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5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他的专车为例,九米五的车身,是所有坐人轿车里面最长的,除了他的车,任何轿车的长度都在九米以下。

    因为科技的局限,他的轿车除了装饰豪华一点,应用的科技并不领先。

    这就造成了如今大明的汽车,不是在科技方面研究区分,而是以长度来作为价值的高低,身份的高低。

    亲王的车九米,公爵的就八米五,侯爵的八米,伯爵的就七米五。

    到了一品官员,车就是六米,而普通百姓的车,不能超过五米。

    朱瞻基知道这种情况的时候,这个观念竟然已经在百姓之间形成了规则。

    这实在让他有些哭笑不得,看来东方人喜欢大车,喜欢面子,这可不是后世才有的,而是从古至今都有这方面的观念。

    这段路程比较短,朱瞻基也没有看公文,一路上就跟朱佑樘逗着说话。

    在他的记忆里,他的儿子是朱祁镇,朱祁镇的儿子是朱见深,而朱见深的儿子是朱佑樘。

    他之后的几任皇帝里面,朱祁镇是个有能力,没见识的人,被一个王振哄的团团转,导致了土木堡之变。

    但是后来他又抢回了皇位,改了几次年号。因为权力纷争,他在晚年实际上提拔了太多贪官污吏。

    朱见深在历史上只算是个中庸之才,却因为几次被关押,性格弱,有些结巴。

    朱瞻基对他记忆最深刻的是他宠信保姆万贞儿,也就是万贵妃,差点因为这个女人,让自己无后。

    当然,历史早已经改变,这个朱见深名字虽然一样,但是已经不是历史上的那个人了。

    他出生都提前了几年,也没有经历几次关押,一帆风顺,更没有娶一个万贞儿的女人,现在倒也显得宏才伟略。

    这就导致了后世被誉为古代皇帝之中,最出色继承人之一的弘治皇帝明孝宗朱佑樘,提前了几十年出生。

    不要说提前几十年,哪怕某个受精卵的不同,一对夫妻生的孩子都不一样,更何况父母都换了。

    这个朱佑樘肯定不是历史上的朱佑樘,但是朱瞻基依旧对他另眼相待一些。

    而他虽然才五岁,表现的也确实不错。就像跟朱瞻基在一起玩,不哭不闹,也很少撒娇。

    朱瞻基有时候逗他,他眼泪哗哗流,也不哭出声,更不跟朱瞻基生气。

    当然,要是朱瞻基对他好一点,他就会更愿意跟朱瞻基一起玩。

    他今年五岁,刚好比自己小了一甲子,六十岁,也是属虎。

    朱瞻基已经改命,自认最少能活到八十,甚至九十以上,而且他在短期之内也没有想要禅让。

    现在虽然决定大力培养朱见深,但是内心里,更属意这个曾孙朱佑樘以后直接继位。

    不到半个时辰,汽车抵达了太平县。路边的围观百姓并没有被驱逐,但是朱瞻基也没有与民同乐,跟他们相见的念头。

    汽车在人群的簇拥下,直接开上了站台,司机李源帮朱瞻基打开了车门,注视着周边的环境。

    李源是二狗子李子风与嘉兴的独子,今年三十五岁。

    嘉兴身体不好,在正统十年就去了。自那以后,李子风一直未娶,一直到李源成年,才在李源的支持下,纳了两个妾,照顾自己的生活。

    李源自幼随父习武,母亲去世的早,他跟因此沉默的父亲养成了沉默寡言,却又坚韧的性格。羽林卫学进学,之后跟随父亲的脚步,进入了锦衣卫。

    在锦衣卫历练了五年,才被朱瞻基这个舅舅安排在了自己的身边。如今朱瞻基出门,基本都是他当司机。

    上了火车,朱佑樘被宫女带走,而他的随员们也都聚集在了他的身边。

    在他的限制下,内阁一直只是一个秘书处,虽然每天能接触国家大事,但是因为没有挂堂官,所以不可能有权力。

    何况,现在各部权力都是放给了各部,他们也不会希望内阁插手。

    内阁的任务就是充当朱瞻基参谋和秘书,这个职位的级别也不高,现在内阁首辅也仅仅是个从三品,还不如一个侍郎有实权。

    但是,这个职位依旧受到了无数臣子的青睐,当皇帝的秘书,永远是升职最快的那拨人啊。

    还有一些不为实权,只为虚名的大臣,也视这个职位为无上荣耀。

    如今的内阁首辅叫李贤,是正统十二年二甲进士。他在朝廷各部任职多年,对京城各部情况都比较熟悉。

    正统三十二年,朱瞻基留意到了他,因为他为人耿介忠直,举贤任能,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务,名臣多为其褒奖。

