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日本1946-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军工项目他是一点主意都不敢打,否则美国方面会分分钟教他做人,虽然他很想支援中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想放弃美国市场,所以短时间内他也不敢表现的太过高调。几经选择和分析之下,唐宁发现目前最合适的项目居然还是他在日本发家时的第一桶金——可口可乐。

    虽然这个项目短时间内注定不赚钱,但是饮料这东西他敏感性低啊,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美国政府都不会在一个小小的饮料上难为人,而且他还可以借此慢慢的走进中国市场,等到市场发展成熟的时候,再大举进入。虽然唐宁计划的很好,但他没想到的是,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可口可乐也是波折重重。

    首先提出异议的就是可口可乐总部,虽然唐宁是可口可乐的亚洲总代理。但毕竟总部还是在美国,所以这种开拓市场的大事唐宁必须得到总部进行报备,时任可口可乐eo的保罗奥克斯惊呼:“托尼,咱们是老朋友了,你也知道我这几年的心脏不是很好,你就别跟我开这种玩笑了好不好?到中国开办可口可乐工厂。天啊,这个想法太疯狂了!”

    唐宁不以为意的驳斥道:“疯狂什么?好像你们没去中国发展过似的。”这方面唐宁说的是事实,早在1927年可口可乐公司就在上海建立了分部,不过当时的中文名字可不是叫可口可乐,而是一个很挫的名字“蝌蝌啃蜡”。

    名字还不是这种饮料最古怪的地方。它棕褐色的液体、甜中带苦的味道,以及打开瓶盖后充盈的气泡,让不少人感觉到既好奇又有趣。古怪的味道,加上古怪的名字,这种饮料的销售情况自然很差。于是。在第二年,上海分公司公开登报,用350英镑的奖金悬赏征求译名。最终,身在英国的一位上海教授蒋彝击败了所有对手,拿走了奖金。而这家饮料公司也获得了迄今为止被广告界公认为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可口可乐。它不但保持了英文的音译,还比英文更有寓意。更关键的一点是,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易于传诵。 这是可口可乐步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然而。在22年后,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

    因此保罗摇头叹道:“就是因为当年在上海开办过分公司,所以我才知道中国那里的生意不好做,中国人根本就不认可,而且那个时候的上海多开放啊,号称十里洋场,连那个时候生意都做不起来。就更别说现在了,百分之百会赔。”

    说实话,唐宁也非常认可保罗的话,这个时候去中国卖可口可乐肯定不赚钱,因为一般的老百姓哪有钱买这个。不过他实在是找不到另一项可以在这个时候进入中国的产品了,所以必须得尝试一下,如果可口可乐不行,那就得尝试更不适合的方便面和电饭煲了。

    于是唐宁继续劝道:“我也知道暂时肯定不赚钱,但是咱们的眼光要放得长远一点么,以后中国肯定是能够发展的起来的。而且虽然现在中国人不认可,但是其他国家的人都认可可口可乐啊,咱们在中国做不了中国人的生意,可以先做一下在中国的其他国家人的生意,这不就行了。还有,咱们可口可乐不是一直都号称全世界都可以买到么,没道理在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度里连一瓶可口可乐都买不到吧。”

    保罗若有所思的说道:“这倒也的确是个路子,不过我还是感觉不赚钱啊。”

    唐宁无奈的说道:“算了,这样吧,所有的设备和资金都由我来投,你给我个授权就行了,赔钱也是赔我的。”

    见到唐宁这样,保罗也有些尴尬:“托尼,你干嘛这样,我这不也是就事论事么,咱们商人肯定是不能做赔本生意啊,行了,就按你刚才说的,我这就给你授权,不过托尼,我始终都不明白,为什么你这么执着的一定要进入中国市场呢?”

    唐宁大有深意的答道:“我这是在给我的儿子们铺路,将来市场潜力最大的地方就是中国大陆,所以我自然要未雨绸缪。”

    保罗不解道:“没必要这样吧,你一共就两个儿子,东京、关岛、冲绳那么多的产业还不够他们俩分的?”

