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日本1946-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在打朝鲜战争,日共就肯定是第五纵队,于是和日共翻了脸,把日共领导人都剥夺了公职,实行预防式逮捕。就是说虽然还没有抓到你犯罪的真凭实据,但是为了预防你犯罪,先把你抓起来再说。到了1952年还干脆制定了一个《破坏活动防治法》来专门对付日共。这下野坂参三和德田球一就只能再次远走中国。
德田球一后来在1953年10月14日客死北京。两年之后的1955年9月13日在北京召开了有3万人参加的大型追悼会,**主祭,**亲自题字“德田球一同志永垂不朽”。
对日共的限制措施一直到1955年签订旧金山和约日本获得独立之后才得到解除,日共也再次放弃了斯大林强加给他们的军事方针,确认了“议会斗争”的行动纲领,这样在1956年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以及匈牙利事件没有给日共带来什么很大的困难,日共受过斯大林打击这件事反而证明了日共的先见之明。
一来是日共长期被苏共打压,二来是日共在历史上和**一直有密切关系,所以在中苏两党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日共很自然地就站在了**一边。1964年左右是中日两党关系最好的时期,那时在日共成员中有一个学习中文的热潮,甚至流行用中文来读自己的名字,但是两年之后,这个最好的友人居然变成了**“四大敌人”之一。
1966年7月,**在一次讲话中明确提出存在四个敌人,“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美国帝国主义,宫本显治修正主义集团和佐藤荣作反动内阁”。背后的原因是,1966年3月份访华的日共议长宫本显治在上海拒绝了**亲自提出的要求日共在中苏论战中明确支持**的要求。这样日共也就成为了和苏美比肩,甚至比敌视中国的佐藤荣作内阁更加危险的敌人。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在此之后的8月份,日共从北京撤回日共驻华代表以及《赤旗报》的驻华记者,但日共驻华代表以及《赤旗报》的驻华记者在首都机场遭到红卫兵围攻,被殴打致重伤,这样两党之间的关系完全断绝。
在朝鲜问题上也是这样,在中国“特殊时期”开始之后,日共也停止了和朝鲜的交往,在朝鲜绑架日本公民的疑惑露出水面之后,和一贯支持与朝鲜改善关系的社会党有着血缘关系的社会民主党和民主党在不少场合下很被动,但是一开始就支持追查朝鲜绑架事件的日本**和此事却无关系。
日共不但在日本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持反战立场,在战后的政治活动中还是坚持了这个立场,从过去的反对朝鲜战争,反对越南战争开始一直到21世纪反对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既反对美国主谋的战争,也反对苏联或者俄罗斯联邦所策划的战争,在日本能够如此旗帜鲜明地长期一贯坚持反对战争立场的政党就只有这么一个。
日本**为什么能够始终如一地在重大问题上采取正确立场?长期以来历任日共书记局长、委员长和议长,继德田球一、宫本显治之后的日本**第三代领导人不破哲三日前出版的回忆录《时代的证言》也许能够提供一些答案。
不破哲三是日本一位很典型的经过一高进入东大的学历贵族,但这位16岁就参加了**的精英最后还是拒绝了主流社会的邀请而在**内干了下来,连续11次当选为众议院议员。日共区别于其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日共领导层一直是由知识界精英所组成的,日共书记长志位和夫是东京大学毕业,早期的河上肇、宫本显治等日共领导人也都是东京帝国大学的毕业生。这种现象的由来是因为原来的东京帝国大学是一个连特高警察都插不进手去的特区,即使在战时,东京帝大里仍然可以公开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所以东京帝大的毕业生们多少有点左倾,起码对马克思主义并不陌生,出几个**员是理所当然的。
不破哲三的回忆录除了本人的经历之外,有很多非常珍贵的资料,他是为数不多的还在世的见过**的人,而且就是那次有名的宫本显治对**说“不”的会谈的见证人。
此后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尼克松和田中角荣的访华,使得美国和日本政府不再是中国的敌人,**之后的中国领导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和中苏之间的紧张关系,但直到1997年,中国曾经的四大敌人中,有一个日本**依然戴着“敌人”的桂冠。
实际上早在1985年**就曾经通过罗马尼亚**向日本**表示过恢复关系的建议,但日共方面不肯让步,坚持要**认错并中止和反日共组织的联系。一直到了1997年底,对外联络部部长戴秉国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明确地把“中日两党关系正常化”作为1998年的任务之一,这样才有了中日两国**的关系正常化。
第八十二章 方便面()
韩雪薇如此开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对于一个久居外乡的女孩来说,没有什么比能够遇到故乡的亲人更为高兴的事儿了,中国的四大喜事之一就是他乡遇故知么,所以即便韩雪薇与这个表哥燕震在家乡时的关系一般,但能在东京遇到依然让他开心无比。
“表哥?!”唐宁不自觉的皱眉嘀咕了一句,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学和民间传说里,表哥表妹向来都是比较危险的和容易产生暧昧的关系,难道那会儿近亲结婚这么严重么?
