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逐鹿传-第4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支撑,据府州折家打听到的消息,陕西那里目前应该还有三十几近四十万宋西军,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宋西军抵挡,西夏才没有办法东进,而蜀地向来富饶,又易守难攻,南宋只要拥有此二地,就不算亡,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咱们大中若是能占据此二地,就可以顺江而下一举灭了南宋,所以,以微臣愚见,此次议和应该以打破南宋的川陕防线为谈判目标。”
赵鼎摇摇头,道:“这不现实,咱们知道川陕防线的重要性,南宋自然也知道川陕防线的重要性,我敢断定,南宋的底线之一就是保住陕西和蜀地。”
朱武和赵鼎说得其实都不错。
而这种时候,正是需要李衍这个君主做主的时候。
李衍想了想道:“南宋是来乞降的,不可能死守底线一点不松口。”
又想了想,李衍对王介儒道:“跟南宋要陕西,现在,南宋已经没有中原要守卫了,陕西于南宋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如果你们谈判得利,南宋是有可能放弃陕西的,至少能放弃陕西的大部分地区。”
赵鼎阻止李衍道:“官家,这陕西目前与我大中而言,亦是鸡肋,得之,就要派大军防御西夏,凭空得了不小的负担,莫不如暂时不要,让南宋和西夏继续在陕西对峙,牵制住西夏和南宋两国的大量精锐部队。”
说实话,仅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赵鼎的取舍比李衍要理智。
如果大中现在收回陕西,最少要在西边驻扎十万精锐,而且这还是在中夏之间和平共处的情况下,万一中夏开战,那可就说不好要牵制多少中军精锐了。
形象一点说,如果大中收回陕西,那么大中就有可能从两线作战变成三线作战。
这其中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尤其是对于发展中的大中而言。
可李衍考虑到的是——
此时若是不收回陕西,等南宋稳定了当前的局势之后,有可能就得花十倍甚至是百倍的力气才能收回陕西。
另外,陕西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陕西南部兼跨长江支流汉江流域和嘉陵江上游的秦巴山地区,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北与内蒙相毗连,西与西夏相邻,南以米仓山、大巴山主脊与蜀地接界,东南与湖北省、河南省接壤,自古以来,陕西的关中平原就是中国东西交通的重要孔道,古代的秦驰道、丝绸之路和长安—洛阳大道,都是途经关中联系东西的著名通道,总而言之,陕西对中国东西部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亚欧间经济文化交往具有重要作用。
再有,陕西地扼东西,兼跨南北,战略地位也十分重要。
在历史上,不仅周、秦、汉、唐等王朝选取陕西关中建都,使陕西成为京畿重地、全国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即便是宋代以后,京都东移,陕西的战略地位仍倍受重视,不仅屯驻重兵,而且派皇亲或得力战将镇守。
北宋建都开封,陕西被视为京都的西大门,西夏向东进攻,北宋开封便芒刺在背。
而到了元明清三代,虽建都北京,但仍十分注重陕西的防卫。
一直以来,都有“山陕,天下之项背,而京师之头目也。山陕有事,其应之也,当甚于报焚拯溺。一或不备,而祸不可挽矣”的说法。
还有一点,那就是陕西有南宋最优质兵源,如果大中能得陕西,那么这最优质的兵源就成了大中的,此消彼长之下,南宋就更没有威胁了。
最后,如果大中能得陕西,就能更好的图川陕防线了,进而也就更容易灭掉南宋了。
这么说吧,李衍和赵鼎其实都没有错。
