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条条命令被郑亨发了出来,大军就立即收拾行囊,布置防务,今日收拾妥当,歇息一晚,明日天亮就拔营回返。

    待属下将士一一得令离开,营中只剩下长史周旭,郑能这才低声说道“父亲,殿下安排阳武侯接任父亲,这接下来什么章程,还请父亲示下。”

    郑亨摇了摇头说道“你啊,还是眼界太窄。让为父驻守北明山,这是殿下对为父的嘉奖。万万不可有将北明山视为己物之想。

    不管是阳武侯,还是其他人,一切都按照章程走,不可徇私。另,这几年攒下了五万两金子,拿出两万两,直接存进发展银行,另三万两存进商业银行。

    三万两金子,就是三十万两银子,数年之前,为父何曾想过能给你们留下这么大一份基业,该满足了。”

    郑能虽然有些不舍,但是知道如今必须要这样干。朝廷如今禁止大额金银转运,他们郑家之前挣的家业,又全部就在北明山,现在想要自己运回大明都难。

    五万两金子,这也太惹眼了。上交两万两,太孙殿下应该就不会盯着剩下的三万两了。

    郑能低声应下,又说道“那这北明山,今后就不管了?这么大一份……”

    “闭嘴!”郑亨瞪了儿子一眼,望向周旭笑道“这下子还是经历的少了,缺了一些眼界啊!”

    周旭笑道“北明山原本引人嫉妒,但是这两年却没有人在背后诋毁大帅,大帅可曾想过为何?”

    郑亨笑道“自然是南洲,西洲的消息传回,把那些人的眼睛都吸引了过去。”

    周旭又问“大帅可曾想过也出海去占一大片地方?”

    郑亨苦笑道“我连坐上河舟都吐的天昏地暗,如何能出海?”

    “那极西之地呢?或者撒马尔罕呢?”

    郑亨眼神一凝,忍不住压低了声音问道“晨光想说什么?”

    周旭也正容说道“那林三,唐赛儿夫妇不过是一乡村农夫,殿下就能许一城主之职,伯爵之衔。虽然一切要从头开始,却也有了奋发目标。

    如今我大明对帖木儿国用兵,大帅又贵为我北路军主帅,难道就没有想过,如果打下撒马尔罕,该怎么做?”

    郑亨沉吟不语,周旭却又说道“陛下不会在西域久留,打败了帖木儿国,等陛下回返,这西域万里,自然需要一可靠将领统率。大帅如今已经在这北明山经历多年,通晓与异族相交。

    若属下预料不差,大帅身为北路军主帅,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这撒马尔罕,今后怕是会让大帅驻守。所以,属下建议大帅,这金子就不要上交了,留下作为今后的发展本钱。”

    郑亨大为意动,他很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被选为北路军主帅,就是因为他擅于跟异族打交道。要不然,论起打仗,这朝中比他强的人不知凡几,怎么也轮不到他面前。

    如今其他人的眼睛都盯着南洲,西洲,这西域,怕是也没有人会跟他抢。

    这样想来,他今后镇守西域,有很大的可能。

    畅想了一会儿,他抬起头说道“不,如此看来,这金子不仅不能留下,还应该全部交给殿下。那西域产金,黄金都不是稀缺之物。但是丝绸,香料,瓷器这些,才是真正稀缺之物啊……

    还有,自十三年起,西域各国开始大量栽种棉花,如今西域的棉花大部分都要万里迢迢运回大明。若是能得殿下允可,直接在西域织布,这可是要比一座金矿还要值钱的多。”

    越说他越是兴奋,望向了郑能说道“能儿,趁着还没有出兵,我要你带着一队人马,押运黄金回京,要把黄金直接交到殿下的手里。在殿下面前,无需隐瞒,直接表明我郑家想要镇守西域的想法,看看殿下怎么说……”

