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为头越)-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乡下人家,也不是只有来客人的时候,才把家里家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对我们**的政府来说,这应该是基本要求吧,目前镇子的规模还不大,我们经济落后有各种客观的原因,但是卫生落后,总没理由吧!”
“我说这个问题,也不是要追究什么责任,今年到的每一个地方,我都在强调这个问题,卫生搞不好,其实反应的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工作态度的问题,是不是关心群众,是不是真心想为群众谋福利?我的看法是,对身边这样的事都不上心,任污水横流,垃圾成堆,那对工作又能多上心?”
“还有一件事情,也反映出了我们的工作态度,”赵县长喝了一口水。
“到了镇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嘉盛橱柜厂。
我也去不少地方考察过,说实在话,第一印象,这家工厂,除了规模不是太大,其它方面,都不比沿海的那些工厂差。
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在我们这样的地方,能有一家这样现代化的工厂不容易,可是,后续的工作我们做的好吗?应该说是一般。
大家都知道,嘉盛的老板,就是我们镇里人,现在嘉盛集团发展的很迅速,我前两天。去了他们在省城的总部,以及首都的办公楼参观,从规模上讲,这是一家涉及了好几个领域。资产至少五个亿的大集团公司,而且,还不断的有投资项目,比如,我们这一次要争取的。总额上千万的蚕丝基地和蚕丝被工厂项目。
按理说,有乡情,之前大大小小,在镇里也已经办了四家工厂,也是有交情的,镇里的蚕农也很多,这个项目应该就是为镇里定做的,可是,为什么嘉盛没有顺理成章的把这个项目也定在镇里,而是和其它不少地方接洽?
不要说他们是商人。所以唯利是图,要真的唯利是图,他们会把工厂办在镇里?你们可能不知道,嘉盛在深圳建了一家更大的家具厂,不说其它的,就刚过去的广交会,他们就接到了五百多万美元的外销订单,那样的生意多轻松!
他们致富的同时,是想为家里做点事的!可是为什么后来这些合适的项目,他们不想在镇里继续投资?为什么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投资大户。不去好好搞关系,偏偏舍近求远,花大成本到其它地方拉投资,还总是空手而归?
这说明。我们的态度有问题,我们的工作也有问题,。
对我们这样一个深山里的小镇来说,能实现零的突破,建起一家现代化的工厂,是件不容易的事。在去找其它投资的时候,这也可以作为一个样板,可是,照这样下去,这个样板会不会存在下去,都成问题。
如果真发生了这样的事,那谁还会,谁还敢来投资?”
赵县长说到这,拍了桌子,王淦青的心,也一颤一颤的,领导虽然没点名,但出现这些问题,作为镇长,他理所当然的逃不了责任。
“之前的事我不追究,之后,我希望大家能改一改,哪怕嘉盛这一次的蚕丝基地和蚕丝被厂,不选在我们镇也一样。
我在首都,也当着嘉盛金总的面做了承诺,今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找我,我保证在一个工作日之内给她满意的答复。
嘉盛后面还有投资更大的项目,所以,谁为难嘉盛,谁跟嘉盛过不去,就是为难我们所有人,就是跟我们所有人过不去,这话,对其它的投资商也适用。”
之前表扬的时候,说的很笼统,后来说问题,谈的这么具体,参会的这些人,没一个脸上轻松的。
“你们先去食堂,老左,你们三个留一下,”赵县长指着他们三个说。
“县长,我要向你检讨,”其它人一走,左书记和王淦青差不多同时开口,搞得黄承中想着是不是也要学下样。
“好啦好啦,你们俩是都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我不是来听你们检讨的,只要把话听进去,以后把工作做好比什么都好。”
赵县长拦住他们两个,“我算了一下,嘉盛目前说的,适合我们的投资,至少在三千万以上,你们想一想,这三千万的投资,能为镇里增加多少gdp?能增加多少税收?你们不能觉得他们就是镇里的人,就一定会在镇里投资,这样的想法要不得。
还是那句话,镇里的干部,有我那么重视冯振昌吗?”
