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谋心-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王妃对她神色更淡了一些,但赵敏禾也不在意,只稍稍行了个晚辈礼便走开了。

    左右只是没感情的姻亲而已。

    反倒是宴闭韶亓箫来接她时,安王妃竟走过来,与韶亓箫打了声招呼,而后开口夸奖了他夫妻二人一番:“七殿下与皇子妃二人真是鹣鲽情深,珠联璧合,当为皇室夫妻的楷模。”又对赵敏禾道,“我听说咱们老七可是个疼人的好丈夫,皇子妃可要好好把握才是。”

    听说?听安王说的?

    韶亓箫忽地展颜一笑,拱手道:“安王妃谬赞了。阿禾于我已是最好的,要把握也是由我来好好把握她才是。”

    安王妃颔首,像是没听到韶亓箫改了平日叫她“安王婶”的称呼一般,叹了一句:“皇子妃驭夫有术,是我多言了。”

    而后,安王妃便提出了告辞,临走前,她似笑非笑地看了赵敏禾一眼。

    反倒赵敏禾一身轻松地坐在他身边,顾自从食盒中取出一碗莲叶羹,先自己尝了一口试试温度,才再舀了一口递到韶亓箫嘴边,柔声道:“别气了。为人母的,自己女儿受了委屈,哪儿会就干看着。反正我想,安王妃以后不会再对上我了。就是她真的再针对我,也不敢做得太明显。”

    韶亓箫一顿,先一口将她递上来的莲叶羹吞入腹中,而后才问道:“为何?”

    赵敏禾抿了抿嘴,道:“你想想啊,她若再针对我,势必要牵扯到针对我的起因——福景郡主身上。郡主的心思一旦传扬开去,她的名声可就是毁了一半了,对她、对安王府而言可都不是好事。毕竟,我的名字既已记入韶氏族谱,那她这辈子可没了就此嫁与阿煦的可能。”

第126章 不同() 
“初十那日,温家的表小姐连氏求到了温琅夫人徐氏面前,道是两月前温琅醉酒,错把她当成了夫人徐氏才同自己有了首尾。如今她已经珠胎暗结,迫不得已才求夫人成全的。徐氏受了打击动了胎气。过了一日徐氏身边的陪嫁嬷嬷动手推了连氏,而后连氏便流产了。温琅得知后,斥责了徐氏,跟着徐氏伤心之下也流产了。”

    陶卓并不知韶亓箫关注温家后宅的缘故,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听命办事的手段和效率。

    “徐氏原先只是动了胎气?”韶亓箫眼神一闪,疑惑问道。

    陶卓回道:“是。属下的人打探到,初十当晚,徐氏的陪嫁丫鬟到晚间时神色已松了许多,想必徐氏当日并未到要流产的地步。而后到了第二日,连氏和徐氏相继流产。徐家人很快便上门了。又过一日,温家打了徐氏的陪嫁嬷嬷二十板子,这事似乎便这样揭过了。”

    话已至此,韶亓箫大致明白了。他又问道:“那现在徐氏和连氏如何了?”

    “为徐氏诊脉的大夫嘴巴很紧,他那头打探不出来。但属下打探到了徐氏这两日用的药,拿去给别的大夫看了,按那大夫所说,用那些药的夫人一定伤了身体底子,想必要休养很长一段时日,而且以后是否能有孕,还是未知之数。而连氏,徐家人上门之后便被圈到了一个偏僻的院子里。”

    韶亓箫沉吟了片刻。

    温琅这世成亲的时间倒是跟前世差不多,不过妻子的人选从阿禾变成了户部尚书徐如松的孙女徐氏。

    至于嫡妻头胎有孕又流产之事,与前世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

    一样的是,都与那个连氏有关,连时间也差不多。

    不同的是,前世连氏设计阿禾失了孩子,而根本没有所谓的“珠胎暗结”,也没有求成全一事。

    而连氏叫阿禾流产用的办法——只是叫她看到了温琅与自己的龌龊事而已。之后阿禾伤心之下,被赵攸瀚接回了娘家养了一段时间。她的身体不像徐氏那般生娇体弱,两三个月之后便好了许多,可以说当时她心上的伤远比身上的要重。

