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们的1649-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咏梅,这是个抱大腿的时代……她不会生气,以后你就会知道的,她一定还会高兴……”
“抱大腿,太难听啦!你换个词好不好?”
吴咏梅一下子想起那天晚上做的事情,脸红了一下。
“哈哈,好,换个词,保障,一种让人从道德和制度上都很信任的保障……明人农民们劳动了,那么我们就该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条件,给他们劳动成果;明人劳工们工作了,那么我们就该事先约定的条件给他们报酬。一切都可以量化,一切都可以计算!就这么简单……可是很多时候,总有人把它弄复杂了……”
吴咏梅听了后,马上觉得国安说得对,可是又想说些什么,但又说不出来。
建国安董事说得是一季稻抢收之后,那丰收果实的分配问题。
当赤嵌农业基地一季稻大丰收后,汉唐集团的人,集中收割,集中脱粒,集中晒粮。当然那原本的场地早被扩大十倍有余,不会晒到公路上去。赤嵌农业地区的人早都把那一直在修的路,也叫公路了。
在这期间,明人农民们不停地算着自己的收获,他们一点点算着,越算心中越是害怕,这太多了……他们有的找到刘结首偷偷问,有的找到杨童生那里问。
刘结首说:“你要相信我们汉唐集团……”但实际上在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关于如何分粮,建国安董事没有任何暗示……可是,这粮食收得太多了。
杨童生说:“静观其变……”但是,他的心里渴望着那帮子汉唐集团的人真能兑现他们的诺言。他倒不是盼着自家多收入些,而是……这些粮食可以养活多少人啊……
到了该分粮食那天,所有安保队员们,不论他们是明人、土著、还是汉唐集团的人,都满脸严肃地站着,身上背着武器。
气氛有些严肃了。刘结首一直偷看着建国安董事的神色,心中想,只要能分给他们原先答应的一半,这些人都得乐死,他们所说的一亩虽然比我等的一亩略大一些,但是,所收之粮足足有过去的四倍,四倍啊……望着那堆积如山的稻谷,刘结首心都要跳出来了……场上的人莫不是如此,就连那不轻易出门的杨童生,也在远远地看着。
建国安董事亲切地对着前来帮忙的梅乐芝经理说:“我们不要像上次那样赶了,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一周都是晴天……”
梅乐芝经理推了推鼻子上不存在的眼镜,忧心地说:“哎,明大陆那面又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我们不能慢,农民历来只相信自己手里的东西……快点发给他们……藏粮于民才是最适合目前的办法。”
财务公司的人把办公地点摆到了场上。他们摆了一排的桌子,头上搭起了遮阳伞,芭蕉叶子加竹竿。
他们打开了笔记本电脑,架上打印机,启动了移动电源,一台小型格林发电机,他们要开始工作了。
事先他们早把各项数据,比如原先明人农民佃租土地的亩数,出工的情况,发放给他们马票的情况一一做了汇总,简单地加减乘除后,完活了。
安保队员们强令让明人农民们排好队,一个一个地上前。
明人农民们看见第一个小老儿上前后,那坐在桌子后面的人问了他几句话,在一个小匣子上敲打了几下,一个白色的盒子便滋滋啦啦地吐出一张纸。那人撕成两半,一张让那小老儿按了手印后收起,另一张递给他。那小老儿便向着那粮山跑去。
粮山那里有五六个明人劳工,他们的面前摆着几个木头箱子和一堆麻袋。那里也摆放了一张桌子,一个汉唐集团的人坐在那里。他没有用遮阳伞,而是戴着一顶大草帽,脖子上搭着一条白色汗巾。
那小老儿拿着那白纸跑到那张桌前,恭恭敬敬地递上去,那人签了个字,又撕成两半,然后收起来一张,另一张递给小老儿,然后回头喊了句什么。
那几个明人便抬起木头箱子倒入麻袋中,连连倒了七个之后才停住。
明人农民们是知道那一个木头箱子装满米,然后刮平,正好是汉唐集团的人所说的100斤。
明人农民们激动起来了,这些可是汉唐集团的人扣除了这几个月的口粮后,剩下的啊!
