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4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户部的人还上门去请那些著名的匠人。

    这么说吧,没被户部的人找上的匠人,都算不上是一流的匠人。

    除了匠人以外,户部又以三倍的工资招募了五百万民夫——这民夫亦是包吃住,报销往返路费,允许他们带家眷,他们的家眷也供吃供住,也报销往返路费。

    七八十匠人、五百万民夫!

    李衍这是准备建多大的皇宫?

    动用了这么多人,李衍想建的皇宫自然不会小,不,准确的说,李衍想建一个规模浩大空前的皇宫!

    其实——

    李衍之所以要迁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现在住的这个皇宫,也就是北宋皇宫,实在是太小了,根本住不下他这一大家子。

    宋代皇室所居住的宫城,可能是历代统一王朝中格局最小的,既不如汉唐长安宫城之恢宏,也不及明清北京皇城之宽阔,甚至站在汴梁的酒楼“丰乐楼”上,就可以俯视宫禁,所以后来官府干脆禁止市民在丰乐楼的顶层眺望,以免他们“下视禁中”。

    汴梁是从唐代的州城发展起来的,宫城的前身只是节度使的治所,自然不可跟长安、洛阳这样的故都相比。

    宋立国之后,宋太祖曾按洛阳宫殿的模样,扩建了汴梁皇城的东北隅,“建隆三年,广皇城东北隅,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修之,皇居始壮丽矣”。

    虽然号称“壮丽”,其实北宋的皇宫,其周长也不过才五里——明代北京城的皇城周长为十八里,对比一下,就知道,北宋的皇宫有多小了。

    宋朝的皇帝不想将皇城扩展得更加阔气、大气一些吗?

    档案是肯定的——当然想。

    但如果这么做,首先必须面临一个问题:拆迁。

    汴梁城跟宋代之前的城市有点不一样,以前的城市是权力规划出来的,显得工整而呆板,而汴梁则是自发“生长”出来的,显得杂乱无章,而又生机勃勃。

    这就导致,汴梁宫城之外,都是密密匝匝的民房、商铺。

    因此,不论从哪个方向扩展宫城,都势必要拆掉一大批民居、商店。

    宋朝的皇帝不是没有想过要扩建皇城,让自己住得更舒坦点。

    宋朝的第二任君主赵匡义,就曾下了决心欲广宫城,甚至下了诏书,提出了建设规划,让殿前都指挥使刘延翰等人测绘图纸。

    不久,图纸便画了出来,赵匡义一看,按照那图纸所建,要拆迁的民居实在是太多了,便让官员去找拆迁征地范围内的居民征询意见。

    而那些居民,根本不愿意搬走。

    退一步说,就算那些居民愿意迁走,朝廷也要付出不菲的代价。

    要知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那时的汴梁城可以说是寸土寸金,更何部是皇城边上的黄金地带。

    而赵匡义又没有搞强拆的魄力。

    最终只好作罢。

    到了最爱大兴土木、最爱享受的赵佶上台,也想扩建皇宫。

    可到了赵佶这一时期,汴梁的房价就更贵了,以至于赵佶更动不起了。

    万般无奈之下,赵佶只能扩建相对独立的延福宫。

    可即便是这样,北宋的皇宫,也是小得可怜。

    如今,李衍有封号的妃嫔就有两千多,没有名号的宫女已经一万多了,再加上四百多子女以及他们未来的妃嫔、使应,这小小的宋皇宫哪里够他住?

    而一旦李衍要扩建这宋皇宫,势必也要面临有宋一朝的所有皇帝所面临的问题。

    宋代宫城之所以格局不够开阔,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宋朝的君主,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都对拆迁民居的事情颇为顾忌,不敢放开手脚大拆大建。

    为什么贵为天子都不大敢搞拆迁?

