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了一会,中年文士道:“此天下大势如此,非一时一刻可以改变,然我家主公和小公子均为仁义之人,曾立志拯救天下万民,想必假以时日,必能解万民于倒悬,使人民安居乐业,不再受着战乱之苦。”

    跟着刘备混就是有这个优势,经常可以拿其仁厚之名出来忽悠人。显然这个中年文士也是身在刘备阵营多年,深得刘备厚黑学中“厚”之一味的精髓。

    “我家小公子倒是想到个办法,可以救治更多病患。”

    “什么办法?就是那个什么医院?”

    “没错,就是医院。”

    “哼,那什么劳什子医院,还不是为达官贵人服务,与平民百姓何干!”张仲景怒到。

    “呵呵,神医请息怒,我家公子这医院可不同于以往的太医院。非专为皇室效力。小公子曾有言‘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所以,这个医院叫‘百姓医院’,是对广大老百姓开放的。”中年文士见张仲景发怒,赶紧解释道。

    刘厚曾经想起名叫“人民医院”,虽然“人民”一词虽古而有之,如《管子??七法》:“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如《周礼??官记??大司徒》:“掌建邦之生地之图,舆其人民之数”,但毕竟不常用。

    反而说起“百姓”大家都明白什么意思,反正这两个词意思也差不多,于是刘厚大笔一挥,起名为“百姓医院”。

    “喔?还有这等事?”张仲景一听这话,马上动容了,尤其是“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可谓说道他心坎上了。

    他这一生,救治病人无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事情不知道见过多少回,看惯了一边是一掷千金的豪门,一边是因为买不起药硬扛着,抗不过就白白病死的贫苦百姓。

    所以他通常给有钱人看病就会收的很贵,而给贫民看病就经常免费。为了救治流民和病患,他散尽家财。他张家本也是南阳大族,天下大乱,流民无数,可是他散尽家财也不过杯水车薪,流民实在太多,他又能救治多少人?只能徒叹奈何。

    “千真万确。”中年文士解释道。

    “神医您试想一下,您一个人一天下来,再了不起,也只能救治一百多人。但是,如果我们小公子医院里有10个像你医术那么精湛的大夫,就能救治1千多人,如果有一百个呢?”

    张仲景砰然心动,是啊,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多力量大,生活在这个没有自动化装置,什么都靠一双手、两只脚的社会的人体会特别大。

    “这个什么医院,真的有那么多大夫吗?”张仲景不由得问。

    “是‘百姓医院’!这就涉及到小公子办院的理念问题。这个医院不但是一座给人看病的病院,它还是一座学院,一座医学院。

    这里将聘请天下有名的大夫,除了给病人看病外,还会开堂讲课,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生。大夫们也可以互相交流,这样一来,就可以培养出越来越多优秀的大夫,也可以使大夫们的医术越来越好。”

    没错,刘厚办这个医院当然不止是一个单纯为人治病的医疗机构,而是一座“产、学、研”一体的机构,类似于后世的医学院和附属医院。

    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大夫,使一些优秀的大夫宝贵的经验得到传承。后世都说华佗是神医,传说中他的医术是神乎其技,可是他的青囊书被烧,医术没有流传下来,留下千古遗憾。刘厚就是为了填补这样的遗憾所以毅然决定设立医院的。

    同时,刘厚还想借助这样的机构,促使各大名家之间多点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并且对医学技术开展研究,促进医疗行业的良性循环。

    张仲景听到这话,眼前一亮,对啊,这个方法好,如此一来,必然可以培养出大批医生,再也不怕病患过多得不到及时救治的情况出现了。

    “这个方法好是好,不过前提是要求各位医学大家都有无私之心,肯将自己的宝贵经验拿出来共享。就是不知道张神医肯不肯将您的毕生医术传授给他人,小公子听说你著的《伤寒杂病论》可称为“医方之祖”,若能流传开去,必能活人无数。”中年文士接着问。

