既降,何又杀之”。
想到这里,崇祯不禁对杨波好奇起来,很想听听他有什么好办法不摊派却能生钱出来。
“此非朝议,言者无罪,杨卿有什么话但讲不妨”
杨波又磕了个头才缓缓说道:“陛下只要赐臣尚方斩马剑一柄,臣自带本部兵马一千入苏州府,杀为首士绅三百家,然后请刮江南富户,指名输官,行首实籍没之法,半年之内,臣为陛下刮出百倍之辽饷……”
杨波的话如同晴空霹雳,把大殿里的人全部砸蒙了……
第七十三章屠夫
大殿内鸦雀无声,只有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好!好!好!”崇祯帝指着杨波连说了三个好字,却再也接不下去了,满脸的愤怒之色。
杨波看到崇祯帝指着他的手腕处,露出的内衣袖子上的补丁,心里叹了口,伏低了身子说道:“陛下,国库如洗,收刮江南士绅以资天下乃不得已而为之,灾民得救,兵食有着,清除内患,一力对外……”
“陛下,陛下!”钱士升打断杨波的话,连连磕头痛哭流涕道:“倡横议以摇人心,岂直借端幸进已哉?此獠不杀,不足平民愤!”
钱士升抖索着手指着杨波骂道:“小人肆无忌惮,竟至于斯?倡为缙绅豪右报名输官,欲行手实籍没之法,此皆衰世乱政,而敢陈于圣人之前?郡邑之有富家,亦贫民衣食之源也,以兵荒之故,归罪富家,拾掇陛下行籍没之法,虽秦始皇不行于巴清,汉武不行于卜士者!陛下,今日若不把此小人下都御史论罪,如何能安天下人之心?”
杨波心里冷笑一声道:“大人说的天下,怕是士绅之天下吧?”
杨波知道这句话一出口,他立刻就成了大明士绅阶层的敌人,这个时代骂骂崇祯帝倒没什么太大问题,但是得罪了士绅阶层,自己怕是要倒大霉,但有些话不说,郁积在心里实在堵得难受,北方天灾人祸,还有鞑奴在一旁虎视眈眈,兵事连连的时候,江南士绅则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他们一听到加赋便群起而攻之,朝廷刚想惩处鼓动百姓闹事的士人。他们便大叫朝廷杀士也,坑儒也!
康熙十九年,江南奏销案:“悉列江南绅衿一万三千余人,号曰抗粮,既而尽行褫革。发本处枷责,鞭扑纷纷,衣冠扫地。如某探花(叶方蔼)欠一钱,亦被黜,民间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谣”清查,黜革。流放了上万名读书人,吴伟业、徐乾学、徐元文、韩炎、汪琬等江南缙绅著名人物几乎全部罗织在内,样的事情在明代崇祯时期是不可想象的!一万三千人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满清不会象明朝政府那么客气,明朝拖欠赋税几乎是家常便饭,名义上是那么多。真正能收上来的,恐怕有一半就不错了,而满清的话,你要敢拖欠一丁半点,那就对不起了,屠刀马上就悬在你的脖子上。
这是发生在文人鼓吹的“康熙盛世”,这个税赋比崇祯末期还要重的“盛世”。这些文人提到明末便咬牙切齿,什么横征暴敛,敲骨吸髓,迫害东林士人等等,提到康熙,则是文治武功,千百年难得一见之圣君,其中的区别,无非就是一柄屠刀而已。
钱士升突然冲到杨波面前扯着他的衣服一面痛骂着,一面就要厮打。杨波不动声色的右手抓住钱士升拉扯自己胸襟的手,轻轻一握,钱士升顿时松开手,痛得叫了起来。
“够了!”崇祯重重的一掌拍在桌子上,发出蓬的一声巨响。
“陛下!陛下!”
钱士升痛哭流涕的膝行上前。指着杨波说道:“臣乞陛下杀此人!”
崇祯看着大殿跪着的两个人,又望了望温体仁,温体仁摇头道:“此议一倡,亡命无类之徒,相率而与富家为难,大乱自此始矣!”
温体仁又道:“此人搜刮助饷之议虽不合法度,乱了纲纪,但念在他一心为朝廷分忧,依老臣之见,彼不过粗鄙武夫,妄言一番,陛下稍作叱责也就罢了,今日若是惩罚进言者,那日后谁还敢进言呢?”
钱士升还待要说话,崇祯帝却严厉的望着他说道:“今日搜刮助饷狂桲之议就到此为止,卿等切不可外泄”
钱士升和陈启新等都俯首称是。
见崇祯微微点头,温体仁朝杨波喝到:“还不谢过陛下不罪之恩?只盼你日后好自为之,切不可口出大言”
杨波叩首谢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臣多谢陛下不罪,若是陛下不忍士绅受苦,臣还有一计呈上,不加赋,不增派,可定北地矣!”
大殿里再次一片沉静,连根绣花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陈启新和钱士升张着嘴看着杨波,温体仁额头冒汗,心里却是惊愕无比,饶是他生平阅人无数也没见过这种不怕死的人。
“讲!”
崇祯冷冷的说道。
杨波伏低沉声道:“陛下若是不肯士绅受苦,不愿行籍没之法,臣请陛下传旨九边,凡有归降投诚诸贼,无论匪首或蚁附饥民,尽数屠之……”
蓬!
陈启新一屁股从座位上摔了下来。
大殿再次一片的死静,除了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疯了!”
温体仁第一个反应就是杨波真的疯了,崇祯帝向来对流寇常怀愧疚之心,杨波这是要揭了陛下的逆鳞啊?温体仁有些失望的最后看了一眼杨波,这次只怕大罗金仙都救不了他,自己看来也要舍弃这个人了。
钱士升低头不语,心里却是暗暗欣喜,既然你要自寻死路,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崇祯帝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杨波的声音还不断传入耳里“陛下,诸贼穷饿之极,无处生活,兵至则稽首归降,兵去则抢掠如故,朝廷疲于奔命,九边将士不得饱食,饥民亦无力救济,如今之困局,陛下需痛下决心”
“……当年杨鹤大人招抚失败,何也?饥民虽愿受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