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日本1946-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时,周总理便主动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索赔,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北方的苏联磨刀霍霍,而当时的中国太孤立,太缺乏朋友和支持了。而当时的日本政府也没有忘恩负义,每年都向中国提供大额的低息或无息贷款,一直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些对华低息或无息贷款在继续。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七章 放弃的原因()
虽然日本对于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越南、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蒙古、新加坡和欧洲的瑞士、西班牙、瑞典、丹麦等国家都进行了战争赔款,但是对于
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这五个世界大国却全都没有进行赔款,因为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全部放弃了日本战争赔款的事实。请大家搜索(品#书……网)看最全!的小说这是日本战争赔款中最重要的事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国,美国也是受到日本战争损失第二严重的国家。美国却率先放弃日本战争赔款,并且动员中国和苏联、英国、等世界大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委员长考虑:一、实行“以德报怨”对日政策;二、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后国际地位大大降低,希望以放弃战争赔款为代价换取日本对台湾在政治经济上的支持;三、是大中华思想的影响,别的大国都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款,中国人也应该有个大国的样子,不应该像小国那样斤斤计较战争赔款。日本对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的“以德报怨”政策,还是比较感激,不时有人撰文对蒋介石表示感谢。因此对放弃日本战争赔款,如果要谴责,第一应该谴责美国政府,第二应该谴责蒋介石为首的中华民国政府,还轮不到谴责1972年时的中国政府。
另一方面,在日本首相田中访华之前,田中曾表示,如果对方提出赔偿,只要数额适当,他打算赔!1972年7月以后,中国为实现与日本邦交正常化进行积极的准备,周总理就放弃战争赔偿问题作了下述指示:第一,中日邦交恢复以前,台湾的委员长已经先于我们放弃了赔偿要求。**的肚量不能比蒋介石还小。第二,日本为了与我国恢复邦交,必须与台湾断交。中央关于日本与台湾的关系,在赔偿问题上采取宽容态度。有利于使日本靠近我们。第三,如果要求日本对华赔偿,其负担最终将落在广大日本人民头上,这样,为了支付对中国的赔偿。他们将长期被迫过着艰难的生活。这不符合中央提出的与日本人民友好下去的愿望。
当然了这只是官方说辞,实际上中国政府放弃日本战争赔款可能有如下原因:一、中国是世界大国,中国不能只看到经济利益,而不顾自己的国际声誉,美国等几个世界大国都放弃了日本战争赔款,中国要战争赔款,会被国际社会看低;二、中国前政府华民国政府也在二十多年前宣布放弃日本战争赔款,从国际法原则看,作为中国的后续政府是无权再要求日本战争赔款;三、中国政府领导人之前曾经表示过放弃日本战争赔款,不能失信;四、时间已过去近三十年了。再要求,效力减弱。积于以上原因,在1972年趁中日邦交正常化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放弃日本战争赔款是最明智的选择。要知道,还有一个中日友好的大局呢,1972年时,中国在世界上还是比较孤立的,与日本建交意义非常重大。
如果中国要日本战争赔款,能够要到多少钱1946年国民党行政院赔偿委员会估计,日本赔款应为620亿美元。实际要不到那么多钱。能要到100亿美元都是非常难的。因为要到日本战争赔款最多的菲律宾,不过要到5。5亿美元。(菲律宾要求日本赔偿100亿美元)
其实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并没有吃亏:
一、1949年至1972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全面经济、技术封锁期间,日本民间与中国进行贸易。向中国出售先进技术,帮了中国非常大的忙。日本政府对此多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美国对此极为不满。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政府表示放弃日本战争赔款,日本方面感到应向中国感恩;
二、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政府借此于1972年9月抢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建交后,中日间贸易、技术合作大增。中国获利极大。相比较,美国与中国建交谈了好几年,反复与中国讨价还价。相比较日本对中国是非常好的;
三、改革开放时期,使中国获得的最大贸易机会是日本,中国获得贷款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向中国投资最多的是日本;引进先进技术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出国留学第二多的是日本;中国人出国打工去的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帮助中国最多的外国人是日本人,日本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给予中国经济援助,一直到前几年才停止。这些与日本侵略中国的歉疚和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的感恩有关;
四、在国际上,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中国时,日本是对中国最客气的西方国家;
有一件事情,中国政府应该告诉全中国人民,就是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给予中国巨额无偿援助,给予还款期长达三、四十年低息的,高达3万多亿日元的巨额贷款的国家。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三十年,日本对中国的援助的金额远远超过欧美其他发达国家的总和。日本的援助对中国的发展真是雪中送炭,我们不应忘记。
日本对中国的援助,主要透过(政府开发援助)来实现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政府直接贷款和无偿援助,其中无偿援助包括资金和技术援助。从1979年12月日本提供第一笔贷款开始,到2000年日本总共对中国提供贷款26509亿日元。(约相当265亿美元)贷款特点为利息极低、还款期极长,贷款利率2。1%—3%、偿还期30年、还有10年缓付期。日本对中国的无偿援助,从1980年开始至1994年底,援助总额为956。68亿日元。(约相当9。5亿美元)
