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要做门阀-第8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其才干,在宗室之中,也算不错。
一路自县令,做到了襄平郡郡尉、邯郸令,太常商丘成赐死后,天子有感需要一个宗室来担任太常,于是迁刘全为太常。
于是,当代的长沙王刘鲋鮈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朝中有人了!
而刘屈氂也总算在九卿里,找到了一个说的上话的伙伴——虽然长沙定王刘发生前其实一直瞧不起放浪形骸的弟弟刘胜,多次讽刺这位汉家第一播种机,但这并不妨碍刘屈氂每次见面,都会热情的上前招呼。
今次也不例外。
“太常安好!”
“丞相安好!”
“太常今日要入宫?”
“丞相不也是?”
“是为鹰扬之事?”
“非也!”刘全一口否认:“乃为向陛下奏报安陵之事……”
刘屈氂闻言,呵呵的笑了起来。
安陵?!
汉家帝陵诸山之中,太常卿最不需要关心的就是安陵了!
除非安陵山崩、水淹,否则就算是安陵神庙崩塌,天子也会装作看不见,不知道。
而太常卿更是历来都将安陵当成了一个垃圾桶,将那些他不喜欢、讨厌的人,统统丢去安陵伺候孝惠皇帝!
所以,刘全入宫的目的,与刘屈氂是一样的。
不过,他更多的恐怕还是来看热闹。
毕竟,这位宗室之后,上任以来,就是以谨小慎微而闻名!
但……
刘屈氂看着这宫阙下的盛况,嘴角溢出丝丝笑容来。
他知道,朝臣们都和他一样。
…………………………
另一侧,李广利大步走到了刚刚上任执金吾不久的霍光面前。
霍光是月前被天子拜为执金吾,接替辞官请归的韩说的。
这位执金吾一上任,立刻便忠心耿耿的为天子做了许多事情。
同时,也悄然拉了许多朋友,包括尚书令张安世、太仆上官桀等曾经与他疏远的人,又被他拉到了一起。
想到这里,李广利就不得不佩服这位执金吾的手段!
当真是厉害的很,也果断的很!
以李广利所知,霍光为了拉拢上官桀,便嫁其嫡女与上官桀子上官安,至于张安世,则送了对方两万亩河湟庄园并八百羌奴!
而众所周知的,张安世在黄金土地美玉面前,毫无抵抗力,瞬间就被其拉了回去。
由之,霍氏集团渐渐成型,成为朝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强大力量!
想着这些,李广利就对霍光拱手作揖,拜道:“多日未见,执金吾一向可安?”
霍光看到李广利,笑着回礼:“有劳卫将军关怀,下官还算安好……不知卫将军近来可好?”
李广利道:“吾如今尚能每餐食三斤肉,饮美酒一斛,开三石弓!”
霍光闻言,哈哈大笑,道:“将军真丈夫也!”对李广利的话,他却是一个字也不肯信的!
卫将军回京后,连出城游猎都很少了,哪来的饭量吃这许多酒肉呢?
但李广利逢人就这么说,哪怕天子问起,也常常如此回答。
想到这里,霍光就忍不住在心里摇头叹道:“茕茕白兔,东走西顾,人不如故,衣不如新……”
李广利纯粹是想要告诉世人,他还能为将。
但可惜,张子重不倒,他再厉害,也只能在这长安为囚徒。
想到这里,霍光就笑着问道:“卫将军怎么今日有空入宫?”
李广利闻言,脸色微微一黯,有些尴尬,他连忙打了个哈哈,道:“本将受陛下之命,为卫将军,军国之事,不可推卸,闻西域有事,故此匆匆入宫……”
“将军果社稷之臣也!”霍光赞道:“太学诸生若知,必为将军颂之!”
李广利叹道:“吾安敢望此?!”
太学生们近年在长安的活跃度很高,存在感也很高。
但,这些家伙多数,都是那张子重的追随者与崇拜者。
而他李广利——从来都是群嘲的份!
便是现在,那些家伙对他李广利的评价也依然是‘不过都尉之才,以陛下拔河助长之故,侥幸居于高位而已,如今拨乱反正,于是原形毕露!’
