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皇后这是气晕头了,张华、裴她一个都杀不得,杀了他们她靠谁来打理政事呢?何况张华等人也不是怕死之辈。
直到太阳偏西,还是没有决议。贾皇后终究没有杀太子,她也怕夜长梦多,于是妥协,请求废黜太子为庶人。
这大概已是最好的结果了,张华、裴也只好妥协。于是惠帝下诏,令尚书和郁与御史中丞解结去东宫宣诏,废黜太子为庶人。大概是怕太子不奉诏作乱,贾皇后还派了大将军梁王司马肜、镇东将军淮南王司马允、前将军东武公司马澹、赵王司马伦、太保何劭随同去东宫。太子很顺从地接受了诏书,步行从承华门走出宫城,坐着牛车被送进了金墉城。
随后东武公司马澹用兵押解太子妃王氏,以及太子的三个儿子司马虨、司马臧、司马尚一起到金墉城。
与此同时,贾皇后迫不及待地派人杀死了太子的生母谢玖。这个无辜而可怜的女人,十余年来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恐惧之中,儿子贵为皇嗣,可是别说母以子贵,连母子团圆都成为奢望,到头来还要被儿子连累,死在元康九年的除夕之夜。
谢玫的死状颇惨,据说是在掖庭杖毙,同时被害的还有太子宠妃、皇孙司马虨的母亲蒋俊。
东宫的势力一下子灰飞烟灭,时间是元康九年十二月。正好应了另一首洛阳童谣:
“东宫马子莫聋空,前至腊月缠汝合。”
第五章 贾皇后
一、舆棺上奏
第二日是癸亥日,是新年的第一天。大概是庆祝胜利,贾皇后让惠帝大赦天下,改元为“永康”。
“元康”这个年号伴随着太子的政治生命,一起走到尽头。八王之乱新的一轮杀戮又要拉开帷幕,永康这个年号也只用了一年,与它同时滑落舞台的将是贾皇后的脑袋。
朝廷将废黜太子的诏书,连同太子的反书一起,传阅天下。于是太子阴谋弑杀君父的消息,犹如惊雷一般,迅速传遍王朝的每一个角落。世人依稀记得十余年前,先帝司马炎曾大力褒奖这个皇孙,说他聪慧仁爱有孝心,使他小小年纪就流誉天下。如此佳儿长大后竟然成为叛臣逆子,实在不可思议。别的先不说,皇室的教育方法就很诡异,硬是把一棵好苗培养成了杂草。
消息传到了关内,时任西戎校尉司马的阎缵马上闻到了阴谋的味道。当年杨骏死后无人收葬,阎缵时任安复县令,他抛官弃职,招集旧日同僚替杨骏收敛下葬,结果有杨骏的一个从弟叫杨模的,当时已经吓破了胆,竟然去告发他们。东武公司马澹上书请求诛杀首犯阎缵,没获准,阎缵因此得到世人赞誉。国子祭酒邹湛打算替他谋个秘书郎的职位,谁料秘书监华峤说,“秘书郎职位轻闲俸禄又高,许多高门士族子弟都抢着要做呢,哪里轮得到阎缵这种人?”
一气之下,阎缵应河间王司马颙的招聘,离开洛阳赴关内担任西戎校尉司马。阎缵确实是能吏,不久就立功被封侯,他的祖父阎圃、父亲阎璞都是曹魏的平乐乡侯,阎缵也被封为平乐乡侯。
得知太子被废,阎缵又有惊人之举,他再次抛弃官职回到洛阳,带着一口棺材来到宫阙前,上书替太子喊冤。这个举动开了个先河,以后凡有臣子决心以死犯谏,就拉个棺材摆在午门外,表示自己豁出去了,其中最著名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数一千二百年以后明朝的海瑞。
阎缵的上书很长,大意如下:
太子确实有过失,但是不算大恶,汉朝有戾太子“子盗父兵”,与父亲喋血长安,但是仍然得到了武帝的原谅;商代的王太甲,曾经因为作恶而被放逐三年,后来改过自新,仍然成为一代贤君;前朝魏明帝曹睿,曾经被废为平原侯,后来厉节修行,依然成为明君。太子的罪恶不及戾太子,而且认罪态度是如此之好,可见仍是可教之材。如今天下不太平,四夷未宁,异族人都盼着国有内乱。国嗣的位置事关重大,不宜空虚,所以请陛下不要轻易言弃,再给太子一个机会洗心革面。如果太子实在不知悔改,到时再放弃也不迟。
在奏折的最后一段,阎缵写道,我出身寒门,与太子从来没有私交,之所以上书,实在出于对国家的忠诚。临行之前,我母亲替我算了一卦,说我这份表一交到御前,我的命就算完了,我的妻儿哭泣着劝我不要上书。但是我承蒙陛下天恩,不敢辜负,哪怕一死也要尽忠,今天我把棺材都带来了,等着受戮成仁。
