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门阀-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张骞的地理大发现,彻底推翻了旧有的观念与认识。

    并从未彻底改变了汉家的战略与国策。

    张骞归国后不久,汉室朝堂就制定了河西攻略,并立刻付诸实际,从匈奴人口中夺取了河西走廊,并从此开始了对西域的经营。

    此后,汉匈的角力,进入了全新时代。

    东北亚地区真正进入了怪物房的阶段。

    但

    很少有人知道,汉家天子,不止惦记着西域。

    他的眼睛,还在挂记着西域之西,那遥远的富庶之地。

    大夏

    也不能怪他惦记。

    谁叫当初,张骞回来后报告他,将大夏王国,形容的无比美妙。

    更重要的是——富裕、但是军力孱弱,人民温顺。

    不然,汉室就不会特地给那个远方的异域王国,安上一个大夏的名头了。

    给数万里之外的王国,取名大夏本身就说明了汉家朝堂和天子,对于当地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与关注。

    不要忘了,夏这个国名,除了是三代之一的夏朝的国名外。

    还频繁的出现在中国史书之中。

    齐恒公曾自夸说:寡人南伐至召陵西伐大夏,涉流沙。

    秦始皇也曾自豪的宣称: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民间广为流传的穆天子传说,也有着大夏王国打酱油的桥段。

    故而,张骞和汉家给远方的那个马其顿殖民者后裔建立的王国,安上一个大夏的名头,从来就没有怀什么好心思。

    这位天子更是惦记了它许多年。

    特别是李广利伐大宛,带回了更多有关大夏的情报和物产(譬如这箱金币)后,这位陛下对大夏的痴迷,就已经几近走火入魔了。

    可惜,太远了!太远了!

    途中又有着匈奴这个混蛋在拦路!

    搞不定匈奴,他的大夏梦就只能是一场空!

    可他怎么甘心?又如何甘心?

    手中抓着这些异域远方出产的金币,再想着当初张骞向他汇报大夏的情况之时。

    这位陛下,就已经握紧了拳头。

    “大夏呀”他喃喃自语着:“朕的大夏呀”

    张越看着这个情况,却依旧有些不是很明白。

    不能怪他,诸夏民族自古就非常含蓄。

    很多事情,假如没有做到,就会隐藏在文字之中,以寄希望于后来者。

    就像张骞凿开西域,就花费了大量篇幅和笔墨来描述和介绍大夏。

    甚至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的介绍。

    为什么?

    因为,惦记上了,但暂时吃不到啊。

    所以,就在这个国家上画了个圈,意思就是:子孙后代看着点啊这里有一个自古以来的你们懂得

第四百九十八节 天子的认可() 
    还好,上官桀看到了张越迷茫的模样,连忙拉了他一把,低声对张越道:“贤弟……不要忘了,恒公曾伐大夏,秦始皇帝也曾受大夏朝贡……”

    “春秋王正月,大一统……”

    “此臣子之责也……”

    张越一听,先是吃惊不已。

    甚至有些没有反应过来,但随即就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

    心里甚至忍不住有些吐槽:“还能这么玩的吗?”

    那所谓的大夏,也就是巴克特里亚王国,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应该是在中亚的阿姆河流域,是连接印度次大陆与东亚、中亚、西亚的桥头堡。

    亚历山大东征时,打到当地,随即建立起了殖民地。

    随后数百年,这些希腊…马其顿殖民者后代,在当地生根发芽,并不断向印度次大陆渗透。

    以张越了解的情况来看,至迟在汉太宗在位时期,这个王国依旧是中亚一霸。

    直到……

    一个影响整个亚洲历史的大事发生。

    匈奴发起了对月氏的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月氏败亡西迁。

    西迁路上,月氏人先是暴打了当时还是一个统一王国的巴克特里亚,导致大宛的独立。

    随后,月氏人又找到了大夏的本体,从此就瞄上了这个在他们看来孱弱、可欺的王国。

    在张骞西使,找到大月氏王庭的时候,大月氏人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巴克特里亚王国的侵蚀与征服。

    而如今……

    月氏人正一头扎进大和尚们的忽悠之中。

    贵霜王朝与贵霜文化的雏形,即将破壳而出。

    仔细想想,张越差不多也能理解天子的想法了。

    大约,在当今天子看来,那大夏人都快被月氏人打成猪头了。

    而月氏人是匈奴人的手下败将,匈奴人是自己的手下败将。

    于是,将这个关系稍微捋一捋,天子就知道,自己是可以无障碍的征服大夏的。

    所以,对大夏有想法,也就自然而然。

    明白过来后,张越立刻就跪下来,顿首拜道:“臣亦愿誓死践陛下大志!”