“是,县长,我们工作做的不到位,为了补救,我有两个想法,第一个是,和镇医院商量,让他们每周两次,派医生到冯家冲坐诊,解决他们看病难的问题。
第二,由于冯家冲这两年外出的人回流的很多,所以我们接下来,会帮着充实他们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解决家长们担心的教育问题。”王淦青抢着把黄承中的两个想法说了出来。
赵县长听了很欣慰,“这就很好嘛,只要立足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定能想到办法的。”
黄承中虽然预料到了这样的事,可是发生的时候,难免还是有些不爽,想了想,还是忍住了,就是不忍,又能说什么呢?(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三章 打岔()
“奶,不到四斤,十九块五,收你二十,”在村部旁边开了一个水果铺的小媳妇给苹果再套了一个袋子。
梅秋萍手里拿的是二十,想了一下笑了,“你这个算盘打的真精,十九块五,按说不是把零头去了,收我十九吗,你还收我二十?”
旁边的几个人笑,“儿媳妇像婆婆一样厉害,”
那小媳妇这才反应过来,笑着说,“你看我这说的是什么话,对,收您十九,”
“算了,还是十九块五吧,免得你婆婆又说你,”梅秋萍笑着接过五毛钱。
冯一平如果现在回家,就会发现冯家冲就和他玩的帝国时代那个游戏一样,也在一天天的进步。
村部旁边,不但有买水果的,还有卖菜的,主要是一些反季节蔬菜,隔三天,还会有成扇的猪肉,以及收拾好了的鸡,还有鱼来卖。
这些不算什么,关键是还有卖米和面粉的,本来就种地的农民,还花钱买粮食,这对一个农村来说,真是很大的一步。
至于小卖部,现在这一块已经有三家,其实也都不小,每家面积都有二十来个平方。
食品厂和茶厂旁边,又有新楼在建,两个厂销售都不错,准确的说,是产量跟不上销量,所以刚建好的厂房,又在扩建。
地基打的最深的那一块,是建做宿舍,加起来,两家厂现在已经有十来个本县其它地方的姑娘小伙子。以后肯定还会更多,是有必要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
这栋楼,计划建6层。建成后,估计好长一段时间,将是村里最高的建筑。
不但是冯一平他们塆新建了楼房,其它塆陆陆续续也都有人家建,也不是那种横平竖直,傻打黑粗的样式,都从设计公司设计的那几款里。选了自己喜欢的造型,都挺别致。
更可喜的一个变化是。原来集中在村头的那些厕所,全部拆除,建成了有上下水的厕所。
其实也简单,在那些老房子里加建下水道显然不现实。但是就在这一块改建很容易,水也方便,就从旁边的池塘里抽。
那些还没有改建新房子的,有时候就笑着说,现在厕所都比自家的房子要好。
要是他们知道城里人已经有纯金的公厕,估计也会说一句,“城会玩。”
田地里种的东西也不一样,这还不仅仅是冯家冲一个村,周围的几个村也一样。而且这个范围还在一年年的扩大。
食品厂认可的这些村,除了种出一年的口粮之外,其它的田地。全部都用来种食品厂要的原料,有些家甚至连口粮也不种,干脆去买粮食,东北大米好像味道更好一些。
而导致发生这一切变化的,当然是冯一平一家,所以梅秋萍回家的这一路。很热闹,招呼声不断。路上遇到那些背着好看的书包回家吃中午饭的孩子,她也会从袋子里掏出苹果,一人给一个。
虽然对村里的孩子来说,苹果桔子这些大众化的水果,这两年也不像以前那么稀罕,但是东西到了他们手里,这些小家伙哪里放得住。
“回家洗洗再吃,”看着那些后孩子在袖子上一擦就张口咬,她嘱咐了一句。
原来这样的事她可舍不得,也没钱买苹果,偶尔送礼或者走亲戚的时候,得了一两个小苹果,自己也舍不得吃,包在包袱里,拿回来放在麦缸里,留着给冯一平从学校放假回来吃,那时虽然没烂,但都放的蔫蔫的。
总之,现在的日子是真好了,而且是一天比一天好。
中午饭的主菜是鱼头煮豆腐,还有一个下饭的朝天椒炒茄子。
“厂里都安排好了,明后天我们就去省里吧,”冯振昌吃了一碗鱼头豆腐,听儿子说吃豆腐好,他们在家里是变着花样的做。
“这么急?不用等出口到日本的这批做好了再去?”