但是这个时候唐宁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疏忽了,便岔开话题道:“韩小姐,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刚才你跟我说有事要与我商量,这件事不会与你的表哥有关吧?”
韩雪薇点点头道:“对啊,我表哥发明了一种超好吃、超方便的面条,他这次来东京就是想找人合作或者投资,上尉先生,您那么有钱,能帮帮他么?”
听到这里唐宁的心情为之一松,原来这个韩雪薇的表哥只是一个厨子,想找人在东京开饭店罢了,看来跟商业间谍什么的没有关系,自己也是的,这段时间竟跟这些商业间谍打交道了,弄得一碰到事的第一反应就是商业间谍,这么敏感可是不好,不过自己对开饭店实在是没兴趣,而且自己很快就要离开东京前往琉球了,哪有闲心管这事,于是带着一丝歉意说道:“对不起啊,韩小姐,我对开办饭店实在是没有兴趣,不过你的表哥来东京开面馆倒的确是一个很棒的主意,日本人就没有不喜欢吃面条的,只是他们吃面条的声音实在是太不礼貌了。”(日本人认为吃面条一定要发出声音,而且越觉得好吃,发出的声音越大,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如此,也不知道他们的餐桌礼仪怎么到了面条这里就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韩雪薇急忙解释道:“不是开面馆,我表哥是要开工厂做面条。”可能是自己都觉得自己说的话有些荒谬,韩雪薇整理了一下思路才继续说道:“我表哥发明了一种非常神奇的面条,不用擀、不用煮,只要拿热水一泡就能吃。”说到这里韩雪薇看着唐宁呆滞的面孔,有些尴尬又有些气急的说道:“哎呀,我也说不明白了,这样吧,我去厨房拿点热水,跟您泡一块您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说完,就急匆匆地走出了房门,留下了面容呆滞的唐宁在屋子里。
其实唐宁呆滞的并不是不知道韩雪薇在说什么,尽管她的解释逻辑极为混乱,也根本就没说明白,但从2015年过来的唐宁怎么可能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呢?很明显,韩雪薇说的就是在2015年最最常见的方便面么!
对于方便面的历史,唐宁不是特别清楚,但起码他知道两点,一是这东西是日本人发明的,好像大名鼎鼎的日清公司就是靠这个发家的;二,这东西现在也就是1947年肯定还没发明出来。而韩雪薇说她的表哥发明出了方便面,这难道意味着其实方便面的真正发明者是咱们中国人?这家伙现在在找人合伙做方便面,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可以错过,这项产业要是能发展好了,足够吃一辈子了!
就在唐宁胡思乱想的时候,韩雪薇提着一暖瓶热水和一个大碗走了进来,然后从桌子边的手提袋里拿出一个大大的油纸包,打开之后,从中拿出一块面饼,这个时候唐宁才反应过来刚才韩雪薇为什么要说泡一块,而不是他所熟悉的泡一碗或者泡一袋了,因为这个时候的方便面还没有这种包装和意识,都是一块一块的。
韩雪薇将面饼放入大碗,然后倒入滚烫的热水,又随手拿了一本厚厚的医书盖在了上面,过了三五分钟,便将医书拿开,递给唐宁一双筷子,得意的说道:“唐宁先生,尝尝我的手艺吧!”