    春秋王正月,大一统!

    这是公羊学派的核心主张!

    既然,宗周的穆天子,春秋的齐恒公和秦始皇,都曾经征服并且令这个叫‘大夏’的王国称臣纳贡。

    那么,这个王国就理所应当,也必须是自古以来就属于诸夏民族神圣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身为臣子,身为士大夫,身为国家大臣。

    张越无论如何都有义务也有责任,令海内混一,四海一统!

    至于大夏人或者说现在征服了大夏的月氏人心里面有什么想法?

    那就不关张越或者汉室的事了!

    圣天子垂恩于尔,将兴教化之事,尔等蛮夷难道还敢拒绝?

    那你的良心真是坏透了!

    而且还是背祖忘宗,大逆不道!

    不将你们绑起来,吊到北阙城楼上吹风,那就是对不住你们那些曾‘深受天子恩德教化’的祖宗!

    总之就是一句话——不服就死!

    大汉帝国,有这个底气,也有这个实力,做这个事情。

    真理,在汉军马蹄的践踏范围之内!

    唯一的问题是,大夏与汉室相距太远!

    比当年贰师将军李广利远征大宛时的距离还要远一倍!

    路上还有匈奴这个拦路石。

    一时半会,想要过去和大夏人、月氏人打个招呼,宣示一下汉家对他们的宗主权,估计都有些难度。

    至于大军远征?

    短期来看,是不太可能的。

    毕竟,汉家又不是游牧民族,管杀不管埋。

    作为文明国家,汉室自诩自己对全世界负有责任。

    打下一块土地,得教给当地人文化、知识和礼法。

    但将大夏作为一个远期目标,却是可以的。

    张越更是早有此意了!

    天子看着,却是呵呵的笑了起来。

    这个小阁楼,他已经很久没来了。

    也是今日,在看完了张越从左二里送来的那封奏疏后,他才临时起意,来到这里。

    因为,他看到了将这个曾经以为不可能的野望实现的可能。

    微微沉吟片刻,天子就对张越问道:“张爱卿,朕授给卿的药物以及药方可还有效?”

    他是一点也不客气的将张越在奏疏上说的事情,全部当真了。

    虽然他知道,那是张越故意退让给他的。

    但……

    作为天子,他本就该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会的完美圣人!

    他也很清楚,这个事情,对于巩固他的统治,有多么巨大的好处!

    想想看,假如天下臣民都知道,他——伟大仁慈宽爱的天子,得到了上天所赐的药方与药物,于是他将这些知识,完整无缺的传授给自己的臣民,让他们去克服伤寒疫病。

    那天下臣民,还不得将他视为圣王?

    当然,对于张越这个小留候的乖巧和忠诚,他非常满意。

    这种推功于上的风格,他过去只在史书上见到过。

    如今,却亲眼目睹了!

    这让他在欣赏和满意之余,也是飘飘然了起来。

    如今,在他心里,张越的评价已经更上了一层楼,从小留候,向着傅说、伊尹、周公、召公、南仲等名臣方向发展。

    而若小留候是当世之傅说、伊尹、周公……

    那他岂非不就是当朝的武丁、汤王、武王?

    张越一听天子的话,就知道,自己的奏疏奏效了。

    而他赚大了!

