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幼麟传-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边闷雷滚滚,眼看又要下雨。沉默良久,终于还是姜维率先开口打破沉默。

    “主公有意将你许配给太子,你可知道了么?”

    张星彩垂首回道:“自是知晓了。”

    姜维见她坦然承认,猛地上前一步,逼问道:“那你如何作想?”

    张星彩展颜一笑,回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事关乎父辈大业,兄弟义气,我还能作何想?”

    姜维见她如此神情,心头一颤,猛得又跨前一步,双手握拳,强抑激动道:

    “大业自有我等男儿一肩担之,何须女儿家牺牲奉献?星彩,只要……只要你一句话,我便……”

    他话尚未说完,张星彩蓦然出声打断:

    “男子可以为了志向抛颅洒血,至死不悔,女子为何不能为心中的大志而舍弃身外之物?”

    姜维闻言一愣,他想过张星彩可能会因为不敢违抗父命而拒绝自己,但从未想过她会以大义作为说辞!

    正恍神间,但见张星彩抬头迎视而望,正色道:

    “我自小受父辈阴翳,锦衣玉食,眼下既已长大成人,自当到了报效父母恩情之时!张氏子女,自有张氏子女的担当!何况,兴复汉室不仅是父辈之志,更是我毕生之志……”

    她的语气倏缓,双目微红,柔声问道:“二兄,其实这也是你之志向,你说是也不是?”

    姜维神色复杂,先是点了点头,旋即又摇了摇头。

    点头是因为兴复汉室确实是自己之志;摇头却是因为,倘若就此接受张星彩的说法,那就再也没有理由劝她回心转意了——。。

    试问还有什么理由,能高于大义名分?

    张星彩凄然一笑,又道:“须知每一个人皆有自己的战场——譬如农夫之战场,在陇头田间;朝臣之战场,在于庙堂疆场;主公之战场,便是人心大义……二兄,你的战场在于浴血厮杀,而我之战场——”

    她讲到这儿,稍作停顿,目中神采洋溢,表情渐渐变得坚决:

    “便是在于燮理阴阳,让太子无失德之虑,让朝臣无后顾之忧!兴复汉室非一人之志,更非一人之事,唯有众人同心同德,休戚与共,各自坚守彼此之战场,此期才能达成!此一事,银屏不成,青萝不成,唯有我张星彩方能勉力一试!”

    这一番话讲得大义凛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姜维闻罢,耳畔忽得响起初访张府时,在张苞院中听到星彩所弹奏的《昭姬归汉》一曲。

    当时,曲调演奏到了山穷水尽处则改之以高亢,显是胸藏不平之意,彼时自己还断言,奏琴者有须眉之志。

    饶是姜维素来多智,此番心中电光疾闪,却再难想出半副说辞。

    这一刻,他也终于明悟,张星彩看重的,并非王室尊崇,抑或父母之命,她也不在乎刘禅是否喜爱她,她真正执着的,是藏于心间、从未对人明言、只能从高亢琴音中窥得冰山一角的宏伟大志——

    她甘愿舍弃一切,她选择嫁给理想。

    望着她目光中闪烁的火光,姜维忽然发觉,任何说辞在这团火焰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这一刻,纵然心痛如绞,他也倏忽变得了然。

    “兴复汉室既然是我们共同之理想,我唯有竭尽全力达成此愿景,才算不负平生之志,才算成全斯人所托!”

    同一刻,张星彩亦暗下决心:

    “你虽是一介远人,在朝中根基浅薄,但只要有我在宫中一日,必不教任何人掣肘于你,必使你能施展抱负、展翅翱翔!”

