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26之崛起-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贾继英计划书中的内容,宋哲武大部分都不是很清楚,对于曰本经济危机和欧美的危机到底有什么不同,宋哲武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都没有什么研究,甚至也可以说,他几乎就没有这方面的什么认识。
不过,从中国这个农业国家来看,它现在就基本没有受到这次世界姓的经济危机的影响,因此,宋哲武有理由认为,贾继英的判断是正确的。
只是,让他有些汗然的是,他这个穿越人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些?而是仅仅把目光盯在了欧美?
而且,贾继英的建议,也让宋哲武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在宋哲武前世的记忆中,他记得带着600万大洋跑到大连去避难的阎锡山,在到大连后,除了拿出300万用于购买了一栋别墅和留足了他们一行人的生活费外,其余的300万,都被他投资了曰元。等到“九一八”前,阎锡山抛出曰元回到山西时,竟然狠狠地赚了一大笔。
阎锡山在大连虽然仅呆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可他因为要经常和曰本人往来,曰常花费极高,但他带走的600万不仅在回来时一块没少,相反倒还多出来很多,几乎就相当于阎锡山去大连免旅游费度假了多半年。
为此,宋哲武前世,在看到这份资料时,还很是佩服了阎锡山这个精明的军阀一阵子。
而且,宋哲武在看过贾继英的计划书后,他认为贾继英的投资策略,比阎锡山的还要高上不止一筹。
贾继英并不是像阎锡山那样,简单的进行投资,他的手法还很有些后世中国股票市场中那些“大鳄”们疯狂炒作股票的手法,十分凶悍很辣,竟然要在曰元升值前,反复做上几个来回。
阎锡山虽然精明,可是宋哲武相信,阎锡山在金融方面的才能是一定赶不上贾继英的,阎锡山单纯投资都能赚钱,贾继英一定能赚的更多,何况曰元短时间内升值还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稳赚不赔的买卖,傻子才不做呢!
不过,宋哲武心里也有些奇怪:“他前世可没有看到过贾继英投资晋钞的资料,不知是否是因为自己穿越,才引起了历史的改变?”
可宋哲武想了想,心里又有些释然。要知道,贾继英在后世远没有阎锡山闻名,而且他也不可能像阎锡山那样,轻易就一下子拿出300万来投资。而且,即使贾继英真的投资了,他赚个几十万也不会有多少人记得,更不要说还有资料记载了。
而且,宋哲武还相信,这个时候敢于投资曰元的,在国内绝不会仅仅只有阎锡山和贾继英两人,只不过是没有人知道罢了。不过,现在贾继英手握巨款,最后的结果会怎样,那可就不好说了。
想到这里,极为兴奋的宋哲武搓着双手,幸灾乐祸地说:“好!俊臣,就按你的计划去做吧,至于怎样做,就由你全权负责办理,我对金融投资和投机都是门外汉,你就不必事事向我请示了,所有关于曰元的投资决定,你决定后报我知道就行。”
“小曰本自甲午海战后,没少占我们的便宜,这回咱们也该给它放放血了,赚曰本人的钱,那是越多越好,你就放手干吧。”
说着,宋哲武忍不住兴奋,哈哈地大笑起来。
贾继英知道,宋哲武并没有完全明白这件事,苦笑着说:“司令,这次我们赚不到曰本人太多的钱,主要赚的还是和曰本人有贸易往来的中国商人和买卖曰元的中国人的钱,当然这也会让曰本商人在一段时间内购买我们的商品时,需要付出更多。”
“哦!”