    唐宁摇摇头解释道:“不能这么想,坐吃山空终究会都败光的,总得给他们的将来找点事儿做,而且现在的这些产业虽然多,但并不一定都能坚持太多年,所以必须得提前有所准备。”

    “托尼,我感觉你是在东方呆的时间太长了,思想上都被东方人给影响了。”

    好不容易把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总部这里搞定了,但没想到在中国的麻烦居然更多!

    ps:之前跟大家说过,在三十章之后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转折,现在这个转折已经开始了,本书也要开始新的分卷了,之前的章节里水的地方太多,这个我也知道,在这里跟大家致歉,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一是我个人比较懒,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些历史大事其实都挺有意思而且知名度也不高,所以应该科普一下,不过我的懒惰的确是不争的事实。接下来的章节里大家应该就会很少看到这么水的地方了,所以我终于可以冒出头来求订阅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一章() 
在美国唐宁以将可口可乐出售给非中国人为借口获得了授权,在中国他用的也是同样的借口,在申请报告里他就这样写道“我在中国设厂,并不是首先针对中国消费者,主要是针对国外消费者。◇↓◇↓小◇↓说,到中国来旅游的国外人,特别是欧洲人和美国人。因为可口可乐差不多已经有80年的历史,现在这代美国人的爸爸、爷爷都是喝可口可乐长大的,因为欧美人习惯了它。美国年轻人不管到哪儿去,都只想喝可口可乐,有旅游者的地方就应该有它。

    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有可口可乐工厂,60年代以后,非洲、亚洲也有很多我们的工厂,那里很多年轻人也都习惯喝可口可乐,因此哪儿有需要,我们也会到哪儿,因为我是商人。”

    唐宁写报道的时候,身边的韩雪薇不解的说道:“明明是国内要跟咱们合作,可怎么变成你来写申请了?”

    “没事儿,中国的办事风格就是这样的。”

    “托尼,说真的,有时候我觉得你这个美国人比我这个中国人都要了解中国。”1978年12月17日,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宣布“中美双方商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这之后的四天,唐宁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达成协议采用补偿贸易方式或其他支付方法,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及装罐、装瓶设备,在中国设专厂灌装并销售。在可口可乐装瓶厂未建立起来之前,从1979年起,用寄售的方式由中粮总公司安排销售。

    可口可乐当时的销售对象严格限制在来华工作、旅游的外国人当中,销售地点主要是友谊商店。今天位于北京建国门附近的友谊商店,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已无任何神秘可言,如今在这家商店的一角还可以买到可口可乐,但在1979年的可口可乐大概是4毛钱一瓶。

    可口可乐重回中国的消息一出来,舆论普遍感到很惊奇。当时试图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不在少数。根据美国媒体当年的报道,麦当劳曾经看到过“曙光”— 因为中国当时的领导人希望劳动者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减少中午吃饭时间,增加劳动时间,为国家经济复苏做贡献,这就需要很多快餐食品。麦当劳得到这一消息后。认为自己作为一种快餐,进入中国的最佳时机到了。但是,最终还是可口可乐第一个吃了“螃蟹”。

    其实唐宁最初的想法是将工厂建立在上海,毕竟当年的可口可乐工厂就建在上海,而且作为曾经的十里洋场。上海人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也应该比其他地方人要快。没想到消息刚一传出,便遭到上海方面的强烈反对— “卖国主义、洋奴哲学、引进美国生活方式、打击民族工业”,种种声音一起向上海市政府压来。

    于是唐宁不得不放弃上海,改为在北京建厂。北京方面也是几经周折,才将装瓶厂厂址最终选在了北京五里甸的中粮油下属北京分公司的一个烤鸭厂里。厂房也只有一间,是烤鸭厂给腾出来的。

    双方当时采取的合作方式是:中方每年花30万美元购买浓缩汁,其他生产线全是唐宁免费送给。唐宁起初预计投资60万美元,最后建厂花了将近100万美元。最让唐宁无法理解的是,这家工厂完完全全是按照内资企业的形式来建设和运作的,在那个年代。真正的外资企业还不敢想也不敢做。