    虽然话是这样说,但是郑亨并没有指望郑能可以办好这件事,因为一切都要靠他在信里跟朱瞻基坦白。

    虽然郑能这个儿子在郑亨看来,有些过于耿直,但是他很清楚,朱瞻基就是喜欢这样耿直性格的人,说不定还能因此获得殿下青睐。

    培养下一代跟殿下的感情,这才是郑亨的真正目的。

    第二日大军拔营而归,因为全部是骑兵,只用了三日时间就返回了北明山。

    郑亨又筹备了几日,让郑能带着三百私兵,与银行的运金车一同返回大明。

    而在同一时间,薛禄带着家族的子侄,还有六千新训练出来的幼军,在应天府阅江楼码头,从朱瞻基的手里接过了送行酒。

    虽然早就得到了命令要他到北明山接任郑亨,但是因为幼军的训练没有完成,而朱瞻基一定要求他带上六千幼军,所以才耽搁到现在。

    朱瞻基的幼军,几乎全部都是从江淮一带募集的可靠兵源,每个人都是家族次子,幼子,家族兴旺。

    他们从年后就开始训练,跟以前不同的是,他们首先训练的不是体力,不是武技,而是队列。

    这一切跟羽林卫学的训练相差不大,只是没有羽林卫学的文化课,也没有羽林卫学的专业课。

    羽林卫学是朱瞻基按照后世的军校设置,一切以服从命令为宗旨,进行的后世的先进教育方式。

    这些幼军在综合素质上当然不能比,但是经过了近半年的训练,每个人都有后世新兵的标准。

    他们懂得遵守各种命令,懂得各种规章制度,更懂得了在战场上协同作战。

    这样的兵,在大明来说,已经算是精兵了。何况他们全部配发的是火枪,即使体力弱一些,也几乎是毫无对手。

    北明山在朱瞻基的心里越来越重要,那里不仅仅是一座金矿,更是朱瞻基殖民西伯利亚的桥头堡。

    这六千幼军分由十二个羽林卫学出来的千总带领,他们将会在整个北疆,到处熟悉情况,绘制地图,为未来的大移民做准备。

    该交代的话已经都说了,薛禄将酒盅里面的酒喝完,把酒盅揣进了怀里。这才躬身拜道“殿下请放心,臣到了北明山,定当为大明守好北大门。那些蒙元部落听话则以,不听话就用他们的血洗干净我大明的刀。”

    朱瞻基笑道“别给我装糊涂,我让你去不是让你杀人的,胆敢乱杀无辜,我先把你脑袋摘了。好好赚几年钱,挣点家底,回头到南洲也好,东洲也好,去给我再卖命去。”

    薛禄哈哈大笑道“臣这条命早就是殿下的了,我薛家二十三口,唯殿下马首是瞻。”

    然后,他双膝跪了下来,向朱瞻基磕了三个头,这才起身道“殿下,臣去了。”

    朱瞻基点了点头,右手一扬,码头上的三门火炮,就被依次点燃,发出三声巨响。

    而薛禄登上了旗舰河舟,升起了行军旗,在鼓乐声中,船队依次离开了码头。

    薛禄从怀里掏出了刚才藏起来的酒盅,这本来应该直接在地上摔碎,寓意岁岁平安。

    将酒盅递给了他最喜欢的小儿子说道“收起来,以后这个小酒盅,在殿下面前,可能就能救一条命。”

    (今天晚点还有六千,补前天欠更。)

    。

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设() 
工部历来是朝廷最大的部门,但是这不代表工部的高级官员多,而是因为工部管理的工匠最多。

    匠人地位低,哪怕成为一个小吏,在那些读书人眼里,也还是下等人。

    所以工部一千多年来,排位一直是六部之末。

    自四年前,工部又增加了一个技术专利司,这个原本不起眼的衙门,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发展成了一个拥有近千工匠的专营部门。

    而原本被工部众员排挤,被安排到专利司的虞衡清吏司郎中刘杰,这几年间,从一个边缘人物,变成了京城炙手可热的大红人。

    身为罪臣刘伯温的后人,刘杰为了家族荣耀,在京城忍受着白眼,排挤,如今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当初跟朱瞻基的一席对话,他很好地把握住了朱瞻基的心意,如今专利司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技术推广服务。

    每一项被申请的专利技术,不等到专利证书下来,专利司就有专人将这项技术进行分类。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人负责,然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

