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逐鹿传-第3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说得不错,这由谁来当皇帝,还真重要……对了,咱们被金人搜去的金银,还能要回来不?”
“上哪要?跟金人要,还是跟赵宋要?谁能说得清楚那些金银现在哪去了?所以啊,那些金银,你们就不用想了,就算新朝能抢回来,多半也会充入国库,能给咱们免几年锐,就阿弥陀佛了。”
“……”
东京城中到处都在议论李衍在三日后登基一事。
这也正常,毕竟这是改朝换代的大事,又与他们切身相关,他们怎么可能不议论?
甚至,当着李衍的面,他们就已经小声议论起来。
李衍就在这纷纷议论声中,带着随从人员进入宣德门后面的皇城之中。
入了宣德门之后,东西有左、右升龙门及两廊,正北在宫城中轴线上即为大庆殿。
大庆殿,共九开间,左右有东、西挟殿各五间,殿后有后阁,阁后有斋需殿,殿庭广阔,可容数万人。
闲言休赘。
李衍带着文武百官来到大庆殿的正殿之后,站在门口四下看了看,然后就径直向着只有皇帝才能坐的龙椅走去。
看了看这张无数人向往的椅子,李衍转身坐了上去。
见此,跟李衍进来的文武百官全都激动不已!
在赵鼎和许贯忠的带领下,文武百官齐拜道“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虽然三日后才举行李衍的登基大典,可从李衍坐到龙椅上的这一刻起,李衍其实就已经是皇帝了,这是见证这一刻的人的共识。
品味了一下当皇帝的感觉,李衍才道“免礼平身。”
文武百官直起身体后,李衍又道“我们有都是时间庆祝,所以不急于这一时,当务之急是先让朝廷运转起来,这样才能不给敌人可乘之机,才能不愧对黎民百姓。”
文武百官齐声道“诺!”
李衍也不啰嗦,直接道“我……朕任命,闻焕章为中书门下平章政事(太宰),赵鼎为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少宰),许贯忠为枢密使,朱武为框密副使,唐恪为尚书左丞,蒋敬为三司使,陈公辅御史大夫,李光为御史中丞,郭永为吏部尚书,赵开为户部尚书,乔道清为兵部尚书,裴宣为刑部尚书,汤隆为工部尚书……”
这些任命,是李衍与闻焕章和赵鼎商量过无数次后又深思熟虑了很久的结果,他们这些人就将是这个新兴国家的中枢,承载着无数责任与希望。
对于自己在新朝将担任甚么职务,其实大多数人都已经有数,因为之前李衍已经亲自跟他们谈过话了。
当然,也有意外的。
比如王时雍和徐秉哲,比如李光。
王时雍和徐秉哲很意外的没有听到对他们的任命,这让他们不禁有些忐忑!
直到想起,一会李衍要单独跟他们谈话,王时雍和徐秉哲才心下稍定。
而李光则真真是意外了。
从李衍所宣布的顺序来看,他李光的职务一定不低,因为第八个就念到了他的名字,尚在六部尚书之上。
如果按照宋制来看,御史中丞属于御史台的次官。
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构,主要负责台谏,另外受理特殊的诉讼案件——凡重大案件,御史台和刑部、大理寺组成三法司联合审理。大理寺负责审讯人犯、拟定判词,刑部负责复核,同时报御史台监审。
如果碰到一个重视台谏的皇帝,那御史台的权利可是非常重。
而御史台的次官御史中丞,是从二品,位高权重。
此前,李光只是侍御史,而且还是不久前赵桓刚提的。
(侍御史,御史台下台院、设侍御史四人之一,如果朝官的高级官员犯法,一般由侍御史报告御史中丞然后上报给皇帝,正五品。)
如今李光可以说是一步登天。
更为关键的是,原宋朝的官员当中,只有唐恪和他直接得到了任命,就连一直极为活跃的王时雍和徐秉哲都没有得到任命。
而且,所有人都清楚,原宋朝官员必然会降职使用,毕竟,水泊梁山有一大批官员,新朝一定会以水泊梁山的官员为主,唐恪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他李光的职务不降反升!
