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五代群英-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ィ姆劫院徘晕坏木鳎袢斩荚谧痪闷蕉ㄌ跫淘纸酱铮悸氏壤闯傅靡灾幢尬低踔ぃ 倍偈甭么笮Γ绕湔怨庖宓靡夥欠玻稣鳎飧黾值枚嗪茫×蹁惖笔庇值昧撕枚嗌痛汀
还有什么好说的吗?当俘虏当到这个份上,刘禅、孙皓算什么?但就是这样,刘鋹仍然在宋太平兴国五年,即公元980年3月间死去,年仅三十九岁。
至于死因嘛,官方公布是病死,不过李煜、钱椒还有赵匡胤,凡是挡了赵光义的路的人都是病死的……
第149章 赵匡胤亲征北汉()
却说北汉刘钧在位期间,任命刘继恩为太原尹,然而刘继恩资质平庸,刘钧常常对臣下郭无为抱怨刘继恩无治国之才。
刘继恩本姓薛,父亲薛钊因不受岳父刘崇所用,又与妻子刘氏聚少离多,因而在一次酒醉之后,薛钊将妻子刘氏刺伤,然后畏罪自杀。
刘氏先嫁薛钊,生子继恩;薛钊死后,又嫁何氏,生继元。继恩、继元同母异父,二人都做了舅父刘均的养子,都改姓刘。
公元968年7月,刘钧病逝,刘继恩继位,是为北汉少主。刘继恩怨恨郭无为在立储问题上不曾为其出力,而且对自己的地位有威胁,于是一步步剥夺他的权力,降低其职位。
当年,周太祖郭威称帝的时候,郭无为已经大名鼎鼎,郭威见他气质非凡,决定一纸诏书聘请他当军师,不过,衙门内的事情,有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郭无为当时没钱贿赂行政部门的高官,又长得凶神恶煞,很有雷公的气质。
有一次,郭无为顶撞上级,不料被人谗言,失去了郭威的信任,郭无为一路北上,到太原闯荡去了。刘钧即位后,听说此人自诩诸葛,一合计,北汉朝堂正是用人之际,于是三顾茅庐一样把他请到了朝中,倍加宠信。
刘钧死后,宋太祖见有隙可乘,遂命昭化军节度使李继勋,督军北征【乘丧北伐,不得为义】。继勋至铜锅河,连破汉兵,将攻太原。刘继恩忙遣使向辽乞援。
不料刘继恩没被宋军除去却被自己人杀害了,司空郭无为密嘱供奉官霸荣刺死刘继恩,另立刘继元为帝。继恩即位仅60日,享年三十四岁。
刘继元为人残忍嗜杀,刘钧妻郭皇后既是他的舅母又是继母。继元妻段氏尝以小过为郭氏所责,后患疾而卒。继元即位后,遣嬖者范超杀皇后,皇后正在刘钧柩前啼哭,范超执而缢杀之。郭皇后死后,刘崇诸子皆被其所杀【刘崇子都是刘继元舅舅】,于是刘氏子孙无遗。刘继元动辄将忤逆他的臣属灭族。
王师北征,刘继元闭城拒守,太祖皇帝以诏书招继元出降,许以平卢军节度使,郭无为安国军节度使。无为捧诏色动,继元不从。无为仰天恸哭,拔佩刀欲自裁,继元自下执其手,延之上坐,无为曰:“奈何以孤城拒百万王师?”
可巧辽主兀律发兵救汉。李继勋恐孤军轻进反蹈危机,乃收兵南归。北汉兵结合辽兵,进寇晋、绛二州,大掠而去。太祖闻报大愤,下令亲征,命弟光义为东京留守,自统兵进薄太原。
至于必将出现的契丹,他反而一点都没安排,这让很多人不安。但面对亲政近十年的开国皇帝,每一个臣子都只能默默地遵令执行。就连本来不赞同他出兵北汉的前宰相魏仁浦都一样。
魏仁浦是和范质、王浦一起退出政治中心的,但有所不同,他一直都是赵匡胤的顾问。就在这一年的春节前后,赵匡胤设宴款待老臣,席间突然向魏仁浦微笑致意:“为何不劝我一杯酒?”
于是魏仁浦离席上前,为天子上寿。两人相隔极近时,赵匡胤突然发问:“朕欲亲征太原,如何?”