    别看,这个事情表面上张越其实就没有捞到多少好处。

    甚至,可能只是赚了一个辛苦。

    但服侍领导,不能看得失。

    要看未来……

    目光要放长远。

    他立刻就拜道:“臣受命于陛下,战战兢兢,不敢有失,如今特来回禀陛下:赖社稷之灵,祖宗福佑,陛下之圣德,疫区百姓病情基本已经好转,人人皆感念陛下圣德,请求臣向陛下转达:皆愿余生为陛下牛马走,至死不渝!”

    天子一听,笑了起来:“这就好……这就好……朕便放心了……”

    “既然朕的方略有用,那卿就将之推广到全城,务必尽快让疫情稳定……”

    “诺!”张越恭身拜道:“臣谨奉诏!”

    上官桀在旁边看的都快呆住了。

    “还能这样玩?”他感觉,自己可能落伍了。

    这种新奇的拍马技能,他闻所未闻。

    看样子,有必要好好研究研究!

第四百九十九节 吃货的狂想() 
    延和元年秋九月甲子(初一)。

    天子诏曰:朕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至今四十有六年,德不能绥民,恩不能服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恐以朕之不德而害先帝之遗德。

    前时,关中夏旱,岁不封登,民或困于饥寒,朕甚悯之,乃令士大夫公卿,行以‘配给制’,按户给米,以纾民困。

    今长安又疫,伤寒之病篡逆全城,百姓惶恐。

    赖祖宗之福,社稷之灵,上天之佑,朕梦高帝以授药,乃使侍中张毅、上官桀而用之,伤寒竟亡!

    书云: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呜呼!先王之德美哉!

    其以药与天下共之,士大夫公卿当明知朕意,广而告之,晓瑜天下臣民。

    诏书下御史,御史中丞暴胜之得之,惶恐不已,与公卿共阅,然后上书贺道:“陛下嘉大德于天下,士民所共睹,臣等所共见,关中夏旱,长安疫病,陛下皆以大德克之,今民皆安康,疫情消散,臣等以为,虽古之汤武、盘庚,亦不如陛下之治!自古王者功成治乐,臣等愚钝,请令太常制乐,以献宗庙!”

    奏疏抵达兰台,很快就得到了回复:可!

    于是太常卿商丘成受命,要给当今天子制定一套乐舞来歌颂这位陛下的美德与功绩。

    这几乎是赤裸裸的不要脸了,伸手跟天下人要一个死后的庙号了!

    因为,只有有庙号的君王,才能享有死后,在宗庙有一套独属于他的乐舞。

    要是在以前,是没有人敢这么不要脸的!

    毕竟,先帝功绩那么大,都没有捞到一个庙号。

    当今就算是在其巅峰时期,也不敢去想这个事情。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至少在天下人看来,这位陛下在今年可真的是神武异常,威风凛凛!

    先是关中旱灾导致全面歉收,眼看着就要发生大灾难。

    结果……

    一直到现在,关中米价也没有发生波动,始终被控制在每石百钱左右的水平。

    而且……

    因为麦粉、蹲鸱、蒻头制品的涌入,反而大大丰富了关中百姓的饮食结构。

    尤其是中上层贵族地主士大夫们的饮食结构。

    他们反而因此胖了不少,也健康了许多。

    很多曾经有些胃病和其他慢性病的贵族,甚至因为轮着吃包子、面条、魔芋豆腐、芋头粉丝,连病情都缓解了。

    至于底层百姓?

    在这样的饥荒岁月里,却也没有饿着。

    他们现在甚至顿顿都吃饱了!

    因为,麦粉的走俏和受追捧,导致他们持有的麦粉配额,可以以两倍或者三倍的量来换取廉价的蹲鸱与蒻头制品。

    蹲鸱与芋头制品的口感,当然不如麦粉,也不如粟米。

    吃多了甚至还有些不适。

    但老百姓哪里还管这些?

    从前的饥荒岁月,饿极了的人连草根树皮都能啃下去。

    现在,能够吃饱或者吃个半饱,已经很不错了。

    而随后长安城的伤寒疫情,更是以毋庸置疑的成绩,向天下做了证明。

    从疫情爆发到完全控制住,只用了三天。

    而彻底消除疫情,只用了五天。

    五天内,长安城中的绝大部分患者,基本痊愈。

    这在天下人眼里,已经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