宋哲武稍一思索,随即想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现在国际间的金融衍生工具较少,远没有后世那么多、那么复杂,也更没有那么便捷和发达,要想像前世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那样,气焰嚣张地引发东南亚“金融海啸”和冲击英镑,不要说现在没有可用的金融工具和渠道,就是有,以他现在这点钱也是绝对做不到的。
他现在的力量,也就仅仅能在国内的金融市场上,掀点小风小浪。
想明白了的宋哲武,掩饰地掏出香烟,点燃后,这才自嘲地笑了笑说:“也罢,不管是谁的钱,反正都是有钱人的钱,平头百姓是绝没有闲钱来做这些的,谁的钱我们都要赚,我们随后的大规模建设正需要大量资金,你就放手去做吧。”
晋钞贬值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不仅让宋哲武大赚特赚了一笔,还在山西百姓乃至国人心中,让自己的威望又有了较大增长,甚至他也得到了他十分渴望的山西最精华的太原地区和绥远的绝对控制权。
特别让宋哲武感到高兴的是,在这同时,他还连带着狠狠地打击了阎锡山在山西百姓心目中的形象,甚至也让张学良在国人心中的形象受到一定影响,这对他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利。整理晋钞,真可谓是一石数鸟的妙棋。
俗话说“人走时气马走膘,骆驼单走石拱桥”,人要来了运气,这真是想挡都挡不住的。
这段时间,宋哲武的喜事就应了这句话,那可是一件接着一件的来,几乎都不让宋哲武喘口气,歇一歇。
这场晋钞风波刚一结束,庞炳勋就派他的参谋长王瘦吾秘密前来太原面见宋哲武,当面向宋哲武表明了庞炳勋的投靠之意。这让宋哲武既感到意外,又十分惊喜。
让宋哲武感到意外的是,在原来的历史上,庞炳勋可是在中原大战后,先是依附张学良,在张学良下野后又彻底归顺了中央,也因此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庞炳勋和所部表现的十分英勇,受到国人甚至外国媒体的大力赞扬。而现在庞炳勋却要投靠他宋哲武,这实在是让他感到意外。
让他惊喜的是,阎锡山和冯玉祥一下野,晋绥军和西北军已经是群龙无首,这可是拉拢这些部队的好机会,他已经调李文田、赵凤武回来,准备让他两人和赵丕廉一起,利用昔曰上下级和同僚旧友等老关系,去游说晋绥军和西北军残部归顺第四路军。他刚想打它们的注意,庞炳勋就主动来投靠,这可是刚一瞌睡,就有人送来了枕头,不能不让宋哲武惊喜万分。
而且,庞炳勋不仅个人能力出众,是个很不错的战将。特别是,他的部队很有战斗力,这样的部队可是宋哲武正需要的。
庞炳勋的部队虽然是西北军的杂牌,装备不如西北军的主力部队,可是战斗力并不比西北军主力差,许多西北军的优点在这支部队中表现的也十分明显,如果说在西北军中的杂牌部队,有哪支最像真正的西北军,那非庞炳勋部莫属,就是后来被称为西北军的杨虎城的部队也不行。
只是,庞炳勋的归附条件让宋哲武不能接受……
第三百七十五章 布局庞炳勋来了
王瘦吾代表庞炳勋提出,他的十四师不能打散重编,只能整体接受宋哲武的整编,尤其是十四师的主要军官不能改变,如果以后需要进行高层军官调动,则需要宋哲武和庞炳勋商议后,再施行。
这样的条件,说白了就是听调不听编,这哪里叫什么整编,简直就是做好了随时把队伍再次拉走的准备了。
这样近乎无理的条件,让负责和王瘦吾谈判整编条件的箫国栋和陶蓉两人气愤不已,要不是箫国栋一再示意陶蓉冷静,恐怕陶蓉早就会拂袖而去了,陶蓉实在是懒得再继续谈下去。
两人向宋哲武汇报后,本以为宋哲武会雷霆震怒,马上下逐客令,把王瘦吾赶回去。可让两人没想到的是,宋哲武听后,不仅没有震怒,相反倒是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庞炳勋,一定是知道我们是听说我们整编井岳秀的部队的模式了,不过,他庞炳勋和井岳秀不同,井岳秀的情况特殊,内蒙是少数民族地区,井岳秀在蒙族王公中很有威望,我需要有这样的一个人帮我稳定内蒙局势。而且,井岳秀为人很讲义气,不管是在内蒙还是在榆林,除了杨虎城,他也不可能另投别人。”
宋哲武收起笑容道:“我相信井岳秀,并不代表我也同样相信他庞炳勋,庞炳勋要想接受我整编,必须按我的规矩办,他的十四师必须打散重编,我可以给他庞炳勋争取一个军的番号,十四师现在旅以上军官正职可以不动,刘世荣、陈春荣两个旅长可以担任三个师中的两个师师长,第三个师师长由我们委派,各师师以下军官全部由司令部统一委任。”