久经大事的魏仁浦神色不变,仍旧提壶斟酒,小声回答:“欲速则不达,惟陛下慎之。”
但赵匡胤决心已定,不仅一意孤行,而且还征发魏仁浦随军参赞。这一年魏仁浦已经五十九岁了,在古代已经是老龄了,但赵匡胤看中了他的经验。魏仁浦是与众不同的,虽然他的鼎盛时期也不过是后周三大宰相之末,但是郭威起兵反后汉、柴荣攻伐北汉,甚至最初的高平之战,魏仁浦都在生死关头站在皇帝的身边,甚至有记载,当柴荣在巴公原上身陷绝境时,还是魏仁浦提醒他必须“出阵西殊死战”,才挽回了已经崩溃的战局……一切的一切,都显示出赵匡胤对此次北伐必胜的决心。
宋军兵临城下时,刘继元遣使者赍敕命,径诣山后,来见刘继业【即杨业】,宣读诏书曰:
孤守晋阳,谨保一城。虽无汤武之德,常慕事大之名。自周世宗,耻仇不绝,屡被侵伐。今宋君继立,复率精兵,长围城下。百姓抱死亡之患,城郭有累卵之危。惟尔父子,忠勤效命。诏书到日,即宜引兵赴援,以卫国难。成功之日,当颁重典。故兹诏示。
刘继业,本姓杨,名重贵。祖居麟州,后来定居太原,宋代史书中一般称他为并州太原人。他的父亲叫杨衮,本是麟州的一方大豪,在五代乱世之中,拉起了一支人马,就地占领故乡,自称刺史。但杨衮虽强,也只是一方人物,无论是后汉、后周、北汉,哪一方兴起,他就归附哪里。在后汉时,他被迫派自己的长子杨重贵,到后汉大将刘崇的太原城听令。实际上就是人质。
杨重贵的一生就这样开始了。纵观他的一生,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他怎样尽心效忠,他的遭遇都充满了坎坷和遗憾。他的一生之中,别说尊荣显贵,就连起码的尊严和生存都要奋力抗争。
就连他的名字,都要因为主人的名字而不断避讳,他曾经叫杨重贵、杨重训、杨重勋、杨崇贵,后来连自己的姓都没法保留,被彻底改名叫刘继业,成了刘崇的干儿子。
刘继业接招带兵进城,刘继元命令他一定要守住太原城外的汾河桥,那样才不至于被宋军死死围困。
汾河桥就是出入太原的重要通道。宋朝的人马熟门熟路,来了就直奔重点,满心想着北汉人应该识相了,老实点在城里等着攻城,一切都按去年临走时重来。但是没想到,他们刚到桥边,太原城里的北汉兵就冲了出来,领头的就是那个刘继业。
宋朝的大兵们愣了,真是没想到,这个刘继业是疯了吗?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已经非常清楚了,能不能在城外野战,应该在去年就心知肚明了吧?那么为什么还要出城来找死?留下实力守城难道不好吗?
此时刘继业的心情是悲凉的,他什么都懂,但他只能出兵决战。其原因和遭遇与他十七年之后如出一辙。因为他忠,因为他无条件服从,就算明知道前面有埋伏,一定会失败,一定会败到不可收拾、全军覆没,他都会服从命令,冲向数倍于已甚至数十倍于己的敌人!
就这样,汾河桥变成了血红色的地狱,当刘继业担心全军覆没,不得不传令退兵时,桥边已经倒下了一千多具北汉兵的尸体。而宋朝的损失也可想而知。
刘继业逃回都城,宦官卫德贵进谗说刘继业马上就要投降。刘继元将信将疑,卫德贵接着说:“当年宋军攻打泽州的时候,刘继业名义上救援,实际上私自和宋人媾和,增加自己的分量。如今他又拖延时间,临阵退兵,以便向您要钱要粮。”刘钧猛然“醒悟”过来,盛怒之中将他免职。并将他赶出太原。
作为北汉军方的头号人物,郭无为这时应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才对。但他觉得北汉战胜大宋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决定投靠宋军。
宦官卫德贵早就怀疑郭无为,遂暗中四处打探。当得知郭无为企图投降时,刘继元气得昏厥三次。对于郭无为扶持自己登上皇位,他的确很感激;但郭无为身在汉营心在宋,刘继元震怒之下将他当众绞死。
和李煜一样,刘继元后来自己投降是可以的,但臣子是不能主动投降的,君王的命就是比臣子宝贵。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150章 水淹太原()
却说大宋皇帝赵匡胤驾临太原城下时,已经城如孤岛,战阵如云,太原城被再次围得水泄不通。赵匡胤看着巍峨壮观的太原城,再看看血肉狼藉的汾河桥,陷入了沉思之中。
难道真的要在太原城下无休止地消耗,直到不得不退,或者哪怕获胜,以至损失惨重得不偿失吗?就在这时,有人在他身边轻声叫了一声:陛下。。。。。。
嗯?什么事?赵匡胤没好气地转头一看,原来是左神武统军陈承昭。
陈承昭的脸上带着些许神秘的微笑,很小心地问:“是这样,陛下,您早有千万雄兵在此,可您为什么不用呢?”