    在古代,各种技术都是秘而不宣的,各种看家本领是人家吃饭的凭借,历来有传男不传女的传统。所以,很多技艺都是家传的。

    另外,还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所以师傅教徒弟,经常会留一手。

    这些传统,或者说是陋习,导致了很多技艺的失传,中华民族上下几千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科技文化水平一度远远领先于世界。然而无数文化被创造出来,又有无数文化湮灭于历史长河,和国人这种法不外传的思想关系很大,这真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基于以上的原因,中年文士提出这种要求其实是很冒昧的,不过张仲景不是一般人,他是博爱无私的“医圣”,显然中年文士是了解他的性格的。果然,张仲景听到他这样说,不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

    “只要能医治更多病患,老夫又何惜我这一身的本领。只是,老夫这《伤寒杂病论》刚成书不久,你家公子难道读过拙作?”

    这个时候,张仲景刚完成《伤寒杂病论》的写作,看过的人没几个,更没有刊印出版一说,所以对于中年文士口中的小公子竟然知道他这本书感到很惊奇。

    “这……”中年文士一时语塞。他对于这件事倒不感到惊奇。自家小公子拜左慈左仙翁为师,从小就表现出诸多神奇的地方出来。左慈更是一次次表现出未卜先知的本领。对于这充满神秘感的两师徒能知道些什么世人所不知道的秘密,他已经习以为常了。

    “神医可知道,我家小公子聪慧过人,从小就博览群书,所学非常驳杂。而且,他自小就拜左慈左仙翁为师,常常表现出神异之处。”他的意思是说,人家是神仙的弟子,有什么不知道的。

    “左元放的事迹我倒是略有耳闻,没想到他竟然是你家小公子的师傅。”

    “是,据说当年左仙翁在天柱山炼丹,夜观天象,发现帝星现于南方,于是一路寻找,最后找到荆州,收我家小公子为徒。”意思是说,我家公子是天命之人,你看着办吧。

    “哼!简直是妖言惑众,什么帝星,什么夜观天象,不过是方士骗人的把戏。”作为一位医生,张仲景是不信神鬼之说的。人家讲究的是辩证施治,医家所用的五行理论其实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所以,如果给他讲后世的辩证法、唯物主义,他一定很容易接受。

    “不过那个小子我倒是有印象。当年在荆州给甘夫人治病时,老夫看他对医学之道颇有兴趣,还赠了一本《辨伤寒》给他。没想到他竟然一直关注老夫,也算这小子有心。”

    《辨伤寒》应该是《伤寒杂病论》的前身、简略版。当时张仲景还没完成后者的写作,因此只赠与刘厚《辩伤寒》一书。

    张仲景也据此认为,刘厚一定是读《辩伤寒》读出兴趣来了,故而一直关注自己的动向,现在打听到自己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于是派人来邀请自己。

    想通这点,他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中年文士也松了一口气,你自己想通就好,不用他继续为难解释了。

第九章 免费医疗?() 
第九章免费医疗?

    “神医,现在百姓医院已经聚集了华佗等10多位名医。并召收了100多位学徒。这些学徒均为10来岁的识字少年,华佗已经将他所著的《青囊书》拿出来教授这些少年,各位名医也纷纷将自己的拿手本领编印成册,轮番教授这些学徒。”

    中年文士继续给张仲景解释医院的事情。张仲景大受触动:“如此多良师益友,假以时日,这批少年必能成材。”

    “没错,小公子也说,只需要4、5年,这些少年学徒便可以独当一面。到时候就可以将他们派往各处,救治各地病患。如此,不胜过神医你一个人单打独斗吗?但是小公子也说了,要论对疠疫、伤寒诸病的诊疗,张神医可称当世第一人。不知神医可否愿意去教授这些孩子?”

    “教,当然教!”张仲景鸡冻了,中年文士给他描画了一副美好的前景。按照这种方法,4、5年就可出百十个神医,再过4、5年又出百十个神医,到时候还怕病患得不到救治吗?

