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琅和洪玉二人站在照相机前,周围都是明晃晃的灯,照的洪玉有些害怕,不过刘琅拉起她的手,洪玉立刻就安静了下来。
“来来来,小朋友看我这里!”
照相的人对着两个小孩喊道,随之按下了快门。
前一世,这张照片里只有刘琅一人,而这一世有多了一人,刘琅准备二十多年后给自己的妻子来个惊喜。
洪玉一家三口高高兴兴的离开,这一世刘琅不会和洪玉成为高中同学,这对于她应该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他也不准备去影响,洪玉接下来会按部就班的上高中,然后考上首都的那所高校,去学习她喜欢的计算机专业,毕竟二人前世是夫妻,夫妻之间没有太多的秘密,所以在她二十五岁之前,只要刘琅想,应该就能找到对方的足迹,二十五年后自己会是个什么样子?刘琅也不知道,但是不管他是个什么样子,他都会去找对方,然后让对方嫁给自己,结婚生子再续前缘,对于洪玉,刘琅绝对不会“放过”她的。
刘琅一家子被那两个人带到了一间屋子里。
“你们坐!”
年纪大些的那个人招呼道。
“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咱们市教育局的王抗日王局长,我叫孙桐。”
年纪轻一点的那个人介绍道。
“原来是王局长,我叫刘东来,这是我的爱人徐文秀。”
听到对方竟然是市领导,刘琅的父亲立刻郑重起来。
“坐坐,不要客气!”
王抗日局长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对方坐下。
“小朋友,你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
王抗日看着刘琅问道。
“我就刘琅,琳琅满目的琅!”
刘琅回答,说起这个名字他就有些气,当初自己的姑姑可是以为这个琅字是阆苑仙葩的“阆”,不过错进错出,要不是这样这辈子他怕是要改名了。
“琳琅满目?呵呵,你竟然还懂成语?”
王抗日眼睛一亮。
“我儿子两三个月就能会说话,四五个月就能看书,现在,我们家所有的书他都看完了。”
刘琅的父亲骄傲地说道。
“什么?所有书都看完了?”
王抗日和孙桐先是一惊,对视一眼后又笑了下,显然对刘琅父亲所言根本就不相信。
“刘琅,这样吧,你和这位孙叔叔做几个游戏,如果你完成了这些游戏,我就给你买玩具,你喜欢什么我就给你买什么!”
王抗日看着刘琅说道。
“玩具?我不需要玩具,你有什么问题就问吧!”
“我想要台电脑,你们有吗?”
刘琅暗道。
第二十五章 大学少年班()
“好好,小家伙有点意思,小孙,你带他到那边去!”
王抗日指了下旁边的一张木桌,刘琅自己就先走了过去,然后用手一撑坐到了比自己肩膀还高的凳子上。
那个孙桐坐到了对面,从一旁拿出一堆东西,什么七巧板;什么写着字的卡片等等。
这一边,王抗日和刘琅的父母聊了起来。
“你们两个小两口是什么学历呀!”
“我们都是初中学历。”
“哦,初中学历,也不错了!家里的老人呢?”
“我父亲是中专学历,母亲是小学。”
刘琅的父亲回答。
“哦?中专学历,看来是位知识分子呀!”
在五六十年代上过中专的人可不多。
“那你父亲在什么地方上班?”
对方又问道。
“在化工厂工作。”
刘琅的父亲答道。
“哦,化工厂的工程师,好,我们国家就需要这样的人………对了,你们的老家在哪里?”
对方接着问道。
“在沈城!”
“哦,不是本地人呀!不过听口音可没有沈城的口音。”
“我父亲上班时就到了阜城,全家都跟了过来,这么多年口音都变了。”
刘琅父亲回答。
“原来是这样?”
“你们两口下乡在什么地方?”
对方问道。
“我在铜山矿,我爱人在九营子。”
“哦,那家里还不远。”
对方点了点头。
“那你家里的成分是什么?”
对方再次问道。
“我们都是贫下中农!”