李广利于是再拜道:“不敢再叨扰执金吾,且容我告退!”
霍光笑着作揖拜别。
李广利走出霍光身边,拳头握的紧紧的,嘴唇咬的死死的。
“竖子,安敢欺我至斯!”他心中大骂,霍光的态度已经说明一切,而那些话语之中的暗箭冷枪,更是赤裸裸的表明了他的态度——这位执金吾连与他李广利虚与委蛇都不肯!
只差撕破脸,指着他李广利的鼻子骂废物了。
而霍光敢这样做的底气在于他李广利现在确实是一个废物!
除了一个卫将军的头衔外,他近乎一无所有!
没有兵权,也没有职权。
曾经云集府中的食客、宾客、门客,除了少数几人,其他人尽做鸟兽散!
曾经的风光,现在已经消失的干干净净。
这巨大的落差,让李广利根本接受不了。
“死灰,定能复燃!”他握紧了拳头:“届时,吾必叫尔等在吾脚下叩首作揖!”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节 长安(2)()
霍光看着李广利远去的背影,忽然摇了摇头:“卫将军,终究还是意难平啊!”
“可惜,却是认不清自身的定位!”
意难平的人,霍光见过很多很多。
而那些人中,除了少数几人,有大智慧、大毅力,终于破除困境,卷土重来。
余者,无不是变成了炮灰,成为了尸体。
而李广利,在霍光看来,其命运注定是炮灰,注定是为王前驱的卒子。
“您何必如此直白?”在霍光身侧,御史中丞杨敞道:“平白得罪了人,结下了仇怨……”
“嘿……吾若不如此……”霍光舔着舌头道:“那就要彻底得罪鹰杨将军了!”
“况且……”霍光看着自己的心腹,轻声道:“御史中丞难道不知,一山难容二虎的道理?”
现在的朝局,经过一年的动荡、调整与改变,如今已经渐渐清晰。
朝堂内外,正在日益分裂为两个集团、势力。
支持太子刘据的,与支持太孙刘进的。
其中,太孙集团,最为耀眼,也最有前途!
毕竟,天子在位而立太孙,基本保障了其未来的地位。
也保障了其权力!
但问题是这位太孙殿下身边,英才济济。
旁的不说,如今的新丰系中,能臣辈出。
桑钧、张万年、龚遂、解延年、丁缓、赵过……
这些人的名声,哪怕是在齐鲁也是如雷贯耳。
更有着公羊学派的大儒们,上下奔走,为之扬名,为之传言,于是如火上烹油,越发繁盛。
天下有识之士,英才之辈,无不以为新丰之隶臣而自傲!
民间有谚语曰:为人不为新丰吏,便称豪杰也枉然!
但问题是,这是对年轻人,对寒门,对未出仕的少年人而言的。
似霍光、张安世、杨敞、上官桀这些人来说,太孙系就大大的不妙了。
为何?
因为太孙麾下有一个一个人的光芒就遮盖了其他所有人光芒的存在。
一个堪称bug的人物鹰杨将军张子重!
年二十,而拜上将军,将凉州内外军事,总领西域、匈奴事务,持节奉诏英候鹰杨将军!
而他的履历,更是耀眼的让人看不清!
十八岁为侍中领新丰令,辅佐太孙,治政一方,致亩产七石,禾黍丰收。
十九岁持节出塞,率数千之兵,过难侯山而禅姑衍山封狼居胥山,横扫匈奴如卷席,生生的依靠一己之力,将匈奴打成现在这样的四分五裂之局。
于是功封英候,拜为鹰杨将军!
是‘维师尚父,时维鹰扬!’的鹰杨将军!
以至于年轻士人们常常在自谦的时候喜欢说:‘小子虽无文武之才,犹有鹰扬之志!’。
二十岁便已经坐镇令居,掌握凉州上下大权,征讨杀伐从心而定!
有张子重在,任何人进太孙系,都是洗脚婢的命!
只能和那于己衍、公孙遗、司马安等人一般,为其传声筒,做其傀儡而已。
哪有什么前途地位可言?