    赵宋的皇帝当然不可能个个都长着菩萨心肠,都会言念赤子,为之恻然。

    他们的这种共识,是经过培育、累积、感染、沉淀,形成为一种无形却时时可感知的风气,让皇帝在展开拆迁图纸的时候感受到强大的道德压力,不得不有所节制。

    再者,宋朝的皇帝不敢扩建皇宫,也是因为有宋朝士大夫的阻拦。

    举个例子:

    宋仁宗继位时,因为年幼,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

    天圣八年,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几乎烧成灰烬。

    章献太后向大臣哭诉说:“先帝竭力成此宫,一夕延燎几尽,惟一二小殿存尔。”

    大臣们全都听出太后的意思,是想重修玉清宫。

    宰相吕夷简当即反对,说上天的惩戒如此,万不可重修。

    给事中范雍说得更为激烈:“这玉清宫还不如烧光了。如因其所存,又将葺之,则民不堪命。”

    另一位宰相王曾也反对重建玉清宫。

    章献太后只能息了念头,只是将烧剩的两殿略为修葺。

    直到二十五年后,才增建另两殿。

    李衍的魄力当然不是北宋那些胸无大志的皇帝可比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李衍要是扩建赵宋的皇宫,也是麻烦重重——这麻烦主要体现在,汴梁的一切都已经成了定局,因此,扩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并且还会触及到那些豪强的利益。

    而且,不管李衍在不在意,都有赵宋历任皇帝对比着。

    而燕京就完全不存在这种问题。

    燕京已经被战火摧残过无数次了,其燕京的皇城附近原来住得又全都是金朝的达官权贵、大中朝的罪犯,李衍抢他们的住处天经地义,一个子都不用给。

    燕京又没有甚么豪强。

    即便真有几个小豪强,李衍也不用考虑他们的态度。

    所以,在燕京,李衍想建多大的皇宫就能建多大的皇宫。

    那李衍到底想建多大的皇宫?

    答案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

    李衍要把自己的皇宫建的规模浩大空前,仅比凌霄殿少半间,李衍要将朱棣都没能实现的想法实现了。

    朱棣原来也想将他的皇宫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

    可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朱棣取巧了——他将四个柱子就算一间(也可能是,那时的人,就是那么算的房间),不过,即使按照这种算法,他建的皇宫也没有达到他想要的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

    而李衍则准备按照后世的算法,建足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

    有人可能会问,李衍这么干,得花多少钱?不怕别人说他骄奢淫逸?

    花多少钱,说实话,李衍也不知道,总之,指定不会少。

    可李衍不在乎,因为他有钱,非常有钱。

    这些年来,李衍可以说是得了辽、宋、高丽、日本、中南半岛、朱罗国的绝大多数财富。

    这些年来,李衍的人在日本发现了大大小小数百个金银矿,那里每天产出的金银,都得用吨来计算。

    李衍掌控的海上国际贸易,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这些财富,再加上李衍弄出来的钱庄,李衍可以说是拥有数之不尽的钱。

    所以,花多少钱来修建自己的皇宫,李衍都花得起,甚至都不需要动用国家的钱。

    至于,怕不怕别人说自己骄奢淫逸?

    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时候怕了吗?

    刘邦修建未央宫的时候怕了吗?

    李世民修建大明宫的时候怕了吗?

    李衍为甚么要怕?

    而且,李衍这么大兴土木,这么斥巨资大兴土木,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这些年来,饱受战火洗礼的燕云地区,人口凋零。

    更为关键的是,燕云地区的汉人太少了,甚至可以说是,燕云地区根本就没有多少汉人——那里的汉人,多是汉儿,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汉人。

    作为一国都城,尤其是以汉人统治为基础的都城,这是绝对不行的。

    所以,李衍才大兴土木,以经济手段促使全国各地的精英涌向燕云地区,充实燕云地区的人口——汉人人口,进而使得燕云地区成为大中真正的中心。

    ……

    ……

    ps:这是二合一的大章,所以今天就这一章了。

第七百七十九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求订阅!)() 


    南宋老将宗泽死了。

    自从过了江之后,宗泽就一心谋划杀回过报仇雪耻,收复失地,救出赵氏之女,灭掉大中,然后北上直捣黄龙迎回二圣。

    为此,宗泽先后给赵构上了二十多道奏章。

    宗泽先是请赵构不要跟大中议和,君臣一心,率领大军杀过江去,恢复正统。

    可那时已经派杜充限制住了宗泽的赵构,连听都没听。

    后来中宋议和成功之后,大中从南线调走了五万大军北上,宗泽探明这一消息之后,认为这是收复失地的天赐良机,也可能是最后的机会,所以,连连给赵构上奏章,请赵构务必要把握这个机会过江北伐,否则,必悔之晚矣。