只不过,赵鼎更看重眼前的得失,而李衍则看得更远一些。
换一种说法,赵鼎更稳妥一些,而李衍更具有冒险精神。
这也是开国皇帝和治理天下的大臣的不同。
最终,赵鼎还是没能拧过李衍,大中的外交政策定为:争取陕西。
而在这时候,就体现出了赵鼎比李纲强的一面。
赵鼎争输了之后,并没有像李纲一样选择撂挑子,而是积极为李衍拾遗补缺,很快又提了两个补救措施——一、积极跟西夏建交。二、必须要楚州、要赵立。
前者好理解,稳住西夏,就能为大中大大减负,使大中可以腾出手来专心跟大金分出胜负,夺取至关重要的燕云。
另外,现在与西夏交好,也正是时候。
就在不久之前,西夏向大中发出通使的请求。
而且,李乾顺还表示,他的皇后耶律南仙于两年前过世,他希望能娶李衍的一个女儿,由李衍的女儿担任西夏皇后。
要是后世的人,听到这样的请求,很可能会立即跳起来,大骂李乾顺痴心妄想,认为同事李乾顺的请求,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
可实际上,如果这事真按照这么办,那么西夏可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大中的藩属国,就像当初西夏成为辽国的藩属国一样,李乾顺跟李衍的关系也就变成了当初李乾顺和耶律延禧的关系。
在这个时代的人来看,用一个女人来换一个藩属国,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而且,这个女人不一定真是李衍的亲生女儿,李衍完全可以随便认一个女儿,只要给她挂上李衍女儿的名就行。
只可惜,李衍不喜欢用自己的女儿和亲,哪怕只是名义上的女儿。
李衍任起性来,谁都拿李衍没有办法。
赵鼎等人只能变通一下,谋李乾顺嫁两个姑姑过来给李衍当妃子。
不过,这都是后话,暂时点到为止。
总而言之,如果大中能以议和的方式收复陕西,那么与西夏改善关系就是势在必行。
所以,这没甚么好说的。
关键是后者,楚州和赵立是怎么回事?
……
第七百三十四章 英雄(求订阅!)()
楚州和赵立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情是这样的。
你还真当大中不想一举灭了南宋,李衍不想将自己的所有地盘连成一片啊?
事实上,不是大中和李衍不想,而是大中和李衍现在没有这个能力。
现阶段,大中的精锐大部分都调到北边跟大金争夺燕云去了,南线这边,虽然也有解烦军这样的精锐,可总体实力上,却是要差上一些。
如果南宋的军队真都是北宋末期时那样的望风而逃,那也就罢了,仅靠大中南线这边的部队,就足以平定南面的天下了。
可南宋军队的真实战力却并不完全是北宋末期时的那样。
首先,老将宗泽一直在荆楚地区节节抵抗,可以说是,打得非常顽强,一点过江的意思都没有。
其次,南宋还是有一些能打的部队的,像张俊的部队和刘光世的部队,还是有一些战力的。
而最关键的是楚州、是赵立。
其实,中宋开战了之后,杨沂中最开始的打算就是擒贼擒王,也就是直接打到金陵去捉了赵构。
在杨沂中想来,如果真能一举攻下江陵捉了赵构,那么南宋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为此,杨沂中将开战之初表现得很抢眼的范琼派去攻取金陵。
当时,范琼兴高采烈的接了这个任务,并给杨沂中立下了军令状——一个月内打下金陵捉了赵构。
范琼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真那么干的——接到命令之后,范琼亲率大军快速南下,很有直取金陵之势。
起初,范琼打得非常顺利,他所率领的大军一到,沿路州郡的守军,要么望风而逃,要么干脆投降,就是真有一些抵抗的,也扛不住他们攻打。
对此,那时的范琼很是得意,甚至自以为是白起再世、霍去病重生。
可就在范琼率领大军打到楚州的时候,出事了——赵立手下人马据城而守,挡住了范琼南下的脚步。
这赵立,可以说是在战争当中崛起的英雄。
去年年初,金兵大举入侵,盗匪群起,赵立因剿匪屡立战功,被任为武卫都虞候。
去年秋天,金兵复又南下,汴梁城陷。
后来,金兵攻打徐州,王复据险坚守,命令赵立督战。