刘琅的父亲回答。
“贫下中农呀!好,好,真是根红苗正呀!”
刘琅的父母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都一五一十的回答。
对方此时笑着连连点头,他在纸上把刚才对方回答的问题都记了下来。
“小孙,你那里怎么样了?”
王抗日此刻转头头去看着孙桐。
“这………我,好了,最后一项了………!”
孙桐此刻一脸的震惊,刚才他给刘琅拿了很多字卡让他认,足有一百多个字,结果刘琅没有任何困难,全部正确。
“怎么这么慢?”
王抗日站了起来,和刘琅的父母一起走了过来。
“局长,刘琅他认识所有的字,这些字卡难不倒他!”
孙驰看着王抗日说道。
“哦?都认识?这可是十岁小学四年级的词汇量,他都会?”
王抗日吓了一跳。
“都认识,全都认识!”
孙驰回答。
刘琅白了对方一眼,这不是小瞧自己的智力嘛,还小学四年级的词汇量,就是高中大学的词汇量我也没问题呀!
“快,用七巧板!”
王抗日一伸手把一旁的七巧板放在了刘琅面前。
“刘琅,你按照边上的图用这个七巧板都拼出来!”
虽然刘琅有些不耐烦,但还是拿起七巧板,这七块不规则的塑料板在他手里飞快移动,几秒钟的工夫就完成一幅图形,然后再次移动,几秒钟后又成了另外一幅图形,短短两分钟时间就把说明书上十几个图形全部摆完。
“哈哈,天才,天才,你就是天才呀!”
王抗日突然大声笑道。
“好,太好了,太好了,东来,文秀,你们可是养了个好儿子呀!太好了,太好了!”
王抗日非常高兴,连称呼都变得亲切起来。
“王局长,您这是?”
刘琅的父亲不解地问道。
“没事,没事,哈哈,有些事情现在我不告诉你们,如果成功了,那刘琅可就有名了,有名了!”
“有名?”
刘琅的父母相互看了一眼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
“好了,你们夫妻可以回去了,记住,一定要好好教育刘琅,他未来可是要为我们国家做大贡献的人物,知道吗?”
“是,是,王局长放心,王局长放心!”
王抗日亲自和孙桐把刘琅一家人送到了门口。
“王局长,这个刘琅的确是个天才,我们是否要推荐到省里?”
孙桐问道。
“先到派出所查查刘家的成分,如果的确是贫下中农,马上写成材料上报到省里………嗯,即便不是贫下中农,也上报,这个刘琅,我看不亚于那位神童宁柏!”
“什么?不亚于宁柏?这不能吧!”
听到这个名字孙桐的身体都是微微一动。
“报纸上说这个宁柏2岁半时就会背30多首伟人诗词,2岁半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nbp;5岁就上小学,七八岁就能看懂中医书,还会自己开药方,而且会下围棋,学了不到一两个月就能与大人对弈,9岁时就能吟诗作对,这让的人在咱们国家历史上都很少有,这个刘琅是很厉害,但是我看还差一些。”
孙桐连连摇头。
“即便不如这个宁柏,那也是少见的天才,我们汇报到省里,省里的人会下来确认的。”
“不管怎么说,这次健美娃娃大赛我们发现了一个天才,只要省里认可,我们就完成了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要是真的能像宁柏那样,那咱们阜城就出名了!”