另外,日本提供技术合作,接收中国进修人员赴日,派遣技术专家来华等等。30年前,它们正是随着对华开发援助的实施而走进中国。关于对华援助,还有不同的数字。据日本外务省提供的数据显示,30年来,日本对中国实施的经济援助总额约为34000亿日元(约2248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中,90%的援助是日元贷款,约10%是无偿援助。另一个数字是:日本向中国提供了总计金额达36500亿日元(相当357亿美元,或218亿英镑)的经济援助。我上面已讲了,如果战后中国要求日本战争赔款,最多能要到100亿美元,并且实际上战后的日本根本无力偿还,会长期拖下去。比较一下,中国领导人放弃日本战争赔款的做法,实际对中国更为有利。)
第三百一十八章 日本沉没()
搞明白了中国政府放弃赔款的原因之后,唐宁就开始将精力投入到了其他的事情上面,其实这段时间最让唐宁深有感触的倒不是这次的赔款事件,而是东宝刚刚上映的一部灾难电影《东京沉没》。¥℉,
这部电影是根据小松左京的同名小说进行改编而成的,小松左京为了写这本书,号称花了九年的时间来搜集资料,小说一出版就大卖超过百万本,并且获得了当年的星云赏(注意,这是日本的科幻小说奖项,可不是科幻界能够跟雨果奖齐名的那座星云奖。)
这部电影虽然拍摄时间只有短短的四个月,但是却创下了880万观影人次、收入超过20亿日元的惊人纪录,监督着特殊摄影的中野昭庆在亚太电影节中获得了特殊效果奖这样的好评。该作的成功确立了森谷司郎日后执导八甲田山等电影大作的地位。
虽然现在唐宁也算得上是一名电影大亨,手下出品的好电影也不少,但是这部电影还是震撼了他,当然了,震撼他的并不是那些特效场景,毕竟1973年的技术是没法跟2015年相比的,但是这部电影里体现出来的忧患意识倒是让唐宁震撼不已。
同样是关于家园毁灭的题材,《日本沉没》和好莱坞的众多灾难电影相比有显著不同。相比于好莱坞灾难片中的娱乐心态和英雄救世主义,日本灾难片往往有一种悲怆和自怜的情节,而在这种情节之下或隐或现的是日本人顽强不屈地捍卫种族繁衍生息权利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这一点在《日本沉没》中表现的相当突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问题,地震、海啸和核威胁一直是日本人心头的梦魇,长久以来让日本人如坐针毡,再加上与生俱来的岛国心态,危机感成为日本民族的一种集体心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即使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活富足殷实的70年代,他们依然拍摄出了《日本沉没》这样的“自戕式”的电影。
在《日本沉没》中,提出了日本列岛所在的地质板块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剧烈变化,由此导致的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啸把日本大部分国土都沉入了海底。这虽然是假想。但从地质学和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考虑,它又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电影从科学家探测出日本将沉没开始,从政府上层、科学家到普通民众,各个层面的反映以及对策都做了详细展示。并且借政府会议给观众讲解了一些地质知识,变得深入浅出,又着重刻画了几个普通人在灾难面前的爱情和生活,又多了不少生活气息。
一般而言,灾难片在于给观众展示惊心动魄的灾害场景。刺激观众的恐惧感,从反方向来缓解压力,从而达到娱乐的目的,警示作用往往是做为一个附加要素出现的。
而《日本沉没》则不然,它更像是日本人对自己未来命运的一种终极思考,其中折射的是日本人与生俱来的岛国忧患意识,既是切实存在的恐惧感,又像是一次做最坏打算的全民大演练。在电影中,末日来临之时,日本人向世界各国求援。请求各国大量收留日本难民,那种“拉兄弟一把”的心态可以看做是日本人对自己在世人眼中形象的一种试探一种定位。
片中特意表现了中国的慷慨和大方,这一细节可谓意味深长,一来本片诞生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代,不排除具有一定的政治亲近感,二来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历史渊源久远,现实关系复杂,谁都离不开谁。可见现实而客观地看,斗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就像片中日本首相所说,尽管人类身上有种种缺陷和不足,但“人的血总是热的”,他相信这一点。我们大多数人也都相信这一点,在天灾人祸面前,人性的光辉往往能遮蔽一切黑暗的东西。
在《日本沉没》中,大和民族的命运大致是这样的,当时日本人口是一亿多,但只有三千万在其他大陆国家的帮助下生还。从此他们将没有自己的国土,成为国际难民。尽管人类社会越来越文明,人道主义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准则,但是一个没有自己国家的民族的心理是注定没有归属感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吉普赛人成为著名的流浪民族经常受到歧视,为什么犹太人宁肯得罪全世界也要在中东建国,同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是日本在亚洲发动了领土扩张战争,因为他们心里其实一直在害怕一直在担心。
如果我们以客观和冷静的心态对对待这个问题,就会理解他们为生存空间而扩张的本能其实和我们买房生活一样,没有太大区别,当然他们的方式是错误的。和现实中的战争扩张不同,电影《日本沉没》则走向了心理恐惧的另外一个极端,是日本人对自己未来命运的一种极端的思考,联想到日本历史上的历次大地震,就应该明白日本人的恐惧和好莱坞电影的娱乐心态有本质区别。
这部片子反映了日本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集体梦魇。历史上,人们讨论最多的就是日本文化中的岛国意识,在这个话题的核心部分就是因为地理空间有限、自然资源匮乏、地质灾害频繁、战略纵深狭小而给日本民族心理赋予的一种强烈的潜在生存危机。
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市场与资本扩张逻辑让日本的岛国危机意识得到进一步放大,成为日本国家走上殖民扩张政治路线的重要文化依据。这一政治与国家战略的转变却给周边亚洲国家带来深重的历史和社会灾难。此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认识和反思日本国家战略的时候,更多是从他/我这样的国际双边或多边关系角度切入,把谋求“脱亚入欧”的日本看成是造成亚洲动荡和不平衡关系的主要威胁。(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九章 忧患意思()
那么日本列岛真的会沉没吗?这是一个融合了大陆漂移学说、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海洋学、气象学、地震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