唐宁心里吐槽,泡个方便面也能叫手艺?而且泡面居然不放酱包和调料包,这面还能吃吗?不过为了不露馅,再加上已经一年多没有吃方便面了(方便面这个东西很神奇,总吃的话谁都会腻,但要是好几个月不吃,还真有点想……),他还是接过筷子,开始吃了起来,这个时候他才发现,为什么韩雪薇不放酱包和调料包,因为这个面里已经有咸味了,估计是面饼本身在制作的时候就已经加入调料了(最早的方便面就是这样,后来才出现调料包)。
这么亲切而又富有弹性的口感让唐宁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西里呼噜的大口吃了起来,甚至连面汤都一饮而尽,实在是痛快异常。
“怎么样,这个鸡汤面条好吃吧!”这个时候一直坐在旁边的韩雪薇的话语将唐宁又拉回了现实世界,他大力点头道:“好吃,真的好吃!这个面条不仅好吃,还非常的有创意,你表哥在哪呢?我要跟他好好谈谈,这方便面我投资定了!”
“方便面?!”韩雪薇眨着大眼睛念了几遍,开心的说道:“唐宁先生您真是太有才了,方便面这个名字既贴切又好记,真是太适合这个鸡汤面条了,我明天就去找表哥,像您这样既有钱又有才华、会识货的人,不跟您合作简直就是他的损失。”
唐宁对此则是内心不住的苦笑,方便面这个词当然是既贴切又好记了,因为这本来就是它的名字,自己只不过是顺嘴说出来罢了。
第二天,韩雪薇带着表哥燕震按照事先与唐宁约定的时间前来拜见,可当唐宁见到燕震的时候忍不住是大吃一惊!
ps:方便面的出现的确是稍微早了一点点,但计算上前期发展所需的时间,也就差不多了,反正总得抢在安藤百福之前么,要不然就没意思了!
从大右翼到大流氓——被称为“国士”的腐败()
儿玉誉士夫是日本战后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也将是本书中期反派之一,不方便在正文里对他进行太多的介绍,只能放在作品相关里,下面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截取于《战后日本的**与治理》一书,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看看,很好的一本专业书。
田中角荣的命运暂且不表,笔者想先对洛克希德案中的另一关键人物——中间人儿玉誉士夫做一个简单的描述。笔者认为,了解这个曾对日本政治发生过重要影响的“右翼”+“**”人物,对于我们理解二战后日本政治运行的“潜在法则”,特别是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变迁,是有帮助的。
“国士”一词来源于我国,专指一个国家中智勇双全、才能出众的人。《战国策?赵策》就有“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的表述。《史记》在描写韩信的《淮阴侯列传》中,也提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洛克希德案中涉嫌充当行贿受贿“掮客”的儿玉誉士夫,当时就被称为日本的“国士”。表面上他是一个热心慈善事业,爱好哲学,痛恨官僚**,对金钱无欲无求的人。但实际上,儿玉二战前为日本右翼“行动派”代表人物之一,二战后是日本多个黑社会组织的实际控制人、政经界幕后黑手、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日本的代理人,对多位日本重要政治人物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鸠山一郎组建民主党时曾经得到过他的资金资助,岸信介则曾经是他在巢鸭拘留所时同为二战甲级战犯的狱友。政治家河野一郎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日本政治家河野洋平的父亲,是自由民主党内的实力派国会议员。历任行政管理厅长官、经济企画厅长官、农林大臣、建设大臣等要职,在20世纪60年代初曾被认为是内阁总理大臣的有力人选。、大野伴睦等人更是与他交情匪浅,1960年儿玉誉士夫给自己办了一个“生人葬”,对于如此荒诞不经的事情,这两位碍于情面,还亲自跑去“送葬”,上香“祭拜”。据说,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1982年出版的《寻羊冒险记》中的那位“先生”,就是以儿玉为原型构思出来的。
要说其实这位一度权倾日本黑白两道的儿玉出身还是比较贫苦的。明治维新后日本武士阶层失去特权地位,1911年2月,出生在日本福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