    两人虽然年少,却是同辈人中最出类拔萃之人才,隐约都明白一个道理——

    倘若当真爱护一个人,有时候最好选择并非相互厮守,而是相互成全。

    虽然依旧心痛难耐,但姜维终于笑以相对,告辞离去。

    张星彩含笑送至院口,便不再相送。

    她怕再如第一次见面般走上一时半会儿,就要忍不住改口——

    既如此,不如就此打住。

    临别之际,张星彩悄然将玉麒麟收入袖中。

    这原本是她要送给姜维的礼物,但此刻她改了主意——因为今日之后,这将是她拥有的唯一一件有关于他的器物了。

酒壮怂人胆,一直到今日才有勇气打开起点() 
昨夜聚酒朱门汇,胸胆张,人微醉,一区追梦,离愁上心眉。

    午夜梦回,惊闻金老先生噩耗,如遭雷殛,悲伤沉痛,不能自己。

    犹记得年少幼时,手捧先生巨著,或热血沸腾,或愁肠百转,或嬉笑怒骂,伴随度过无数个蝉鸣夏夜。

    先生书得虽是快意恩仇事,道得却是持身中正理。长大之后,颇知人生多羁绊,世事苦折磨,但不论困顿如何,总也难忘桃花岛滩那名宁可自沉大海、也不愿片刻低头的磊落少年郎。

    向来痴,从此醉,水榭听香,指点群豪戏,正欲奋英雄怒,教单于折箭——

    孰料情深不寿、天不假年,自此塞上牛羊空许约,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呜呼哀哉,诚寂寥难堪也!

    ————以上缅怀影响我一生的大师金庸。

    缅怀罢,再来说说本书吧。

    也正因为酒酣胸胆尚开张,这才能鼓起勇气打开美其名曰“毁誉参半“的起点说说。

    本书人气不佳,大部分读者都是一路相濡以沫的老朋友了,所以我对朋友的建议留言格外上心,几乎都会细细阅读,耐心回复。

    许多朋友指责我说姜维送妹——

    但我要反驳一句,姜维送了吗?

    星彩、银屏都是虚构的人物,很大程度上,我都是借鉴了三国无双中二人的形象。

    其中,星彩少年时时常注意沉稳有担当的兄长关平,说是关心也好,情愫也罢,总之少女时代能让她眼前一亮之人绝非刘禅。

    但后来,基于责任,基于担当,星彩义无反顾得走到刘禅身后,勉力支持起父辈创业维艰、且风雨飘摇的蜀汉帝业。

    我认为这种担当,这种勇气,这种须眉之志,其伟大程度,是绝对临驾于个人小情小爱之上的。

    此时之姜维,确实有能力施展手段,把星彩揽入怀中。

    但在我的小说中,星彩不是没有灵魂的np,更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为人拥有的道具。

    本书借姜维之眼,写得是蜀二代之觉悟,崛起。

    此时的蜀汉元老陆续凋零,正是少年一代拔剑立誓,奋发图强之时。

    星彩虽为女子之身,但比起周边的男子,显然更有责任感和担当。

    比起与姜维一人长相厮守,“须眉之志“是她最大的符号,守护父辈之基业是她最大的圆满。

    姜维也曾冒雨挽留,但在短暂的试探后,他察觉到了星彩的无奈与坚定。

    他爱她这个人,更爱她的这份志向——共同的志向。

    他不想让她面临左右为难的抉择,他想成全她的这一份坚持。

    他深知再坚持劝说便是对这一份志向的亵渎,所以他也选择放手,把这一份情愫深埋心中。

    我认为这是才是人性中的大成全,道义上的大圆满。

    惜苦于笔力有限,写不出此般种种,殊为遗憾。

    再说说作者菌自己,许是有些文青情怀,但痴长诸位几岁,经历世事磨难,早已被生活抹平棱角。

    唯独在写书时,带些痴,附着粹。

    不是刻意写悲剧,只是想追求人物性格之丰满,不料竟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笑~)

    今日借着酒劲草草书就这一段话,也不知天亮后会换来多少抨击,

    更自嘲不知何时能再有勇气打开网页。

    临幕呆愕,不知所云,诸君勿怪。

第三百三十章 刘备称帝()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虽较往年有些迟滞,但时节自有天定,盛衰总有命数,千呼万唤中,章武元年的春天终于还是如约而至了。

    时值汉章武元年三月,为曹丕“诛弑“之大汉孝愍皇帝刘协之百日丧期业已结束。

    汉中王刘备携群臣在最后一次大祭之后,正式宣告全国除丧。

    春风送暖,万物芳华,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下来,成都平原已然泥融燕飞,沙暖鸳睡。