    进入内阁不到两年,他的才华和公正让朱瞻基都很欣赏,越过一众名臣,将他擢升为首辅。

    如今他跟次辅彭时,商辂是朱瞻基最为信任的三个内阁大学士。

    商辂刚正不阿、宽厚有容,临事果决,有些像四十年前的杨荣。

    而彭时是正统二十四年状元,此人品行端正,学识过人,就是有些迂腐。

    而朱瞻基性格有些强势,也需要这样一个像解缙的人不时地开解。

    内阁中年纪最轻的,就是解缙的侄孙,解祯期的儿子解云。

    解云正统二年生于吕宋,正统八年随父又前往南洲,一直到正统十四年,十二岁了,才回大明定居。

    虽然自幼在海外长大,但是有解祯期这个状元爹从小手把手的教育,他的国学不仅不弱,还因为丰富的见识,是群臣里面思想最开放的。

    他今年才三十八岁,在朱瞻基的心里,他是十几年后,能接任总理大臣于谦,议长解祯期的人选之一。

    如今朝廷的三位一品大臣,除了法务院秘书长,已经七十六岁的余士悦是永乐十三年进士。

    总理大臣于谦,议长解祯期都是永乐十九年同科进士,还分别是状元和榜眼,也是朝中的一段佳话。

    按例,依旧是年纪最轻的解云开始给朱瞻基念公文。

    公文先念突发事件,其次是军事事件,再次是外交事件,民政事务再其次,最后是一些典型案件。

    每一件事,除非朱瞻基乾坤独断,一般事务都会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各自给出意见,然后由朱瞻基来决策。

    而国内的民政事务,外交事件,基本都是已经有了国务院的意见,朱瞻基这里只需要审核,符合心意的通过,不符合心意的就打回重议。

    这里面,最费心思的往往是议会的事务,因为他们汇报的几乎所有事务,都涉及到了立法,变法,普法。

    朱瞻基纵然有后世的经验,许多问题也要考虑到能不能与现在的世情符合。

    他现在最关注的就是西域的局势,听解云念到撒马尔罕总督郑宏察觉白人又在冬季开始集结,认为白人联军可能会在开春就开战,向国防部求援的时候,他沉吟了起来。

    商辂更多在军事方面建言,见朱瞻基没有说话,就开口说道:“撒马尔罕如今的兵力只有二十万,加上北部唐林三城,也不过二十五万,白人联军以海西(乌克兰)为基地,每次能出动五十万大军以上。臣以为,如今我大明不应再放纵其屡屡犯边,当严惩不贷。”

    朱瞻基道:“他们虽然人多势众,我们大明将士也不是孤立无援。奕力把里各族人马加起来,也不弱于对方。奥斯曼那里可有新的消息?”

    “他们在保加利亚与兀鲁伯激战不休,驸马都尉黄申直这趟出使,成效不大。”

    朱瞻基原本是故意将兀鲁伯势力赶向乌克兰,后来大明占领乌克兰,将他们又驱赶到南方。

    兀鲁伯虽然打不过大明,但是他的骑兵欺负欧洲人还是很牛皮的。

    但不曾想,因为火枪的出现,人多势众的欧洲人现在根本不怕兀鲁伯的轻骑兵了。

    虽然后来兀鲁伯也得到了火枪的制造技术,但是人数比不上欧洲人,也就只能龟缩到后世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之间两个山脉之间的平原地带,大致也就是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周边。