这让李光着实是纳闷不已!
宣布完任命之后,李衍就让所有人各司其职去了。
闻焕章正在来的路上,因此,由赵鼎带着中书门下的人去了中书省。
由许贯忠带着枢密院的人去了枢密院。
由蒋敬带着三司的人去了三司院。
吏、户、兵、刑、工部尚书带着各自所统领的官员去了自己的衙门。
等等……
李光原本也想跟陈公辅去御史台的。
可就在李光转身之际,内侍突然叫住李光,道“李大人,陛下宣你觐见。”
……
……
不好意思,计算失误。
白天带孩子去看电影熊出没了,准备回来就开始码字。
不成想,几个同学突然临时决定聚一下。
结果又没写出来两章。
实在抱歉!
明天大鸟一定恢复两更。
第六百五十六章 史上最亏本的买卖(求订阅!)()
…
“李大人,陛下宣你觐见。”
陈公辅听了内侍之言,笑着对李光道“你先去见陛下吧,回头咱们再商量怎么建设御史台。”
陈公辅原来就是宋官。
而且,陈公辅和李光都与李纲是好朋友。
因此,李纲与陈公辅原本就认识,甚至彼此很熟悉,也可以说,他们本就是好友、是知己。
所以,李光自然知道,陈公辅见识不凡,为人正直敢谏,不畏权贵,乃是当世首屈一指的谏臣。
仅从李衍任命陈公辅为御史大夫一事之上,李光对李衍的肯定就又增加了三分——在李光看来,有陈公辅主持中央监察机构,百官定无人不畏服。
李光微微一拜,道“李光去去就回。”,然后就着跟内侍去了李衍目前所在的垂拱殿……
垂拱殿也叫常朝殿,并不似大庆殿那么宏大,也不似崇政殿那般空旷威严,乃皇帝平日处理政务、召见众臣之所,于福宁殿南,是皇帝“内朝”日常接见群臣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
李衍将帮自己处理政务的女官们全都安置在这里。
李光入内,见到这么多女官,眉头就是一皱,心道“我必谏之。”
李光拜道“臣李光,拜见陛下。”
正在批阅奏折的李衍,听言,放下手中的笔和奏折,然后抬起头看着李光,道“朕在支持朕为君的名单之中看到了你的名字,这很好。”
李光道“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是目前最适合为君之人。”
李衍问“这就是你的全部理由?”
李光答道“是的。”
李衍问“你不留恋赵宋?”
李光答道“国家非一人一姓之国家,乃是天下人之国家,赵氏于臣有恩,乃是私德,为国家选明君乃是公德,李光不敢因私废公。”
李衍没法去判断李光所说是真是假。
关键是,李衍不能跟一个已经过去了的朝代较劲,那样除了显得自己太没有气度,不会有任何好处。
所以,李衍并没有深究此事,而是又道“听说,你与李纲是好友,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你能否给他写一封信,请他来担任尚书右丞?”
李光道“为陛下和国家引荐人才是臣分内之事,臣回去就给李纲写信。”
李衍点点头,道“除了李纲以外,你认为谁堪用,谁堪大用,堪何用,写个奏折给朕。”
李光恍然大悟,终于明白李衍为甚么把他叫来了!
没错,就是荐才。
如今,李衍已经入主朝廷,即将登基为皇帝。
在一般人看来,当务之急最重要的应该是准备李衍的登基大典。
而在真正睿智的人看来,当务之急应该是吸收原宋朝的人才,免得人才流失,更重要的是,免得人才被敌人得去。
想明白这些,李光在心中感慨道“难怪陛下能有今日!”
李光应道“诺!”
不过——
也有一事,李光想不明白,那就是李衍为甚么为让他来荐才?
似乎是看穿了李光的心思,李衍微笑道“想不明白朕为甚么让你荐才?”
李光道“臣愚钝。”
李衍道“其实,在很久以前,朕就注意到你了,宣和二年,朕曾跟赵佶做过一笔交易,当时朕就跟赵佶要过你,不过却被赵佶给拒绝了。”
听李衍提起那笔交易,李光不禁感慨万千!