    古时候的医生少,医术水平高的医生更少,原因很多。师承是一个原因,那时候没有医学院一说,很多大夫都是从小跟着师傅抓药的童子,从师傅手上一点一滴学回来的医学知识。

    所以多数大夫没有经过系统学习,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勤奋与天分。若师傅水平高还好,遇到困难能得到师傅的有效指点,若是师傅水平臭,不把你指入歧途就不错了。

    更有些人是自学成才的。所谓不为良相亦为良医,古时的读书人,有些人考取功名无望,干脆转行当医生了。为良相是治国,良医是治人,治国不成,退一步治人也凑合。医书文字虽然晦涩,但是对于学过四书五经的读书人来说是很容易懂的,学起来比一般人简单多了,所以历史上很多名医都是这么出来的。

    据说华佗就没有师承,他原来也是个“士人”(即读书人),少时曾在外游学,后来沉迷医学,一心钻研医术反而不求仕途了。

    可想而知,靠自学成才有多难,尤其是医学,必须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才能成就一个“良医”,靠闭门造车在家再怎么苦读医书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更何况,在印刷业不发达的古代,甚至根本还没发明印刷术的时代,医书也不是那么好得的。

    基于上述原因,古代,医生少,“良医”更少,医生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现在刘厚一个医院(包含了医学院的职能),解决了医生的师承问题。不但是简简单单解决了师承问题,更是可以集中多位名医,取长补短,密集式灌输当代最先进的医学知识给那些学徒。焉有不出“良医”之理。

    张仲景一听就知道这个方法的优越性,当然,前提是要这些名医能无私奉献。张仲景不知道的是,由于左慈师徒相继捣鼓出造纸术和印刷术,教科书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慢着!”张仲景突然想起一个问题,“这个什么百姓医院是给百姓看病的,这我相信,但是,目下正逢乱世,百姓多有流离失所,很多百姓连果腹都难,敢问尊驾,到这个百姓医院看病,收费几何?”

    其实,张仲景言下之意是:能免费看病吗?如果免费看病,财政怎么支持?他自己干过这方面的事,当然知道,救治这些流民,财政负担有多重,以他举长沙一郡之力,面对这些流民,也不过杯水车薪而已。

    “神医放心,小公子设立的百姓医院,已经考虑到贫民问题。在百姓医院看病,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对于有支付能力的人,自然还是需要付钱看病的。”

    听到这里,张仲景也暗自点了点头,这一点他是认同的,而且他做得更绝,对有钱人,经常是收重金才肯上门去看病的。

    例如上次给甘夫人看病,他就收了刘备10两金,放在21世纪,,差不多10万元了,不可谓不贵。给吴国太治病竟然就收了一颗夜明珠,这种东西直接就属于无价之宝行列了。

    当然,你也许会说,10万元算什么?现在住个院,没几万元出不来,10万元也就是个小病的规模,若生个什么大病,做个手术换个肾什么的,几十万还不一定搞得定呢。

    可是,你要知道,现代医疗那么贵,很大程度是因为使用很多大型仪器设备的原因,这个检查那个检验。如果动手术,整个手术室乃至于所有使用的器材辅料,全是无菌的,这些东西那样不是钱堆出来的。

    但是张仲景给人看病,不过是望闻问切,连个听筒都没有,要说有仪器设备,就是几根银针了。把把脉,翻翻眼皮,拿起毛笔刷刷刷开个药方,如果这样也要收10万块,搁在21世纪,就算你自称是御医后人估计也没什么人肯给吧?

    “而对于没钱支付的人,我们会先让他们治病,所耗费的医药费,等他们痊愈后,会安排这些患者或者他们的亲人做工,以工钱偿还之。小公子在成都郊外开垦了很多药田,大量种植各种常用药材。还有,小公子也开设了一些工坊,那些没钱治病甚至没钱吃饭的贫民,小公子就收留他们在药田耕作或去工坊做工。”

    “喔,这种植药材倒是个好方法,唉,怎么我就没想到呢,这样一来,药材价格必然会大大下降。只是这工坊又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种植粮食?”

    “因为看病付不起钱的人太多了,药田一下子也容纳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