    这个地盘,还是兀鲁伯从奥斯曼的手里抢过来的。

    保加利亚这个时候已经被奥斯曼灭亡,他们不敢向东,就向西和向北拓展。

    火枪出现引发的蝴蝶效应,让奥斯曼无法成为原本历史上的强大帝国。他们原本面对欧洲人的优势,在火枪泛滥以后,变成了劣势。

    现在奥斯曼不敢向西进军,他们这一个信仰的人顾不得跟欧洲人开战,自己打的不亦乐乎。

    不过,朱瞻基怀疑他们是在假打,目的就是为了不成为大明手里的棋子,对付欧洲人。

    他派自己的女婿黄挺前去奥斯曼,就是给对方施加压力,查清楚情况。

    朱瞻基还在考虑,李贤说道:“陛下,奕力把里各族如今要援助勤快,打仗就不行了。他们人数虽然多,却缺少火枪,这次一张嘴,就是要援助十万火枪,五千桶火药。”

    朱瞻基看了看一直沉默不语的内阁大学士徐有贞道:“朕还一直犹豫,看来给军队换装,已经势在必行了。”

    徐有贞一直负责工部与内务府方面的事务,闻言说道:“白尚书那边已经调试好了机器,全力生产,一月可出两百万子弹,两万新式火枪。”

    九月从西域回来,朱瞻基就召见了工部尚书白圭,让他安排工匠生产两条子弹生产线,两条新式火枪生产线。

    永乐十八年,朱瞻基就研发出了枪弹分离的新式火枪,可是如今四十二年过去了,新式火枪一直没有普及。

    主要是没有必要,因为原本大明的填装火枪,就已经是无敌的。

    但是现在,差距被欧洲人拉近,如果想要在区域性的一些地方占据优势,就要靠人口来填补。

    这四十年过去了,整个大明的人口已经发展到将近两亿,但是相对大明广袤的土地来说,这两亿人,是远远不够的。

    在南洲和东洲,依旧有大片的土地无人耕种。

    河中地区,虽然郑亨,郑能,郑宏祖孙三代都忠心耿耿,那是建立在四周都有强敌,他们才不敢自立。

    而且为了防止郑氏家族做大,当地的兵额一直控制在十万。

    当初的十万将士,加上他们的家人,差不多三十万汉人。

    四十年过去了,由于那边气候不好,物产也少一些,他们的人口发展不如中南地区。

    大明中南地区这四十年,人口增加了将近三倍,东洲也差不多,而南洲的人口增加也在两倍以上。

    但是在北方和河中地区,人口增加的只有一倍多。如今河中地区的汉人只有六十多万,即便是抽调民壮,最多也就二十万兵源。

    要是从内地调兵,那耗费可就大了。

    那些白人联军看似势大,其实他们根本不敢直接攻击撒马尔罕,只敢占据一些牧场和良田。

    他们火药不足是一个方面,惹怒了大明,大明的一百六十万海军,一百万陆军可不是吃素的。

    对大明来说,他们只是皮毛之癣,不值得大动干戈而已。

    派人耗费大,那么将早就技术成熟的连击枪拿出来,时机刚好。

    这些年,新式火枪虽然一直没有生产,但是生产火枪的技术,不仅没有被搁置,还有一支专门的研究团队,一直在研究改进。

    在下马桥农庄里面,一直有一条生产线,在小规模的生产,调试,朱瞻基的卫队,使用的就是新式火枪。

    所以想要生产新式火枪,只需要赶制出几条生产线就可以了。

    只有手枪的生产,是真正被封存了,先全世界仅有的两把新式手枪,在朱棣正统三年去世以后,全部回到了他的手里。

    朱棣比原本历史上多活了两年,他在禅让之后的第一年,没等改元,就跟舰队去了南洲。

    去南洲的时候,他将自己的后妃全部带走,都住在了那条永乐号上。

    正统元年,他在南洲转了一大圈,正统二年,他从海龟岛沿着赤道线,一路向东,勇闯东洲。

    不过到了东洲,他的身体就有些不太好了,在后世的秘鲁那里,一年四季无雨,气候炎热,这对他的风湿老寒腿很有好处。

    所以他就在那里住了下来,住了一年,在正统三年五月返回大明。

    六月底返回大明,他就开始让人著书。这个时候,他已经感觉自己时日无多。

    但是过来不到一个半月,八月十二,他的一生故事才写了一半,就已经在皇宫东北角的九五飞龙殿归天。

    听到徐有贞的回答,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生产线调试好了以后,全力生产。除了给郑宏先运十万火枪,五百万子弹,其余生产的火枪,按照京卫,京军,边军,边卫,地方卫所的顺序换装新式火枪。”

    “那海军呢?”

    “海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