    也是在这两三个月里,连氏被抬为了温琅的姨娘。

    后来,朝中出现了弹劾赵毅和赵攸瀚猖狂不羁,强行插手朝中重臣家中内务,扣着出嫁女不放的奏章。京中也越来越多的关于忠勇伯府跋扈不堪的流言。

    迫于如此,阿禾没多久便回了温府——这一回去,她才被温琅……

    韶亓箫蓦地恨红了眼。

    他狠狠闭了闭眼睛,良久才重新挣开。

    阿禾与这世倒霉嫁给了温琅的徐氏相比,更为决绝,也更为纯粹。但韶亓箫不得不承认,也是这份决绝和纯粹才叫她在处置这种事上陷入了被动。

    也许在徐家人看来,徐氏坏了身子底,以后再嫁也寻不到好的夫君;也许是徐家舍不得温家这个姻亲。无论如何,从徐家和徐氏的反应上看,只怕他们根本就没想过和离一事。如此,才叫他们所有的打算和处置,都在往稳固徐氏在温家的地位的方向来办。

    现在看起来,他们办得也很成功——直接导致温琅失了一个子嗣的嬷嬷,只被打了二十板子就轻轻揭过;怀孕又流产的表小姐,被撵到了偏僻的院子。

    换了前世里,阿禾也好,赵家也好,根本就没打算再与温家有所往来。

    所以他们最在乎的,恐怕只是叫阿禾趁早脱离苦海而已。什么温琅,什么连氏,都不及阿禾回家重要!

    然而这世间的道义,终是对女子严苛,而对男子太过宽容。

    阿禾因温琅宠爱旁的女子而流产,这难免被世人说善妒,除了真正心疼她的又有谁为她心伤;反倒到了温琅身上,倒只有轻飘飘的一句“才子风流”。再加上赵毅与温琅之间“十年不纳妾”的约定,本就是口头的,除了当事人谁都不知详情。赵毅说出去,当时反倒不信的人比信的还多许多。

    如此,当流言袭来时,为了忠勇伯府的名声,为了年迈的祖父母和其他上上下下的一家子,阿禾便妥协了;就妥协了这么一回,她就搭进了自己的一辈子……

    现在想想,只怕原本她是打算暂且住回温府,然后再过一阵子再与温琅和离的吧……

    韶亓箫忍着心间尖锐的疼痛,颤了颤呼吸,又深吸一口气,才道:“知道了。今后,温府后院的事情不必盯着了,改成盯着温琅前朝的动静。”

    徐如松是户部尚书,虽不参与党争,但他与世家出身的吏部尚书王开明是至交好友,二人在官场上素来相互扶持,两家已隐隐成通家之好。

    徐家本就位高权重了,再加管着百官升迁的吏部尚书,温家一定是顾及到了两方的权势落差,才不敢将事情闹大。这件事无论谁对谁错,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温家向徐家低头致歉。

    但向来心高气傲的温琅,会就这样叫事情过去吗?

    不会的!

    以韶亓箫的拙见,温琅十分擅长隐忍,他现在一定会

    ————防盗部分,正文请看有话说————

    “初十那日,温家的表小姐连氏求到了温琅夫人徐氏面前,道是两月前温琅醉酒,错把她当成了夫人徐氏才同自己有了首尾。如今她已经珠胎暗结,迫不得已才求夫人成全的。徐氏受了打击动了胎气。过了一日徐氏身边的陪嫁嬷嬷动手推了连氏,而后连氏便流产了。温琅得知后,斥责了徐氏,跟着徐氏伤心之下也流产了。”

    陶卓并不知韶亓箫关注温家后宅的缘故,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听命办事的手段和效率。

    “徐氏原先只是动了胎气?”韶亓箫眼神一闪,疑惑问道。

    陶卓回道:“是。属下的人打探到,初十当晚,徐氏的陪嫁丫鬟到晚间时神色已松了许多,想必徐氏当日并未到要流产的地步。而后到了第二日,连氏和徐氏相继流产。徐家人很快便上门了。又过一日,温家打了徐氏的陪嫁嬷嬷二十板子,这事似乎便这样揭过了。”

    话已至此,韶亓箫大致明白了。他又问道:“那现在徐氏和连氏如何了?”