阎缵的奏折递了进去,被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既不遵从,也不反驳,更不商议,就当这事没有发生过。阎缵以死进谏的目的没有达到,太子的处境不仅没有丝毫的改善,反而引起贾皇后等人更严重的忌恨,据说贾谧看了阎缵的奏折,冷笑了一声,说:“这份奏折写得不错,如此看来,阎缵等人还是向着司马家啊。”
从贾谧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心中已经把贾氏与司马家完全对立起来。此人已经狂妄得失去了理智。
远在边陲的阎缵千里赴死,替太子进言,相比之下,那些在洛阳身居要位的达官们就太让人失望了,他们个个尸位素餐,该发言时装聋作哑。不仅如此,还有人落井下石,比如尚书令王衍,太子身陷囹圄,他连忙与太子划清界线,上书请求惠帝准许女儿太子妃王惠风与太子离婚。王惠风据说十分有情义,从金墉城恸哭而归,十二年之后,王衍被羯族人石勒活埋,王惠风自刎于胡虏帐中。
张华、裴未能救太子免于厄难,都有些心灰意冷。有识之人已经预见到来日必有大难,劝二人急流勇退,张华的儿子张韪以天相“太白昼见,中台星坼”(不利于宰辅)为理由,也劝张华逊位。张华与裴都犹豫良久,还是没有同意。
有后人因此讥笑二人栈恋权位,不知发出讥笑的那些人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此二人查漏补缺,这个国家将不知会崩坏成什么样子。智者不立危墙之下,晋朝并不缺乏所谓的“智者”,那些明哲保身的滑头充斥朝野,毫无作为贻祸子孙,这些人才是历史罪人。
《晋书》将卫瓘、张华合写在一卷之中,唐朝的史官没有吝惜赞美之语,他们对卫瓘、张华两人的忠诚与舍身取义的胆气表示敬仰,最后他们感概说“忠于乱世,自古为难”。
永康元年初的洛阳是分裂的,前半个洛阳城里贾皇后等人在改元大赦庆功,但在另半个洛阳城里,气氛是肃杀的,不平、惶恐的情愫在交织蔓延。太子虽然被关进了金墉城,但是太子的党羽仍在,这些人不知道贾皇后会不会实行清洗,别说仕途,他们的人身安全也处在危险之中。为了自保,同时也是为了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这些人开始活动。
禁军将领司马雅、许超曾经在东宫任职,太子对两人不薄,后来两人被调至禁军,担任右卫督与常从督。两人对太子的遭遇感到不平,于是联合殿中中郎士猗,密谋救出太子,扳倒贾皇后。殿中中郎是当年孟观、李肇的军职,右卫督与常从督与殿中中郎相似,也宿卫宫中,但是官秩比殿中中郎要高,手下兵也多。当年贾皇后就是依仗殿中禁军才消灭杨氏,政变成功,现在腑腋间埋下这么一颗炸弹竟然浑然不觉,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贾皇后的敏锐精明已经在元康九年的专横跋扈中消磨殆尽了。
司马雅等人有心杀贼,仅凭他们几个却无力回天。就如当初贾皇后一样,他们只能向宗室寻找支援。
从表面上看来,当时身在洛阳的宗室重亲有不少,仅武帝的儿子,就有淮南王司马允、清河王司马遐、吴王司马晏、豫章王司马炽,可惜太子的这四个叔叔都靠不住。
先说清河王司马遐,当年逮捕卫瓘时他的懦弱表现,已足够让人对他不抱希望,一个连属下都管不住的人,难道还能做大事?何况此时清河王已经久病不起,之后没几个月就一命呜呼了,死时才二十八岁。
吴王司马晏,史书上说他“才不及中人,于武帝诸子中最劣”,照此看来,他连皇帝哥哥司马衷都不如。吴王很小的时候就半身不遂,样子也很让人倒胃,长大之后更加难看,“不堪朝觐”,都不能出去见人。当时吴王担任射声校尉,很明显,他能掌兵权是因为贾皇后觉得这人不构成威胁,根本无须忌惮。
豫章王司马炽是武帝最小的儿子,后来他成为晋朝的第三任皇帝,是为晋怀帝。永康元年他才十七岁,史书上说他为了避祸“冲素自守,门绝宾游,不交世事,专玩史籍”。如此韬光养晦,当然无法指望他会涉险反抗贾皇后,何况当时豫章王官拜散骑常侍,这是一个既没政权又没兵权的闲职。