在一场大战之中,赵立被六支飞箭射中,可他却越战越勇。
王复因为赵立英勇,含着眼泪酌酒慰劳赵立,赵立也成了王复手下第一大将。
可惜,尽管王复和赵立舍了命保徐州,但徐州城最后还是被金兵攻破,然后王复和王复的家人全部被杀,只有王复的独生子王佾因先离去而没有被害,徐州太守郑褒也因为辱骂敌人而被处死。
徐州刚刚破城时,赵立和金兵巷战,后来抢夺城门想要逃出去,结果被金兵击晕过去。
后夜时下了小雨,赵立从死人堆中爬了出来,然后杀掉了金军守卫,在城中找到王复的尸体,痛哭着用手将王复掩埋。
在那之后,赵立暗中联系乡民想要重新收复徐州。
可就在那时,李衍出兵中原,金兵匆忙北归。
得知金兵向北归逃,赵立立刻率领残兵在后面追杀,切断金兵的退路,夺得舟船锦帛博数以千计,赵立手下军士的士气得以振奋。
在那之后,赵立招募乡民,重新夺回了徐州。
赵立因此被南宋授予忠翊郎、权知州事。
赵立发迹了之后,并没有忘了老长官王复,上奏为王复立庙。
赵立每逢遇到出征,必定率领众将领在庙前祷告说:“您为国家而亡,死后在阴间也一定会保佑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
齐地的人听闻了这些事之后,全都归附与赵立。
恰在那时,中原大地强盗草莽四起。
赵立在暗中帮扶这些强盗草莽,一时之间在江湖上威名流传,不少人举家来投靠赵立。
慢慢的,赵立就壮大了起来。
赵立后因功升迁,官至右武大夫、忠州刺史。
不久,范琼率兵南下攻打楚州,楚州告急,而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大中。
杜充得知此事了之后,命令赵立带领自己的兵马前往解围。
赵立且战且行,一连七战全胜,最后才到达了楚州。
那时赵立的两个脸颊都被飞箭射中,不能说话,所只能用手指挥,直到进入楚州城安排将士们休息了之后,才拔出箭簇。
然后,范琼的恶梦就开始了。
为了攻破楚州城,范琼可以说是手段尽出,甚至亲自带领敢死队去攻城。
可无一例外,范琼的所有攻城手段,都被赵立化解了,范琼本人还差点死在楚州城上。
那是范琼无能吗?
真不是。
范琼所带领的是正儿八经的中军精锐,仅参谋人员就多达数十人,政工人员数百,将士都是从大中新兵部和政治部毕业的优秀预备役,因此,这支部队的战力是不可能因为一个主帅而变弱,再者说,范琼的悍将之名并不是假的,关键时刻,范琼是可以身先士卒,带头发起进攻的,否则他也不会差点将命丢在楚州城上。
如果这么说,还不能证明问题没出在范琼身上。
那另外一件事,一定能证明,打不下楚州,并不怨范琼。
这件事就是,后来,范琼屡攻楚州不下,杨沂中亲率解烦军南下攻打楚州。
然并卵——
即便是杨沂中亲自与赵立对阵,仍然不能将楚州攻下。
杨沂中和赵立你来我往打了近半月之后,杨沂中终于承认,这么打,是打不下楚州的,于是改变战术——在承州、楚州之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个大湖,杨沂中久攻楚州不下,只能将部队散落其中,断绝两地的联系。
楚州因此而断粮。
可这并没有打消楚州的抵抗。
赵立率领楚州人,先是吃野草、水草坚持抵抗。
后来,连野草、水草都被赵立他们吃光了,赵立又带领楚州人改吃榆树皮抵抗。
顺便说一句,范琼和杨沂中曾派数波人去招降赵立,可是全都被赵立砍了脑袋,赵立和楚州坚决不降。
楚州就像一根钉子一样牢牢的钉在金陵前面,让中军无法南下攻打金陵,无法南下去捉拿赵构。
这么说吧,如果没有赵立,没有楚州,南宋可能已经没了,更别提有这次中宋议和了。
对大中而言,赵立和楚州代表着一个巨大的障碍,因此必须拔掉。
而这次赵宋乞降,就是一个拔掉这根钉子、拔掉这个巨大障碍的好机会。
大中少宰赵鼎,很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
……/12_12048/
第七百三十五章 明天你一定会后悔的(求订阅!)()
…
因为有需求,所以,不仅南宋积极和谈,大中这边亦是由赵鼎亲自跟进和谈一事。
而有赵鼎负责跟进,再加上红薯和玉米全都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