    也不知从何时开始,各地郡守纷纷报告祥瑞现象,譬如巴郡有朱雀现世,又譬如郫县方向出现高达数丈之黄气,有景风祥云,从旋即下来应和云云。

    又有穷经皓首的蜀地学者联名上书朝廷,曰《河图》、《洛书》、《五经》中记载有“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九侯七杰争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头,谁使主者玄且来”、“帝三建九会备”等章句。

    由是,益州大地里里外外皆传闻,此地当有圣主至焉。

    举国内外,但凡有些见识之人都明悟,汉中王这是在为继承大位造势了。

    这也难怪,汉中王向来以汉室后裔自居,眼下汉帝刘协为曹丕所“诛”,汉室为曹魏所篡,于情于理,他都应该站出来统领汉室忠臣,扫讨凶逆,中兴朝纲。

    外界舆情纷杂,而身为当事者的刘备却只匆匆一瞥,不置可否。

    就在学者联名上书半个月后,原议郎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偏将军张裔、黄权、大司马属殷纯、益州别驾从事赵絋、治中从事杨洪、从事祭酒何宗、议曹从事杜琼、劝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等联袂上奏道

    “臣闻《河图》、《洛书》,五经谶、纬,经孔子阐释甚验而流传后世。臣闻圣明的君王若在天时之前行事,天命也不会违逆他的意愿,若在天时之后行事,则是顺承天命与神灵相洽。愿大王应天顺民,速即大位,以宁海内。”

    如这说此前各地进报祥瑞、学者上书算是隐约的提醒,那么这封联名的奏章便算是朝臣正儿八经上上书劝进了!

    哪知刘备却怒斥上书者要陷他为无父无君之辈,并下令此事就此作罢,不可再提。

    再半个月后,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等联名上奏

    “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征。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孝经援神契》曰‘德至渊泉则黄龙见’。龙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又前关羽围樊、襄阳,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玺潜汉水,伏于渊泉,晖景烛耀,灵光彻天——

    夫汉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大王袭先帝轨迹,亦兴于汉中。今天子玉玺神光先见,玺出襄阳,汉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与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应,非人力所致。昔周有乌鱼之瑞,咸曰休哉。二祖受命,《图》、《书》先着,以为征验。今上天吉祥,群儒英俊,并起《河》、《洛》、孔子谶、记咸悉具至——

    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祗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考省《灵图》,启发谶、纬,神明之表,名讳昭着。宜即帝位,以篡二祖,绍嗣昭穆,天下幸甚。臣等谨与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建立礼仪,择令辰,上尊号。”

    刘备大惊失色,直言德才不足,断然予以拒绝,随后甩袖便退回汉中王府,从此闭门谢客。深居不出。

    但劝进一事,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群臣自然不依,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聚众围堵汉中王的寝殿三日三夜,哭诉哀嚎,声情并茂恳请汉中王出来主持大局。

    期间,诸葛亮因为忧思过度,竟然病倒在床,一卧不起。

    面对群臣持续不断的劝进,刘备在再三推辞未果之后,终于点头应承下来——

    尽管朝中明眼之人皆心知肚明,汉中王登基为帝,算是为汉室延续昌运唯一之办法,是有的放矢,势在必行之举。即便如此,这三推三让之戏还是得做足了,无他,于正统计,于名望计耳。

    他这一点头应允,元从旧派、荆州官员、东州人士,亲刘的益州人士,皆喜极入告,额手相庆;部分亲曹之益州世家近期亦被刘备之铁腕压服,亦呈毕恭毕敬、从风而服之态。

    消息散播到民间,百姓们更是心潮澎湃,群情鼎沸!

    自曹操辞世,论名望权威,刘备可谓当时第一人!唯有这样德茂之明君,才能将心存汉室之忠臣紧紧维系;唯有这样刚烈之雄主,才配得起汉室擎天巨柱之称!

    四月初六,刘备领益州文武百官,至成都武担山南,受皇帝玺绶,即位登基!并作文祭告天地。为表对孝愍皇帝刘协之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