王抗日看着离开的刘琅一家人脸上带着一丝期盼。
刘琅已经隐隐猜出了一些蛛丝马迹,对方之所以会重视自己,恐怕是给那个传说中的少年班有关。
所谓的少年班指的是改革开放后,为了弥补国家人才断档的窘境,国家专门为一群“天才”所设立的课堂。
刘琅前世流传最广的当属科技大学少年班了,能上这个班的学生都是一群让普通孩子望尘莫及的少年天才,别人十九岁上大学,这帮天才十五六岁甚至十二三岁就能上大学,智商方面那是完全的碾压。
但后来的实践证明,决定人的命运并非只靠智商,人毕竟是社会动物,情商的重要性在很多时候是要超过智商的,这些在十二三岁的孩子本应该度过自己美好童年的时候就被国家赋予了重担,巨大的压力和学习任务常常会压垮这些心智还没有成熟起来的孩子。
在前世,刘琅曾经在网上看到过关于这些天才的故事,有的人长大后事业有成,但更多的人依旧和普通人一样成了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甚至有些孩子太过偏激,最后连正常人的生活都没过上,让很多人都非常惋惜,而即使获得成功的那些优秀毕业生,很大一部分也加入了外国籍,成为了其他国家的优秀人才,国家的教育资源反而为别国做了嫁衣,所以到了三十年后,很多高校都取消了少年班,某种程度来说,这种有些拔苗助长的行为是不成功的。
当然,在一九八一年少年班才刚刚开始,国家都向各个地方打了招呼,一旦发现有智力超常的孩子就要上报,然后会派专门人来核查,要是的确如此就会被带到首都成为一名少年班的成员。
第二十六章 儿童节快乐()
如果刘琅猜的没错,这两位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刚才就是在考察自己,结果自然没有问题,那么接下来应该就会有更好一层的官员下来了,而这,正是刘琅想要的。
重活一世,刘琅对这个时代的认知比所有人都要清楚,如果他要想成为富豪,那只需要把握住几次机会就能赚到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金钱,可这些不是他想要的,他的愿望是让国家富强,让国家真正成为一个强国,这就不仅仅是金钱能解决的了,还需要技术和知识,所以他要学习,学习大量国外最先进的科技。
而这些知识他前世可从没有学过,而在阜城也没有这些知识和技术。
那就必须到首都这样的大都市中,然后以此为跳板接触到国际。
按照之前刘琅的设想,他会在三岁上小学,四岁上初中,五岁高中,六七岁就可以考大学了,六七岁上大学,整个国家也没有这样的人吧,不是刘琅太嚣张,而是他不能等呀!
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第一轮大规模的国企改革就会到来,正是他大展身手的时候,万万不能错过了这个机会。
如果王抗日真是为了少年班,那他正好就借助这个机会加快实施自己的计划,不过刘琅也并没有完全展露自己,他只是表现出十岁孩子的智力水平,可即使这样也足够惊人了。
刘琅的父母自然不知道王抗日的真正目的,还以为只是看到刘琅智力超**好自己,虽然这次大赛没有得到什么玩具奖品,可刘琅的表现让夫妻二人大大的露了一次脸,连那位市局的领导都对他们刮目相看,所以他们非常高兴。
“儿子,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爸妈带你去人民公园玩!”
一家三口人顶着大风向市中心的人民公园走去。
从工人文化宫到人民公园顺着中华路走就能到,这条路两侧也是阜城最繁华的区域。
一九八一年的阜城跟三十多年后当然有着巨大的差距,横穿城市中心的中华路这条主干道也才只有十五米宽,也是阜城唯一一条柏油路,路两旁最高的建筑是阜城煤矿的总部,但也只有四层楼的高度,剩下的全是一片平房,要是站在煤矿总部的楼顶就能把半个阜城收入眼底了。
今天风太大,中华路上骑车的人不多,倒是马车不少,一般都是一匹马的车,这种大多数是农民到城里的百货商店买东西。
也有两匹马的车,这种车一般是副食商店的运输车辆,拉着青菜水果,也有一些拉着煤炭煤泥。
刘琅看到这些马车,想起了小时候七八岁时的种种趣事,那时他们这些屁孩子每次看到有马车经过就会悄悄的从后面跟上去,然后趴在马车挡板的后面,免费搭乘一下,不过这样做有些风险,要是被赶车的车夫发现,那手中的鞭子很可能就落在自己的身上。
不过,最让刘琅记忆深刻的是一种非常“恐怖”的马车,那就是环卫的掏粪车。
这个时代没有抽水马桶,只有共用的旱厕,北方人俗称“茅楼”,“茅楼”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