明人农民们便要往前挤了,早有准备的安保队员抡起脚就开踹,几下子后,秩序恢复了。
当时梅乐芝经理皱着眉头说:“只能用这个办法吗?”
建国安董事说:“没办法,我总不能用棒子?”
梅乐芝经理想想也没法说什么……
有了秩序,一切都加快了速度。三天不到,那些原本有佃租地的明人农民的粮食都发放完毕,也包括周边地区。
接下来该发那些明人劳工们的了。但想象中的,明人劳工抢着用手里的马票换回粮食的现象没有出现。
有明人劳工说:“我等要是想要米,便去赤嵌粮店用马票买就可以了……何苦堆放在家里?”
当然也有不放心的,手中马票太多,心里有些慌,就换回一大半的米回家。
明人农民们忽然听说晚上有电影后,高兴坏了,那一阵儿双抢时节,大家好多天都没有看到,心里怪想的。
这一次可不是看以前的什么农田、水利、灭虫之类的,而是关于如何储藏粮食。
汉唐集团在赤嵌农业基地和热兰遮城地区兴建了两处简易的粮仓。说它简易,是和现代相比,那里没有温控、湿控装备。
但在这个时空,恐怕是最好的。
汉唐集团的人用上了水泥和白灰,同时又用红瓦铺顶。
它的直筒形状,远远的看上去很显眼。后来竟成了一道风景线,明人农民们看见它就放心,说,那里面有数不清的粮食啊。
红星水泥厂和布袋镇的水泥厂都往赤嵌农业地区送来了水泥和白灰,这是为明人农民建储粮仓准备的。
储粮仓有多重要,汉唐集团的人一点点也没有做宣传,但明人农民可太知道了,如果不好好储粮,损失一成都是少的!
明人农民纷纷购买水泥和白灰,建国安董事设定的一个价钱,一开始听上去,真是骇人听闻,一斤马票一斤水泥,一斤马票三斤白灰。可是建国安董事把成本算了一遍后,就算是最有同情心的人也得点头认可,这还是打了折的价钱。
事实上,明人农民也会算账,大部分水泥和白灰都很快地卖了出去
当时,建国安董事在论坛上,还意味深长地写到:
在体力劳动中,只要我们保证他们付出和收入成正比,我们就得到一批永远拥护我们的劳动者……谁来挑拨也没有用。
有人反驳,有人认同,总之还是一片争论
当然,这一些都是双抢时节过后不久的事情。
在通往赤嵌农业基地的路上,吴咏梅不在和建国安董事聊天了,她怕冷落了这个小小的女子。
她回过头来,轻轻搂过小翠,不过,她现在应该叫李志婷的,吴咏梅的温和让她有了勇气,她现在不像刚开始那样瑟瑟发抖,可以直视吴咏梅的眼睛了。
吴咏梅轻轻拍了拍她瘦削地后背说:放心,我的孩子,没有人可以强迫你,一切都是你可以选择的,现在,你听不懂我的话……不要怕,我保证你以后可以决定自己的将来……”
建国安董事故意做了一个无语问苍天的动作,表示对她的不满。
吴咏梅拍了他一下,说:“不许你这样子,别学李子强那样,总是强迫别人接受他的一切,那不好!”