    北京方面负责与唐宁进行沟通的是中粮糖酒杂品处处长陈光,这是一个有过留学经历并且很好接触的人,很快两人就变得很是熟悉,刚刚建厂的时候陈光就问向唐宁:“托尼,我这么称呼你可以吧,我有个问题一直都很好奇。”

    唐宁呵呵笑道:“当然可以了,按照中国人的方式,你的年纪比我大,别说叫我的名字,我都应该尊称你为哥呢。对了,你有什么疑问尽管说。”

    陈光也笑着说道:“我真好奇你到底是不是美国人,对中国的文化怎么好像比我还要熟悉,看来你的私人医生韩女士更适合做教师。好了。说正事,我的问题是该如何保持水质。因为地处偏僻,当地只能取到井水。而且可口可乐总部在美国亚特兰大,它在全国各地的厂家都是购买浓缩汁后要自己加水加料来生产最终的可口可乐,但是各地的水质差别很大,如何保证制作出来的可口可乐是一个味道?”

    唐宁哈哈笑道:“因为我有我的神秘武器。”然后带着陈光来到设备区。指着一个不大的设备说道:“这就是可口可乐公司的神秘武器——净化水设备,别看这东西不大,但技术含量是相当的高,他的作用就是对水进行过滤,以使其成分完全符合可口可乐用水的要求。”

    陈光还是有些担心:“那这井水过滤之后能符合标准么?”

    “那就给你现场试验一下。”在经过一番过滤制造之后,唐宁问向陈光:“怎么样,跟你在美国留学时喝的可口可乐味道一不一样?”

    陈光佩服的点点头:“你别说,还真就一模一样,这个净水设备是真的了不起。”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但是后来很快就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可口可乐在北京设厂的事发生以后,一位老同志发话了:“中国的汽水就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吗?不能满足外国人的需要吗?非要喝可口可乐?简直是卖国主义。”要求中粮对此作出解释。

    这个理论听得唐宁彻底崩溃,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喝个可乐什么时候就成卖国了,这些人的思维也太奇葩了,怎么什么东西都能联系到一一起啊,看来文化运动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散,好在这个陈光安慰他:“托尼,你放心,这件事有我们中粮来解释。”(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 可乐风波() 
为此,中粮公司专门写了报告,阐述了以下5点理由:1。可口可乐是饮料,有名气是因为销售的成功。∑,特别是美国人到世界各地都喝这种东西,改革开放外国人来得多了,成为一种必备的饮料,我们应该满足这种需要。2。可口可乐里用了我们中国的桂油。有中国的成分在里面。3。我们尚未掌握软饮料生产装罐装瓶技术,引进这套设施,有助于技术进步。4。我们每年花30万美元买浓缩汁,但是我们的利润要比这30万美元多出2到3倍。5。我们仅限其在北京设厂,不在其他地方设厂,也是对其有控制的。国家在政策上规定,可口可乐生产量不能超过我国饮料总产量的5%、建厂前办理审批手续等。

    通过这番解释,这场风波才平息下去。

    当时关于可口可乐的限制官方也给予过唐宁解释:一是怕可口可乐影响中国的软饮料发展。另一方面,这种限制也是一种保护,避免引起太多事端。

    尽管唐宁早就做好了可口可乐三年之内不赚钱的打算,可这并不代表他对中国的可口可乐市场就没有一点的计划和追求,他这个时期要的是打开市场和形成规模。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他终于忍不住要有所动作。先是打开政策渠道,北京厂正式投产后,产品供应旅游饭店,收取外汇。然后,征得商业部同意,将供应旅游饭店后剩余部分由北京糖业烟酒公司系统在北京投放市场内销。

    为了尽快打开市场,唐宁开始命令北京分公司搞促销。于是在1978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可口可乐公司在北京的各大商场推销可口可乐,买一瓶可乐,送一个气球或一双带包装的筷子。一时间人潮如涌。这页是中国现代市场上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

    北京各大报纸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