“趁现在天气好,再过些日子,就会热起来,到时怕是你晕车的更厉害,至于生产的事,不用我们操心,他们做的很好。
还有啊,等我们回来的时候,新家那边也晾了三个月,刚好可以搬进去。”
“那行吧,那些面馆也是该去看看,做得不好他们不赚钱是小事,砸了我们的牌子是大事。”
…………
省城的家,中午特意回来的冯玉萱听到开门声,跑过来帮他们接过行李,“爸妈,怎么现在才到,我早就做好了中午饭,”
梅秋萍拿下脖子上挂着的相机,“一路上拍了不少照片,还特意绕到酒店那转了一会,”
“你们就听一平胡扯吧,还真指望他到时给你们办个影展?”
为了让爸妈多些兴趣,冯一平花大价钱给他们都买了照相机,还承诺将来一定给他们办个摄影展,名字就叫“父母眼中的城市,”
梅秋萍一间屋子一间屋子的转了转,“还不错,挺干净,”
冯振昌端起桌上的酒看了看,笑着说,“就是指望不上儿子,不是还有你这个女儿吗?”
冯玉萱马上来了兴致,“对,我给你们办,妈,不用看了,收拾得比你在家时还干净,来看看你今天拍的照片。”
“这个月谈成了几家加盟的?”在这,终于有女儿陪自己喝酒,冯振昌挺高兴。
“在谈的好多家,这个月要验收的,有五家。”
梅秋萍往女儿碗里夹了一只虾子,“当初开第一家的时候,没想到真还能这样赚钱。”
“说起这个,爸,妈,村里的人开的那些,就一直不收管理费吗?”冯玉萱问。
“我们商量了一下,要么就不收,要么就象征性的收一些,不过我们也不用,统一用到村里,要么给学校买些东西,要么用在给大家装自来水,建管道这样的事上。”冯振昌说。
“那村里再想出来开的呢,还是不收钱?”
“不收,我们的牌子能这么快打响,其实跟刚开始的时候,村里人开店多有关系,所以呢,我们现在能坐收加盟费,村里人也有功劳,不过,这个免费,也就限定在我们自己村里,”
“那行吧,不过你们这次下去,检查一定要认真,不能我们一分钱没收,他们反倒做的不认真。”冯玉萱说。
“我们知道,另外,店里的排柜面和猪骨汤面卖的怎么样?”
“都挺不错,我们调出来的汤,味道很好,大家也很喜欢,就是叔他们出栏的猪太少,供不上,多数还是要到市场上去买。”
“等等吧,到下半年,能出栏的就会多起来,市场上买的那些,都是用饲料堆出来的,怎么比得上我们自家养的?连喂猪的红薯品种,都请教了省里的专家。”梅秋萍骄傲的说。
“是,家里的什么都好,”冯玉萱顺着老妈的意思说,跟着就小小的挑拨了一下,“怎么弟说还是北方的大米好吃?”
“那是他才刚吃几餐,觉得新鲜,你看他哪次回到家里,不是吃上几大碗,”
好吧,爸妈始终认为,自己种出来的粮食就是最好的。
“玉萱,前两天外公也跟我提了你的事,个人问题,你究竟是怎么想的?你现在年纪也不小了,在老家,已经是老姑娘了,是该好好考虑一下。”冯振昌说。
“哎呀,爸,你们怎么还是那老一套,现在二十多岁就结婚的有几个?再说我现在是在城里,再过两年吧,不急,”
“还再过两年?一平都有了感情很好的女朋友,过一两年等他毕业,怕就是要结婚,你这个做姐姐的,那时还没找到婆家,看你急不急?”梅秋萍在女儿头上点了一下。
“你们就是偏心,弟弟做什么都是好的,你看看,要是我在他那个年纪就谈恋爱,你们还不打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