那次,李衍用了不到两千万贯铜钱和铁钱加上三千多万贯的玻璃和香皂,从赵佶那里换去了大量的战略物资,更关键的是换走了大量的人才。
那些人才当中,包括李衍的五虎上将之三韩世忠、吴玠、杨沂中,还包括一大堆梁山军优秀将领,像王彦、吴璘、杨政、郭浩、杨从义、王俊、成闵、解元、王胜、岳超、陈桷、呼延通,这些将领皆是当世悍将。
很多人都说,大宋的军队之所以不堪一击,全是因为李衍通过那笔交易将大宋的优秀将才全都换走了。
这当然是一个笑话,要知道,当初李衍换走韩世忠等人时,他们中级别最高的也只不过是副指挥使,很多甚至只是伍长、什长一类的基层小军官,甚至就是普通的士卒。
所以,更多的人则认为,是赵佶有眼无珠不识真正的人才,而李衍则是慧眼如炬能从一大堆庸才之中选出真正的人才,然后加以培养运用。
当初,李衍除了要了韩世忠等低级将校以外,还要了赵开、刘韐、宗泽、李纲、张孝纯、王禀、张叔夜、詹度、陈遘、李若冰等人。
这些人在那时也全都不怎么突出。
如今再来看。
赵开成为户部尚书,为李衍发行纸币,名扬天下。
刘韐在真定府数败金军,最后忠国而死。
宗泽如今是残宋最能战的将军,与金军交战十三次,皆胜。
李纲曾在宋朝最为难之际力挽狂澜救了大宋。
张孝纯、王禀死守太原府二百五十余日,直至弹尽粮绝,才一个被俘,一个投河而亡。
张叔夜是在金军第二次围城之时唯一一支来勤王之师,也曾数败金军。
詹度、陈遘死守中山、河间二府,以至于,河北之地尽失,而二府至今还在汉人手上。
李若冰改名李若水,拼命护着皇帝不让金人脱去皇帝的龙袍,痛骂金人失信,而被金人所害。
如今再来看,当初李衍所要的人,很多都是忠臣、能臣、良将,给三五个,就已经是国家的巨大损失,赵佶却只留下了当初处于高位和名声显赫的几个,还没有重用,做了一笔史上最亏本的买卖。
如果赵佶能重用这些人,大宋又怎么会亡?
话又说回来,李衍在六七年前就看出来了这些人是忠臣、能臣、良将,其眼光何其毒辣?
两相一对比,高下立判。
而李光之名,也恰好在那份名单之中,更是那份名单之中为数不多还在宋朝廷任职之人。
如此一来,他李光被李衍破格提拔重用,也就全都说得通了。
见李光似乎想通了,李衍道“为了从赵佶那里弄来一些真正的人才,朕费了很大的力气调查了当时赵佶手下的官员和将领,并亲自从中圈定了朕所看好的官员和将领,而你就是其中之一。”
说到这里,李衍微微一笑,道“世人都说朕看人准,可谁又知道,在这背后,朕下了多少功夫,做了多少功课?就以你李光为例,朕曾看过有关你的所有档案,包括在你身上发生过的一些小事,像你童年时不做恶作剧,你父称赞你说“我的儿子是云间之鹤,将要使我家业兴旺。”,像你父去世后,你居丧尽礼如同成人,有人送来财物,你都谢绝了,到下葬时,礼节非常合乎礼法。朕曾亲自对你进行过评估,认为你有成为千古贤臣的潜质。所以,朕相信,你一定能很公正的为朕引荐一批治国良才。”
李衍这么说,当然是在故作高深,他之所以大力提拔李光,全都是因为李光是与李纲、赵鼎、胡铨并称“南宋四名臣”,以“才识高明”、“当世君子”名留史册。
李光还能说甚么,除了暗暗佩服李衍的英明以外,只能拜道“臣一定为陛下、为国家举荐一些贤才!”
……
。
第六百五十七章 堪比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求订阅!)()
…
对于李光临走之前所谏的“武后之祸”,李衍知道,李光所指的是自己任用女官帮自己处理政务一事。
对此,李衍其实已经加以防范了,绝不会让后宫干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