责编不让发感谢的话了,我只能在作者的话里发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 恶性竞争是个伪命题()
在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前,他们三个终于回到了赤嵌农业基地。
热兰遮城到赤嵌农业基地的公路,现在越来越平整了,当然这也是因为多日来没有下雨,而且汉唐集团的机动车大部份都停运了。
汉唐集团的双轮手推车和明人农民们的独轮车,对土面公路的破坏能力还不算太够,何况有些重点路段都用三合土铺垫。
那三合土是由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它们的比例是1:3:6,都分层用石碾碾压过。
这里早晚都要上马水泥公路和路灯,但现在时候还不到。
此时赤嵌农业基地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浓地酒香味道。
夫妻俩知道这是赤嵌酒精厂开槽了。
其实早在汉唐集团来之间,这里就有用糖蜜生产加工酒的小作坊。
当时,吴咏梅来到这里后,在建国安董事的陪伴下,去了那家造酒的作坊,那儿不是荷兰人的财产,是本地一个小商人开办的,汉唐集团的人没法子没收。吴咏梅只是要看看这个时空的酿酒方法。
当时,他们夫妻两人在郝刚的护送下,很有礼貌地参观了小作坊。作坊主自称姓张,脸上一团和气。
吴咏梅当时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古老的一种多级连续发酵法,它非常适用于液体发酵。
只见那帮子明人使用了三个加盖的大木桶,每个大概都有2。5米直径,1。7米高,同时明人们把它们之间用打通的粗竹串联在一起。由于它们三个都不在一个平面上,呈阶梯形。这样,那些液体可以在发酵后,自然地流入下一个木桶,继续发酵。
吴咏梅想了一下这种结构的好处。
明人们这样做是把前两个发酵罐作为主体罐,在酒母与基本稀糖液连续流加的条件下,使酵母处在对数生长期,以便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动能力,从而使发酵在一开始时便能达到主发酵期,这样,也许发酵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这一切当然只是吴咏梅凭借自己专业知识的解读。
小作坊老板也许另外有自己的解读,只不过当建国安董事放下手中的dv,认真询问他时,他却是一脸的闪烁之色,只是说祖宗就是这样传下来的,他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
当时,建国安董事在心里骂了一句,狗逼样子,谁会在乎你的什么秘法。
建国安董事当时的脸色不太好看,至于嘛,这个民族有太多的技术,就是在这样的祖宗秘籍中留失了!
吴咏梅当时笑着拉了他一下,不用多问,看看就行了。
她一开始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加温的?
走近了看,才发现原来是陶瓷缸底,这也就说明了,明人们最大的发酵罐只能达到这个水平了。大件陶瓷的加工水工水平限定发酵的发展水平。
吴咏梅看见他们在竹管和木桶的连接处还涂抹了树胶,以用来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她不用碰就能看出那个盖子很重很重,三个成年人都难以打开?
他们又是怎么控制发酵温度的呢?吴咏梅看到那个烧火之人,不停地用手背去碰那个缸体,她明白了,这是靠经验啊。
当时,吴咏梅认真查看了一下他们的生产原料。
他们是用榨糖后剩下的糖蜜做原料。这很正常啊!糖蜜是加工制糖后的副产品,价格低廉,货源充足。
糖蜜中的可发酵性物质,也就是甘蔗糖蜜中,含有相当数量的转化糖,约20%,酵母活细胞含有丰富的水解酶和酒化酶,酵母中的蔗糖酶能将糖蜜中的蔗糖水解为……分子葡萄糖和……分子果糖,然后再通过酒化酶将己糖发酵生成酒精和co2。
事实上直接用蔗糖更好,蔗糖的转化糖含量为30%,但这里面有个成本问题,在现在这个时空,酒比糖更便宜。这不同于汉唐集团所需要各种标准的酒精这个概念。这是两回事。
吴咏梅看了看明人的原料后就微笑了,她一下子就有把握掌握了这个小酒作坊的生产酒精的能力。
理论上,在现代设备的生产能力下,100公斤蔗糖可生成同等公斤数多一点的转化糖。而100公斤的糖蜜,最多生产出70公斤的转化糖。
100公斤的蔗糖应能产生出50公斤的无水酒精,那么100公斤的糖蜜最多能产生出30公斤的无水酒精。
当然,明人根本无法蒸馏到无水酒精三个九的水平,就是75%的医药级别的酒精也做不到,而且他们也不可能用蔗糖做生产原料。这只是理论上的数值。
可是明人们的原料处理能力……根本没有能力。
为了保证酵母细胞质膜半渗透作用的正常进行,对于糖蜜原料,特别是低纯度糖蜜原料,应想办法先除去糖蜜中的焦糖、黑色素、果胶等胶体物质。
这些处理办法都很简单,先加酸,加酸量与方法一般随糖蜜的种类而异,甘蔗糖蜜稀释时可直接加入稀糖液量0。2—0。3%的浓硫酸,混合均匀即可
加酸可以使其中的ca++生成硫酸钙沉淀,因而加速糖蜜中胶体物质与灰分一道沉淀而除去。
只有适当降低糖蜜浓度和粘度才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