    不管申请人愿不愿意,这项技术除了细节保密,用途和作用都会详细地宣传开来。

    这样的时候,除了大商户,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将专利授权。

    所以从永乐十四年到十八年,工部虽然因为有了水泥,在全国各地进行工程建设,但是也掩盖不住专利司的风头。

    如今的应天府牙行,各大州府的牙行,都开通了专利服务。各种各样的新技术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刘杰的名气越来越大,专利司的获利也越来越多。

    也不是没有人想要挤开刘杰,但是刘杰在朱瞻基的面前已经挂号,朱瞻基将自己的太孙令都给了刘杰一块。

    加上工部尚书宋礼早就得到了朱瞻基的授意,一直保护这刘杰,也让他安稳地坐在郎中的位置上。

    应天府长安坊的北侧,与皇宫内库的护城河边,原本是一片被隔开的平地。

    洪武朝时期,应天府的人口不到百万,为了皇宫的安全,这里当初不允许建房。

    但是永乐朝以后,应天府的人口连年增加。加上海外各国都在应天府设立了鸿胪寺,安排了使节,另有海外商人的往来,人满为患。

    永乐是十二年,应天府的户籍人口就达到一百零三万,长住人口另十五万余。

    根据永乐十六年的人口统计,户籍人口超过了一百二十万,长住人口另三十万余。

    也就是说,整个应天府的人口超过了一百五十万。

    这可不是后世有高楼大厦的城市,如今的百姓大部分住的都是平房,而且文武百官居住面积都是超大,导致百姓居住越发拥挤。

    夹江工业区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应天府的住房紧张,因为许多百姓去了那里做工,就都主动搬出了城。

    但是,应天府的住房和公共用地依旧越来越紧缺。

    五月的时候,宋礼就上书,向朱瞻基汇报了这一情况。

    经历过后世的房子炒作,朱瞻基当然知道应该如何控制这一情况。

    首先,他就下令今后应天府的房屋,所有建设要统一规划。

    有了水泥,有了预制板,现在的大明建设五六层的房子一点困难也没有。

    但是困难的是配套设施,比如上下水。

    没有上下水,百姓如何用水?如何做饭?如何冲厕所?

    蒸汽机的出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想要普及却很难。

    住楼房的,肯定都是穷人,指望穷人买一台昂贵的蒸汽机,专门用来上下水,是不可能的。

    但是,衙门可以。

    工部专利司原本只是个小衙门,但是这几年来,发展成为了一个吏员近千的大机构。

    不算在各个府城的吏员,光是在京城,就有差不多五百人,负责着各项事务。

    工部在工部衙门给他们安排的一个小院,连人都站不下。

    而且,越来越多的资料也需要一个地方储存,所以专利司申请了多次,想要工部允许他们建一个新的衙门。

    但是这件事可不是那么好操作的,朱棣对专利司的事务不熟,一直认为这是朱瞻基胡闹的一个敛财衙门。

    既然是敛财的,当然是越省钱越好。所以,专利司的神情自然被驳回了。

    一直到朱瞻基回来,刘杰跟他提了实际困难,朱瞻基才有心思准备将应天府统一规划,建设一座新城。

    居民区现在还不好改建,但是占据了半个城市的朝廷各大衙门,却是可以先改建的。

    一个衙门弄一台上下水的蒸汽机,并不算负担。何况到了冬天的时候,这台蒸汽机还能提供暖气。

    抱着应天府的地图看了几日,又将吴中,卡尔索利他们叫了过来,对应天府整个环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朱瞻基决定,大兴土木,重建应天府,第一步,就是改建朝廷的各大衙门。

    以前的房子全部都是平房,每个衙门都是占地广阔,占据了大片的土地,土地利用率太低。

    但是如果建成高楼,也不需要太高,三层到六层即可,就能大大改善百官的办公条件,也能给应天府节约大片的土地。

    专利司人员众多,房子最紧张,成为第一座建设的衙门。

    因为级别比较低,这个衙门不会被建在承天门外大街,而是选址在了长安坊北侧。而且将会建设五层,只比奉天殿略低。

    而这栋占地两千平米,高达五层的建筑,从一开始动工,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所有人都知道,这将会是大明建筑史上的一个新的开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