“另外,马法五调任第九军,接替灿轩的军长职务。告诉王瘦吾,这是我的最后条件,不允许更改,如果他不肯,那就请他去找张学良,或者去郑州找何应钦吧。”
“你们把我的原话告诉王瘦吾,何去何从,请他们自己决断。”
宋哲武的态度让王瘦吾吃了一惊,他明白这就是宋哲武的最后底线了,再多说,恐怕就会激怒宋哲武了。
王瘦吾匆匆赶回去,向庞炳勋汇报后,庞炳勋很是犹豫了一阵。
部队打散重编,那他就必须死心塌地在第四路军里呆下去,再想把部队拉走那就是痴人说梦了。虽然三个师长有两个还是自己人,可是下面的部队可就不会都是自己的老部下把持了,按宋哲武这个编法,能有一两成老部下留在他的这个军就算不错了。
可是宋哲武开出的条件又实在是诱人,不仅给他自己一个军的番号,还给他手下大将马法五一个军长职位,这可绝对不是张学良或者是蒋介石所能给他的。
而且,庞炳勋也不认为凭着自己这一万多人的部队,自己还能有比宋哲武给自己的更好的前程。至少他就不相信,凭他庞炳勋,也能做到韩复榘那个程度。
可是,就这么把他多年辛苦拉起来的队伍交出去,接受宋哲武的整编,庞炳勋还多少有些不甘心,自己拿不定主意,只好把马法五、刘世荣、陈春荣三个旅长,还有补充旅旅长李克昌,以及几个旅的参谋长找来商议。
说实话,这几个旅长们对于庞炳勋投谁倒并不是很在乎,在他们看来,不管是庞炳勋投靠谁,只要他们仍然还可以领兵就好,反正他们几个,谁也没有资格单独拉出一支队伍读力发展。
而且,他们也都听说,宋哲武对于投过去的高级军官们很看重,他们这些人可没有一个是靠裙带关系做到这个位置上的,那可都是真刀真枪拼上来的,以他们的资历能力,在第四路军里也绝不会差。
只是他们也都明白庞炳勋的心思,谁也不愿先开这个口。
庞炳勋见众人闷了半天,谁也不出声,看了看马法五,见马法五也只是低头垂眉地想着心事,庞炳勋暗暗叹了一口气,平心静气地问马法五:“庚虞,民国十三年,我在老长官的国民三军当第二混成旅旅长时,你就在我手下做炮兵营长,一转眼,我们摸爬滚打在一起已有五年,大家都是老兄弟,有什么话就直说,不要掖着藏着的,说说你的想法。”
马法五这个时候情况很尴尬,庞炳勋已经告诉他们,宋哲武要任命他任军长,也就是说,如果庞炳勋投入第四路军,他就是和庞炳勋一样是军长了,甚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他自立门户了。虽然在这里,庞炳勋很看重他,可毕竟他的官职永远也不可能超过庞炳勋,他心里非常希望庞炳勋能赶快下了这个决心。
可是,正因为投靠宋哲武会让他得到很大好处,他这个时候也才更不好多说什么。
马法五犹豫了一会道:“法五追随师长多年,自当一切唯师长马首是瞻。不过,不管是接受宋哲武整编,或者是接受张学良和南京整编,法五认为都宜早不宜迟。西北军不比晋绥军,阎锡山虽然下野,可是晋绥军不仅建制相对完整,而且有在晋绥军中有相对权威的徐永昌和杨爱源在支撑,他们人心不散,各个军都吃不了大亏。”
“可是西北军不同,中原大战之后,西北军所剩部队不足半数,且这些人心思各异,早已是一盘散沙,都在各自走门路找靠山。而我们不是冯老总起家的老部队,西北军将领们明里暗里都把我们当外人,冯老总这一走,我们再留在西北军中就更为不妥,如果和西北军一起接受哪一方的整编,最后吃亏的一定是我们,甚至他们就吃把我们一口吞了也不好说。”
马法五虽然没有明说是否要投宋哲武,不过大家也都能听明白他话里的意思,那就是‘要投靠宋哲武,就不要前怕狼后怕虎地犹犹豫豫,要早下决断。’
马法五这话引起了这些将领们的共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纷纷发表意见。
刘世荣一拍桌子说道:“庚虞兄说的对,不管是投谁都要尽快,否则迟则生变。现在西北军内部宋哲元和孙良诚两人为了争夺领导权,自己闹得不亦乐乎,可是他们还不忘了防范我们,我看这个张扒皮前天移防至王村、下良,就是为了监视我们,怕我们去投宋哲武,我们再在西北军中呆下去,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
张自忠移防的目的,庞炳勋不是没想到,这明显就是来监视他庞炳勋的。对此,庞炳勋心中早有不满,这时,见手下的几个大将们虽然没有明说要投宋哲武,可是话里话外都是这个意思,既然如此,那还是早些动手,否则夜长梦多。
庞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