    “为徐氏诊脉的大夫嘴巴很紧,他那头打探不出来。但属下打探到了徐氏这两日用的药,拿去给别的大夫看了,按那大夫所说,用那些药的夫人一定伤了身体底子,想必要休养很长一段时日,而且以后是否能有孕,还是未知之数。而连氏,徐家人上门之后便被圈到了一个偏僻的院子里。”

    韶亓箫沉吟了片刻。

    温琅这世成亲的时间倒是跟前世差不多,不过妻子的人选从阿禾变成了户部尚书徐如松的孙女徐氏。

    至于嫡妻头胎有孕又流产之事,与前世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

    一样的是,都与那个连氏有关,连时间也差不多。

    不同的是,前世连氏设计阿禾失了孩子,而根本没有所谓的“珠胎暗结”,也没有求成全一事。

    而连氏叫阿禾流产用的办法——只是叫她看到了温琅与自己的龌龊事而已。之后阿禾伤心之下,被赵攸瀚接回了娘家养了一段时间。她的身体不像徐氏那般生娇体弱,两三个月之后便好了许多,可以说当时她心上的伤远比身上的要重。

    也是在这两三个月里,连氏被抬为了温琅的姨娘。

    后来,朝中出现了弹劾赵毅和赵攸瀚猖狂不羁,强行插手朝中重臣家中内务,扣着出嫁女不放的奏章。京中也越来越多的关于忠勇伯府跋扈不堪的流言。

    迫于如此,阿禾没多久便回了温府——这一回去,她才被温琅……

    韶亓箫蓦地恨红了眼。

    他狠狠闭了闭眼睛,良久才重新挣开。

    阿禾与这世倒霉嫁给了温琅的徐氏相比,更为决绝,也更为纯粹。但韶亓箫不得不承认,也是这份决绝和纯粹才叫她在处置这种事上陷入了被动。

    也许在徐家人看来,徐氏坏了身子底,以后再嫁也寻不到好的夫君;也许是徐家舍不得温家这个姻亲。无论如何,从徐家和徐氏的反应上看,只怕他们根本就没想过和离一事。如此,才叫他们所有的打算和处置,都在往稳固徐氏在温家的地位的方向来办。

    现在看起来,他们办得也很成功——直接导致温琅失了一个子嗣的嬷嬷,只被打了二十板子就轻轻揭过;怀孕又流产的表小姐,被撵到了偏僻的院子。

    换了前世里,阿禾也好,赵家也好,根本就没打算再与温家有所往来。

    所以他们最在乎的,恐怕只是叫阿禾趁早脱离苦海而已。什么温琅,什么连氏,都不及阿禾回家重要!

    然而这世间的道义,终是对女子严苛,而对男子太过宽容。

    阿禾因温琅宠爱旁的女子而流产,这难免被世人说善妒,除了真正心疼她的又有谁为她心伤;反倒到了温琅身上,倒只有轻飘飘的一句“才子风流”。再加上赵毅与温琅之间“十年不纳妾”的约定,本就是口头的,除了当事人谁都不知详情。赵毅说出去,当时反倒不信的人比信的还多许多。

    如此,当流言袭来时,为了忠勇伯府的名声,为了年迈的祖父母和其他上上下下的一家子,阿禾便妥协了;就妥协了这么一回,她就搭进了自己的一辈子……

    现在想想,只怕原本她是打算暂且住回温府,然后再过一阵子再与温琅和离的吧……

    韶亓箫忍着心间尖锐的疼痛,颤了颤呼吸,又深吸一口气,才道:“知道了。今后,温府后院的事情不必盯着了,改成盯着温琅前朝的动静。”

    徐如松是户部尚书,虽不参与党争,但他与世家出身的吏部尚书王开明是至交好友,二人在官场上素来相互扶持,两家已隐隐成通家之好。

    徐家本就位高权重了,再加管着百官升迁的吏部尚书,温家一定是顾及到了两方的权势落差,才不敢将事情闹大。这件事无论谁对谁错,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温家向徐家低头致歉。

    但向来心高气傲的温琅,会就这样叫事情过去吗?

    不会的!

第127章 悔不当初() 
中秋过后,韶亓荿与郑苒的婚礼便开始忙碌起来。

    赵敏禾自己做待嫁新娘的时候没觉得,所有事情都有别人做的,她自己只要安心待嫁便可——对嫁妆这事,还是吴氏看她实在心绪乱的,才扔给她的。那时候她总以为准备了这么久,所有事宜都该万事俱备了才对。到旁观了韶亓荿的婚礼前的准备,才晓得其实好多事远不止看上去那么悠闲。

    过文定、过大礼、安床、安嫁妆、上头等事,都是在婚前一个月内做的。

    这倒还罢了,有礼部的官员在,事情再多也他们这些亲眷们也就出面的事情远比出力要多。

    问题出在韶亓荿身上!

    ——赵敏禾先前只以为只有女子才会在婚前坐立不安呢,比如她自己。没料到,这些日子来,她每回去昭靖侯府看郑苒时她都活蹦乱跳的,毫无即将为新娘的羞涩和紧张。反倒是韶亓荿有些怪怪的……她都连续好些天没有在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