唯一有能力领导一场政变的,看来只有淮南王司马允了。永康元年司马允二十九岁,正是大有可为的年纪。当年武帝寄以重望的三个儿子:秦王楚王淮南王,秦王病死楚王笨死,硕果仅存的淮南王司马允,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除惠帝以外司马家的第二号人物。
但是司马雅等人并没有去找淮南王,因为此时除了贾皇后,淮南王司马允也许就是第二个最为心切,盼太子早点死的人了。据《晋书·淮南王传》里说“初,愍怀之废,议者将立(司马)允为太弟”。
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
一、是贾皇后为了稳住淮南王,有意放出烟雾,说准备立淮南王为皇太弟,将来继承皇位;
二、是朝中与淮南王结党的臣子们,利用当时人心惶惶的乱局,趁机向贾皇后施压,要拥立淮南王为嗣。
不管是出于哪一种原因,都使淮南王有足够的动机嫌太子碍事,乐得看他倒霉。这种现象也再次证明,贾皇后所谓的生子是一个彻底的谎言,即使在当时也没有人相信,连贾皇后自己都觉得心虚而不敢提出嗣位要求。
除了皇帝的四个弟弟,另外有两个宗室成员手中有兵权。一个是东武公司马澹,时任中护军;另一个是齐献王司马攸的儿子,小齐王司马冏,时任翊军校尉。不过司马澹是贾氏党徒,是废黜、押解太子的急先锋,也是杀害太子之母谢淑妃的刽子手;齐王司马冏呢,年轻,资历不够,威望也有限。
以上人物都不能用,那就只能在祖父辈的宗室元老中找了,宣帝司马懿九个儿子中,撑着活到永康元年的只有三位,分别是平原王司马干、梁王司马肜和赵王司马伦。
老三平原王司马干,前文已经介绍过了,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老八梁王司马肜刚在元康年间大大出了丑,他继赵王司马伦出镇关中,公报私仇害死建威将军周处,使人心大失,氏族人的叛乱愈演愈烈,朝廷只有把他召回洛阳,派河间王司马颙镇关中;永康元年,司马肜担任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军、录尚书事等一连串显赫的官职,实际上对朝政一事无补,手中也没有实际兵权;
老九赵王司马伦比他哥哥司马肜还不如,关中氐族的叛乱就是他出镇关中的时候,胡作非为而激发的,当时是元康六年,朝廷把他召回了洛阳,做为惩戒,只让他担任车骑将军、太子太傅这种虚职闲职,长达三年。
永康元年春,在太子被废黜后,贾皇后也不知出于什么心理,鬼使神差的任命赵王司马伦为右军将军。赵王原先的期望值是录尚书事,就是做宰相,右军将军这种区区千石的小官,而且还是武官,实在配不上他的身份,所以赵王很不满意。
司马雅等人感觉到了赵王的怨气。右军将军官衔虽不高,手下禁军着实不少,赵王一向贪婪,经不起诱惑,这位王爷早年还曾不顾身份,伙同散骑将刘缉偷盗武帝的裘皮大衣,传为一时笑谈。
将希望寄托在这样一个老而昏聩贪婪无行的人身上,实在是个冒险,但是司马雅等人别无他选,只有孤注一掷,决定策反赵王。
与此同时,在大内深宫笑逐颜开的贾皇后肯定没有想到,近日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任命,竟然替自己开启了死亡的大门。
二、黄雀在后
司马雅与许超等人还在为营救太子奔走谋划,那边贾皇后先动手了,仅仅把太子关进金墉城她还觉得不够安全。
于是有一个黄门跳出来自首,自称曾与太子合谋造反,惠帝照例大会群臣,数落太子的忤逆,把黄门的供词给公卿传阅。
于是百官寒心、龙颜大怒,最后还是父子情深,惠帝网开一面,赦免死罪,仅仅下诏将太子囚禁于许昌别宫思过。东武公司马澹再次充当了打手,他率领一千禁军押解太子出京,向东南百里,送至豫州颍川郡的许昌,随行的还有治书侍御史刘振。
治书侍御史是汉代官名,晋朝依然在使用,职责是掌管律令。刘振的任务是看守监视太子,不过惠帝令刘振持节,按照晋朝法令,持节者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