大家都是读过史书的。
当年武王曾说:予有乱臣十人。
但除周公外,其他九人姓名今何在?
霍光可不想未来史书上,他的名字成为了‘鹰杨将军臣毅等’中的等。
所以,太孙系直接排除。
他唯一可以靠拢与努力的方向,就只剩下了太子据了。
既然如此,那么,太子据身边目前的那些人,就统统是他霍光的对手。
而和他同样有着想法的李广利等人,也就自动变成了敌人。
霍光岂能眼睁睁看着李广利走的比他更远、更快?
杨敞在旁,却是摇了摇头,道:“您真的不打算参与其中吗?”
现在,那位鹰杨将军好不容易留下了一个把柄未经长安诏命,就自行出兵征讨匈奴。
虽然说,这个把柄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
也不可能对其造成什么伤害。
但却是一个很好的向天子、太子表明心迹与态度的机会。
况且,三人成虎,若大家都说张子重擅自出兵,破坏制度。
哪怕天子不信,也架不住太子信啊。
“您真的以为,天子会不知道?”霍光闭上眼睛道:“子明兄啊……”霍光语重心长的道:“吾侍奉陛下将近二十年,日夜在君前左右,焉能不知陛下的脾气?!”
当今天子的性格,霍光太清楚了!
这位陛下,虽然看上去喜怒无常,但那其实是表象。
事实上,他决定的事情,就会一往无前,他笃定的事情,就会坚持到底!
就像打匈奴,也如修仙求长生。
用人方面,也是如此。
除非那人让其失望,否则,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都能支持到底!
而鹰杨将军张子重,如今别说失败了。
他连挫折都没有遇到过!
于是,别说是不请示长安了,讲真,他就算是将河西捅个底朝天,当今天子也只会护着他!
至于表明心迹、态度?
这种幼稚到极点的行为,也就只有李广利和刘屈这样病急乱投医的家伙,或者其他脑子不好使了,以为能投机取巧的笨蛋会傻乎乎的拿去封为圭壁!
可惜,他们忘记了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天子是太子的生父,而太子是太孙的生父。
祖孙父子三代人,本就是一体的。
天子的臣子,在理论来说也是太子、太孙的臣子。
太子、太孙的臣子,也是天子的臣子。
平时各方私底下明争暗斗,或许天子、太子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若闹到台面上,这些家伙还不知收敛。
那么无论是天子也好,太子也罢,都会只有一个感觉你们在离间我们父子祖孙,欲要乱我家邦!
简单的来说,就是缓则!
而且是良心坏透,心肝脾肺都臭掉了的那种!
“等着瞧吧!”霍光呢喃低声自语,声音小到只有他自己能听清:“吾已经仿佛看到了暴风雨!”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他抬起头,望着前方正缓缓打开的宫门,那朱红色的宫阙,其色如血。
今天以后,这朱红色的宫墙上恐怕又要沾染公卿血!
霍光回头看着身后熙熙攘攘的群臣贵族们,他猛然想道:“说不定,如今的一切,皆是陛下故意纵然,甚至亲自引导之故!”
若非如此,这许多的公卿大臣,是怎么在如今聚集到这里的呢?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节 隔阂(1)()
建章宫中,太子刘据正在阅读着手上的书籍。
这是少府刊印的《春秋》。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故待之……”刘据轻轻念着书上的文字,阖然长叹:“孤待之,待之矣!”
他身侧,一个宦官悄悄的凑到他身边,禀报起来:“殿下,奴婢刚刚得到消息,在京文武大臣数十人,于建章宫南阙入宫,欲要陛见天子……”
“为何事?”刘据问道。
“据说是因鹰杨将军无诏命出兵之事……”
“许多大臣都以为,此例不开可,欲求陛下惩治……”
“胡闹!”刘据猛然起身,摇着头:“乱弹琴!”
“大将在外,岂能事事禀君而后行?若贻误战机,谁来担责?”刘据脸色有些潮红:“且夫鹰杨将军奉诏持节,本就有便宜行事,先斩后奏之权!”
“是呢!”那宦官附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