    可赵构仍是连理都没理宗泽,让宗泽的十几份奏章全都如石沉大海一般。

    这里得说明一下,赵构不理宗泽,也是有原因的。

    是。

    当时,大中从南线调走了五万大军,可那时大中在南线仍有十万人马,他们坚守各个要地,宋军要想突破他们坚守的防线,没有一两个月时间,绝无可能,而有这一两个月时间,中军完全可以从北线再撤回来,进而让南宋前功尽弃,然后可以以此为借口,一举杀过江灭了南宋。

    除了这个最重要的原因以外,还有另外几个原因:

    首先,虽然赵构对宋军的掌控比以前要强上一些了,可还是有不少听调不听宣的将领,因此,并不是说,赵构想北伐,就能北伐的,当然了,话又得说回来,事在人为,如果赵构真要北伐,他也一定能想到办法解决这一难题。

    其次,北伐是需要钱的,自从宋朝的海上国际贸易被大中断了以后,宋朝的经济体系就出了严重的问题,目前,南宋只能靠蜀中救济和从其属地横征暴敛度日,而这点钱勉强维持南朝朝廷的运转都不够,南宋朝廷甚至连军费都开不出来,哪有钱去北伐?

    再次,李成和钟相这两伙义军,现在闹得越来越凶,尤其是后者,已经滚雪球般滚到了二三十万——很早以前,赵构就派沿江招捉使孔彦舟,去剿钟相这伙义军,却不成想,孔彦舟率所部,杀居民,烧庐舍,掠财物,暴横不奉约束,关键是,孔彦舟还暗中跟钟相这伙义军勾结,以至于,钟相这伙义军,越剿,声势越大。

    以上种种,都让赵构没法腾出手来去破釜沉舟。

    其实,也正是因为探明这些,大中才敢从南线调走五万大军。

    所以说,宗泽的主张,也并非全对,至少是有一些局限性。

    可话还得再说回来,宗泽看得也不错。

    那时,的确是赵宋唯一的机会。

    那时,赵宋如果果断出击,中军势必不能全力应付北线的金军。

    如此一来,中军就会面临双线作战的苦境。

    然后,赵宋再想办法游说西夏参战。

    加上,那时大中在中原立足未稳。

    赵宋还真有可能将大中从中原赶走。

    只可惜,赵构并非能做此孤注一掷、放手一搏的雄主。

    而且,不仅不是雄主,因为跟大中议和南宋最大的压力突然没了,赵构还心生懈怠,有些无心朝政(也可能是因为对南宋现下的时局很是力不从心,进而让赵构有些自暴自弃),另外,赵构最近还有些贪图享受了。

    这并不是冤枉赵构。

    李衍不是开始在燕京修建自己的皇宫嘛,赵构也在临安修建他自己的皇宫,不,应该说,赵构先李衍几个月,就开始修建了——东南八路提刑司收取诸色经制钱赴临安,共收钱六百六十余万缗,这笔钱大多都被赵构用来在临安修建他自己的皇宫了。

    而且,不仅赵构开始懈怠,就连赵构手下的人,也都是这样。

    而这些人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赵构的两个宰相汪伯彦、黄潜善——他们专权放任,不能提出任何施政方针,满脑子都是如何讨好赵构。

    宋赵构宠幸的内侍省押班康履等宦官,又骄奢作乱,引起许多人的不满。

    另外,还有很受赵构宠幸的王渊——金人攻打东京、河东,宣抚使范讷统领勤王兵屯驻雍丘,王渊那时为先锋,后来,赵构成立在元帅府,王渊便以所部归赵构的大元帅府,为赵构带去了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因此,赵构即位之后,对王渊极为器重,誉为柱臣,加上王渊跟康履等宦官交好,南宋始置御营司,便以王渊为都统制,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继而改称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进保大军承宣使,正赶上,江南群盗蜂起,赵构又以王渊为制置使平杭州一带盗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