陈承昭连连眨眼,但赵匡胤实在不懂。
陈承昭示意他向前看,再向左右看,再向远方看……不停地看,突然间赵匡胤恍然大悟,纵声狂笑!
这时候城里头的刘继元信心也足了。理由是他的力量之源——契丹,没等刘继元喊救命,就先派了人来。
来人名叫韩知范,他抢在赵匡胤大军合围之前,悄悄在夜里溜进太原城。他带来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契丹新皇帝给北汉的册封,承认刘继元的身份是皇帝;另一个就是契丹的援军已经在路上了,马上就到!根本就不必担心什么宋皇帝御驾亲征了!
契丹人来了,他们突然从石岭关出现,杀向了大宋皇帝赵匡胤。那么赵匡胤是谁呢?是被契丹轻易灭国的李从珂、石重贵,还是大败契丹的后唐庄宗李存勖?
没有人知道……
汾河,前面提过的在太原城边静静流过的黄河第二大支流,随着赵匡胤的一声令下,突然之间向北汉人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一声巨响之后,汾河改道了,只在片刻之后,太原城就变成了一片汪洋。
这就是赵匡胤的那一千万精兵,请重温那天陈承昭向赵匡胤说的那句话:“陛下自有千万精兵在此,何不用也?”
自古引水灌城,威力何止胜过千万之兵?
负责此项工程的陈承昭显然是位行家里手,他从赵匡胤站在高坡上纵声大笑那天起,就一直在修筑堤坝,囤积洪水,这时候郁积多时的洪水突然破堤冲出,水势强大到一下子就把太原南城的一段城墙冲倒。
没办法,这时正值四五月,是中国所有河流水量最丰沛的季节,除了船,这时太原城下没有更好的战斗工具了。宋军在东西班都指挥使李怀忠的率领下驾着小船冲向了南城门,然后一把火点着了它。而北汉人赖以生存的太原城墙却在排水之后突然大片崩塌了。这时的太原城墙就象泡了牛奶的饼干一样,一脚就可以直接踹倒。
就在这时,几个极端恶劣的消息一起传来。首先,魏仁浦死了。五十九岁的前宰相随军出征,在半路上就病了,只能回国疗养,可还是没缓过来。而且更要命的是契丹人突然出现。
这支契丹部队躲过了宋军散布出去的所有哨卡,当他们出现的时候,就到了太原城的西门外。他们没有马上发动攻击,而是鸣鼓举火,向城里的刘继元发送消息。这下子本就顽强不屈的北汉人更加有了底气。
而且,这支部队的首领居然是契丹的北院大王耶律乌珍!并且有消息表明,契丹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也已经出动,马上就会到达。
这些消息都让赵匡胤深深地呼吸。他明白,这是上次那两次胜仗的后遗症。契丹的国王刚换人,于情于理于利,从哪方面都丢不起这个脸,所以才会把南北两院的大王一起派上了阵。这时候耶律乌珍到了还不开打,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等南院的耶律斜轸到达。因为他们的对手是赵匡胤本人,相持注定是短暂的。现在摆在赵匡胤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个是趁其孤单,马上攻击;另一个就是立即后撤。
攻还是退?赵匡胤的心变得极端平静。除了眼前的强敌,他更加注意到了另一个致命的不利因素。时间,从出兵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四个月,师老兵疲,后继乏力……曾经也是一个大兵的赵匡胤,比现在的皇帝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皇帝犹豫了,愤怒不像忌恨,它注定了只在短时间内强烈爆发。随着李怀忠和大批的战士死伤狼藉,赵匡胤权衡利弊得失之后,苦笑了一下对将士们说:“你们都是我亲自训练的,我知道你们都能以一当百(汝曹皆吾所训练,无不一当百),所以才用你们卫护左右。我们休戚与共。我宁愿不要太原了,也不能命令你们去送死!【岂忍驱汝曹冒锋刃,蹈必死之地乎!。。。。。。逃跑也找个美丽的借口!如果能胜,他会在乎将士的生命?】
士兵们先是愕然,接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